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济南
  • 出版时间: 2011-09

主办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来中国编辑学会的活动贯穿着一条主线、两个主题和三大理念。一条主线就是“编辑与文化”,两个主题是“编辑的文化贡献”和“编辑人才培养”,三大理念就是“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这一理念是中国编辑学会在2008年4月首届“中国编辑高层论坛”上提出来的,是中国编辑学会近年的核心理念。为了适应新形势,感到,编辑规范工作一要锲而不舍,常抓不懈,二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三要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增加新内容。为此要在编辑界普遍增强规范意识,要强调全面执行规范,加强对编辑规范的梳理、研究,及时推陈出新,要用创新精神做好编辑规范工作。
  •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世界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给出版单位的编辑方式和出版模式带来很大的挑战.传统的编辑方式和出版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向国际化、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出版单位必须紧跟国际潮流,积极实施出版业态转型和数字化建设.这就要求编辑必须更新理念,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熟悉网络管理系统,以加速编辑工作的现代化,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编辑创新力成为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首。创新是出版企业“一种战略性的改革”。一个出版社如果没有创新能力,是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所成就的。一个编辑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出版社立足。出版社如何建立相应的创新制度和体系,提高编辑的创新能力,是出版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要利用和创新优质的数字化内容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提高编辑创新能力。
  •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白热化和各种新媒体的不断涌入,出版业的形势不容乐观.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编辑只有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大形势下,理清思路,着眼选题创新和高品质出版物,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编辑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编辑主体的创新、编辑技术的创新、编辑管理的创新等。本文结合实际,浅谈数字化和网络化与编辑主体创新、编辑技术创新、编辑管理创新的关系,并指出图书生命的源泉在于它的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形式、新概念、新选题等,它们的实现依赖于编辑的创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编辑创新必须依托以数字、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有利于编辑主体的创新,有利于编辑技术的创新,有利于编辑管理的创新。但是,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应当充分认清当前形势,把握机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武装自己,在编辑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主动迎接时代的新挑战。
  • 摘要:通过对出版业编辑工作的介绍,认为编辑规范既是编辑创新成果的结晶,又是编辑创新的基础,面对全世界出版产业调整发展的新态势,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对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的高度重视和在数字出版领域展开的激烈竞争,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推动出版企业素质、编辑主体素质的提高,笔者认为应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重要基础,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条件,并提出新时期出版环境的改变,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和出版体制改革已经深刻地影响到日常的编辑实践活动,编辑工作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建设体系,利用新的平台在持久创新的过程中呈现活力,多层面创新构筑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 摘要:通过探究编辑规范与编辑规律,编辑创新与编辑规律,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的关系,编辑工作是随着社会时代的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的,因此,编辑工作中的继承与创新是永远不会停止的。继承传统编辑规范的精神实质是必要的和首要的,继承传统编辑规范的方式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继承传统是为现实服务的,新时期、新环境、新技术、新材料等诸多方面的新变化要求不能墨守成规,要求规范制定和实施,要唯变所适。制定的规范要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可塑性,这样才有权威性;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执行运用规范还要既有严肃性,又有灵活性。准而提高质量。所以,将编辑规范和编辑创新有机地、辩证地结合起来,这正是遵循编辑基本规律的要求。只有在规矩中方能显出巨匠的伟大,只有规律才能给人们自由。充分认识新时期编辑规律的新要求,加强编辑规范建设,使编辑工作为人类文化的创造与文明的进步担负起崇高而伟大的使命。
  • 摘要:在数字化出版的浪潮下,许多专业的少儿出版社纷纷行动起来。创新是一切发展的源泉,而思维创新则是其他诸如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的根基。少儿图书编辑要想发挥骨干作用,必须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在选题策划、内容组织、出版形态、营销宣传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并指出数字出版的政策导向愈来愈清晰;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运作模式也逐渐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纷纷建立;国家级的少儿数字图书馆也已开始向公众开放。处于大出版、大媒体时代的少儿图书编辑,密切关注时代变化,进行思维创新和理念变革,迫在眉睫。
  • 摘要:出版业是一种将观念、知识和信息推向社会的特殊行业,编辑的创新能力在出版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编辑的创新能力是进行成功的图书生产、维持出版社长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编辑个人来说,创新能力是其进行图书策划和制作活动的灵感体现,是其适应市场、开发市场、引导市场的精神源泉.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编辑培养创新能力,需要与时俱进,学习积累知识,通力协作工作,加强日常交流,同时敢于承担责任,能站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游刃有余。在数字化时代,编辑要坚守文化职责,把握编辑活动的发展规律和内在本质,努力培养创新能力,并学会各种新技术,以正确、科学、先进的编辑理念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推动文化、教育事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
  • 摘要:图书编辑规范,是历史上无数出版先辈和编辑精英在长期出版工作中逐渐总结提炼、发展流传下来的经验总结,既是图书出版技术工作的重要基石,也是引导出版物质量方向的工作指南,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时代风格与文化特征.通过探究图书编辑规范与出版专业人员培养的关系,企业化编辑规范与生产效率、编辑技术创新的关系,图书类型差异、文化差异、地域差异与编辑规范执行的关系,指出科技图书的编辑规范和编辑加工设计技术的创新永远是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过于拘泥规范,也不可蔑视规范。编辑规范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地及时修订,编辑技术设计创新则是时时刻刻永远存在的,基于规范、高于规范,这是编辑技术创新的灵魂。为读者服务,为后代服务,服从当前历史阶段的美学指导,编辑技术创新的评判标准。编辑规范和编辑技术创新,两者要相得益彰,才是科技图书编辑人员与规范制定者永远追求的目标。
  • 摘要:策划选题需要灵感,灵感来自于生活、资料的积累,来自经验、思考的积累,而积累又必须要有催化剂,那就是激情,对生活的激情,对工作的激情,对自己事业的激情,积累与激情的碰撞,产生的火花就是灵感。热爱出版工作,才会有激情;有了激情,才能创新,才能出新;只有不断地创新出新,才可能去积累,才有价值去积累,也才能积累起来。作为一个出版文化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有近期的,有中期的,有远期的。有了这样的发展规划,出版社的发展才有目标,编辑的一切活动才有明确的意图。作为一个社长、总编,就应该根据自己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出版社发展的战略蓝图,这是一个必须的工作,是头等大事。应该处理好老选题与新选题的辩证关系,别学那边拣边丢的傻猴子,要学着积累,善待自己的财富,将成为选题资源的“富人”。
  • 摘要:面对出版社改制的现实状况,考虑到编辑活动、出版传播对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和作用,有必要对各类出版活动中的编辑活动规范及时修正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新标准,数十年来,我国既有的出版管理制度中,对不同专业出版社的出版分工规定是具有相当合理性的,即特定的出版社只能出版一定专业领域的读物,而有关读物的责任编辑必须具备相应学科本科以上的专业背景,从而具有对相关知识或作品的评判和勘误能力。
  • 摘要:编辑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流程规范是从不同层面对编辑出版工作作出的规范性要求。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环环相扣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教辅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教辅图书的质量。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作为教辅图书的编辑,不仅应该肩负起作为一名出版人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应该自觉担负起教育和引导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任和使命。在严格遵守编辑规范,模范执行规范的基础上要不断开拓创新,打造出更多更好的精品教辅图书,为读者营造更健康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环境,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培育一方净土,最终不愧于“服务读者,献身教育出版”的文化担当。
  • 摘要:出版行业跨所有制合作虽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但前景是光明的。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合作的顺利和深入开展,对于繁荣出版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两个文明共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是对出版人的要求,也是出版人的职责所在。好字当先,效率跟进,在制度层面与操作层面及时推出配套措施并严格执行,根据执行的情况适时修正,上述问题必将得到根本解决,将迎来跨所有制合作的新的发展机遇。
  • 摘要:文章介绍了文化体制改革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出版产业化发展,并对出版产业化对出版编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出版竞争与出版编辑创新的发展战略。制度创新既要与时俱进,也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出版社内部长期实行的责任编辑负责制和书稿三审制度,对于明确编辑责任,确保书稿编辑质量是行之有效的,且具有法定地位。但在新的运行机制条件下,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适性。出版社传统的业务流程分工负责,其责任编辑主要承担书稿审读和编辑加工责任,但一部书稿最终取得什么样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决定因素又不在此。如果一部书稿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到推广发行完全由一人承担,这当然不存在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这样。在绩效奖惩不挂钩的情况下,人们也不太在意,但岗位目标责任制要求责任必须明确。这就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创新充实责任编辑制度的内涵。三审制也是如此,负责终审的社领导,虽然不一定与审签的具体产品的绩效挂钩,但必须明确所承担的岗位责任。此外,从有利内部资源整合、强化对外竞争的角度,项目负责制、工作室制等也是一些很有价值的内部制度创新。所有这些创新,出版经营者要持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只要有利于出好书、创品牌,增强对外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好的经营效益、壮大自身实力;有利于促进出版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都应该大胆鼓励,勇于实践。在发展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 摘要:话题文章要做得好看耐读和引人深思,策划创意的推陈出新至关重要。笔者供职过的几家杂志,尤其是《家庭百事通》和《知识窗》,都特别重视“热点话题”文章的策划和组织,笔者依据自己近几年在《家庭百事通》和《知识窗》的话题策划实践,谈谈话题文章的策划和创意延伸,讨教于业内行家。笔者的体会是:话题创意体现的绝不仅仅是编辑的文字功夫,而是期刊编辑工作的“源动力”,换句话说:策划创意是期刊工作的“发动机”。有足够创造力的编辑,也一定可以把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扩展到其他方面,做好话题之外的“文章”,在其创造途中收获种种“意外”。
  • 摘要:文章介绍了编辑创新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分析了编辑如何在编辑工作中做到创新,总结了编辑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以及编辑创新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
  • 摘要:文章介绍了编辑创新在出版中的地位,分析了编辑创新在出版中的作用。总之,创新是出版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编辑工作的灵魂,更是出版发展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创新,编辑工作就不会有任何生命力。编辑只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 摘要:编辑创新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主要指从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到形式(创新实践)的全方位的创新,而技术创新贯穿于整个编辑创新之中,两者密切相关。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使信息的生产模式、传播方式、传播速度、覆盖范围和应用方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网络化给出版社原有的编辑、出版、管理、经营模式带来了重大影响,同时给编辑提出了迫切的新要求:要把技术创新切实地运用于编辑创新中。对于出版单位而言,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队伍,才能抢占内容生产的先机,制造出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从而走在行业的前沿。
  • 摘要:编辑创新即是编辑在出版活动全过程中的创新。如今的编辑工作早已不是只对来稿进行文字加工的简单劳动,更多的是加入编辑自身的才能与智慧进行的创造性工作。编辑创新应该是对编辑出版规律的认识并在出版各环节实践中充分发挥的,应该贯穿编辑工作的全过程。笔者主要从选题策划的创新、出版物呈现方式的创新以及营销策略的创新三个环节进行了总结,指出出版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建立起一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编辑队伍。在掌握编辑业务知识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编辑队伍的创新意识和编辑素养是出版企业的首要任务。只有把内容的创新能力与产业的持续运作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打造出优秀的图书品牌和出版社品牌,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
  • 摘要: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因此,编辑创新也就成为出版创新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笔者从事科技编辑工作的体会,指出编辑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思考、论证、组合等编辑劳动,才有可能产生有创意的选题,编辑创新力已成为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首。一个编辑乃至出版企业,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将无立锥之地。创新,必须从每一位编辑做起。
  • 摘要: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如此。编辑工作的质量决定出版物的质量,是实现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所以,在市场经济下的编辑工作,核心内容就是要创新,包括在思想意识上创新,在工作方法上创新,在人们迫切需求新知识、新文化的今天,应该说,我国图书市场的潜力是很大的。编辑要努力从事社会调查研究,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选题,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注意经济效益,启迪人们的智慧,美化人们的心灵,不断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引导、教育、鼓舞人民积极向上,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
  • 摘要: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按照中央文化改革精神的要求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在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和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两个出版社进行改革试点,创新体制机制,再造编辑出版流程,整合选题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民文出版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崭新的路子。并提出了制度创新,流程再造,资源整合的建议。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和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近两年资源整合的实践表明,只要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的要求,积极谋划制度创新,认真进行流程再造,扎实推动资源整合,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单位同样可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版业同样会获得健康快速发展。
  • 摘要:文章介绍了编辑创新的内涵,分析了编辑创新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以及编辑创新的素质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指出了编辑创新能力对出版社的生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及编辑的创新能力还对整个社会的创新起着把关和引领的作用。
  • 摘要:文章介绍了策划编辑与责任编辑,分析了策划编辑与责任编辑的主要职责,总结了如何处理策划编辑与责任编辑的关系,并对策划工作与文字编辑工作分工的相对性,编辑工作与数字技术,策划编辑的职称评定,策划编辑的署名等问题进行论述。
  • 摘要:作者试图对科技期刊编辑创新性的层次性进行分析,为明晰科技期刊编辑的科技和社会地位及其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性是多方面的。比如,选拔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是科技期刊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是站在审稿者和作者肩膀上看待科技问题的,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又是编辑集体智慧的劳动成果,多个甚至一个优秀的编辑能带出一个优秀的编辑集体,所以说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是办好科技期刊的最重要因素,发现和选拔优秀的编辑人才是办出高质量科技期刊的前提,是编辑管理中的原创性内容。又如,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的出版和传播方式在以纸质为载体的出版传播基础上,出现了数字出版的网络出版传播方式,这种出版传播技术是编辑、出版、传播科技和电子科技等集大成的创新性成果,是科技期刊出版发行的再度创新。因此,本文仅仅是作者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内容中创新性的层次的初步分析。长期以来,包括编辑在内的社会各界都认为编辑是“为人作嫁”,没有把编辑对作者论文质量的贡献从作者发表的论文质量中区分出来,编辑的创新性在这一认识的前提下被埋没,从而造成编辑的社会地位偏低,尤其是高校科技期刊的编辑一直被视作是教辅人员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各种待遇都低于教师和科研人员,导致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吸引不到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科技期刊编辑在谈论其创新性时,首先应明确哪些工作是创新的,创新性工作中哪些又是原创的、再创的和补创的,这样才能使编辑从“为人作嫁”中走出来,明晰自己的科技和社会贡献及其贡献量的大小,才能让社会各界客砚认识科技期刊编辑的科技和社会地位。
  • 摘要:通过分析对品牌的误解,指出,为真正理解一个品牌,并使其影响和形象经久不衰、无处不在,需要了解品牌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它的常数。所谓常数,就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内容、名称和标志、形式以及受众,它们的有机结合和良好互动,是品牌成长和发展的最有效、最根本的策略。出版社的名称、编辑的名字或围绕这个名字的变体经常会成为品牌名或品牌的分支。确定一个出版社的名字或策划一种图书产品需要考虑到很多问题。编辑必须要考虑到图书的相关性以及它可能会拥有的影响力。一个成功的图书产品需要与品牌紧密契合,那么编辑就需要和美编设计紧密配合。美编必须决定图书的装帧设计如何可以将名称和Logo包括进来,以及各种各样的设计因素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在品牌形象推广过程中,做广告是必不可少的。对品牌策略的几个常数有了了解之后,编辑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就可以成竹在胸,一切工作和创新都围绕着图书的品牌定位来进行,由最初的一种图书,在图书品牌理念的左右下,逐渐地延伸和扩大,策划出版多种图书,达到完善这一图书品牌的目标,进而实现该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地名转写是将一种文字系统的地名,按一定的规则书写出另一种文字系统的地名,是地名标准化和不同文字地名间转写的一种方法。编辑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出版或其他手段,交流信息,传播和积累知识。为了便于信息的交流、传播和文献资料的检索,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编辑工作的技术规范或是由国家制定颁布,或是由人们在实践中约定俗成。中国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汉语拼音方案》等,是编辑进行地名转写的指令性规范。这类规范具有极大的强制性。中国地名转写不规范问题主要因为盲目追风,缺乏文化自信心,对国家政策的认识、理解和研究能力不强。解决出版物中地名转写不规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培养学习型编辑,另一有效途径是正确附注地名。汉语拼音作为我国地名国际罗马化的标准是否完美无缺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用《汉语拼音方案》转写中国地名至今已有30多年时间,当今局面如此混乱,应当说这与其本身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
  • 摘要:在全媒体出版背景下,产生许多新的需求:希望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希望多方位、多感官体验作品,希望能够及时反馈阅读心得,追求更加舒适的阅读感觉等。传统纸质出版的编辑劳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数字技术使内容与载体分离,从而使“一次创建、多次使用、动态整合、多渠道传播、多媒体发布”成为全媒体出版的重要特征。全媒体出版的编辑劳动成果的特征会比传统纸质出版物的特征更加丰富,包括具有深度检索功能,价格更加低廉,携带更加方便,传阅更加便捷,容易保存,环保低碳,内容可互动、定制,广告可精准到达,图文声像并茂,内容生动易懂,产品品类更加丰富,内容的介质适应性更强等。这些新特征提出了创新编辑劳动成果规范的新课题。从表面上看,全媒体出版背景下的编辑劳动过程是复杂而无序的,似乎不能像传统纸质出版那样概括出一个通用于全媒体出版的劳动过程。编辑劳动成果规范包括出版物内容规范和出版物形式规范。无论是内容规范还是形式规范,能够定型的就定型,不能定型的可以提出原则性要求。编辑业务技术规范是伴随着编辑共同体长期的编辑实践活动而自觉形成的。学术共同体则应结合编辑共同体的实践加强编辑业务技术规范的学理研究,为规范的定型和执行提供理论支撑。行政管理部门在应对编辑业务技术规范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既要防止缺位更要小心越位。
  • 摘要:作为整个图书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书名,是编辑策划成功的开始。图书策划编辑,是出版工作专业化、细分化的结果,作为一个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认知方式,书名透露书的内容,激活读者想象,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建立读者对书的预期,因而成为策划编辑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笔者以为,应该打破传统,不但把图书视作传统媒体之一种,而且格外注意品牌图书还是强势媒体的特点。在深刻把握选题内容的基础上,图书策划编辑为图书精心策划一个能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书名,从而利用书名的传播效应使图书销量大幅增加,业界称之为书名的“一句话效应”。书名策划的一些基本方法,诸如书名与内容相符合,概括提炼图书内容;书名具体化,提供画面感,引发人联想;语言上平仄对称。大家都很明白知晓。策划编辑必须不断提高新闻敏感性。图书编辑只有不断提高新闻敏感性,才能保持持久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稍纵即逝的各种新闻以及具备新闻价值的事件中,敏锐地挖掘出具有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图书选题与书名。
  • 摘要:编辑工作的规范可分为程序性规范和技术性规范。编辑创新可分为选题内容的创新和表现形式的创新。指出编辑规范和编辑创新并不矛盾,坚持编辑规范可以促进编辑创新,编辑创新的成果不断完善可以形成新的编辑规范。一面坚持开拓创新,一面坚持规范操作,才能正确地发挥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为文化新知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 摘要:关于汉语拼音的拼读和拼写规则存在很多不统一的地方。编校人员面对这些不统一的拼读和拼写规则,莫衷一是,感到困惑,常常是依据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去操作,结果出现了许多原本可以避免的差错,也使得拼音读物的质量检查和差错认定成为一件难事。在图书质检时,常常因为一些拼音的拼读和拼写是否正确、规范,产生不同的意见,难以定论。一些编校人员也为自己所编校的拼音读物被认定有差错而感到委屈。可以说,标准太多,就失去了标准;而缺乏标准,错误自然五花八门。所以,要提高拼音读物的质量,降低差错率,就需要对汉语拼音的拼读和拼写进行规范化。面对汉语拼音缺乏统一标准、拼写差错多的现状,编校人员应该在编校过程中,有目的地对比、记录这类拼写混乱的现象,从理性上认识到汉语拼音缺乏统一标准的现实,使自己处于一个相对清醒的状态,而不至于人云亦云,不置可否,在书稿上改来改去。对于以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图书,暂且以教材的拼写方法作为判断读音正误的标准。应加强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对规范汉语拼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议国家语委认真总结5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推行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的经验和教训,对《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汉语拼音词汇》进行修订、增补,使之更加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建议教育部集中力量审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汉语拼音的内容,尤其是汉语拼音的拼写方法,要根据修订、增补后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进行修订。
  • 摘要:最近十余年,云大社务实地提出了"立足云南,紧紧依靠学校,挖掘现有资源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并依托云南高校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系统而有计划地开拓学术出版业务.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一家小型大学出版社,云大社在资源相对缺乏、市场小、人力资源不足等条件的限制下,依托云南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充分挖掘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成功地构建了自身的出版特色和学术品牌,走出了一条“小而特”、“小而精”的发展之路,在民族学、人类学、东南亚和南亚研究、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研究、经济史、云南地方史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出版特色。在“十二五”期间的出版工作中,云大社仍将坚持自身的出版特色,把出版物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大特色品种的开发力度和产品线延伸程度,进一步丰富图书品种,多出好书,多出精品。
  • 摘要:规范与创新是对编辑工作不同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有时似乎是矛盾的,以致有些同志片面认为,规范就是固守传统,创新则是打破传统.本文旨在探讨在出版社运营中在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去创新,认为加强规范管理是遵循编辑出版规律和符合出版社品牌塑造的基本要求,加强规范与不断创新是有机的统一,总编辑是编辑工作的组织者、设计者,在要求规范管理与鼓励创新之间的选择上,有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转企后面临的新形势下,总编辑要站在出版企业的总体发展上,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事求是的思想方式和科学、辩证的思维来把握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增强出版企业的规范管理和创新意识,是编辑出版业务工作的需要,是出版企业品牌立社的需要,更是面向市场化运作的需要。
  • 摘要:与会者认为,创新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是编辑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出版业繁荣发展不竭的源泉。有创新的文化产品才有文化价值。特别是在重复出版、“克隆”书泛滥的状况下,增强编辑创新意识,提高编辑创新能力,激发编辑创新智慧,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会议认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全媒体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的本质是传播和积累优秀文化。编辑规范来自编辑工作实践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反映了编辑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必须坚持编辑工作规范化,注重出版物的文化价值。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创新以编辑规范为前提,编辑规范又为创新服务,坚持编辑规范,可以促进编辑创新。
  • 摘要:编辑规范是从编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出版物(文化产品)进行把关的基本准则.当今网络时代,网络出版物形式多样,发展迅猛,相关规范需要在编辑实践中加以总结.本文以网络互动式"百科全书"为例,通过与传统辞书的编辑规范对比,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百科全书"正在形成的编辑规范及其特点.这对传统辞书的数字化也有参考价值。
  • 摘要: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或者从事传统出版的编辑而言,都是一个新的话题或者新的挑战,尤其对编辑角色的转换提出了要求.数字出版的潮流势不可当,从事传统出版的编辑必须看清楚这个走向,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编辑创新,不仅要有创新型的眼光和视野判断、识别和取舍稿件能力,还要有能力来网罗、经营和充分利用优秀的有建树的作者群资源。资深出版家江数字化背景下的编辑工作,任重道远。在经营传统出版的同时,要尽力转换编辑角色,关注数字出版。真正要具备世界眼光,体现创新视野,打造学术品牌,在多元层面上取得共赢,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尽心竭力。
  • 摘要:编辑规范是指在编辑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即道德规范、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道德规范是对编辑主体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包括编辑人员应该具有的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和职业道德.工作规范是编辑活动应该坚持的程序、要求和制度.技术规范是人们在编辑活动中应该执行的规则和标准.本文主要阐述数字出版技术对期刊编辑工作规范及技术规范两方面产生的影响,指出随着数字信息、网络出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尽快建立与数字出版相适应的编辑工作规范非常有必要。数字出版技术对编辑规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新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养,还要在探讨数字出版技术条件下编辑工作规范和机制方面作深入探讨,使将来数字出版物更加规范、准确,便于查询和检索,使编辑部的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合理。
  • 摘要:所谓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的着眼点,就是指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需要着重考虑和注意的方面.对于编辑来说,“从无到有”,是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的过程,是书籍价值的积累阶段,是编辑发展过程中的初级层面体现;“从有到无”,是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的结果,是书籍价值的提升阶段,是编辑发展过程中的高级层面体现。两者是对编辑人生价值的经典概括,也是编辑义务和编辑责任的高度融合,更是编辑过程和编辑结果的辩证统一。
  • 摘要:具有创新能力,一直是编辑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当出版发展为一种文化产业之后,随着出版规模的急剧扩张与出版内容的日渐丰富,对编辑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介绍数字阅读时代出版的变化,编辑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事实上,面临着数字阅读急剧扩张的压力,从事传统出版的编辑感到非常的焦灼与恐慌,觉得随时有可能被变革的出版淘汰出局。正是在这一现状下,编辑的创新尤其重要,并提出从编辑出版理念的创新,编辑选题策划的创新,编辑组织活动的创新,从今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将是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存的时期。至于这段时间有多长,取决于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经济增长的程度所带来的阅读终端的提供。在数字阅读逐渐到来的今天,一个编辑人员对当下的出版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实行编辑创新,出版才会有良好的未来。
  • 摘要: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作为一个历久弥新、常谈常新的话题,一直以来颇受学界关注,尤其是在国内外文化市场竞争加剧、新旧媒体撞击激烈、传统编辑的地位以及有关规范受到挑战的今天,如何发展和完善编辑规范,强化编辑创新体系,不仅关乎编辑实践的开展,也关乎编辑学研究的深入.通过探究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的关系,指出在当今的语境下,发展和完善编辑规范,尤其是工作规范、技术规范,调整和改革不适应发展的部分,增加和修善刺激发展、推进发展的新内容,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模式,是编辑规范创新的核心和灵魂。不管是编辑规范的制定,还是编辑创新的提出,都应该顺应编辑发展的规律,既要继承和发扬几千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又要能够反映和展示近年来编辑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既要适应我国编辑出版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又要充分调动编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是为了发展,创新也是为了发展。只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我国的编辑出版事业才能兴盛昌达,“秀”于世界之林。
  • 摘要:责任编辑制度是图书质量管理制度之一,由来已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1983)就指出:“编辑部门的改革,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抓责任制。”随着近年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整个出版活动出现了不少新情况,这项制度自然而然地显现了新问题,需要对其采取规范化措施。对责任编辑制度的规范,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为了出版事业之树常青,就应该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相应研究,制定有效规范,使后来者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出版事业走上长足发展之路。
  • 摘要:由于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的特殊性,在编辑规范诸多内涵中,书稿内容的编辑规范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强调和重视这个问题,在新疆出版界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政治意义。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及国际关系的独特性,决定了在编辑规范方面不仅与全国存在共同性,而且具有很明显的相异性。几十年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及各出版机构,根据本区编辑出版特点,费尽心机抓书稿内容编辑规范问题,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加强规范。
  • 摘要:关于编辑规范的内容,不同学者根据分类方式的不同,各自的理解略有出入,但对编辑规范起码应该包括的内容,业界和学界已基本形成共识,即包含编辑道德规范、编辑程序规范和对出版物的规范。但这一编辑规范的分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其中存在一些交叉。而且从规范的形成和制定来看,有的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是编辑出版学(协)会制定的,以编辑行业的行规形式出现;有的是权力机关制定,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存在的,但它们在规范编辑实践活动,推动文化传播方面的目的是一致的。随着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新技术应用所引起的编辑实践活动的改变,编辑规范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需要淘汰和改造一些旧规范并相应创新增加一些新规范,或者更要强化某些方面,使之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编辑实践,保障新时期编辑出版活动的有序进行。比如,为了适应数字化阅读和跨媒体出版的需要,数字内容的结构、组织、标引、表达、传输、显示、交互等,在内容和技术诸多方面,都需要配套的标准和规范。在传播内容方面,不仅要用社会道德来规范,还必须用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内容加工环节,哪一类出版物加工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算作合格,深度加工如何标示等,还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已有的标准之间也缺乏连接和呼应,这些都是未来编辑规范建设需要认真解决的课题。
  • 摘要:时至今日,商务印书馆早期教科书的影响一直被学界所津津乐道,其在编辑规范上的创新与坚守对今天的教育出版也有着良多启示: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教育编辑要秉承“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道德规范,在内容上把关,在质量上严控,以精品出版物奉献社会。商务教科书编写者不随波逐流、恶性竞争的职业精神也是今天众多编辑所要自觉遵守的工作规范。积极创新,以变制变,时刻保持对出版市场的敏感度不仅是近代商务教科书独占鳌头的秘诀,也是今天编辑所要遵循的专业规范。编辑规范有主动被动之分,商务的编辑在编纂教科书的过程中多主动创立规范,而不是被动遵守规范。今天,很多的编辑规范以法律或规章的形式得以成文,编辑的遵守与否也可以得到量化,这种遵守多是被动的。或许,这主动与被动之间的距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成功之道吧。
  • 摘要: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现实及出版业界的客观实际,笔者认为,只有严格执行各项出版制度才能保证图书质量。而这其中的管理制度,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一是业务流程,二是管理规定。在图书编辑流程中,选题论证及确立是图书质量保障的始发地。中期的稿件三审制度可以说是保障图书质量最根本的制度,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责任编辑制度的确立充分体现了责任编辑在整个出版流程和各个环节的重要地位,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一环。通读是校对过程中最后一道校次,校对员需脱离原稿阅读检查校对,通读时要消灭校对过程中所遗留的所有错误。尤其是在电子原稿的校对过程中,通读成为主要手段。
  • 摘要:本文阐述了提高图书和教材质量的重要性,从教材生命周期的角度,指出策划编辑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介绍策划编辑为提高图书、教材质量而应该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 摘要:文章介绍了出版业编辑工作从孔子时期,到唐宋时期的发展历程,并从孔子后一千四百多年间的图书编辑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达到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编辑创新和文化生产的顶点。那就是朱熹,朱文公通过编辑《二程遗书》、编辑《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特别是他与吕祖谦合作编辑北宋四子的《近思录》,创新了从战国、经秦汉、魏晋,到隋唐南北朝千余年间的新儒学典籍之大成。历史前进到19世纪,现代机械印刷的报纸与期刊和音像媒体以其特有的生命活力横空出世,并日渐兴盛。同时也造就出一支新时代的编辑队伍。最后文章指出了自主创新就成了中国人革命、改革、建设、发展的精神原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由此来观照编辑出版学,得出一个结论:编辑创新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
  • 摘要:编辑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机制的激励、引导和编辑的自我培养。外部机制的激励、引导,需结合内部自我培养才能起作用,二者不能偏废。出版是一个智慧的产业,文化选择的事业。编辑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时代对编辑出版事业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编辑和出版界来说,如何提高编辑的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出版事业的前景。不创新,会失去与时俱进的动力和源泉;不创新,面对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能坐以待毙。提高编辑创新能力,这既是形势所迫,也是自我升华的必然要求。编辑的创新过程,实质上是新思想、新内容、新形式、新成果的萌发过程。编辑的创新体现在整个出版活动过程中,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是担负着传播人类文明重任的当代出版人应该永恒信守的不变理念。因此,编辑必须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出版图书时,编辑要以读者的眼光去挑选,以专业的眼光去判断,以市场的眼光去决定,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从开本、工艺、材料等方面反复比较、创新,才能真正出版符合读者需求的双效图书,不辱时代赋予当代编辑人的神圣使命。
  • 摘要:本文所指的数据库,有三种类别,一类是信息型数据库,审稿专家库、作者数据库、读者数据库,都属于此类别;第二类是知识型数据库,指书报刊等文献资源数据库,施普林格(Springer)数据库、艾斯唯尔(Elsevier Science)数据库、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都属于此类别;第三类则是基于数据库运转的应用系统,诸如投稿系统和编辑系统等。并总结了利用知识型数据库开展选题策划,利用信息型数据库做好约稿、征稿工作,利用数据库做好编辑工作,利用数据库丰富完善外审工作,利用数据库拓展读者服务,编辑也要参与数据库建设工作。数据库为编辑工作的创新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为编辑工作带来了新面貌,当然也应看到,数据库对编辑工作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对编辑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编辑队伍素质要求更加多元化,了解、掌握数字出版技术,掌握与数据库相关的统计学、情报学知识也成为编辑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
  • 摘要:文章介绍了文摘期刊的特点与待编稿件数据库的功能,指出了待编稿件数据库是数字时代文摘期刊编辑创新的坚实基点,以及待编稿件数据库将全方位提升文摘期刊的编辑创新能力。总之,作为促进文摘期刊发展的新的生产力要素,待编稿件资源库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和实现文摘期刊社稿件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撬动传统期刊运行机制、采编责任主体、编辑工作方式、人力资源分布、编辑绩效考核、期刊产品格局、机构管理等多方面的变革,解放编辑力,释放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文摘期刊的编辑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推进文摘期刊社事业发展“整体性”腾飞。
  • 摘要:通过对我国新闻出版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的介绍,重点介绍了编辑创新的内涵,总结了编辑创新的路径,即激发编辑创新意识,培养编辑创新思维,构建编辑创新机制,提升编辑创新能力,并指出编辑创新能力的强弱,首先取决于编辑的创新素质。这种素质包括智能要素(如知识信息、创新意识和创新特质等)和非智能要素(如兴趣爱好、钻研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体间在禀赋上的差异性。但是,一个人秉赋优越只是为他提供了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真正对他的创新能力起决定性影响的主要还是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因此,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出版理论和业务知识,积极投身出版经营等各种实践活动,便成为提升编辑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 摘要:老书新做是出版业一个有趣的现象,其并非只是改变图书的包装形式,再版不等于新做,真正的内涵有两点:所谓老书是指出版过的图书,因为其珍贵的阅读价值、学习价值,仍有再次出版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必要;所谓新做是指内容的修订和补充,找到与当下时代的心理需求贴合的新卖点,以及通过改变装帧形式赋予图书耳目一新、与时俱进的新面目,编辑必须有与时俱进的前瞻眼光与超前意识,能够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准确分析出市场需求信号,留心最新的阅读趋势,以全球视野借鉴国际先进成功的做法。其次,引入新技术,拓展业务能力,项手段。老书的再次亮相融合了编辑的智慧与创造力,编辑的出版观念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升华,才能达到个性鲜明、常编常新的高境界。
  • 摘要: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社首先从内部进行整顿。强调图书质量的重要性,认为图书质量不仅关系到出版社的信誉和图书的价值,而且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和命根子。在工作中特别注意纠正“无错不成书”且将之习以为常的观念,要求大家树立精品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强化阵地意识和大局意识,要求出版的图书要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检验,要对得起读者。2008年年初,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重新制定和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照规章办事,杜绝随意性。社里集中对各类图书进行了编校质量核查,强化了全体编辑的责任意识,成立了由4人组成的汉文审读室,由此,编辑对图书编校质量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出版社图书质量大幅提高。并提出了调整结构重研发,确立品牌促发行,以系列红色经典丛书为载体帮助青少年增强国家意识,教育青少年热爱伟大祖国的策略。
  • 摘要:文章介绍了编辑创新的内涵,分析了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以及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作用。编辑应坚守创新理念,把建立品牌特色的行动实施到底。品牌建设既是一种思想层面上的选择,也是一种市场行为。思想层面上的选择具有坚定的编辑创新意识,这种选择是毅力与智慧相融合的结果。而市场行为则是由编辑出版工作的经济性性质决定的,这种市场行为为品牌特色的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媒体分众时代,只有领先读者定位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打造出能经久不衰的品牌才是长远之计。由于编辑出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因此,从一开始就要有准确、明晰的市场定位,才能够形成品牌特色,取得成功。
  • 摘要:当下,转企改制后出版产业迅猛发展,人才成为突出瓶颈.可以说,如何加速培养青年编辑,已成为出版产业功业垂成的关键.本文试围绕转企改制后出版企业加速人才培养命题,通过江苏科技出版社培养赵清成才的个案,阐述企业内部环境对编辑成才的重要性,阐述转企改制后的出版企业不能简单实行"资本雇佣劳动"的古典资本企业管理模式,应实施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特点的"劳动雇佣资本"的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年轻编辑加速成才培育合适的沃土.
  • 摘要:文章介绍了编辑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的现状,分析了编辑创新是数字出版工作的灵魂,并提出了从编辑自身来看,学习永无止境,从读者(大众)来看,意见不可或缺,从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来看,管扶双管齐下的实现编辑创新的主要路径。种种情况表明,进入新的出版时代,编辑的创造性活动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了更强大的自我提升能力,有了更多需要创新的机遇。编辑学也有了更多需要研究的领域,同时也拥有了更高的学科地位。这就需要面对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对编辑创新的认识,提高编辑主体的创新因子。编辑的创新体现在整个编辑活动过程中,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是担负着传播人类文明重任的当代编辑人应该永恒信守的不变理念。因此,编辑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融创新意识于编辑工作的始终,这样才能完成时代赋予当代编辑人的神圣使命。
  • 摘要:在中国的出版业由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时期,培养适应这一转型、更好地增强出版文化与经济实力的创新型编辑人才,无疑成为出版业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随着图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素质在竞争中的作用更显突出,出版界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高素质的出版人才,乃是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而培养创新型编辑人才,更是提升出版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创新机制要有新思维先导,要保证提升编辑创新能力,要维护编辑成才的有利生态的建议。
  • 摘要:当今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对出版物的要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一部分读者追求文化传承,以期丰富自身的精神家园,而更多的读者表现出时效性、娱乐性乃至功利性的诉求.纸质图书面对电子图书以及网络媒体的冲击,要保持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编辑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新精神,把握机会,从别人不易发现的地方发掘选题,独辟蹊径,提高策划深度.“单丛互动”模式就是在大众读物出版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可行性模式,其实质就是一种深度挖掘选题意义上的创新。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①利用原有品牌影响力,锁定原有读者群;②利用全新封面便于单本书的宣传和运作,争取更多的读者和市场,避免好书淹没在一片书海中,难以被发现;③单本书的成功反过来可以带动整套丛书的销售,进一步提升丛书的品牌知名度,从而形成“双赢”的结果。
  • 摘要:规范不是一种主观意志,它具有客观必然性。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既是规范形成的前提,又是规范形成的基础,主观符合客观是对规范的必然要求。只有适应实践要求,总结实践经验又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客观规律的规范,才能为社会成员接受和共同遵守,发挥应有的作用。编辑工作不是单纯的个体劳动,而是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智力劳动,是一种社会劳动,它与其他出版工作和作者、读者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者创作作品,充分地自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但要遵守语言文字规范和著录格式、参考文献等技术规范,以及出版单位规定的《交稿须知》等规范。编辑工作是创造性劳动,有些工作是不必也不能加以规范的,编辑规范只是规范其中应该规范而且可以规范的部分。既有的编辑规范都是经过编辑经验积累和实践检验逐步形成的,是编辑创新的结晶。编辑创新成果可以转化为编辑规范,然而编辑规范一旦建立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是不变的。编辑规范不会影响而会促进编辑创新。
  • 摘要:国防科技出版基金,是为积累、传播国防科技知识,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促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发展,二十多年来,国防科技出版基金坚持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创新发展服务、为军事斗争准备服务、为科研人员和部队官兵学习高技术知识服务的方向团结凝聚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和作者队伍,建立了成熟的运行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内容高科技、评审高水平、出版高质量”的特色。在国防科技出版基金图书的审稿过程中,至少涉及专家委员(责任主审委员)评审、责任编辑申请复议、评委会办公室复议、责任编辑定稿、编辑室主任定稿、责任编辑审稿、复审人员审稿、终审人员审稿六类人员八道审稿环节。基金评审委员会掌握出版基金的使用方向,评审受理的图书选题,决定优秀图书选题的资助与否,是保证基金图书的优秀品质和基金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责任主审委员意见的执行者和专业图书出版者,责任编辑和评委会办公室从与责任主审委员不同的角度对书稿进行了优化,使书稿的问题得以全面解决,质量得以整体提高。
  • 摘要:创新传播方式,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消除传播盲点,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播力,最大限度地扩大传播覆盖面,从而使受众达到最大化。所谓传播文本的创新,是指编辑运用自身的创新思维系统对作者的稿件进行审读、编辑、加工,使其成为具有创新价值的文化产品。编辑对文本的创新表现在四个方面:思想创新,知识创新,价值创新,文化创新。归根结底,编辑创新,就是要建立一套能够与先进的思想文化相对接,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思维系统。这个思维系统能够催生最先进的文化,能够助推社会的发展。在这个思维系统支配下,编辑出版业将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 摘要:编辑出版业要生存、发展和壮大,应首先解决编辑观念的创新问题,这对编辑出版业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编辑观念的创新,意味着否定残旧,放眼未来,审时度势,重新定位。观念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具有自省性而自我超越的过程。既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又要打破已经形成的利益关系和常规做法。新闻出版业的编辑知识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新编辑主体知识;一是创新编辑理论知识。创新新闻出版业编辑组织是指在注重提高组织效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组织成员的思维、理念、态度、行为的更新、转变等对编辑组织发展的积极作用。新闻出版业能否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和繁荣,还与编辑管理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体制改革的深入,为编辑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 摘要: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编辑的职能正逐渐改变,编辑不可选择地面临着角色的转换。编辑要从传统的单一的媒介加工者的角色转变为各种资源的整合者、数字传承的设计者、数字新技术的应用者、编辑规范的执行者等角色,在数字出版中发挥行业核心的作用。要研究基于数字出版环境下的编辑工作规律及其新的变化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字化出版的探索与实践;要探讨如何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数字化传承能力、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编辑规范的执行力与创新能力以便实现角色的转换,使自身能在数字化出版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编辑要转变角色,就要首先确认自己新的编辑身份。基于对数字出版环境的分析,笔者认为编辑应成为数字出版的内容资源整合者、数字化传承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数字出版新技术的应用者、创新实践者、编辑规范的执行者和建立者。随着编辑范围的扩大化、编辑流程的复杂化、编辑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互动性增强,数字出版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只有密切关注数字出版的发展动向,顺应出版技术发展的潮流,加强学习,提高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而成为通晓内容、技术、出版、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编辑角色的相应转换,才能在数字出版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 摘要:近两年来,随着出版社的全面改制,编辑人员的价值取向也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出版社体制的转变,使得我国的出版社告别了多年来的事业单位身份而逐步成为企业.本研究提出编辑工作者必须继承和创新正确的价值取向,牢牢把握文化价值这个根本,正确树立编辑活动中的义利观,始终把读者的阅读需求放在首位,以出版传世之作为最高价值目标,编辑只要始终牢记自身文化使命,在选题策划、挖掘作者、组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推介宣传等方面以新思路把握好价值取向的两者关系,图书的两个效益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