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799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8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719篇;相关期刊1570种,包括求是、甘肃理论学刊、湖湘论坛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应急管理研讨会、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等;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文献由6934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包心鉴、周新城等。

社会主义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88 占比:74.5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719 占比:25.37%

总计:10717篇

社会主义制度—发文趋势图

社会主义制度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包心鉴
  • 周新城
  • 于光远
  • 卫兴华
  • 吴树青
  • 本刊评论员
  • 孙连成
  • 梁柱
  • 许征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卓
    • 摘要: 我党经过百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开创出一条适应中国发展道路的中国制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的建设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的生动理论成果,也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原理分析,挖掘得出方法论经验。指明出马克思主义为何能经久不衰的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指引中华民族的复兴。
    • 刘一览
    • 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的硕果世人有目共睹,中国经济社会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的诞生离不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坚强的保障。
    • 李松龄
    • 摘要: 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内在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内在要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树立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新观念,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有利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能够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罗建文; 石巧红
    • 摘要: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理论逻辑是指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践进程中的内在必然性和影响脱贫攻坚实践的本质规定性。具体包括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制度逻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思想逻辑,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总量的现实逻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方法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逻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实践逻辑是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是指导这一伟大实践整体推进、有序开展的根本遵循和规范准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领头雁"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统一协调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各贫困地区的有利条件和自然资源,充分发挥产业脱贫的优势效应,充分发挥制度扶贫在积极脱贫和防止返贫中的机制作用,充分发挥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积极效应,坚决查处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实践逻辑。
    • 梁波; 刘玮换
    •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中国以自身的独特制度优势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体现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优势等方面。
    • 孙巾雅
    • 摘要: 信用是金融资本理论中的关键范畴,其在金融资本的形成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货币支付手段产生的私人信用形式、社会资本再生产中产生的信用体系、虚拟资本过度动员造成的信用异化。信用的逻辑展开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信用具有促进社会再生产的作用;另一方面,信用的繁荣导致投机泛滥并引发金融危机。信用的二重性是金融资本自我增值和自我否定的矛盾显现,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历史显现。资本主义制度缺陷是导致信用异化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补位和保障,才能促进信用的良性发展。
    • 姜国敏
    •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分析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存在的复杂问题,特别是找出了其中的核心症结,具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当今世界困境的核心症结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昭示着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所在.习近平将中国与世界的进步事业紧密关联在一起,积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样式是21世纪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据此开拓了在当代世界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型路径.
    • 张淑娟; 梁秋瑞
    • 摘要: 新的历史方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出新要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方位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目标,培育目标回应时代挑战.历史方位与培育目标从两端框定了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机制:首先,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居于核心地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文化都不能被过度符号化,否则最终只剩下没有血脉和生命力的"躯壳",要继承历史,立足当下,承认差异,理性包容;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要在现代国家框架下稳步推进,促进中华民族内在构成机制的及时更新.用历史方位与培育目标时刻审视当下凝聚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努力,偏离历史方位与 目标的共同体意识培育不仅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会偏离正确方向.
    • 狄振鹏; 姚伟民; 李世美
    •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扶贫制度也与时俱进,历经了改革变迁与优化创新,就理论成果和实践效果而言,扶贫制度在我国开展反贫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不同时期的扶贫制度对减贫的效果不尽相同,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进程,我国农村扶贫制度的变迁可以相应地划分为七大阶段,具体内容涉及:贫困区域判定的演变、贫困对象识别的优化、顶层设计规划的完善、扶贫主体类型的变化、资金注入方式的拓展、社会保障政策的补充、扶贫模式思路的创新等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扶贫"时代,农村扶贫制度需要不断创新、转型、升级,实现贫困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全民小康、共同富裕.
    • 陈曙光; 赵耀
    • 摘要: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史的主要书写者、伟大塑造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取得了辉煌成就.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来看,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表现为改变中国命运的精神自立之功、推翻"三座大山"的立国之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制之功、创造"两大奇迹"的治理之功、创建人民军队的建军之功.这都是载入中华民族复兴史的伟大历史功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