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水性涂布液槽的加湿装置

一种用于水性涂布液槽的加湿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性涂布液槽的加湿装置,包括设于水性涂布液槽正上方的加湿风管、与加湿风管连通的加湿器,加湿风管与水性涂布液槽相互平行;加湿风管包括管体、设于管体一端的进风口、多个依次排列地设于管体侧部的出风口、多个依次排列地设于管体中的格栅,格栅环抵于管体的内侧周部;多个出风口和多个格栅分别沿管体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排列。本实用新型用于水性涂布液槽的加湿装置,能够控制胶液的凝固速度,保持胶液在水性涂布液槽内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良好的涂布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9664272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琳科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21240464.0

  • 发明设计人 韩川川;胡坚;张磊;

    申请日2023-05-22

  • 分类号B05C11/10(2006.01);

  • 代理机构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刘鑫

  • 地址 215631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丰镇杨锦公路529号

  • 入库时间 2023-10-31 22:42: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1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性涂布液槽的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水性涂料能够代替溶剂型涂料,具有对溶剂良好的释放性以及极佳的使用性能,同时克服了溶剂型涂料溶剂残留较多的问题,并且能够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由于逗号刮刀和微凹版涂布液槽均属于敞开式的涂布方式,水性涂料在上机涂布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液槽表面容易出现结皮现象,使涂布外观存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性涂布液槽的加湿装置,能够控制胶液的凝固速度,保持胶液在水性涂布液槽内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良好的涂布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水性涂布液槽的加湿装置,包括设于水性涂布液槽正上方的加湿风管、与所述加湿风管连通的加湿器,所述加湿风管与所述水性涂布液槽相互平行;

所述加湿风管包括管体、设于所述管体一端的进风口、多个依次排列地设于所述管体侧部的出风口、多个依次排列地设于所述管体中的格栅,所述格栅环抵于所述管体的内侧周部;

多个所述出风口和多个所述格栅分别沿所述管体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的口径沿进风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横截面积沿进风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管体下部的横截面为V形,所述出风口有两排,分别设于所述管体下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的口径沿出风方向先减小再增大。

优选地,多个所述格栅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方向。

优选地,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加湿风管上方的防护罩。

优选地,所述加湿风管还包括设于所述进风口上的调节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用于水性涂布液槽的加湿装置,通过在水性涂布液槽上方设置加湿风管,能够对水性涂布液槽中的胶液进行加湿,以控制胶液的凝固速度,保持胶液在水性涂布液槽内的稳定性;通过在管体中设置多个依次间隔排列的格栅,能够对进风减速分流,避免进风直接从靠近进风口的出风口排出,保证出风的均匀性,能够对水性涂布液槽中整段的胶液进行加湿,加湿的均匀性较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加湿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性涂布液槽;2、加湿风管;21、管体;22、进风口;23、出风口;24、格栅;25、调节阀;3、加湿器;4、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水性涂布液槽的加湿装置,包括设于水性涂布液槽1正上方的加湿风管2、与加湿风管2连通的加湿器3,加湿风管2与水性涂布液槽1相互平行,两者均沿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通过在水性涂布液槽1上方设置加湿风管2,能够对水性涂布液槽1中的胶液进行加湿,以控制胶液的凝固速度,保持胶液在水性涂布液槽1内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加湿装置还包括盖设于加湿风管2上方的防护罩4,该防护罩4的左右两端分别超出水性涂布液槽1的左右两端,通过设置防护罩4能够进一步保证下方水性涂布液槽1中胶液湿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参见图2所示,加湿风管2包括管体21、设于管体21一端的进风口22、多个依次排列地设于管体21侧部的出风口23、多个依次排列地设于管体21中的格栅24,格栅24环抵于管体21的内侧周部;多个出风口23沿管体21的长度延伸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间隔排列,多个格栅24也沿管体21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排列。

由于进风口22处风速较大,为了避免进风直接从靠近进风口22的出风口23排出,以保证出风的均匀性,通过在管体21中设置多个依次间隔排列的格栅24,能够对进风减速分流,使进风能够从多个出风口23分别排出,进而对水性涂布液槽1中整段的胶液进行均匀加湿。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2的口径沿进风方向逐渐增大,能够对进风预减速;管体21的横截面积沿进风方向逐渐增大,能够进一步对进风持续减速。上述两者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避免进风直接从靠近进风口22的出风口23排出。

参见图3所示,格栅24的形状与管体21横截面积的形状相同,格栅24沿周向环抵于管体21的内侧周部。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格栅24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进风口22的进风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管体21下部的横截面为V形,尖角朝下。出风口23有两排,分别设于管体21下部的两侧。由于水性涂布液槽1具有一定的宽度,通过设置两排出风口23能够更为彻底地对水性涂布液槽1中的胶液进行整体加湿。

参见图4所示,出风口23的口径沿出风方向先减小再增大。通过这个设置,出风口23的口径先减小以增加流速,出风口23的口径再增大以提高吹风加湿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23纵截面的侧边为曲线段,该曲线段向内弧形凹陷。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加湿风管2还包括设于进风口22上的调节阀25,通过设置该调节阀25能够根据生产涂布的速度(胶液的损耗速度)来调节对水性涂布液槽1的加湿量,进而控制胶液的凝固速度,以达到良好的涂布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管体21的材料为304不锈钢,壁厚为2mm;管体21内壁设有特氟龙喷漆层,以避免锈蚀;格栅24之间的间隔为5mm;加湿器3可选用工业级超声波加湿器,额定功率900W,电源220V,水源要求可接洁净纯净水(水箱容量4~5升);加湿风管2的出风口23距离胶液液面1.5cm,加湿量15kg/h,车速20M/min可以稳定连续生产(如车速不同,可以根据车速调整加湿量的大小)。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