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预防性公路养护路面结构

一种预防性公路养护路面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防性公路养护路面结构,包括路面基层,所述路面基层还包括一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为级配碎石材料垫层、抗压减隔震定位钉、水泥混凝土层、沥青混料层和上顶层;所述沥青混料层还包括设置于其上下方位置的网状加强材料,该网状加强材料铺设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所述抗压减隔震定位钉还包括一配合使用的加强骨架,所述加强骨架铺设在所述路面基层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路面基层的整体强度,避免因路面基层破碎导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从而能够增强路面基层的稳定性与抗压能力,并且也具有一定的减隔震效果,提高路面抗震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956851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怡鹭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991572.3

  • 发明设计人 陈宇凡;施诗;周昕;

    申请日2022-11-08

  • 分类号E01C7/32(2006.01);E01C11/16(2006.01);E01C11/18(2006.01);

  • 代理机构厦门原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93;

  • 代理人郭金华

  • 地址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莲亭路802号201

  • 入库时间 2023-09-15 19:07: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2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性公路养护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水泥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做面层的路面,简称水泥路面。亦称刚性路面,俗称白色路面,它是一种高级路面。水泥路面有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各种路面。

例如公开号为CN202122223205.4的抗裂路面结构,包括位于路基上的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为级配碎石垫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级配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裂路面结构的级配碎石属于散粒体,借助其对应力的消散作用解决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的问题,即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产生裂缝的时候,由于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有级配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基层能够消散应力。其还存在部分缺陷;所设置的级配碎石基层等结构虽然可以消散路面所受到的应力,提高路面抗裂性,但当路面承受力度较大或长时间承受较大的力时,即使设置的结构可以消散大部分应力,路面依旧会出现开裂等问题,故在解决路面出现裂纹问题的同时,也需要提高路面的强度,增加路面的承载力,并且路面也缺少减隔震结构,降低了路面的抗震性,进而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防性公路养护路面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预防性公路养护路面结构,包括路面基层,所述路面基层还包括一路面结构;

所述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为级配碎石材料垫层、抗压减隔震定位钉、水泥混凝土层、沥青混料层和上顶层;

所述沥青混料层还包括设置于其上下方位置的网状加强材料,该网状加强材料铺设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

所述抗压减隔震定位钉还包括一配合使用的加强骨架,所述加强骨架铺设在所述路面基层上,所述抗压减隔震定位钉与所述加强骨架等距分布,且所述抗压减隔震定位钉与所述路面基层相嵌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级配碎石材料垫层的厚度为20-25cm。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8-21cm。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网状加强材料为玻璃纤维格栅。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级配碎石材料垫层与所述抗压减隔震定位钉呈嵌合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抗压减隔震定位钉可以提高路面基层的整体强度,避免因路面基层破碎导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从而能够增强路面基层的稳定性与抗压能力,同时,抗压减隔震定位钉也具有一定的减隔震效果,提高路面的抗震性。加强骨架可以增强路面基层的强度。

(2)级配碎石材料垫层能够消散应力,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

(3)沥青混料层与水凝混凝土层结合,加强路面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网状加强材料与沥青混料层组成的结构可以提高路面基层的抗拉伸的能力,同时也延长路面基层的使用寿命。

(4)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上顶层可以起到防水、防滑、平整与耐磨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抗压减隔震定位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路面基层;2、上顶层;3、网状加强材料;4、沥青混料层;5、水泥混凝土层;6、抗压减隔震定位钉;7、级配碎石材料垫层;10、加强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3所示,一种预防性公路养护路面结构,包括路面基层1,路面基层1还包括一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为级配碎石材料垫层7、抗压减隔震定位钉6、水泥混凝土层5、沥青混料层4和上顶层2;

沥青混料层4还包括设置于其上下方位置的网状加强材料3,该网状加强材料3铺设在水泥混凝土层5上。

具体地,网状加强材料3与沥青混料层4组成一个多层结构,进一步加强了路面的强度和刚度,具有很高的抗变形和抗拉伸的能力,利于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抗压减隔震定位钉6还包括一配合使用的加强骨架10,加强骨架10铺设在路面基层1上,抗压减隔震定位钉6与加强骨架10等距分布,且抗压减隔震定位钉6与路面基层1相嵌合。

具体地,抗压减隔震定位钉6与现有技术中的减隔震橡胶垫结构类似,抗压减隔震定位钉6的延伸部内部设有铅芯以及橡胶,抗压减隔震定位钉6中的定位钉贯穿加强骨架10并且与路面固定,当路面发生震动时,由于橡胶作为弹性体,耗能性不足,因此在减隔震支座中加入铅芯,铅芯抗压减隔震定位钉6既能够承担整个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延长结构周期,又能提供一定的阻尼,具有很好的隔震效果,提高路面抗震性。(具体的隔振原理在此不做具体赘述)。也避免因路面基层破碎导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从而能够增强路面基层1的稳定性与抗压能力。并且加强骨架10可以对路面加强,提高整个路面的承载力,定位钉的上端能够穿入水泥混凝土5内(图中未表示),从而也能提高水泥混凝土5的抗剪能力,有利于提高路面整体强度。

具体地,上顶层2为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从而可以改善路面。

级配碎石材料垫层7的厚度为20-25cm。

级配碎石级配范围选择《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推荐级配G-A-5。

水泥混凝土层5的厚度为18-21cm

按照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厚度通常是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的0.65~0.75倍推算,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最小厚度应该为18~21cm。

网状加强材料3为玻璃纤维格栅,玻璃纤维格栅具有很高的抗变形能力,从而提高整个路面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作业时,将加强骨架10铺设安装在路面基层1上,并通过抗压减隔震定位钉6将加强骨架10固定,从而可以提高路面基层1的整体强度,避免路面基层1受力破碎,同时,也提高了路面基层1的稳定性与抗压能力,且抗压减隔震定位钉6也具有一定的抗震效果,避免路面基层1在地震时受到严重破坏,接着,再将级配碎石材料垫层7铺设在加强骨架10等结构的上方,级配碎石属于柔性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或者减缓旧路的反射裂缝,同时,可以起到排水、防冻等作用,并且级配碎石材料垫层7能够消散应力,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再将级配碎石材料垫层7夯实,拍平,随后,再将水泥混凝土层5铺设在级配碎石材料垫层7上,再然后,网状加强材料3与沥青混料层4铺设在水泥混凝土层5上,网状加强材料3与沥青混料层4组成的结构可以提高路面基层的抗拉伸的能力,同时也延长路面基层的使用寿命,并且也将沥青混料层4与水泥混凝土层5无机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路面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使路面基层具有较好的高低温稳定性,最后,再将上顶层2将整个路面结构封顶,而上顶层2为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以起到防水、防滑、平整、耐磨和改善路面功能的封层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