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届学术会议
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届学术会议

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届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4-04-09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传统的观点认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是引起疼痛的最主要原因,而越来越多的临床与试验研究发现椎间盘髓核中的化学性介质引起的炎性反应在神经根性疼痛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消除炎性介质的刺激和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段。rn 骶管注射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具有多种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中,骶管注射药物利多卡因能迅速镇痛,松弛平滑肌,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阻滞腰部的交感神经,从而改善了受压组织与神经根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并使腰部肌肉松弛;同时,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的作用,可促进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组织炎性水肿吸收,减少炎性渗出,防止水肿变性,亦达到缓解腰腿痛的目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能营养神经,修复神经鞘,增强神经对致痛因子的耐受性,恢复正常神经功能。rn 间歇性牵引治疗能够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可使椎间隙增大,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有促进炎症消退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时,病变椎间关节和周围韧带、肌肉以及神经根受压充血水肿,出现炎症,牵引治疗使病人脊柱得到制动,减少运动刺激,有利于充血水肿的消退和吸收;牵引治疗可以改善神经根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解除压迫,促进突出物回纳,从而使症状消失;间歇性牵引可以解除肌肉痉挛,使紧张的肌肉得到舒张和放松,促使正常腰椎活动的恢复。
  • 摘要:DVT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形成血栓,使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下肢水肿、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可造成血栓后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一旦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威胁病人生命。rn DVT的治疗有多种疗法,如抗凝、溶栓、手术、介入等。但对高龄患者有诸多并发症,特别是脑出血患者更应谨慎。一旦形成DVT,将给患者造成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所以早期有效预防DVT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预防老年卒中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干预组48例病人3周时有l例发生DVT,占2.08%,而传统人工手法按摩的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8.75%,有非常显著差异。压力治疗系统是一种机械性、非介人性的物理治疗仪,应用电力通过多腔气囊有顺序反复充气、放气形成对肢体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从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按摩,其挤压力和刺激可达深部肌肉、血管和淋巴管。加压部位静脉血管尽量排空,加速血液回流或流向周围毛细血管。骤然减压可使静脉血迅速自动充盈,从而显著的增大血流速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防止了血液淤积。同时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抑制血栓形成。下肢有急性炎症或化脓性发炎导致失血时不适宜气压治疗。
  • 摘要:康复治疗有效的改变患者的行为,使其向着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是患者康复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Barthel指数评定和简式Fugl-Meyer评价法评测,早期接受康复教育的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情况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说明早期康复教育介入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程度有正性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功能锻炼正确率提高、运动功能提高。有关疾病知识的讲授使患者了解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医务人员的演示使患者知道如何进行康复训练、明确了康复训练目的,所以患者及家属能早期、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体位知识宣教使患者知道如何变换体位;行为演示与强化策略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正确率。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进行早期的康复教育,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到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参与早期康复训练,功能锻炼正确率高,并发症减少,患者的康复质量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③训练目的明确,积极性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脑卒中后大脑通过功能重组来补偿运动缺陷。通过耐心的讲解,使患者及家属知道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可以功能重组,而实现重组的主要条件是需要训练特殊的活动。特别是早期训综有关的运动动作,对防止代偿、促进脑的可塑性的发展有好处;而缺少有关的训练,可能产生继发性神经萎缩或形成不正常的神经突触缺陷。明白了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有社会家庭的支持、关心和安慰,使患者恢复回归社会的勇气,患者的主动性大大提高。这也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④通过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观察,说明进行早期的康复教育的治疗组患者焦虑心理减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提高,并发症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同时,减少抗抑郁药物的摄入与药物依赖的多重、不必要的,影响康复疗效的因素。
  •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征符合督脉的循行,逆于督气的走向,即督脉的闭阻不通、不荣为其主要病机。本研究治疗组药物为通痹胶囊,是由《清太医院配方》中的“透骨镇风丹”、“神效活络丹”和《丸散膏丹集成》中的“回生再造丸”演变而成的。方由制马钱子、蜈蚣、地龙、人参、当归、白花蛇、全蝎、制川乌等41味药材组成。现代药理研究通痹胶囊内含有马钱子碱、乌头碱、羌活醇、蝎毒活性多肽、蚓激酶、僵蚕草酸胺等物质,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抗菌、活血抗凝、调节免疫等作用。具有调补气血、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湿邪痹阻,肝肾两虚型风湿痹症。督灸作为传统的外治方法,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温补肾阳的作用。近年来,在治疗AS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督灸可以直接作用于发病部位,使治疗直达病所,运用中医的配伍技巧,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的综合作用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温督壮阳,散寒祛湿,通督止痛之功。临床研究发现,督灸可以调整免疫紊乱,减少免疫反应性炎症损伤,调节细胞因子,降低骨破坏指标,控制病情,改善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痹胶囊合督灸疗法治疗AS,内外合用,双效合一,因其使用方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深受AS患者欢迎,开创了治疗AS的新途径,其具体治疗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摘要:个体对药物的不同反应主要源于外界环境因素改变和机体本身的遗传变异,根据个体遗传差异来选择药物及其剂量,从而实现个性化以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华法林的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并且已经将华法林剂量与遗传变异相关性的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来指导临床实践。rn 本文首先依靠快速的基因检测方法,回顾性研究了63例病人样本的华法林相关基因型,并研究了结合病人基本情况推算了维持剂量,通过SPSS软件究了通过该公式计算的维持剂量和实际剂量的关系,并通过散点图计算其趋势曲线,得到二者的相关性达到了42.7%,该结果与近期国内外研究结果类似,说明本检测方法在临床快速基因检测中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而通过公式计算的推测剂量。rn 前瞻性的研究通过对20名患者进行了华法林相关基因的分型并结合病人的基本情况,依据文献的公式及方法确定了病人的建议初始给药剂量和建议维持给药剂量,二者相关性(R)甚至达到0.7以上,说明在不考虑患者自身生活习惯(吸烟、作息情况等)等条件下,可以给出50%推测剂量基本吻合与实际剂量。并且经过相符比例的计算,约35%的患者按照建议剂量服药后不需或只需1次调整剂量即可达到稳定维持剂量,可以有效较少病人的痛苦,具有较高的指导用药价值。rn 但是本实验由于条件限制,前瞻性研究规模很小,病人多为老年人,且突变机率较高,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以进一步优化本研究所述的基因检测指导用药方法,同时,进一步验证其的临床意义。
  • 摘要:本文介绍一例前列腺癌骨转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注重专科、以偏盖全是导致本病误诊的主要原因。先入为主、盲目主观,患者主诉“腰骶部疼痛半年,加重伴左下肢疼痛3天”就基本判定患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询问病史不详细,查体不仔细,过分依赖腰椎CT结果。缺乏对相关疾病的鉴别,对他科疾病的诊断知识了解不足。随着医疗检查设备越来越先进,CT、MRI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但若不结合详细的病史和仔细的临床体格检查是很容易出现误诊的,尤其是老年人腰椎间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影像结果往往存在较高的假阳性。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腰椎间盘突出症关键在“症”,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需要治疗。椎间盘突出可以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尤其是老年人或突出、膨出2mm以下者。突出、膨出是正常生理现象,有学者报告,对92例健康人行CT检查,发现有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者高达85.9%,但他们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无需治疗。另外本例患者无原发肿瘤病史,问诊、查体不详细、相关辅助检查不重视,都是导致误诊的原因。所以,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紧紧围绕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作出全画分析,避免误诊误治情况的出现。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既可引起椎管内神经根的病变,又可造成椎管外软组织的损伤。骶管注射治疗可使药物通过骶管进入硬膜外腔,自下而上的产生一定液压,钝性分离粘连的神经根;同时直接作用于神经根,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及其恶性循环,解除病变部位的肌肉痉挛和血管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从而起到消除炎症、解除疼痛的目的。腰椎定点引伸手法主要以腰部拔伸手法为主,它是在缓慢拔伸的基础上,再以一个突然向下的拔伸力作用于腰椎,使腰椎髓核内压力在短时间内骤然下降,可使突出物变位、松解神经根周围粘连、减轻神经根周围的淤血与水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银质针松解术通过增加病变区的血液流量,起到加强组织营养,提高细胞的活力,加速代谢产物和致痛物质的排除,促进炎症消散和组织再生过程的作用。银质针松解术治疗的重要机制是改善血液循环。综合理疗可以改善组织营养、促进再生能力,使慢性炎症、浮肿、浸润、渗出物和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和吸收,达到消炎作用;同时,对瘢痕、粘连进行松解,起到解除痉挛的作用。由此可见,骶管注射、腰椎定点引伸手法、银质针松解术配合理疗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明显,值得推广。
  • 摘要:疗养院以健康促进的办院理念,围绕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依托疗养院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积极探索疗养院服务新模式。针对不同人群及不同的健康需求,形成三种形式的服务模式。针对老年人群开展的老年休养照护,针对中高端客户人群开展的健康管理,针对组织机构开展的组织健康管理,服务形式包括院内与院外两部分。健康管理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以及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在健康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细化每一项内容;以循证为依据,提供专业化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以客户服务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在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中,赢得了服务对象的口碑,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摘要:新时期军队疗养院现有的管理体制中,科室管理是疗养院管理的基础,科室管理者肩负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功能.如何全方位管理好科室,保障医疗安全;怎样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积淀学术能量;能否凝聚人心,充分调动科室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都对疗养院科室管理提出了现代化的要求.提出科室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要求包括讲政治,顾大局,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精业务,懂管理,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言必行,行必果,办事讲究公道正派,常思考,善分析,能对本科室、科室成员和自我进行科学的定位等。科室管理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科研管理,设备和物资管理等,具有组织性、系统性、复杂性、特殊性、规范性、协调性等特点。同时,科室管理要突出抓好医疗安全管理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组织,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定期分析医疗安全形势,预防为主;抓好主要医疗环节,如首诊、抢救、主检、重大项目检查和治疗等;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把关;教育引导医护人员,培养辩证、客观、理性、全面的思维方法;重视科室感染控制工作,制定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重大急危病症的抢救治疗、新技术开展都要及时报告,严格审批制度;建立反馈控制系统,落实讲评和奖惩制度。
  • 摘要:医疗应急是指针对在院内发生的医疗意外,结合疗养院特点,根据应急情况和等级,在短时间内做出紧急救护,如情况较严重及时转院,做好后期评估和随访工作.医疗应急存在紧急性、个体性、单一性的特点,经常散布于全院各角落,甚至位置较偏僻的地方,如客人在院期间不慎摔伤,应及时启动医疗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疗养院医疗应急管理预案,内容包括应急状况下的组织机构、工作原则、工作流程、运行机制、应急解除、应急救援、后期评估、总结及预案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考核,增强实战应对能力,在演练中熟悉预案,在演练中完善预案,在演练中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 摘要:由于社会对医疗服务要求不断上升,而医疗本身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很多方面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再加之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到位等等因素,导致患者不满,引发医疗投诉和纠纷,使之医患关系不断紧张逐年飙升.近年来,全国诸多综合性大医院出现患者家属与医务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甚至出现患者家属杀害医务人员突发命案,使得医患关系进一步紧张.本文总结了过去投诉的原因并进行剖析,提出投诉原因主要包括缺乏沟通技巧、服务态度生硬、服务流程欠合理、医疗操作欠规范等。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意识,提升了医务人员沟通技巧,规范了诊疗技术操作,建立了科学人性化投诉管理机制。
  • 摘要:强化理论是激励理论的一种,属于管理心理学范畴,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职工心理动机的研究,来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手段,促使职工认识到哪些行为是组织所鼓励的,哪些是组织所不愿意其发生的。在强化理论的应用中,医疗结构管理人员应该做到:第一,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正强化员工可以培养员工,提高员工的自信心,拉近管理者与职工的距离。在正强化中,设置鼓舞人心的管理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要注意将单位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入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第二,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将负强化与正强化结合应用,一般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三,注意强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及时强化可提高职工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管理中要对职工进行奖励,适时性原则是奖励的一个重要原则。适时奖励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第四,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第五,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目标结果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职工了解自己参加各项工作的绩效及其结果,既可使职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所为。
  • 摘要:职业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种成功愉快的感觉.它是一个人从事某职业的内在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也是长期安心从事某项职业的动力之一,更是激发创造力的前提.笔者通过从事疗养院护理管理工作多年,对如何提升疗养院护士的职业成就感进行分析,提出阻碍提升职业成就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要增强自身自信心建设,增强护理周边学科的学习及进修,护理管理者要给予支持和鼓励,提升各学历段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新的岗位聘任制度。通过以上的措施,使护士能够发自内心地为自身职业而努力,并有更多的创新理念充实整个护理队伍,也使护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以及对护理管理者和医院的忠诚度。
  • 摘要:随着医疗机构管理逐步走向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绩效考核将是今后医疗机构管理者评价其发展状况中着重应用和倚重的一种有效方法。提出明晰考核原则是做好绩效考核的有效基础,掌握操作要领是考核成功实施的保障。但无论哪一种考核体系,可操作性始终是将体系贯彻于实践的一个平台和基础。应该说,一线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是医疗机构顺应新医改要求、调整内部管理模式、挖掘内部管理潜力的主动行为。
  • 摘要: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服务中由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休养员致伤、致残的可能性。护理风险具有负面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而在实际过程中,对工作中潜在的医疗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处理,可以有效减少风险发生率,从而降低风险对休养员和疗养院的负面影响。在休养员这个群体中,由于部分休养员年老体弱,人住环境发生变化,有些老年人突发疾病,起病迅速、变化快,所以在对休养员实施护理服务时应针对其风险特点实施针对性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积极主动的优质护理服务和风险管理后,研究组的风险发生率和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在疗养接待工作中应用风险因素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建立风险预防体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休养员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摘要:偏瘫是脑卒中和脑外伤后所致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临床上发现脑卒中后大约有2/3的患者能存活下来,但却有1/2的生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尤其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功能通常被认为是决定脑卒中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自2010年以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MWS、FMA及MBI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均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
  •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存活者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尤以下肢步行能力为主,提高和恢复步行能力是脑卒中患者的最大目标及争取早日生活自理的必要条件,患者早期承重不足,平衡功能差以及异常的运动模式是影响步行能力恢复的主要因素。下肢机器人训练是身体在被减重的状态下,在保持患者正确的直立位的情况下,在患者早期还不具有足够承重和保持平衡能力的情况下,进行直立位步行训练。本文表明,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步行能力均有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中发现,患者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肌力减弱,膝关节不稳,踝关节活动度差,下肢伸肌痉挛,导致功能异常。如果不重视患者膝踝关节的控制训练,大部分患者仍然会诱发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导致下肢的误用综合征,传统的神经促通技术尽管能够促进运动模式的再学习及反应能力,提高步态控制能力,但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患者的功能恢复需要强化的多样的运动训练,在下肢机器人训练系统辅助运动训练模式下,患者偏瘫侧下肢能够适应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训练,但还不能随意运动,这时要下肢智能机器人反馈训练系统牵引患者偏瘫侧下肢进行运动训练,同时机器入还可降低患肢的痉挛,对卒中运动感觉输入的提高、神经功能的重塑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摘要: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大脑损伤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因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及基底节达额叶皮质,病灶累及上述部位,可影响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能的神经通路,使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含量下降,导致抑郁。另一种说法,即家庭、社会地位的改变,躯体功能丧失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病后生理、心理平衡失调。总之,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抑郁症的发生。rn 关于脑卒中损伤部位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各不相同。本组分析显示,大脑皮质、皮质下、脑干部位的脑卒中均可引起抑郁症。皮质下脑血管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依赖程度与抑郁症有显著相关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日常生活依赖程度越高抑郁症越明显。随神经功能缺失的恢复,抑郁症也随之好转。文化程度高者比文化程度低者更易出现抑郁,由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在家庭、社会中承担着较多的责任和义务,思想压力大,顾虑多。另外,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及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抑郁症发生率高,是长时间躯体残疾,功能障碍,工作的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减退。部分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及社会的关怀和经济支持而发病。rn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既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又要尽快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全程支持性心理治疗,可唤起患者积极情绪,发挥正常心理防御机制,改善和清除抑郁症状,疗效肯定。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从而促进了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
  • 摘要:在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是糖尿病特征性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及脑卒中的危险性。血糖、血压的控制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合理的临床营养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延缓或减少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n 在阅读科研文献进行总结之后,认为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临床营养治疗时,应以ADA糖尿病医学诊疗实用标准纲要、糖尿病营养指南和DASH膳食模式为参照,结合老年人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从而达到老年人容易接受、营养治疗效果佳的目的。
  • 摘要:康复护理是护理功能向健康保健服务方向的发展,是和医学模式、疾病谱的改变、社会发展进步及人民需求提高相适应的。面对21世纪,欧美康复医学界已经开始意识到康复医学必需回应社会上对扩大康复范围的需求,未来的康复医疗服务范围应当扩大到包括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等方面。迎接挑战,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广大康复护理工作者神圣而又艰巨的任务。
  • 摘要:中医学认为,中风病为内风挟痰、火、血、虚(气虚、血虚)上扰清窍(脑),致脑络阻遏,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所致。头针疗法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域定位施治。顶颞前斜线相当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投影。直接刺激该区既可改善大脑皮层血液循环,增加血氧饱和度,使相应局部缺血区的脑血流障碍得以改善,也可促使因出血灶压迫,兴奋性受抑制而处在休克或休眠状态下的脑细胞觉醒并迅速恢复其兴奋性,进而使患肢的运动功能逐渐得以恢复。从中医理论来看,针刺的同时,配合患肢被动运动,可使患者注意力集中于动的患部,有利于激发经气并较好地导引“气至病所,抵御病邪”,且能活跃患部肌肉,使沉睡、僵硬状态下的神经觉醒。针刺与锻炼相辅相乘,共达舒筋活络,气通瘀散之功。据现代医学脑功能与脑血流关系的某种实验证明,疼痛性刺激能激活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血流量增加,并以中央前区的血流量增加尤为明显。机体不同部位的运动能激活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血流量增加。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头部进行多区域针刺与反复功能锻炼(患肢被动运动),使遍布手和足的末梢神经从无知觉到疼痛敏感。痛觉反射性对大脑相应部位血流量增加使脑细胞代谢增强,从而促使患肢功能恢复。患肢的活动促进了局部的血液供应,防止了废用性萎缩,关节粘连的发生。用这种方法进行头针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不断恢复和巩固,比单纯强刺激捻转,更符合神经反射弧的生理学原理。
  • 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灵枢·海论》日:“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而督脉为阳脉之总督,循行于脊里,出属于肾脏,入络于脑,其病证“实则脊强,虚则头重。”故本病选穴则应重点取督脉。百会为督脉经穴,位于颠顶部,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百会为“髓海”之“上输穴”,有振奋阳气、补脑益髓、升清降浊之功效,为治疗头痛眩晕的要穴。本研究独特的压灸方法可使热力更为迅速直达病所,以奏开窍醒神、升提气血之功。其他相关机制方面的研究表明:压灸百会穴能使ET下降和PGI2上升;还能降低TXB2值及K/T值,因而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脑血供,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椎动脉硬化程度。本研究结果表明,压灸百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其它技术综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 摘要:随着现代疗养康复医学的发展,文化疗养因子日渐受到重视,并在疗养康复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部地处青岛,文化疗养因子众多,在保障飞行人员特勤疗养中,加以充分利用,不断提高疗养效果.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文化疗养因子的分析,探讨海洋文化疗养因子、建筑文化疗养因子、道教文化疗养因子、名人文化疗养因子、啤酒文化疗养因子、企业文化疗养因子在飞行人员特勤疗养中的作用,包括提高认知能力,维护身心健康,提高疗养效果等。
  • 摘要:妇科疾病是危害妇女健康的第一大杀手.降低妇科疾病的患病率,维护妇女健康是各级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自2011年始我们结合妇科健康体格检查对我市某单位女职工进行健康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2012年该单位266名女职工乳腺增生检出率平均为57.64%高于王颖等报道的13.12%,子宫肌瘤检出率平均为30.45%高于刘平等报道的25.13%,其原因可能与近年来工作、生活压力增大、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晚婚晚育、哺乳期短、甚至不哺乳有关。健康管理后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的患病率2012与201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可能与观察时间短,病程发展缓慢有关;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宫颈囊肿的患病率2012年低于2011年(P<0.05)。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拥有正确的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维护妇女健康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结合健康体检对妇女进行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可降低妇科疾病的患病率,维护妇女健康。
  • 摘要: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目前,健康管理正处于学科兴起和发展的动态阶段,一些干部疗养院已经开展了现阶段健康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标准化的服务模式.疗养院老干部实施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大致可以分为健康信息采集(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主要包括健康问卷调查、健康体检心理测评及健康访问)、健康风险评估队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包括一般健康状况分析评估及疾病风险预测)、健康促进干预懈决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和跟踪评定效果(监测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咨询、指导连续跟踪,并定期评估其效果)以及健康档案建立及管理5个阶段。
  • 摘要:从研究人的“病”转向研究病的“人”,从中医体质学入手研究病的“人”,用中医体质养生保健方式来调理偏颇体质成为医学发展的新趋势。运用茶疗养技术来帮助个体实施偏颇体质的调理,并将生理疗养与心理疗养相结合,形成“因人而异,身心结合”的个性化、一体化茶疗养体系,是中医“治未病”一种新的思路和尝试。
  • 摘要:脑卒中康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总体目标是减少脑卒中有关的残疾。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应在病情稳定后尽快开始,同时尽可能在患者生活的相似环境中进行。具体包括社区康复,力量训练和功能的提高,肌痉挛等传统康复疗法,以及运动的新型疗法脑卒中后康复机器人治疗,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干细胞治疗等新型康复疗法。
  • 摘要:参加体检者有意或无意地漏检某些项目,使得体检者的信息不完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的及时制定和健康管理风险的正确评估。如何有效地避免漏检,应从多个环节抓起,细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内涵等,让体检者舒适、轻松地完成全程的体检项目,顺利完成健康管理重要的第一步。rn 为了使群体对防病保健和健康管理的意识不断加强,健康体检机构还需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和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健全体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倡“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提升服务满意度。更让体检者通过首要的健康体检,获知自身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重视健康自我管理的意义,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 摘要:疗养院针对部分疗员开展了清淡饮食原则的饮食促进干预,以期发现符合人们需求的最佳策略路径。经观察发现,慢性疾病与不合理的膳食有直接关系。经调查,一是在认知方面:大多疗员都知道要清淡饮食,但对清淡饮食的理解有一定误区。因此,在清淡饮食宣教方面要针对疗养员需求和接受能力,宣教的内容要生活化,教育形式活泼,要激发了参与者的行动、参与与承诺,变被动为主动。二是在态度方面,96%的疗养员都认为清淡饮食对自身健康有利有帮助。三是在遵从行为习惯方面:约21%的疗员表示会遵行清淡饮食习惯;约49%疗养员自觉清淡饮食影响食欲;约63%疗员在清淡饮食后慢病指标改善时会继续遵行;而在外出应酬就餐、喜宴等场合只有26%的疗员会,遵从清淡饮食;约51%的疗员,会遵从尽量避免在外就餐。显示清淡饮食原则干预和管理对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改变,并影响社交活动;也是造成不遵行清淡饮食习惯的原因之一。所以加强疗员对疾病及清淡饮食的认知,改善烹调方法,减少清淡饮食对食欲及生活形态的影响,才能达到干预的最佳效果。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充分说明了积极地开展清淡饮食原则的饮食干预和管理,对疗养员提高饮食的认知、态度,养成和建立良好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对改善慢病指标促进健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我科自2010年以来,以中医整脊按摩治疗亚健康状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整脊按摩疗法,能改善亚健康状态,其可能的机制是,整脊按摩在整体上改善了亚健康患者的机能水平低下的“虚证”状态,有研究认为,亚健康状态存在新陈代谢水平及体能下降,按摩手法的作用力,以机械震荡波的形式,被人体以共振吸收的原理吸收能量,继而引发某些特异性生物效应,通过手法在督脉部位做功,能激发经气运行,调整脏腑功能状态,使瘀滞得通,气血得和,虚损得补,故取得疗效。整脊按摩中,还使用扳法,扳法能纠正脊柱生理解剖位置的异常,改善小关节功能的紊乱,松解肌肉的痉挛和粘连,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解除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促进气血运行,从而到达调整脏腑机能治疗调整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 摘要:对来我院住院、疗养及健康体检的前列腺癌28例、前列腺增生65例、健康体检137例进行了T-PSA、F-PSA测定及F/T值计算,经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研究表明,血清T-PSA、F-PSA、F/T能作为前列腺疾病、非前列腺疾病以及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当T-PSA异常升高时,T-PSA、F-TSA、F/T能很好的鉴别诊断PCa和BPH。当测定结果落在“诊断灰区”,可利用F/T值进行鉴别诊断。同时,借助其他手段做出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摘要:本研究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观测,通过统计学分析的方法证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程度、刷牙时间、血糖水平与牙周炎程度明显相关,与国内外众多文献报道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了牙周炎病因的多因素性。在今后的口腔健康管理工作中还应加大口腔保健知识宣教工作的力度,通过口腔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的干预以降低牙周炎的患病率。
  • 摘要:在疗养院,健康管理是针对健康需求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通过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调查、分析、评估、监测,并对健康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从而保持身心健康状态。包含有健康咨询、体检与监测、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信息管理等。
  • 摘要:所谓文化养生,实质上就是指把某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养生能量,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养生方式.山东省泰山疗养院地处文化圣山—泰山脚下,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历史文化使其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疗养环境.中国浩瀚如海的历史文化中有许多文化养生经,其中"茶文化"、"香文化"就是绝佳的文化养生资源,我院将这融合了深远文化和显著养生之效的项目当作文化疗养中的特色代表,符合休养员需求,彰显我院文化品位,并响应泰安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平安圣地,养生之都"的口号,通过培养人才,开设场所,加强宣传,开展活动,护理服务,将我院建设成"健康福地,养生家园",成为健康管理养生事业发展建设的核心力量.
  • 摘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高脂异常.研究表明,MS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及致死风险增加.利用2012年健康体检资料,对广州地区20~79岁体检人群的MS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S不同组分的分布状况,为制定社区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rn 本研究表明,广州地区体检人群中的MS检出率为7.26%,具有至少1种MS异常项目的发生率达51.01%; MS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MS已成影响广州人健康与生命的公共卫生问题。rn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MS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研究中MS患病率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采取的对象为每年的健康体检人群,其人口来源与职业结构,比社区调查的人群更为复杂。rn MS各组分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表明,心血管病发病率与个体的MS组成成分相关,与无任何MS异常组分的人群比较,有4个或更多MS组成成分的人群临床心血管病发病率增加5倍以上。本研究显示,MS各组分检出率高低依次为肥胖_血脂异常_高血压一高血糖;MS四类不同组分聚集程度差异明显,以肥胖合并血脂紊乱及高血压最为常见,而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及高血糖者最少,提示MS的基础因素是肥胖,对超重或肥胖进行干预,将对减少或延缓MS的发生有所裨益。rn MS的主要后果是心血管疾病。已有的研究显示,MS人群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卒中)增高3倍,心血管死亡风险增高2倍,总死亡风险升高1.5倍,糖尿病风险增高5倍(在还未发生糖尿病者)。因此,积极开展MS的社区综合防治,对MS罹患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将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和改善人群公共卫生状况。
  • 摘要:本文将对大众传媒在广义的健康传播领域,即涉及传递有关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等相关资讯等、以艾滋病为代表的疾病预防、药物滥用预防、戒烟甚至医患关系等范围中的责任进一步探讨。提出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健康观念,突显文化功能,缓解医患矛盾,推动卫生政策的制定,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 摘要:为发现中老年体检人群中深部静脉栓塞潜在患者,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体检的中老年人群进行了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以期对中老年人群早期发现静脉栓塞患者提供帮助。血栓形成,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凝血、抗凝和纤溶失衡等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在这诸多因素中,尤以DD为甚。从40岁到60岁以上组,年龄每增加一个年龄级,其DD含量明显升高(P<0.05),提示随着年龄增加,其患VTE的风险逐年加大;长期的研究成果表明:DD对深部静脉的价值在于排除而非诊断,因此,对DD含量增高者,应该结合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及体征综合评估后,才可获得最佳诊断效果;抽烟和饮酒可以使血液粘稠度发生改变,进而加重VET的风险。因此,对于40岁及其以上年龄组,特别是有抽烟或饮酒习惯的人群,体检时增加DD含量测定,对于检测对象健康状况的预测及健康指导,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 摘要:笔者结合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健康体检资料,从膳食结构、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体育锻炼、吸烟情况等方面,量化且较全面地评估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人体体质的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对人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表现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高发等方面,还表现在器官功能减退,身体各部位机能退化,以及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多发等方面。同样地,不良生活方式对人的体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积极培养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自觉摒弃不良生活习惯,才是健康的决定因素。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