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文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和实际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年中4个处理的水稻株高、株鲜重、重心高度和节间长的均值整体无显著性差异。与CK处理相比,RFC和RC处理水稻茎秆节间外径、节间壁厚、穗长和穗鲜重虽呈增加趋势,但均值整体也无显著性差异;水稻产量也保持稳定。RF处理水稻茎秆节间外径、壁厚、穗长和穗鲜重均呈降低趋势,且2019年穗鲜重达显著降低(P<0.05);水稻产量2年平均降低为29.98%(P<0.05),其余均值整体无显著性差异。2年中RFC和RC较CK处理水稻节间茎秆抗折力平均增加19.69%和8.10%,且2年中RFC的第4和第5节间茎秆抗折力显著增加(P<0.05);而RF处理茎秆抗弯截面模量和抗折力整体均呈降低趋势,但均值整体变化不显著。RFC和RC较CK处理水稻茎秆节间最大应力均值降低为17.85%和15.08%,倒伏指数均值降低为4.35%和4.26%,但未达显著水平;RF处理茎秆节间倒伏指数平均增加11.47%,且2018年第3和2019年第2~5节间均达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模式能够提高水稻穗长和穗鲜重,稳定水稻产量,增加水稻茎秆节间外径和壁厚,提高茎秆抗折力和抗弯截面模量,降低茎秆最大应力和倒伏指数,从而具有一定的壮秆效应和抗倒伏能力。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年第2期|P.379-388|共10页
  •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长沙410128农业农村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试验站/湖南省稻田生态种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长沙410128农业农村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试验站/湖南省稻田生态种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长沙410128农业农村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试验站/湖南省稻田生态种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410128;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农田水利;
  • 关键词

    垄作栽培; 稻-鱼-鸡共生; 茎秆外径; 茎秆抗折力; 倒伏指数; 穗长;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