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叠层石

叠层石

叠层石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古生物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17208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等;叠层石的相关文献由413位作者贡献,包括曹瑞骥、常玉光、王敏等。

叠层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7208 占比:99.92%

总计:217384篇

叠层石—发文趋势图

叠层石

-研究学者

  • 曹瑞骥
  • 常玉光
  • 王敏
  • 袁训来
  • 宋金民
  • 李勇
  • 温志峰
  • 钟建华
  • 钱迈平
  • 齐永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月卿; 刘仪; 岳小娟; 张军涛; 金晓辉; 韩文彪; 赵红琴
    • 摘要: 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是近年来石油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微生物结构在储层储集空间的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鄂尔多斯盆地发育大量微生物碳酸盐岩,但关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纪微生物碳酸盐岩鲜有报道。本文对鄂南陈炉任家湾剖面进行详细野外观测和薄片观察,描述了微生物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储集空间特征,综合分析了微生物岩的沉积环境,探讨了微生物碳酸盐岩孔隙演化与成岩过程的关系。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平凉组发育含生屑泥晶灰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和藻灰岩四种岩石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藻灰岩中,以凝块石最多,叠层石次之,树形石最少。陈炉任家湾剖面平凉组沉积时期属于台地边缘相–台地前缘斜坡相环境,而凝块石和叠层石主要发育在台地边缘相之中相对低能的环境,且鄂南平凉组中的礁、滩、微生物丘往往共生。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葡萄花边构造溶孔、凝块颗粒间溶孔、海绵体腔孔、层间溶孔、窗格孔为主。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受微生物结构、成岩作用以及沉积微相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储集空间受到微生物结构的影响,在准同生期受溶蚀改造形成,其后又经历了表生期溶蚀改造,但经过充填胶结作用后,孔隙减小或消失。沉积微相总体上控制着微生物岩储层类型及其展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可能存在微生物岩储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将是今后的油气勘探中的一类重要类型。
    • 修群业; 颜妍; 刘正荣; 崔建勇
    • 摘要: 在新疆若羌县祁曼塔格地区的水泉子沟附近原蓟县系狼牙山组中首次发现了瘤状通古斯叠层石相似形Tungussia cf.nodosa Semikhatov和有疑问的撕裂贝加尔叠层石Baicalia lacera Semikhatov。它们多呈瘤状、柱状,其总体形态特征可与安徽淮山、辽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分布的Tungussia cf.和Baicalia叠层石以及东昆仑加嗡门地区某些叠层石的特征相类比,相当于华北地区叠层石组合Ⅳ。测得叠层石的寄主岩石全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815±26 Ma。根据该Sm-Nd等时线年龄和叠层石的主要特征以及其它地区相关叠层石的特征综合判断,狼牙山组的地质时代应当归属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是被动大陆边缘的产物;这个前寒武纪微陆块应由塔里木克拉通(?)解体而来,是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本区叠层石的发现及其寄主岩的定年结果,为探讨东昆仑西段的大地构造演化和成岩环境提供了新证据。
    • 张静; 张宝民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蓟县系发育了大规模以叠层石、凝块石和鲕粒为主要组成的碳酸盐岩。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对其微观组构进行观察分析,均发现了大量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组构。叠层石具有鲜明的纹层状结构,是微生物通过其周期性的生命活动及其中包含的机械性圈捕和生物诱导矿化机制与相应沉积环境中的碳酸钙沉积物交替发育、共同构建的产物。凝块石由不同级别的凝块结构构成。凝块体的发育可能主要由带有大量碳酸钙微粒的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在三维空间发生的降解、收缩及破裂所导致。鲕粒中圈层的发育机制与叠层石中纹层的发育机制相似。有核心鲕粒中的暗色核心可能由实心的微生物群落球体构成。空心鲕粒的发育可能与由微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气泡所形成的碳酸钙包壳有关。独特的显微组构表明研究区三类碳酸盐岩的发育均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是生物作用与非生物作用的结合。蓝细菌等微生物在中元古代适宜其发育的古气候、古海洋、古构造等背景下、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出于对不同水动力条件的适应、以最适合其生存的方式生长,并通过特定的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机制参与造岩作用,从而导致了与微生物作用密切相关的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的大规模发育。
    • 叶山
    • 摘要: 在中国的华北地区有一组著名的地层,它形成于约14亿年前的元古宙中期,因为它在天津蓟县附近有一处暴露在地表的典型剖面,因此被称为"蓟县系"。在这组地层里,科学家发现了中国境内最有名的叠层石,它们不仅保存完整,而且其中还包含了许多古代微生物的化石,因此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最早的生命遗迹叠层石是地球上保留至今的最早的生命遗迹,它们是层状的有机沉积结构。叠层石的形成通常离不开蓝细菌,这些微生物会分泌出带黏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捕获海水中的碳酸盐沉积物颗粒,并将它们牢牢地黏合在一起,形成矿物的微纤维,再把它们堆积成薄薄的沉积层。那些垒在一起的薄层是叠层石最为明显的特征,其中深色的薄层和浅色的薄层常常会交替出现。这些薄层可能会拥有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水平的,有的是弧形的,还有的呈拱形。
    • 李翔; 王建功; 李飞; 王玉林; 伍坤宇; 李亚锋; 李显明
    • 摘要: 柴达木盆地是研究新生代湖相碳酸盐岩特别是湖相微生物岩的一个极佳场所.柴西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是少见的发育规模大、产出类型多、与油气关系密切的一套湖相微生物岩发育层组.根据野外露头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以及激光共聚焦等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西岔沟和梁东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微生物岩进行了宏观到微观特征的精细解剖.结果表明:该套微生物岩形成于快速湖侵阶段,整体发育于砂砾岩、粉砂岩等硬质基底之上,晚期受湖盆萎缩影响发生消亡.湖相微生物岩类型包括凝块石、叠层石以及两者交替发育的复合类型,横向延伸较远,出露可达数千米.其他碳酸盐颗粒还包括球粒、鲕粒、介屑和集合粒.凝块石镜下主要为具凝块结构的隐晶质黏结格架,含有丰富的生物碎屑和少量鲕粒和球粒等.叠层石呈缓波状,具有非常典型的明暗相间的纹层.柴达木盆地西部始新统微生物岩主要发育于浅湖高能环境、深水低能隆起以及低能断阶带.该成果能够为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油气勘探提供一定参考.
    • 吕宝平; 杨丽君; 吕泓霖; 韩振玉
    • 摘要: 烟台地区分布有大面积元古代地层,其中粉子山群和蓬莱群微体古生物化石具典型性.本文通过对化石分布特征和规律的研究,确定出保护区评价标准方法和参评标准单元,制定出评价因子标准体系、权重和因子指数,并依据划分标准划定保护区,提出标准分级保护措施,填补了微体古生物化石标准化保护研究的空白.
    • 摘要: 今天你所见到的地球生命形式和过去的大不一样。地球上已知最早出现的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出现于38亿〜35亿年前。之后演化出的蓝藻等微生物和自己的活动遗迹一起沉积石化,形成了叠层石,其中蕴藏着生命起源的线索。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它扪增加了大气中的氧气含S,为后来出现的生物,包括动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 魏柳斌; 赵俊兴; 苏中堂; 魏新善; 任军峰; 黄正良; 武春英
    • 摘要: 以露头剖面、钻井岩心、铸体薄片等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中组合(马家沟组马五10-马五5亚段)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类型、微相组合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盆地中东部奥陶系中组合发育蓝细菌钙化作用形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主要由叠层石、凝块石、核形石微生物坪及微生物丘建造组成.其空间展布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及"区位性"特征:微生物坪受层序旋回及沉积相交控制,主要形成于马五5亚段、马五6亚段的潮坪环境,单层厚度为2~3 m,马五5亚段微生物坪发育在海侵初期的碳酸盐岩-膏盐岩转换界面附近,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米脂洼陷;马五6亚段微生物坪发育在碳酸盐岩-膏盐岩相变带附近,呈环带状分布在中央古隆起东侧地区.古地貌对微生物丘分布的控制更为突出,主要形成于马五10-马五7亚段的微生物丘或丘滩复合体,单层厚度可达25 m,主要分布在乌审旗—靖边古隆起.相关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模式表明,碳酸盐岩-膏盐岩相变带及乌审旗—靖边古隆起是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 张静; 张宝民
    • 摘要: 以叠层石为典型代表的微生物碳酸盐岩在前寒武纪广泛发育,尤以元古宙最为繁盛,是地质历史时期特定环境背景下微生物的生态行为与沉积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叠层石是一种由原核生物周期性生命活动与沉积作用相结合而形成的粘附性的增生沉积构造(梅冥相等,2019).
    • 刘晓莉; 魏丽馨; 毛有明; 杨卿; 赵明; 万杨; 赵亚
    • 摘要: 同心县青龙山鸽堂沟蓟县纪地层产椎叠层石、纹层石,产出层位为蓟县王全口组上部。含化石层位共有两层,下部为浅灰色薄-中厚层含硅质条带白云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含硅质条带白云岩,化石在南部较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