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固化变形

固化变形

固化变形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12786篇;相关期刊33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科技信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4军工制造业数字化技术交流会、第十八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SAMPE中国2013先进复合材料制品、原材料、工装及工程应用展览会等;固化变形的相关文献由34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博明、贾玉玺、元振毅等。

固化变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2786 占比:99.92%

总计:112877篇

固化变形—发文趋势图

固化变形

-研究学者

  • 张博明
  • 贾玉玺
  • 元振毅
  • 关志东
  • 叶宏军
  • 乔巍
  • 傅向荣
  • 姚卫星
  • 寇哲君
  • 文友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勇毅; 许英杰; 唐闻远; 惠新育; 张卫红
    • 摘要: 针对共固化成型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建立了固化变形模拟计算流程,并开展了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工形加筋壁板的固化变形预测,数值预测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基于模拟计算,进一步分析了温度工艺参数包括升/降温速率、保温时间等以及结构尺寸参数包括长桁宽度、高度和圆角半径等对加筋壁板固化变形的影响规律,从工艺设计和结构设计角度为共固化成型加筋壁板的固化变形控制提供指导和依据。
    • 程文礼; 王燕; 万喜伟; 刘晓东; 叶宏军
    • 摘要: 针对复合材料T型结构,试验研究了不同角度铺层比例,铺层对称形式及底板结构的固化变形。结果表明:针对T型结构,L区的0°铺层增加会抑制纵向翘曲变形,增大横向翘曲变形,90°铺层作用相反,±45°铺层比例越高,扭转变形越大;腹板反对称铺层对回弹和纵向翘曲基本无影响,但腹板不对称会造成结构更大的扭转变形;T型结构底板设计会增大向腹板一侧翘曲倾向,同时由于结构铺层不对称性,造成扭转变形。
    • 陶裕梅; 郑子君; 邵家儒
    • 摘要: 采用热压罐固化成形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件在脱模后通常与模具形状有一定出入,影响成型的精度和质量。为研究曲面零件固化变形规律,将C形圆台壳件的几何形状用母线长度、半高处半径、圆心角、半顶角、厚度5个参数表征,并基于虚功原理和小变形假设推导由于固化工艺中温度改变导致的形状变化公式。结果表明:固化后此类工件的厚度减小,半高处半径缩小、圆心角增大、母线变短、顶角变小。与有限元模拟正交实验对比,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给出了基于path-dependent本构关系的固化变形有限元模拟的简化实现方案,与文献相比可以减少80%的计算时间,且实现难度较低。分别用本公式、热弹性有限元模型、path-dependent有限元模型计算某小型固定翼飞机的机头罩固化变形,预测半跨长平均缩小量分别是8.1 mm、7.6 mm、6.1 mm,均与实测值7.7 mm基本吻合;计算结果可以解释该零件的装配变形现象。
    • 赵明; 王怡敏; 刘伟; 杨宇; 强明闪; 蔡易
    • 摘要: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受材料体系(如树脂类型与体积含量、纤维类型等)和固化制度(如固化设备、固化压力、固化升降温速率、固化模具类型等)的影响,会在宏观层面产生固化变形,影响复合材料制件的形面精度。提出基于宏观线收缩率的固化变形仿真预测方法,在材料体系和固化制度一定的条件下,对各理化变量进行常数化处理,归结为X、Y、Z三个方向长度变化量与固化前长度的比值。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预测对称铺层和非对称铺层C型试验件的固化变形结果,与实际扫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预测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10.68%,平均相对误差为3.59%,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极大降低了固化变形预测难度,能够对模具补偿形面设计、制件固化变形控制等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 李浩; 程勇; 张龙; 彭晓博; 胡中强; 杨杰
    • 摘要: 针对带R角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固化成形后存在固化变形的问题,以热传导和固化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带R角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和试验联合的方法,研究了模具形式、零件角度等对带R角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固化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阳模模具的带R角复合材料零件比使用阴模模具的带R角复合材料零件变形量大,模具材料为钢时,阳模回弹平均增大约3%,模具材料为铝时,阳模回弹平均增大约10%,树脂富集现象是阴模零件出现内收的主要原因;有限元模拟结果说明随着复合材料零件R角的增大,结构的变化量越来越小,并且回弹量有随R角角度线性变化的趋势。
    • 李建军; 朱文峰; 孙海涛; 李元辉; 王顺超
    • 摘要: 异质材料结构兼具成本和性能优势,是新一代车身门盖件轻量化的重要手段.但板材物理特性差异和胶材料属性的复杂变化,易导致结构固化失配变形.为消除结构变形,提出变形预测与曲面重构预补偿方法.构建循环温度载荷下的热-化学-结构耦合场预测模型,考虑折边胶在全固化周期内材料特性转变的影响,包括固化度、化学缩变和应力松弛.以典型铝/钢薄板曲边滚合结构为研究对象,仿真分析多物理场固化过程,对铝合金外板变形量进行预测,并利用非接触式数字图像相关法测量实验进行验证.对固化变形进行几何补偿,对比分析约束方向、连线方向和法线方向补偿的效率,并实验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与传统黏弹性模型相比,构建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异质滚合结构高温固化变形;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重构的几何补偿法能够有效降低结构固化变形;法线方向补偿法的效率更高.研究结果为新一代异质车身门盖件制造精度的提升和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 何靓; 朱攀星; 俆小伟; 王金云
    • 摘要: 复合材料因其高强轻质等特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车辆等领域,但复合材料的固化变形是阻碍其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针对复合材料残余应力及固化变形的问题,阐述了引起残余应力和变形的机理,包括热膨胀属性的不匹配、聚合反应/结晶收缩、模具-零件的相互作用、树脂的流动压实、纤维褶皱或屈曲、温度和固化度的梯度分布,提出了包括固化参数的优化、模具补偿、零件-模具的相互作用优化、新型树脂的开发、新的固化工艺五种控制残余应力产生和固化变形方法,总结了控制固化变形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程文礼; 蒋婷; 万喜伟; 刘晓东; 叶宏军; 关志东
    • 摘要: 针对复合材料T形及U形加筋壁板结构,试验研究了不同成型工艺下的固化变形,并通过有限元模拟进行了变形预测,模拟结果及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研究了T形结构底板对变形的影响以及对T形及U形两种加筋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共固化工艺,干筋湿蒙皮工艺有使结构向蒙皮一侧纵向翘曲的倾向,湿筋干蒙皮工艺影响效果则相反;对横向翘曲变形与扭转变形基本无影响;筋条底板设计会增大加筋壁板整体向筋条一侧的纵向翘曲变形,同时抑制横向翘曲变形;底板导致T形结构的不对称性,使结构产生了扭转变形,底板的设计不利于固化变形的抑制;U形加筋导致壁板底板刚度变大,纵向翘曲变形减小,结构的对称性使其不存在扭转变形,但增大了回弹影响,横向翘曲变形增大。
    • 闫恩玮; 刘琦; 薛红前; 李玉军
    • 摘要: 在总结复合材料T型加筋壁板制造经验的基础上,针对Z型长桁壁板这一特殊零件的制造工艺,重点研究了Z型长桁的树脂流动和厚度控制、静不稳定态的Z型长桁轴线度和姿态控制、长桁圆角处压力均匀传导,壁板组件固化变形分析以及蒙皮自动铺带轨迹规划等问题。通过在圆角处引入未硫化橡胶垫错台式分布模式,确保长桁圆角处压力均匀传递;利用Z型长桁半封闭内腔金属芯模合理布局,实现对长桁固化过程的姿态稳定调控;利用有限元仿真模型,结合软件二次开发功能,完成对加筋壁板固化变形的高效分析。最终实现Z型加筋壁板整体结构成型与内、外部质量的协同控制,为同类型产品的研制提供经验借鉴。
    • 黄尚洪; 陈忠丽; 刘平忠; 张雷达
    • 摘要: 建立了风电叶片叶根瓦模具的复合材料热传导-化学模型和粘弹性本构模型,对其固化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通过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监测结果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延长高温下的恒温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树脂的固化反应程度,而改变升温速率和低温下的保温时间对固化度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叶根瓦模具的复合材料最大变形位于法兰边缘,导致法兰平整度差,因而减小法兰的变形是控制叶根瓦模具制造精度的关键,建议设计刚性约束来减小变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