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垄作栽培

垄作栽培

垄作栽培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6322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现代化农业、耕作与栽培、北方水稻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暨科技交流会、2009中国·寿光国际设施园艺高层学术论坛、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等;垄作栽培的相关文献由25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璜、王法宏、张立勤等。

垄作栽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6322 占比:99.80%

总计:46413篇

垄作栽培—发文趋势图

垄作栽培

-研究学者

  • 黄璜
  • 王法宏
  • 张立勤
  • 连彩云
  • 马忠明
  • 于振文
  • 余政军
  • 别墅
  • 吕泽林
  • 夏松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志玲
    • 摘要: 为了探索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庄浪县通化乡通过试验研究和探索新型绿色环保型集雨保墒栽培技术——秸秆粉碎覆盖垄作集雨保墒技术,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秸秆覆盖量12 000 kg/hm^(2)时,平均产量达到35 200.0 kg/hm^(2),居第一位;覆盖量10 500 kg/hm^(2)时,平均产量33 200.0 kg/hm^(2),居第二位;覆盖量13 500 kg/hm^(2)平均产量32 400.0 kg/hm^(2),居第三位;该三个处理经济产量相对较高,经济性状表现优良。并且通过函数方程建立得出:覆盖量达到11 503.5 kg/hm^(2)时,可获得高产,建议在今后覆盖量以10 500~13 500 kg/hm^(2)最佳覆盖量。秸秆粉碎覆盖垄作集雨保墒技术作为马铃薯栽培的一项新技术,不仅产量高、效益好,而且推广前景广阔,可在全县推广种植。
    • 解孝水
    • 摘要: 小麦垄作高效栽培技术属于农业综合节水技术,有别于传统的平作栽培技术,除具有增产、便于管理、降低成本等特点外,还有节水、节肥以及减少农业化学污染的优点。据CIMMYW(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研究,与平作栽培方式相比,小麦垄作栽培技术可节水30%~40%,增产10%~15%,可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了探讨因贫水不能灌溉的山东沂水县低山丘陵区冬小麦垄作栽培在水分利用效率、土壤物理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等方面与传统平作栽培的差异,为冬小麦垄作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本试验。
    • 孙江婷; 翟稳熙; 韩金玲
    • 摘要: 从垄作栽培影响薯类作物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和产量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垄作栽培影响薯类作物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梁玉刚; 陈奕沙; 陈璐; 马微微; 孟祥杰; 黄璜; 余政军
    • 摘要: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文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和实际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年中4个处理的水稻株高、株鲜重、重心高度和节间长的均值整体无显著性差异。与CK处理相比,RFC和RC处理水稻茎秆节间外径、节间壁厚、穗长和穗鲜重虽呈增加趋势,但均值整体也无显著性差异;水稻产量也保持稳定。RF处理水稻茎秆节间外径、壁厚、穗长和穗鲜重均呈降低趋势,且2019年穗鲜重达显著降低(P<0.05);水稻产量2年平均降低为29.98%(P<0.05),其余均值整体无显著性差异。2年中RFC和RC较CK处理水稻节间茎秆抗折力平均增加19.69%和8.10%,且2年中RFC的第4和第5节间茎秆抗折力显著增加(P<0.05);而RF处理茎秆抗弯截面模量和抗折力整体均呈降低趋势,但均值整体变化不显著。RFC和RC较CK处理水稻茎秆节间最大应力均值降低为17.85%和15.08%,倒伏指数均值降低为4.35%和4.26%,但未达显著水平;RF处理茎秆节间倒伏指数平均增加11.47%,且2018年第3和2019年第2~5节间均达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模式能够提高水稻穗长和穗鲜重,稳定水稻产量,增加水稻茎秆节间外径和壁厚,提高茎秆抗折力和抗弯截面模量,降低茎秆最大应力和倒伏指数,从而具有一定的壮秆效应和抗倒伏能力。
    • 梁玉刚; 陈奕沙; 陈璐; 马微微; 孟祥杰; 黄璜; 余政军
    • 摘要: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文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和实际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年中4个处理的水稻株高、株鲜重、重心高度和节间长的均值整体无显著性差异.与CK处理相比,RFC和RC处理水稻茎秆节间外径、节间壁厚、穗长和穗鲜重虽呈增加趋势,但均值整体也无显著性差异;水稻产量也保持稳定.RF处理水稻茎秆节间外径、壁厚、穗长和穗鲜重均呈降低趋势,且2019年穗鲜重达显著降低(P<0.05);水稻产量2年平均降低为29.98%(P<0.05),其余均值整体无显著性差异.2年中RFC和RC较CK处理水稻节间茎秆抗折力平均增加19.69%和8.10%,且2年中RFC的第4和第5节间茎秆抗折力显著增加(P<0.05);而RF处理茎秆抗弯截面模量和抗折力整体均呈降低趋势,但均值整体变化不显著.RFC和RC较CK处理水稻茎秆节间最大应力均值降低为17.85%和15.08%,倒伏指数均值降低为4.35%和4.26%,但未达显著水平;RF处理茎秆节间倒伏指数平均增加11.47%,且2018年第3和2019年第2~5节间均达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模式能够提高水稻穗长和穗鲜重,稳定水稻产量,增加水稻茎秆节间外径和壁厚,提高茎秆抗折力和抗弯截面模量,降低茎秆最大应力和倒伏指数,从而具有一定的壮秆效应和抗倒伏能力.
    • 马微微; 陈灿; 黄璜; 任勃; 周晶; 李桂香; 王忍
    • 摘要: 于2018—2019年分别设置垄作稻鱼鸡(RFC)、垄作稻鱼(RF)、垄作稻鸡(RC)和垄作单稻(CK)4个处理,研究垄作稻鱼鸡共生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的发展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2 a RC、RFC处理水稻成熟期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提高,且RC、RFC处理全磷含量与CK均达到显著性差异;2 a RC、RFC处理成熟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CK,RFC处理齐穗期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2 a RFC、RC、RF处理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CK.2018年RF处理水稻产量较CK提高5.75%,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9年RFC、RC、RF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CK,增幅分别为16.29%、14.03%、9.35%.综上可知,RC和RFC处理均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可作为稻田综合种养的优选模式,尤其是RFC处理.
    • 梁玉刚; 李静怡; 王丹; 余政军; 黄璜; 陈灿
    • 摘要: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 张未芳; 栗利元; 魏一凡; 卢建伟; 张玉科
    • 摘要: 细叶韭人工垄作栽培具有改善土壤性状、提墒保苗、排水防涝、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害、增加花序产量、提高花序品质、省工省时、便于田间管理等优点.本文从合理选地、施足底肥、整地起垄、适期移栽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细叶韭垄作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 薛占奎; 陈军; 洪一前; 徐晶晶; 施佳炜; 胡谷琅
    • 摘要: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effects of different ridge and mulching cultivation,nitrogen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 combined application on soil temperature,growth period,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potat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dge and mulching cultivation raised the soil temperature.Soil temperature under white plastic mulching and 25 cm ridge increased faster than black film,and potato emergence earlier.The marketable tuber percentage and yield of potato were the highest when the height of white film ridge was 25 cm.Optimization of ratio of nitrogen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oper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Right amount increase of potassium application was beneficial to the marketable potato tuber percentage and yield at the base of enough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The best conditions obtained from the preliminary tests for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their yield and quality of potatoes were nitrogen fertilizer at 13 kg/667 m2 and potassium at 37.5 kg/667 m2.%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覆膜和氮、钾肥配施对马铃薯土壤温度、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覆膜可提高土壤温度,其中白膜覆盖垄高25 cm栽培对地温的提升较黑膜快,有利于提早出苗.马铃薯商品薯率、产量均在白膜垄高25 cm时最高;优化氮、钾肥用量配比,能有效提高农艺性状及产量.在氮肥充足的情况下,适量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商品薯率及产量,氮、钾肥用量为13 kg/667 m2、37.5 kg/667 m2时,综合经济性状和商品性好,产量最高.
    • 李雷; 王思佳; 唐义超
    • 摘要: 针对国内以垄作栽培为主的草莓种植方式及草莓自动化收获研究面临的问题,利用慧鱼模型设计搭建了一种辅助现有人工的草莓采集手推车,具有采摘、传送、收集等功能,适合广大垄作栽培草莓种植园的普通农户使用,为草莓种植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