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达性分析

可达性分析

可达性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607308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绿色科技、电工技术学报、电子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宁波市第八届学术大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可达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由47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宣东、卜磊、解定宝等。

可达性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7308 占比:99.97%

总计:607466篇

可达性分析—发文趋势图

可达性分析

-研究学者

  • 李宣东
  • 卜磊
  • 解定宝
  • 钱俊彦
  • 卢小平
  • 朱腾
  • 杨杰
  • 程钢
  • 舒挺
  • 赵岭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红; 李孝坤
    • 摘要: 交通作为城市间沟通的主要载体,是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探究成渝地区交通发展情况,运用ArcGIS软件,借助OD成本分析模型,对2010年、2015年、2019年成渝地区36个行政单元交通可达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高速公路和铁路架构起成渝地区的交通骨架,交通网络结构不断完善,网络密度渐趋增大,为城市联系提供了基础条件;道路网络空间格局“核心——边缘”结构凸显,成都和重庆中心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受地理位置影响两大核心区的平均可达性稍低;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快速发展对可达性产生“乘数效应”,区域交通平均可达性不断提高,次级交通枢纽渐趋形成。
    • 蔡雨杉; 陈莹泽
    • 摘要: 换乘空间作为高铁客运枢纽最重要的场所,起着疏导旅客进行人流交换,创造安全便捷的流动空间的作用,良好的可达性可提升旅客的换乘效率和出行体验。近年来,空间句法理论被逐渐运用在交通建筑换乘空间的可达性研究中,文章将建立基于空间句法和实际调查结合的换乘空间可达性分析模型,并以武汉站换乘空间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从而对这类以"上进下出"为客流组织的大型高铁站换乘空间的可达性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 张启光
    •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便利的高铁也成为更多人的出行选择。本文利用点模式分析方法和均衡性指数探究了我国高铁站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可达性分析和空间关联分析研究了我国高铁站的可达性。结果表明,我国高铁站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为东多西少,最邻近比率为0.399620,呈现聚集模式。核密度方面的分布差异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可达性的分布状况在整体上呈现发散状态,其空间关联分析结果按热点区—次冷点区—中间区—次热点区—冷点区,自东向西分布。高铁站的服务范围测度呈现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西部的分布格局。该研究结果对于我国高铁站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于完善我国高铁站的空间分布和建设有一定的帮助。
    • 万婕; 王庆国; 郭富成
    • 摘要: 为识别公交服务供需匹配状况、推进公共交通健康良性发展,提出微观、动态的公交服务供需匹配方法。首先,基于高德地图路径规划数据获取实时交通状态下的公交出行方案信息,考虑出行者微观空间的步行实际可达性,构建精细步行级别的路网。然后利用腾讯“宜出行”位置大数据获取实时人口分布,基于时间识别窗口的方法挖掘不同时段的职住出行需求。引入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对公交服务供需进行动态匹配与分析,识别供需不平衡区域,协助城市职住空间与公交供给优化。最后,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分析识别公交服务供需匹配情况。结果表明:公交服务供需分布由主城区中央向外围圈层式递减,整体匹配状况较好;高需求—高供给类区域主要集中于主城区中央,低需求—低供给类区域分布于主城区外围,高需求—低供给类与低需求—高供给类供需不匹配区域占比较小,识别得到公交服务供需不匹配区域分布,能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合理规划与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对其进行优先处理可有效优化城市公交供给。
    • 史一飞; 聂彤; 李易朔
    • 摘要: 文章通过空间句法与基于居民点的GIS网络分析,对青岛市南区滨海健身步道的可达性进行研究。得出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居民点步行范围等四组数据,从整体区域、健身核心点、健身步道路线三个层面分析。总结归纳出滨海区域以及滨海健身步道的可达性现状与特征。针对滨海健身步道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建议,旨在从可达性的角度,为滨海区域发展与滨海健身步道的优化提供借鉴。
    • 张美霞; 王凌; 董哲; 冯文斌
    • 摘要: 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以山东省临沂市2019年可分配公租房房源为例,从公共交通、医疗设施、教育资源、商业设施和公园绿地5个方面分析其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各公租房的可达性不均衡,怡景绿洲小区综合可达性最高,达到0.472;西城花园小区最低,只有0.324,差距明显;各类设施之间的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商业设施的可达性最好,平均可达性为0.689,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最差,平均可达性为0,医疗资源、交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平均可达性分别为0.596、0.495和0.187.在未来的建设中应加强公园绿地的建设,均衡各公租房项目的服务设施,更好地改善居民的生活.研究可为临沂市公租房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 张美霞; 王凌; 董哲; 冯文斌
    • 摘要: 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以山东省临沂市2019年可分配公租房房源为例,从公共交通、医疗设施、教育资源、商业设施和公园绿地5个方面分析其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各公租房的可达性不均衡,怡景绿洲小区综合可达性最高,达到0.472;西城花园小区最低,只有0.324,差距明显;各类设施之间的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商业设施的可达性最好,平均可达性为0.689,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最差,平均可达性为0,医疗资源、交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平均可达性分别为0.596、0.495和0.187.在未来的建设中应加强公园绿地的建设,均衡各公租房项目的服务设施,更好地改善居民的生活.研究可为临沂市公租房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 罗胡阳
    • 摘要: 研究目的:完善公园体育运动空间以满足城市居民体育锻炼需要,为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政策方面的投资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空间句法和GI S空间分析,从空间关系出发对深圳市城市公园体育运动空间进行精确量化描述,选取各区代表案例进行可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城市公园体育运动空间数量多,整体可达性与局部可达性良好,但各区域差异大,当服务范围扩大时,可达性有所增强,仍存在感知可达性较弱,不利于居民快速到达目的地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完善体育运动空间布局优化模式、构建公园体育运动空间网格式园路结构与开放性公园边界、坚持"15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建议,旨在改善公园总体空间格局、提高公园体育运动空间可达性、优化运动单元空间模式提供借鉴,最终促进"公园健康"以达到"健康中国".
    • 凌云
    • 摘要: 城市交通拥堵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公交优先能够引导城市交通优化,近年来公交优先已成为国内大城市空间发展优化的策略之一.国内城市公交已具备相当规模,公交设施的空间布局也反映了城市结构特征.文章以郑州公交为例,基于ArcGIS软件中的核密度分析、可达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郑州公交设施的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进行分析.并基于现状特征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布局优化建议.
    • 谭欣; 彭子豪; 刘利敏; 侯立成
    • 摘要: 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是我国教育领域重要的转折点,但学校实际就近入学情况缺乏简便且高效的定量分析的方法.传统根据学区划分判断就近入学情况,步骤较繁琐,无法有效反映学生实际就学距离,且利用欧式距离直接计算得出的结果准确率较低;基于地图街区距离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可有效地将学生家庭地址及学校地址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并基于地图街区距离开展学生就学距离评估,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进行就近入学情况调查.针对W市D区,WebGIS平台主要从基于步行的路网距离的可达性分析,以及就近入学情况的定量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就近入学情况监测,结果表明,W市D区中心区域的学校就近入学情况普遍较好,但部分新学校的就近入学情况需着重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