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烟行为

吸烟行为

吸烟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667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7篇、会议论文131篇、专利文献29998篇;相关期刊278种,包括科技文萃、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卫生软科学等; 相关会议73种,包括第17届全国控制吸烟学术研讨会、北京慢病防治管理协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等;吸烟行为的相关文献由1639位作者贡献,包括方晓义、林丹华、华辰凤等。

吸烟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7 占比:1.53%

会议论文>

论文:131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29998 占比:98.05%

总计:30596篇

吸烟行为—发文趋势图

吸烟行为

-研究学者

  • 方晓义
  • 林丹华
  • 华辰凤
  • 谢复炜
  • 赵俊伟
  • 赵阁
  • 尚平平
  • 李翔
  • 刘惠民
  • 凌文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裕钧; 戴静
    • 摘要: 目的了解苏州市吴江区居民烟草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2018年和2020年,采用多阶段PPS抽样方法,对≥15岁常住居民进行吸烟行为、戒烟行为和态度、二手烟暴露、烟草危害认知调查。结果2018年调查1224人,2020年调查1141人。2018年和2020年吴江区≥15岁居民吸烟率由23.53%降至18.23%,戒烟率从21.74%提升至25.45%,一周内二手烟暴露率由67.21%降至5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8年吸烟危害总知晓率为37.17%,2020年为4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79,P<0.05)。结论吴江区≥15岁居民吸烟率及二手烟暴露率略有下降,戒烟率、烟草危害认知水平均有所提升。
    • 龚鉴; 关天姬; 庄远航; 邓韶英; 李德云
    • 摘要: 目的 了解珠海市常住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和吸烟流行特征及相关关系,为制定控烟和健康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常住珠海市3909名15~69岁居民进行吸烟现状、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以及6个方面(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珠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标率为23.8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具备健康素养、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素养是居民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珠海市居民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健康素养、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素养是居民吸烟行为相关影响因素,应针对烟草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采取重点干预措施,以确保控烟工作效果。
    • 张洋; 姚登峰; 江铭虎; 李凡姝
    • 摘要: 在实际场景中,因香烟目标过于微小且特征不明显,现有的目标检测算法难以区分类烟物与香烟,导致吸烟行为识别效果差。提出一种基于弱监督细粒度结构与EfficientDet网络的吸烟行为识别算法。采用Edge Boxes算法检测图像块的特征边缘,通过非极大值抑制对边缘进行筛选,形成候选区域块。构建包含物体级筛选器和局部级筛选器的细粒度两级注意力模型,其中物体级筛选器使用改进的EfficientDet网络滤除候选区域的背景噪声,以分类前景物体及特征较强的候选区域,并在局部级筛选器中使用通道注意力卷积块对候选区域进行聚类,筛选出得分最高的像素块。通过融合物体级筛选器与局部级筛选器得到的结果,以准确识别吸烟行为。在BUU-Smok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吸烟行为识别准确率为93.10%,误检率为3.6%,并且具有较优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 李国姣; 陈丽琴; 王敬
    • 摘要: 目的了解临沂市15岁及以上居民的烟草流行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临沂市12县区及开发区的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临沂市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20.20%。其中,城市居民的吸烟率为17.92%,农村居民的吸烟率为22.05%;男性居民的吸烟率为35.68%,女性居民的吸烟率为2.00%;从年龄组来看,55~64岁年龄组的吸烟率最高,为21.37%;不同职业中,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医务人员、农民的吸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6.64%、20.87%、20.35%。吸烟者中,72.57%的为每日吸烟者,67.3%的人在公共场所吸过烟。一周内二手烟暴露率为56.6%,二手烟暴露的主要场所是户外公共场所、餐厅、商超,分别为60.71%、60.16%、47.31%。吸烟危害知识中,吸烟导致肺癌的知晓率最高(91.00%),吸烟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知晓率最低(18.22%)。居民了解控烟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和社区宣传,分别为78.44%和52.46%。结论临沂市15岁以上不同特征居民的吸烟率差异较大,二手烟暴露率较高,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开展控烟干预活动,同时加快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工作。
    • 赵芳洁; 李红霞
    • 摘要: 为了解大学生吸烟行为与心理压力的研究现状,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通过文献分析法分别对吸烟行为和心理压力的概念、现状及两者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大学生吸烟行为与心理压力呈正相关,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作出相应调整,对大学生控烟以及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有重要意义。
    • 张闯
    •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吸烟行为越来越严重,学校屡屡禁止效果却不佳,中学生吸烟行为已经成为我国中学教育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学习和发生机制上有着一定的解释作用.在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下对中学生吸烟现状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戒烟榜样,普及烟草知识,提倡积极的校园文化,提升中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加强对烟草的媒体监管等途径来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矫治.
    •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 摘要: 目的 描述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流行情况,探究吸烟行为与心衰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为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剔除BMI信息缺失、基线调查后即失访以及基线自报有冠心病、脑卒中或恶性肿瘤的研究对象,共纳入487 197人进行分析.本研究使用的随访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吸烟行为与心衰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10.15年,随访期间共有4208人新发心衰,粗发病率为0.87/1 000人年,累积发病率为0.86%.基线年龄越大,心衰发病率越高.高年龄组、农村、男性心衰发病率分别高于低年龄组、城市、女性人群.相比于非吸烟者,偶尔吸烟者心衰发病风险无显著差异(HR=1.05;95%CI:0.91~1.22),而既往吸烟者(HR=1.48;95%CI:1.31~1.67)和当前吸烟者(HR=1.34;95%CI:1.22~1.49)的风险升高.合并非吸烟或偶尔吸烟者组后,既往吸烟者(HR=1.33;95%CI:1.21~1.46)和当前吸烟者(HR=1.46;95%CI:1.31~1.64)相比于该组的心衰发病风险均升高.当前吸烟者(趋势检验P=0.347)和既往吸烟者(趋势检验P=0.066)的吸烟量与心衰风险间均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与非吸烟或偶尔吸烟组相比,既往吸烟者戒烟<5、5~、10~、≥20年的心衰发病风险比分别为 1.61(95%CI:1.36~1.92)、1.55(95%CI:1.27~1.90)、1.24(95%CI:1.02~1.51)、1.35(95%CI:1.08~1.68)(趋势检验P=0.091),非因疾病戒烟者与因疾病戒烟者心衰发病风险比分别为1.23(95%CI:1.04~1.45)和1.62(95%CI:1.41~1.86).健康吸烟行为较非健康吸烟行为对心力衰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HR=0.75;95%CI:0.69~0.81).城乡地区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吸烟行为是否健康存在对心衰发病风险的交互作用(交互检验P<0.05).结论 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无论吸烟频率、吸烟量、戒烟时长和戒烟原因,既往吸烟和当前吸烟者相比于从不吸烟或偶尔吸烟者,心衰风险均较高.吸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继续坚持全面禁烟措施.
    • 蔡利君; 何丽娟; 王纤云; 由淑萍; 宫海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校大学生的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无烟校园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2019年2-6月,抽取5所高校大一至大五年级在校生,共发放问卷795份,回收有效问卷782份.采取面对面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应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itic回归分析其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调查样本的高校大学生的吸烟率为18.2%;性别、月生活费、家庭月收入、母亲文化程度、班级及宿舍同学吸烟情况不同的大学生在吸烟行为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月生活费、宿舍同学吸烟情况对吸烟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是吸烟的高危人群,宿舍同学有吸烟情况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OR=2.987),月生活费1500元以下相对于月生活费1500元及以上均是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男性大学生是主要的吸烟人群,家长应适量地控制大学生的生活费,校园应积极开创无烟环境的建设,保证控烟措施的贯彻落实,预防并控制大学生吸烟行为.
    • 刘红艳; 王潇; 李媛; 高笑宇; 孙德俊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系统评价CHRNA5基因rs16969968位点与吸烟行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2月.按照拟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信息,评价数据质量,采用RevMan 5.0、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评估.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在等位基因模型(G vs A:OR=0.90,95%CI:0.70~1.16,P=0.42)、相加模型(GGvsAA:OR=0.83,95%CI:0.62~1.22,P=0.22)和显性模型(GG+GA vs AA:OR=0.90,95%CI:0.71~1.15,P=0.41)中,rs16969968位点与吸烟行为无相关性;在隐性模型中(GG vs GA+AA),rs16969968位点与吸烟行为具有相关性,基因型为GG的人群发生吸烟行的风险高于基因型为GA+AA的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84,95%CI:0.72~0.89,P=0.03);在共显性模型(GG vs GA)中,rs16969968位点与吸烟行为具有相关性,基因型为GG的人群发生吸烟行为风险高于基因型为GA的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92,95%CI:0.85~0.99,P=0.02).结论 CHRNA5基因rs16969968与吸烟行为具有相关性,携带A等位基因人群与吸烟行为具有更强的相关性.
    • 祝慧维; 肖千一; 何静怡; Abu S.Abdullah; 郑频频
    • 摘要: 目的 研究暴露于二手烟(secondhand smoke,SHS)环境的学龄前儿童尿液可替宁水平与家长吸烟行为之间的关联.方法 2018年3月,通过整群抽样选取浙江省台州市的河头、螺洋、永丰和桐屿4个区,共招募379个家庭中有2~5岁儿童的吸烟家庭.对吸烟家长采取面对面访谈收集吸烟者基本人口学信息和吸烟行为,在得到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书之后,收集儿童尿液样本.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检测儿童尿液可替宁水平.采取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尿液可替宁水平与家长吸烟行为的关联.结果 儿童尿液的几何平均浓度为2.064 ng/mL(95%CI:1.895~2.24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调整混杂因素后,儿童尿可替宁水平的潜在预测因素为吸烟家长吸烟频率(β=0.114,P=0.027)及吸烟家长平均每天在孩子面前的吸烟量(β=0.177,P=0.002).吸烟家长各吸烟行为间的关联分析发现:吸烟频率、平均每天在家的吸烟量以及平均每天在孩子面前的吸烟量呈两两正相关(P<0.05);平均每天在孩子面前的吸烟量与屋内吸烟时通风呈负相关(r=-0.166,P=0.001).结论 儿童尿液可替宁水平与吸烟家长吸烟频率以及平均每天在孩子面前的吸烟量呈正相关,屋内吸烟时是否通风并不能减少儿童二手烟暴露程度.该研究为中国农村地区开展无烟家庭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有力证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