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太原
  • 出版时间: 2018-09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大学评价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国现有的评价聚焦于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表征了大学核心竞争力良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从大学功能产生与发展的逻辑来看,大学还是弱功利性人文价值并存的学术共同体.大学斯文作为大学外在性善和美的体现,既是对于大学的人文期待,也是带有弱功利性的道德审视.
  • 摘要:本文从历史和教育两个维度对儿童观进行了隐喻分析,探究了儿童观隐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结果发现"儿童"的出现以及"儿童"地位的提升预示着人的主体性的觉醒和对人性的洞察,但人们看待儿童的观念也长期受到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的影响,儿童、成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全面预设.教育领域中的儿童观演变折射出从工具主义到人本主义思想的转变,预示着现代教育中心的位移,从成人中心转移到儿童中心.但以西方社会为主流的儿童观却始终是一种"精英话语"、"成人话语",是单一的、抽象的,与真实的儿童生活世界有距离,尤其是与非西方文化世界中的儿童生活世界距离更大.这也启示在借鉴和吸收西方儿童观的同时,不能忽视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儿童观,更不能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内生力量"的影响.为此,需要跳出现有儿童观的思维模式,从关系性思维出发重新厘定我们的儿童观.
  • 摘要: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插图本》"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文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代表.《西游记》中每一回都是一节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评价内涵,这可能是著者的有意安排,可能是著者一时之灵感所致的"无巧不成书",也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它是一部神话色彩的奇书,书中把顽劣之徒训教成"佛",修成正果,其中很少从教育哲学角度来探讨修行过程中隐藏在评价对象背后的深层次、带规律性的东西,本文意在以"三打白骨精"为例,对经典中的教育评价进行哲学审视,旨在对部分经典文本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观.
  • 摘要: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生在教育生活中成长的现实基底与意义之源.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校园暴力频发之实在于学生生活世界中真实感被消解,个体被碎片化焦虑所围拢,真实性被消解与遮蔽与教育负担过重之间的失衡,引发个体对生命的漠视、对心灵的麻痹,对意义与价值的迷茫与遮蔽.教育的生命关怀作为平衡学生生活世界之力,旨在引导学生寻回生命之根即生命意义,是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最终使学生获得关怀的能力,成全其成长为整全而真实的个体.通过引导学生在交往与体验中感受生命存在,寻得生命意义;在丰富生命情感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在师生间生命的共契与圆融中实现师生生命的相互流通与溢满,在不断体悟、反思与希求中走向美好生活.
  • 摘要:对小升初"摇号入学"政策背后的教育公平逻辑分析表明,以摇号的方式决定入学名单是忽略个体差异性、简单追求入学机会均等的起点公平.遵循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和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的逻辑.保证个人受教育权利从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和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是义务教育的双重任务.教育公平要兼顾个人平等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要根据个人天赋能力的差异给予适合的教育.应该以优秀生源人数确定重点学校招生名额而非盲目扩招,同时大力发展一般水平学校以满足占据大多数的智力中等学生的入学需求.
  • 摘要:现代社会,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高等教育评价多元化的主体,如政府(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等,根据自身发展的利益要求,对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评价提出了不同的、多样化的价值诉求,其深刻影响了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评价的发展.在评价主体多元化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价应贯彻价值尊重原则,鼓励并维护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表达,应贯彻价值协商原则,支持并维护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协商,应贯彻价值引领原则,坚持始终以"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引领性原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根本的价值目标.
  • 摘要: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本研究不囿于教育质量的多主体性,探讨教育的"生命"共在,强调教育的"生命本位",认为能够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但目前"生命本位"被直观地理解为人文关怀,忽视了历史和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也消解了人的历史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表现出强烈的主观主义、反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遮蔽了"生命本位"的本真意涵.本研究尝试理解教育的"生命本位"不等同于"生命教育",也不是盲目回归"日常生活",更不是抽象"人本主义"的化身.教育的"生命本位"应以知识教育为基础,"以人为本"为核心,关照"现实的个人"的生存、生活、生长,其实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 摘要: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教育质量问题,是制约中国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在高等教育中,质量是影响其生长发展的根本,关系着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本文立足于当前大众化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探究其中的矛盾冲突,进而提出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建议.
  • 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的背景下,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学生网上评教因教育理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逐渐成为高校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但随着该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反复实践发现其陷入了"分数高且趋同"的困境.本文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学生与教师三个维度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科学建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学生自身建设以及合理使用评教结果三个对策以解决高校学生网上评教所面临的困境.
  • 摘要:一流学科的评价是对学科发展质量的判断,是对学科的知识生产能力和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准,服务于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所做出的贡献的评判.一流学科评价更应指导学科的发展,激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鼓励学科在发展路径及发展举措等方面所做的探索,促进学科向内自省、向历史承接,通过提供持续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来规范学科建设建设行为,激励学科创新与持续成长.
  • 摘要:目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成为高校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中却造成了诸多矛盾与冲突,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如果推行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则会造成三方面的问题:以追求成绩效益为本,有违教育评价的目的;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忽略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注重投入与产出,很难实现评价结果的公平.但若不推行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没有了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约束与激励作用,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便无法保证,致使其不能左右逢源.因此,反思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两难困境,从迷茫中找到出路应是当务之急.
  • 摘要:以内涵式发展为引领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正在生成,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能否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自我实现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更为关键.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部分,评价理念的转变使得学生评价有了新的可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中的学生作为双重主体的特殊性致使其学生评价观与基础教育阶段在评价价值观、目的观、内容观、方式观等均存在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办学目标,实质上是高等教育相关主体价值需要重心的变化,高等教育学生评价观发生重大转向并在价值取向和内容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