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V法铸造生产线抓砂箱升降机构

V法铸造生产线抓砂箱升降机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生产线的砂箱升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V法铸造生产线抓砂箱升降机构。其技术方案包括:包括数控轨道、辊筒输送机和升降板,辊筒输送机设置于数控轨道下方,升降板位于数控轨道和辊筒输送机之间,数控轨道上滑动连接有轨道滑板,轨道滑板上安装有控制执行器,轨道滑板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端板,端板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利用夹板的转动,可以对沙箱进行夹持固定,并且利用液压缸驱动升降板进行升降,从而实现对铸造生产线上的沙箱固定提升以及转运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利用调节机构的双头丝杆转动,可以改变安装夹板的滑动板之间的距离,方便对不同尺寸沙箱的夹持固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9151512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龙工(福建)铸锻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20005928.3

  • 申请日2023-01-03

  • 分类号B22C21/01(2006.01);B22C21/08(2006.01);B22C21/12(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中知音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8;

  • 代理人童淑霞

  • 地址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工业西路68号龙州工业园

  • 入库时间 2023-07-07 01:38: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0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生产线的砂箱升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V法铸造生产线抓砂箱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V法铸造是铸造方法的一种,主要是利用负压以及塑料薄膜的相互配合,将砂箱内的干砂密实,无需使用粘连剂,从而实现干砂重复利用的效果。

在V法铸造生产线上,对于砂箱的投放和搬离均需要使用到抓砂箱升降机构,主要是对砂箱进行夹持固定,并且利用升降输送,将未进行浇注的砂箱投放到生产线上,或者将浇注完成的砂箱从生产线上搬离,其中在夹持升降过程中,对砂箱的稳定夹持显得格外重要,现有的夹持手段为,是利用两组夹板通过气缸的推动向相靠近一侧转动,实现对砂箱的夹持,然而此种夹持手段只能针对指定宽度的砂箱进行固定,在砂箱宽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很容易就超出夹板的最大或者最小夹持范围,降低了抓砂箱升降机构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V法铸造生产线抓砂箱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V法铸造生产线抓砂箱升降机构,包括数控轨道、辊筒输送机和升降板,所述辊筒输送机设置于数控轨道下方,所述升降板位于数控轨道和辊筒输送机之间,所述数控轨道上滑动连接有轨道滑板,所述轨道滑板上安装有控制执行器,所述轨道滑板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端板,所述端板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穿过轨道滑板且与轨道滑板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对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端与轨道滑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两侧均通过调节机构滑动连接连接有一对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夹持机构。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转动柱、夹板和气缸,所述转动柱均转动连接在活动板上,所述夹板固定连接在转动柱底部,所述转动柱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柱,所述气缸安装在活动板上端,且输出端安装在驱动柱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柱内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活动连接有球形连接头,所述气缸输出均固定在球形连接头上,保证气缸输出端的伸缩,可以直接到带动驱动柱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可以对夹板进行垂直限位。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板和滑动槽,所述连接板固定在同侧活动板之间,所述滑动槽开设在升降板两侧且与连接板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滑动槽之间转动连接有双头丝杆,所述双头丝杆两端螺纹连接在连接板内,所述升降板内且位于双头丝杆中间位置设置有驱动槽,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位于驱动槽内,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与双头丝杆中间均安装有伞齿轮,所述伞齿轮相互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利用夹板的转动,可以对沙箱进行夹持固定,并且利用液压缸驱动升降板进行升降,从而实现对铸造生产线上的沙箱固定提升以及转运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利用调节机构的双头丝杆转动,可以改变安装夹板的滑动板之间的距离,方便对不同尺寸沙箱的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滑板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板与活动板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板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数控轨道;2、辊筒输送机;3、轨道滑板;31、控制执行器;32、液压缸;33、端板;34、连接杆;4、升降板;41、安装板;42、活动板;43、转动柱;44、夹板;45、驱动柱;46、气缸;47、活动槽;48、球形连接头;49、限位杆;5、调节机构;51、连接板;52、滑动槽;53、伺服电机;54、双头丝杆;55、伞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V法铸造生产线抓砂箱升降机构,包括数控轨道1、辊筒输送机2和升降板4,辊筒输送机2设置于数控轨道1下方,升降板4位于数控轨道1和辊筒输送机2之间,数控轨道1上滑动连接有轨道滑板3,轨道滑板3上安装有控制执行器31,轨道滑板3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液压缸32,液压缸3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端板33,端板33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4,连接杆34底部穿过轨道滑板3且与轨道滑板3滑动连接,升降板4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对安装板41,安装板41上端与轨道滑板3固定连接,升降板4两侧均通过调节机构5滑动连接连接有一对活动板42,活动板42上设置有夹持机构。

夹持机构包括转动柱43、夹板44和气缸46,转动柱43均转动连接在活动板42上,夹板44固定连接在转动柱43底部,转动柱43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柱45,气缸46安装在活动板42上端,且输出端安装在驱动柱45上,驱动柱45内开设有活动槽47,活动槽47内活动连接有球形连接头48,气缸46输出均固定在球形连接头48上,活动板42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9,利用气缸46的同步驱动,推动驱动柱4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柱43和夹板44进行同步转动,最终使夹板44相靠近一侧与砂箱外侧壁相抵,完成对砂箱的夹持。

调节机构5包括连接板51和滑动槽52,连接板51固定在同侧活动板42之间,滑动槽52开设在升降板4两侧且与连接板51位置相对应,连接板51滑动连接在滑动槽52内,升降板4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伺服电机53,滑动槽52之间转动连接有双头丝杆54,双头丝杆54两端螺纹连接在连接板51内,升降板4内且位于双头丝杆54中间位置设置有驱动槽,伺服电机53输出端位于驱动槽内,伺服电机53输出端与双头丝杆54中间均安装有伞齿轮55,伞齿轮55相互啮合,利用伺服电机53输出端的转动,并且利用伺服电机53输出端的伞齿轮55与双头丝杆54上的伞齿轮55啮合传动,可以使双头丝杆54进行转动,最终使连接板51位于滑动槽52内同步反向滑动,并且带动活动板42同步运动,改变夹板44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首先将整个装置连接外部电源,然后利用液压缸32输出端的伸缩,可以带动端板33进行升降,再利用连接杆34和安装板41的传动,最终使升降板4进行升降,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将辊筒输送机2上的砂箱输送到夹板44之间,然后利用气缸46的同步驱动,推动驱动柱4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柱43和夹板44进行同步转动,最终使夹板44相靠近一侧与砂箱外侧壁相抵,完成对砂箱的夹持,再利用升降板4的上升带动砂箱进行上升,同时利用轨道滑板3的滑动,可以将砂箱搬离辊筒输送机2,在对砂箱进行夹持固定中,可以利用伺服电机53输出端的转动,并且利用伺服电机53输出端的伞齿轮55与双头丝杆54上的伞齿轮55啮合传动,可以使双头丝杆54进行转动,最终使连接板51位于滑动槽52内同步反向滑动,并且带动活动板42同步运动,改变夹板44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对不同宽度的砂箱进行夹持固定,增加了整个抓砂箱升降机构对不同尺寸砂箱的适用范围,从而增加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