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免手洗破壁机的扰流结构

一种免手洗破壁机的扰流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手洗破壁机的扰流结构,包括搅拌杯和连接在搅拌杯下方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杯底延伸入搅拌杯内腔并连接有搅拌刀组,所述搅拌杯的内壁周向设置有若干条纵向成型的上扰流筋和下扰流筋,所述的下扰流筋对应设置在搅拌刀组的周侧,所述的上扰流筋与下扰流筋上下对齐、且设置在搅拌刀组的上方,并且上扰流筋与下扰流筋之间设置有隔断区;此款破壁机采用该扰流结构通过隔断区处理防止一体扰流筋高度过高引起扰流阻力过大,造成电机负担大及扰流液体无法冲刷到搅拌杯顶部的顶部污染区造成顶部清洗不干净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955706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市快特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20176726.5

  • 发明设计人 顾宣丰;

    申请日2023-01-18

  • 分类号A47J43/07(2006.01);A47J43/046(2006.01);

  • 代理机构佛山市顺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3;

  • 代理人翁子毅

  • 地址 528425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安乐村同乐工业园玉峰路68号1幢二层(增设1处经营场所具体为:东凤镇安乐村同乐工业园接源路16号之六(住所申报))

  • 入库时间 2023-09-15 19:07: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2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壁机领域,具体是一种免手洗破壁机的扰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新型的食物料理机,搅拌杯内设置有扰流筋已经是公知的技术,入中国专利文件,申请号为CN201510774107.6的一种食物料理机所示,其中所公开记载内容包括“所述杯体(1)内壁设有多条扰流凸筋(5),相邻的两扰流凸筋(5)之间的杯体(1)内壁设有紊流凸筋(6)”,在该结构的搅拌杯中,所述扰流凸筋和紊流凸筋均从搅拌杯底部一直向上延伸至接近搅拌杯杯口处,而扰流凸筋上端与搅拌杯杯口之间在搅打过程中会形成顶部污染区,由于一体不间断的扰流凸筋高度过高,会引起扰流阻力过大,因此当该结构的搅拌杯应用在免手洗破壁机时,在进行自动清洗的过程中,会造成电机负担大及扰流液体无法冲刷到搅拌杯顶部的顶部污染区造成顶部清洗不干净问题,因此申请人通过结构的改进和完善,结合现有结构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应用在免手洗破壁机中搅拌杯的扰流新方案,供消费者选择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免手洗破壁机的扰流结构,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隔断区解决一体扰流筋高度过高引起扰流阻力过大等问题。

一种免手洗破壁机的扰流结构,包括搅拌杯和连接在搅拌杯下方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杯底延伸入搅拌杯内腔并连接有搅拌刀组,所述搅拌杯的内壁周向设置有若干条纵向成型的上扰流筋和下扰流筋,所述的下扰流筋对应设置在搅拌刀组的周侧,所述的上扰流筋与下扰流筋上下对齐、且设置在搅拌刀组的上方,并且上扰流筋与下扰流筋之间设置有隔断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若干条上扰流筋和下扰流筋不等间隔地设置在搅拌杯的内壁上。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其中一部分的上扰流筋和下扰流筋设置在搅拌杯的前半部分,另一部分的上扰流筋和下扰流筋设置在搅拌杯的后半部分,在前半部分中上扰流筋和下扰流筋相邻之间形成的夹角与后半部分中上扰流筋和下扰流筋相邻之间形成的夹角不同。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前半部分中的上扰流筋和下扰流筋与后半部分中相邻的上扰流筋和下扰流筋之间形成的夹角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杯的内壁设置有四条上扰流筋和四条下扰流筋,其中两条上扰流筋和两条下扰流筋设置在搅拌杯的前半部分、且相邻之间形成夹角为A,另外两条上扰流筋和两条下扰流筋设置在搅拌杯的后半部分、且相邻之间形成夹角为B,并且A≥B+10 °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扰流筋的高度大于下扰流筋的高度,其中上扰流筋高度为H1,下扰流筋高度为H2,且H1/H2 ≥3.5。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杯整个内腔的容积为V1,所述上扰流筋下端面水平线以下部分的容积为V0,且5≤V1/V0 ≤15。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扰流筋和下扰流筋呈截面为三角形的柱状凸棱结构,柱状凸棱结构沿搅拌杯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上扰流筋的宽度自下而上线性递增。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角A=110°,所述夹角B=90°。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扰流筋高度H1=90mm,所述下扰流筋高度H2=23mm。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杯整个内腔的容积V1=1500ml,所述上扰流筋下端面水平线以下部分的容积V0=300ml。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免手洗破壁机的扰流结构,此款破壁机采用该扰流结构通过隔断区处理防止一体扰流筋高度过高引起扰流阻力过大,造成电机负担大及扰流液体无法冲刷到搅拌杯顶部的顶部污染区造成顶部清洗不干净问题,另外由于设置了隔断区,形成了搅拌腔底部的局部泄压区,使得原本负载过大的电机阻力减小,电机保持高速运转切削食材,进而达成粉碎效果较一体扰流筋更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免手洗破壁机的扰流结构,包括搅拌杯1和连接在搅拌杯1下方的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杯底延伸入搅拌杯1内腔并连接有搅拌刀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杯1的内壁周向设置有若干条纵向成型的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所述的下扰流筋5对应设置在搅拌刀组3的周侧,所述的上扰流筋4与下扰流筋5上下对齐、且设置在搅拌刀组3的上方,并且上扰流筋4与下扰流筋5之间设置有隔断区6。

该扰流结构通过隔断区6处理防止一体扰流筋高度过高引起扰流阻力过大,造成电机2负担大及扰流液体无法冲刷到搅拌杯顶部的顶部污染区造成顶部清洗不干净问题,另外由于设置了隔断区6,形成了搅拌腔底部的局部泄压区,使得原本负载过大的电机2阻力减小,电机2保持高速运转切削食材,进而达成粉碎效果较一体扰流筋更优。

若干条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不等间隔地设置在搅拌杯1的内壁上。

其中一部分的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设置在搅拌杯1的前半部分,另一部分的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设置在搅拌杯1的后半部分,在前半部分中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相邻之间形成的夹角与后半部分中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相邻之间形成的夹角不同;

具体实施时:所述搅拌杯1的内壁设置有四条上扰流筋4和四条下扰流筋5,其中两条上扰流筋4和两条下扰流筋5设置在搅拌杯1的前半部分、且相邻之间形成夹角为A,另外两条上扰流筋4和两条下扰流筋5设置在搅拌杯1的后半部分、且相邻之间形成夹角为B,并且A≥B+10 °;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A=110°,所述夹角B=90°。

前半部分中的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与后半部分中相邻的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之间形成的夹角相同。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案中,四条上扰流筋4和四条下扰流筋5均对称设置在搅拌杯1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因此前半部分中左侧的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与后半部分中左侧的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之间会形成夹角C,前半部分中右侧的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与后半部分中右侧的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之间会形成夹角D,而夹角C和夹角D角度相同。

所述上扰流筋4的高度大于下扰流筋5的高度,其中上扰流筋4高度为H1,下扰流筋5高度为H2,且H1/H2 ≥3.5;该结构使所述隔断区6设置在搅拌刀组3的上方但靠近搅拌刀组3,使搅拌刀组3扰流的液体顺利通过隔断区6;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扰流筋4高度H1=90mm,所述下扰流筋5高度H2=23mm。

所述搅拌杯1整个内腔的容积为V1,所述上扰流筋4下端面水平线以下部分的容积为V0,且5≤V1/V0 ≤15;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杯1整个内腔的容积V1=1500ml,所述上扰流筋4下端面水平线以下部分的容积V0=300ml。

所述上扰流筋4和下扰流筋5呈截面为三角形的柱状凸棱结构,柱状凸棱结构沿搅拌杯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上扰流筋4的宽度自下而上线性递增。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