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家现代化

国家现代化

国家现代化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6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59410篇;相关期刊368种,包括共产党员:上半月、领导决策信息、瞭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中国教育国际化论坛、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等;国家现代化的相关文献由432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传启、冯野、孙立平等。

国家现代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8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9410 占比:99.92%

总计:559870篇

国家现代化—发文趋势图

国家现代化

-研究学者

  • 何传启
  • 冯野
  • 孙立平
  • 文学
  • 潘涌
  • 陆南泉
  • 习近平1
  • 冯俊安
  • 史秋衡
  • 吴锦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虎
    •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20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表现为都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与城市化进程相伴的是农民进城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文学类型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断于50年代至70年代,复兴于80年代至90年代,21世纪前后形成创作的高潮。考察20世纪农民进城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可以在历史的长时段内对这类文学题材进行比较性研究,以洞悉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
    • 陈明
    • 摘要: 传统中国的国家进程是以家户制为基础和原型的。改革开放以来,家户制传统通过家户理性以现代家户的形态进入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构成当代中国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家户底色。这种家户底色以其历史动能,通过家户社会的受让整合、家户经济的优势叠加以及家户政治的错位发展孕育出当代中国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家户基础。在具体历史进程中,家户不但没有因为其传统性成为当代中国国家现代化的阻力,反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化变革中,成为当代中国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并演化为当代中国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内生优势。
    • 张俊杰
    • 摘要: 随着网络计算技术与信息数据的快速增长,传统的舆情治理方式已经难以在舆论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实现治理效应提升,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升网络舆情治理的效能.本文围绕大数据技术在舆情治理原则、治理方法、治理指标体系和治理机制方面的应用,提出通过数据整合,推动舆情监测机制科学化;通过数据监测,推动舆情预警机制现代化;完善引导机制,维护公民网络领域知情权;设立公共议题,塑造公民网络理性认同等建议.
    • 杨文杰; 张珏
    • 摘要: 回溯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经历了理念的萌芽期、事业发展的提速期以及高质量发展期.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从国家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来看,国家现代化为教育现代化指明方向、规定原则、明确目标、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依靠教育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以支撑与驱动国家现代化发展.基于此,对接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未来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应继续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构建促进学习者终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集中力量突破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立与完善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坚持放管服改革,完善教育法治体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 陈新忠
    • 摘要: 乡村振兴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及其子女借助教育实现内外分流从而提升收入代际流动性是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村收入代际弹性远小于城镇,农民收入代际流动性明显低于城镇居民,而教育促进农民收入代际流动性的作用十分有限,机制不畅.随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和国内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各种职业对教育程度与科技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亟须健全农民职业系统培训及教育,构建以教育促进农民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内分流机制;举办校企一体化职业教育学院,构建以农民市民化提高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外分流机制;完善高等教育分流与衔接,构建农民子女以教育提升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外分流机制;强化高等教育的三产实践,构建以教育增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融通机制.为保障新机制运行,我国必须赋予高校举办农民教育的相关权力,将农民教育纳入高校统一招生计划,确保国家财政持续地投资农民教育,以法促进高校与企业联办农民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分流与衔接系列弊端,完善教育促进农民收入代际流动性的配套政策.
    • 董恬甜
    • 摘要: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实现政治目标和取得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各个历史阶段发挥了极大作用。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为统一战线在政治、经济、建设方向等层面发挥法宝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统一战线也必将在制度体系、范围对象、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形成一套更加科学合理、成熟有效的统战工作制度体系和工作方法,提升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彰显新时代统一战线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意义。
    • 王晓毅; 阿妮尔
    • 摘要: 中国在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以后,进入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时期,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相对贫困治理具有重要作用。相对贫困的发生机制、分布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同于绝对贫困,相对贫困的治理目标也不同于绝对贫困治理,因此需要建立新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是一个逐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两步走战略中,要精准识别导致相对贫困的原因,特别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通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缓解相对贫困,建立兼顾发展起点、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公平的共同富裕社会。
    • 张恒斐
    •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公共领域的理论内涵和当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公共领域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界定,这种界定是随着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区别调整而调整的.同时也与市民社会、第三领域等词交织在一起,本文通过对公共领域概念的主体、构成和界定来理解其内涵,再通过考察中国现代化实践中的社会角色变更来探索公共领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 庄西真1
    • 摘要: —、职业教育现代化内嵌于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一)职业教育通过技能积累培植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二)职业教育通过教育普及蓄积国家现代化的潜能。(三)职业教育通过技术创新增强国家现代化的活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