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低速重载车辆的填充式实心轮胎

一种用于低速重载车辆的填充式实心轮胎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速重载车辆的填充式实心轮胎,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轮胎实体和轮毂,所述轮毂顶部内壁套接所述轮胎实体,所述轮胎实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一,所述凹槽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凹槽二,所述轮胎实体侧壁圆周上均匀开设有透气散热孔和固定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外顶板和内顶板对凹槽内壁进行支撑,增强轮胎实体两侧的抗压性能,外环、加强杆和内环有效的对容纳腔内壁进行支撑,提高了轮胎实体的抗压性能,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减震环和缓冲软胶弹性球有效的增强了轮胎实体的减震性能,并且减震环在减震过程中起到支撑轮胎实体的作用,使得轮胎实体保持着高承载重力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98012B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芜湖集拓实心胎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56482.3

  • 发明设计人 王化勇;吴喜林;梁云峰;

    申请日2020-12-11

  • 分类号B60C7/10(2006.01);B60C7/14(2006.01);B60B9/00(2006.01);B60C11/03(2006.01);

  • 代理机构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马德龙

  • 地址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鸣湖南路17号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0:41: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9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填充式实心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低速重载车辆的填充式实心轮胎。

背景技术

实心轮胎是与充气轮胎对应的一种轮胎,其胎体是实心的,不用帘线作骨架,不必充气,故不需内胎或气密层,最早的轮胎就是实心轮胎,实心轮胎目前仅用于低速行驶的高负荷车辆或机械,也用于固定位置的机械,实心轮胎一般分为黏结式和非黏结式两种,前者指橡胶直接硫化在轮辋上的轮胎,后者指硫化后再固定在轮辋上的轮胎,实心轮胎一般都在高负荷下使用,要求胶料有足够的耐压性和耐磨性,具有足够高的定伸应力、较高的硬度、低的永久变形和良好的耐磨性,实心轮胎是一种适应于低速、高负载苛刻使用条件下运行车辆得工业轮胎,其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等明显优于充气胎,广泛用于各种工业车辆、军事车辆、建筑机械、港口机场的拖挂车辆等领域,主要制作原料是由一种特殊的橡胶材料做的,除中间很少的空心维持重心以外,全部是实心,这样制作的轮胎可以起到防钉、防弹、防地雷、防燃烧瓶深受从警人员喜爱,但是实心轮胎非常笨重,且装上汽车后操纵性不是很好,现有填充式实心轮胎,通常向轮胎内腔填充聚氨酯。

现有填充式实心轮胎通过在轮胎内腔中填充聚氨酯,好处是不会发生爆胎,安全性大大提高,但存在的不足有:轮胎的减震性能差,不能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同时,由于轮胎内部是空心的,使得轮胎抗压性能和机械强度减弱,尤其是轮胎两侧的强度低,抗压性能差。

因此,发明一种用于低速重载车辆的填充式实心轮胎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低速重载车辆的填充式实心轮胎,通过在轮胎的容腔内设置缓冲软胶弹性球和聚氨酯,强化轮胎的减震性能,在容腔两侧处设置外环,在轮胎外侧的凹槽内设置减震环,进一步强化轮胎的减震性能,以及增大轮胎的机械强度,解决了上述现有填充式轮胎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低速重载车辆的填充式实心轮胎,包括轮胎实体和轮毂,所述轮毂顶部内壁套接所述轮胎实体,所述轮胎实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一,所述凹槽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凹槽二,所述轮胎实体侧壁圆周上均匀开设有透气散热孔和固定孔,所述矩形槽一和矩形凹槽二内壁插接卡块,所述卡块内壁螺纹连接销杆,所述销杆远离所述卡块的一端螺纹连接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上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加强杆一端固定连接外环,所述加强杆远离所述外环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环,所述凹槽内设有外加强环和内加强环,所述外加强环和内加强环上均开设有减震环孔,所述减震环孔内壁插接减震环,所述减震环孔内壁插接螺栓套,所述外加强环和内加强环通过连接固定连接所述螺栓套,所述外加强环和内加强环通过连接固定连接所述螺栓套,所述减震环顶部固定连接外顶板,所述减震环底部固定连接内顶板,所述轮胎实体和轮毂之间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侧设有缓冲软胶弹性球,所述容纳腔下侧填充有填充物,所述轮胎实体外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减震槽,所述减震槽关于所述轮胎实体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透气散热孔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设置为4-6cm,所述凹槽的高度设置为12-18cm。

优选的,所述螺栓套中间设有插杆,所述螺栓套左右两端一体成型设有限位头,所述螺栓套上开设有内螺纹通孔。

优选的,所述填充物为聚氨酯。

优选的,所述外顶板顶部和内顶板底部均为圆弧形,所述外顶板和内顶板抵接所述凹槽内壁。

优选的,所述减震环外表面为椭圆形,所述减震环孔的长度小于所述减震环的短轴的长度,所述减震环的短轴和长轴之比为五分之三至五分之四。

优选的,所述轮胎实体上还设有矩形散热槽,所述矩形散热槽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矩形散热槽位于所述轮胎实体的正中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将外环放置到轮胎实体的容纳腔中,将轮胎实体的容纳腔上侧填充上缓冲软胶弹性球,通过内螺纹孔用销杆螺纹连接外环后延伸到轮胎实体外,将卡块插接在销杆,并使卡块位于卡块和矩形凹槽二内,将减震环与外加强环进行插接,再将减震环与内加强环进行插接,将外顶板和内顶板与减震环进行焊接,将外加强环、内加强环和减震环一起放到凹槽内,外顶板和内顶板对凹槽内壁进行支撑,增强轮胎实体两侧的抗压性能,此时上方的卡块抵紧凹槽内壁,卡块对销杆进行固定和限位,使容纳腔内的缓冲软胶弹性球均匀分布,将缓冲软胶弹性球填充到容纳腔内,并用胶水将缓冲软胶弹性球粘在容纳腔内壁上,再将填充物填充到容纳腔中,最后将轮胎实体套在轮毂上;外环、加强杆和内环有效的对容纳腔内壁进行支撑,提高了轮胎实体的抗压性能,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

轮胎实体在滚动过程中,轮胎实体被挤压,从而挤压缓冲软胶弹性球,使缓冲软胶弹性球产生形变,压力转化为缓冲软胶弹性球的弹性势能,从而对轮胎实体进行减震,同时凹槽内的减震环发生形变,进一步加强轮胎实体的减震性能,当近地面的减震环在转动过程中远离地面后,减震环和缓冲软胶弹性球恢复形状,凹槽对轮胎实体两侧进行散热,透气散热孔连通容纳腔,不仅对轮胎实体进行散热,也对容纳腔内部进行散热,减震槽一方面提高轮胎实体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减低轮胎实体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强轮胎实体的抓地性能,防止打滑;减震环和缓冲软胶弹性球有效的增强了轮胎实体的减震性能,并且减震环在减震过程中起到支撑轮胎实体的作用,使得轮胎实体保持着高承载重力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螺栓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轮胎实体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外环和内环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轮胎实体的俯视图。

图中:轮胎实体1、轮毂2、减震槽3、外顶板4、内顶板5、外加强环6、减震环7、透气散热孔8、减震环孔9、凹槽10、矩形槽一11、固定孔12、螺栓套13、限位头14、插杆15、内螺纹通孔16、卡块17、矩形凹槽二18、外环19、内加强环21、缓冲软胶弹性球22、填充物23、容纳腔25、销杆26、内螺纹孔27、内环28、加强杆29、矩形散热槽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参照说明书附图1-7,该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低速重载车辆的填充式实心轮胎,包括轮胎实体1和轮毂2,所述轮毂2顶部内壁套接所述轮胎实体1,所述轮胎实体1上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一11,所述凹槽10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凹槽二18,所述轮胎实体1侧壁圆周上均匀开设有透气散热孔8和固定孔12,所述矩形槽一11和矩形凹槽二18内壁插接卡块17,所述卡块17内壁螺纹连接销杆26,所述销杆26远离所述卡块17的一端螺纹连接加强杆29,所述加强杆29上开设有内螺纹孔27,所述加强杆29一端固定连接外环19,所述加强杆29远离所述外环19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环28,所述凹槽10内设有外加强环6和内加强环21,所述外加强环6和内加强环21上均开设有减震环孔9,所述减震环孔9内壁插接减震环7,所述减震环孔9内壁插接螺栓套13,所述外加强环6和内加强环21通过连接固定连接所述螺栓套13,外加强环6作用是对凹槽10内壁进行支撑,增强轮胎实体1的机械强度和抗压能力,特别是增强了轮胎实体1两端的机械强度和抗压性能,所述外加强环6和内加强环21通过连接固定连接所述螺栓套13,所述减震环7顶部固定连接外顶板4,所述减震环7底部固定连接内顶板5,所述轮胎实体1和轮毂2之间设有容纳腔25,所述容纳腔25上侧设有缓冲软胶弹性球22,所述容纳腔25下侧填充有填充物23,所述轮胎实体1外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减震槽3,所述减震槽3关于所述轮胎实体1中心对称设置;外加强环6和内加强环21的作用是对减震环7进行固定,以使减震环7更好的发挥作用;销杆26的作用是连接卡块17和外环19;卡块17的作用是限制外环19移位,使外环19更好的发挥支撑容纳腔25两侧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散热孔8设置在所述凹槽10内;透气散热孔8贯通容纳腔25,便于轮胎实体1散热的同时,也加快了缓冲软胶弹性球22和填充物23的散热,有效的避免温度过高,维持轮胎实体1、缓冲软胶弹性球22和填充物23的优异性能。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的宽度设置为4-6cm,优选设置为5cm,所述凹槽10的高度设置为12-18cm,优选设置为10cm;凹槽10的作用是加快轮胎实体1的散热速度,避免轮胎实体1温度过高降低性能,便于轮胎实体1接触地面的部分容易形变,增强轮胎实体1的减震作用,提供容纳减震环7的空间,使得减震环7发挥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套13中间设有插杆15,所述螺栓套13左右两端一体成型设有限位头14,所述螺栓套13上开设有内螺纹通孔16;螺栓套13的作用是便于将外加强环6和内加强环21安装到轮胎实体1上,便于对加强环6和内加强环21的拆卸和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23为聚氨酯。

进一步地,所述外顶板4顶部和内顶板5底部均为圆弧形,所述外顶板4和内顶板5抵接所述凹槽10内壁;顶部为圆弧形的外顶板4和底部为圆弧形的内顶板5能与凹槽1内壁更充分的接触,有效的对减震环7进行支撑,使减震环7发挥更好的减震和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环7外表面为椭圆形,所述减震环孔9的长度小于所述减震环7的短轴的长度,所述减震环7的短轴和长轴之比为五分之三至五分之四,优选设置为十分之七,由物理知识可知,椭圆减震环7的抗压性能强,不会被轻易压坏,使得轮胎实体1的强度大大提高,尤其是对转弯时,椭圆减震环7对轮胎实体1对两侧进行支撑,使得轮胎抗扭力性能增强,并且椭圆减震环7的变形,有助于对轮胎实体1进行减震,尤其是在转弯或者不平坦道路上,椭圆减震环7的减震效果最佳。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使用本发明时,将外环19放置到轮胎实体1的容纳腔25中,将轮胎实体1的容纳腔25上侧填充上缓冲软胶弹性球22,通过内螺纹孔27用销杆26螺纹连接外环19后延伸到轮胎实体1外,将卡块17插接在销杆26,并使卡块17位于卡块17和矩形凹槽二18内,将减震环7与外加强环6进行插接,再将减震环7与内加强环21进行插接,将外顶板4和内顶板5与减震环7进行焊接,将外加强环6、内加强环21和减震环7一起放到凹槽10内,此时上方的卡块17抵紧凹槽10内壁,将缓冲软胶弹性球22填充到容纳腔25内,并用胶水将缓冲软胶弹性球22粘在容纳腔25内壁上,再将填充物23填充到容纳腔25中,最后将轮胎实体1套在轮毂2上;轮胎实体1在滚动过程中,轮胎实体被挤压,从而挤压缓冲软胶弹性球22,使缓冲软胶弹性球22产生形变,压力转化为缓冲软胶弹性球22的弹性势能,从而对轮胎实体1进行减震,同时凹槽10内的减震环7发生形变,进一步加强轮胎实体1的减震性能,当近地面的减震环7在转动过程中远离地面后,减震环7和缓冲软胶弹性球22恢复形状,凹槽10对轮胎实体1两侧进行散热,透气散热孔8连通容纳腔25,不仅对轮胎实体1进行散热,也对容纳腔25内部进行散热,减震槽3一方面提高轮胎实体1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减低轮胎实体1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强轮胎实体1的抓地性能,防止打滑。

实施例2:

参照说明书附图8,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轮胎实体1上还设有矩形散热槽30,所述矩形散热槽30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矩形散热槽30位于所述轮胎实体1的正中间;矩形散热槽30的作用是使轮胎实体1能够快速散热,并且能够增大轮胎实体1的抓地性能,防止打滑;

实施场景具体为:

相比于实施例1,在使用本发明时,将外环19放置到轮胎实体1的容纳腔25中,将轮胎实体1的容纳腔25上侧填充上缓冲软胶弹性球22,通过内螺纹孔27用销杆26螺纹连接外环19后延伸到轮胎实体1外,将卡块17插接在销杆26,并使卡块17位于卡块17和矩形凹槽二18内,将减震环7与外加强环6进行插接,再将减震环7与内加强环21进行插接,将外顶板4和内顶板5与减震环7进行焊接,将外加强环6、内加强环21和减震环7一起放到凹槽10内,此时上方的卡块17抵紧凹槽10内壁,将缓冲软胶弹性球22填充到容纳腔25内,并用胶水将缓冲软胶弹性球22粘在容纳腔25内壁上,再将填充物23填充到容纳腔25中,最后将轮胎实体1套在轮毂2上;轮胎实体1在滚动过程中,轮胎实体被挤压,从而挤压缓冲软胶弹性球22,使缓冲软胶弹性球22产生形变,压力转化为缓冲软胶弹性球22的弹性势能,从而对轮胎实体1进行减震,同时凹槽10内的减震环7发生形变,进一步加强轮胎实体1的减震性能,当近地面的减震环7在转动过程中远离地面后,减震环7和缓冲软胶弹性球22恢复形状,凹槽10对轮胎实体1两侧进行散热,透气散热孔8连通容纳腔25,不仅对轮胎实体1进行散热,也对容纳腔25内部进行散热,矩形散热槽30和减震槽3一方面提高轮胎实体1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减低轮胎实体1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强轮胎实体1的抓地性能,防止打滑,并使轮胎实体1在承受压力时更加容易形变,进一步加强轮胎实体1的减震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发明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