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黄泥螺的人工育苗方法

一种黄泥螺的人工育苗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泥螺的人工育苗方法,主要包括黄泥螺卵收集、孵化、幼螺培育等。本发明针对黄泥螺的特点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设置不同的饲料,并配以相应的生长场所,对黄泥螺刺激小,存活率高,生长完全,且操作简便,适用于实际生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1771782B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0635746.5

  • 申请日2020.07.03

  • 分类号A01K61/51(2017.01);A01K61/17(2017.01);A01K63/04(2006.01);C02F3/34(2006.01);C02F101/30(2006.01);

  • 代理机构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魏峯

  • 地址 200090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00号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7:54: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1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螺类育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黄泥螺的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黄泥螺是江浙沿海一带重要的经济螺类之一,因其蛋白含量高,营养物质丰富,口感鲜美,备受人们喜爱。醉泥螺、腌泥螺更是江浙一带著名的开胃小菜。其次,黄泥螺生长于沿海滩涂潮间带,主要以底栖藻类、细菌以及有机碎屑为食,对滩涂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可以说,黄泥螺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近年来,随着黄泥螺资源的枯竭,人类活动的过渡捕捞导致沿海滩涂黄泥螺捕获量逐年减少,因此研究黄泥螺人工育苗技术,对黄泥螺物种进行补偿和保护势在必行。

专利CN201710086179公开了一种瓜螺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其亲螺选取、亲螺培育、产卵亲螺的培育和稚螺培育等技术。CN201810246105公开了一种大马蹄螺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通过生长有底栖硅藻的附着基准备、受精卵收集和孵化、育苗管理,培育出大量的大马蹄螺螺苗的技术。

然而,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黄泥螺人工育苗的技术被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黄泥螺的人工育苗方法,从黄泥螺卵收集、孵化、幼螺培育等方面入手,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泥螺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

(1)将即将进入繁育期的黄泥螺转移至水泥池中,保持水泥池中常流水,充分曝气,每日投喂冰冻轮虫达到1-2个/mL,收集黄泥螺排放出的卵泡;

(2)将收集到的黄泥螺卵泡转移至玻璃钢中,常流水,充分曝气,孵化6-7天等待面盘幼体破卵而出;

(3)当卵泡中的幼体全部破卵而出,在玻璃钢中蜉蝣时过滤卵膜碎屑,同时在水中加入芽孢杆菌;

(4)将幼体在玻璃钢中继续孵化,投喂金藻,再孵化直至幼虫转变为三螺层时期;

(5)将三螺层时期的幼螺虹吸转移至另一水泥池中,每日投喂硅藻和螺旋藻粉;

(6)在幼螺个体达到3-5mm时,转移至滩涂或者泥沙质的池塘中进行成螺养成。

所述步骤(1)中的水泥池铺有5cm细纱,水位40cm。

所述步骤(3)中的过滤采用20目的过滤网。

所述步骤(4)中每ml水体投喂5-8个金藻。

所述步骤(5)中的水泥池铺有5cm细纱,水位15-20cm。

本发明针对黄泥螺特有的生长特性,采取给排卵期母体、生长期幼体分别提供合适数量的冰冻轮虫、金藻饵料,在孵化过程中采用曝气、幼体破卵后加入芽孢杆菌等措施,使繁育过程中黄泥螺充分获得营养和适宜定居条件并防止养殖水环境恶化对繁育过程的影响,大大提高了黄泥螺的生长速度和孵化率。

(1)本发明针对黄泥螺特有的生长特性,分别给排卵期母体、生长期幼体提供合适数量的不同饵料,冰冻轮虫可以为排卵期黄泥螺母体提供充足的营养而金藻是生长期幼螺的优质开口饵料;本发明通过提供冰冻轮虫和适宜数量金藻的方式,既保证了营养供应又防止养殖水体环境恶化;

(2)本发明改进了以往螺育苗中静置孵化的方式,通过曝气确保螺卵不结成团,对卵体充分供氧,提高螺卵的孵化率;黄泥螺幼体破卵以后,增加了在养殖水体中加入芽孢杆菌的步骤,可以充分分解有机碎屑,防止水体环境变质恶化;

(3)本发明的方法可运用于黄泥螺的规模性人工育苗,对黄泥螺刺激小,存活率高,生长完全且操作简便,适用于实际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1、黄泥螺卵收集

某年6月30日,将250个性成熟泥螺清洗干净,阴干8小时后,放于产卵盆中每盆25-30个,充气待产,每日投喂相当于1-2个/mL浓度的冰冻轮虫,不间断观察黄泥螺排卵状况。7月7日晨,部分亲螺排放精卵,产卵后约1小时后,取部分卵用显微镜观察,大部分卵已受精,然后将泥螺从产卵盆中取出,将卵转移至宽1.9m×长2.5m×深0.8m的蓝色玻璃缸中,缸中加入过滤后海水40公分,放卵密度约0.2粒/mL,期间保持水泥池中常流水,充分曝气,让缸内水流翻滚以使卵泡在水中不停地翻滚,避免卵泡下沉聚团。

2、7月14日在玻璃缸中孵化7天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卵泡中幼虫发育面盘幼体,将常流水关闭,以避免孵化出来的幼体随水流流出,观察等待至面盘幼体破卵而出。

3、7月18日当卵泡中的幼体全部破卵而出,在蓝色玻璃缸中浮游生物用20目过滤网将水体中的卵膜碎屑捞出缸来,同时在水中加入芽孢杆菌将残留在水中的卵膜有机质充分解,避免水质恶化,用蓝色玻璃缸底部内侧的阀门开关,放掉1/5的海水,加入新过滤海水至40公分,7月19日至之后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5。

4、在蓝色玻璃缸中继续孵化,投喂金藻,保证每个幼虫每日5-8个金藻即可。7月21日大部分幼虫发育至三螺层时期(既可以在水中游动又可以爬行,出现双眼点,触角)。

5、7月22日将三螺层时期的幼虫虹吸转移至底部铺有5公分消毒细沙、注入过滤后海水15-20公分的水泥池中,幼虫密度保持15-20个/mL。水泥池为宽2.3m×长3.0m×深1.2m的露天水泥池(育苗池),在池中投放附着基,为1m×1m的塑料膜,中间用橡皮筋包石头,均匀摆放在育苗池底,间隔25-30cm。育苗池顶部设有防晒网,遮光率90%。每日投喂硅藻和螺旋藻粉,藻浓度在5-7万个/mL,7月23日起,每天用育苗池底部内侧的阀门开关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7月25日观察到幼螺可以在泥沙中呈匍匐活动。

6、9月30日在育苗池中的幼螺个体达到3-5mm时,转移至滩涂或者泥沙质的池塘中进行成螺养成。

通过以上方法进行黄泥螺人工育苗,总共培育20多万泥螺幼苗。孵化率达到100%,成活率在95%以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