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观的隐喻分析:意义与局限

摘要

本文从历史和教育两个维度对儿童观进行了隐喻分析,探究了儿童观隐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结果发现"儿童"的出现以及"儿童"地位的提升预示着人的主体性的觉醒和对人性的洞察,但人们看待儿童的观念也长期受到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的影响,儿童、成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全面预设.教育领域中的儿童观演变折射出从工具主义到人本主义思想的转变,预示着现代教育中心的位移,从成人中心转移到儿童中心.但以西方社会为主流的儿童观却始终是一种"精英话语"、"成人话语",是单一的、抽象的,与真实的儿童生活世界有距离,尤其是与非西方文化世界中的儿童生活世界距离更大.这也启示在借鉴和吸收西方儿童观的同时,不能忽视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儿童观,更不能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内生力量"的影响.为此,需要跳出现有儿童观的思维模式,从关系性思维出发重新厘定我们的儿童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