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铁路路基边坡护坡桩顶拱形冠梁及组合梁桩护坡体系

一种铁路路基边坡护坡桩顶拱形冠梁及组合梁桩护坡体系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路基边坡护坡桩顶拱形冠梁及组合梁桩护坡体系。现有边坡整治结构存在受力不合理、排水不畅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路基边坡护坡桩顶拱形冠梁,纵向设置在路基边坡的坡顶,并位于道床的外侧;拱形冠梁为连拱梁,连拱梁的顶部为平面,连拱梁的底部为连续的冠梁拱底,相邻的冠梁拱底之间为支座;并提供一种组合梁桩护坡体系,包括护坡方桩和拱形冠梁;护坡方桩位于拱形冠梁的下方,并位于路基边坡内;护坡方桩的顶部支撑在拱形冠梁的支座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桩和冠梁的组合结构使铁路路肩加宽,同时解决了人行便道、检修通道的使用问题,并采用拱形冠梁的结构解决了路基面排水问题,保障路基边坡稳定安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908037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韩宁;

    申请/专利号CN202320083045.4

  • 申请日2023-01-28

  • 分类号E02D17/20(2006.01);

  • 代理机构西安唐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84;西安唐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84;

  • 代理人奇敏;马睿

  • 地址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建东街13号1栋1单元4层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26 18:51: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2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路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路基边坡护坡桩顶拱形冠梁及组合梁桩护坡体系。

背景技术

铁路路基边坡是铁路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每年都会因为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发生塌陷险情,采用矩形护坡桩+矩形冠梁的形式治理较为常见,既能解决路基边坡稳定问题,又能增加路肩宽度,后期冠梁顶也可作为人行便道。

但是由于冠梁顶标高通常与路肩齐平,导致线路上排水通道被挡,常常出现排水不畅等问题,留下不小的水害隐患。因此,需要提出新的用于铁路路基边坡整治的工程结构,使得路肩外冠梁既受力合理兼作人行便道,又可保证路肩排水通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路基边坡护坡桩顶拱形冠梁及组合梁桩护坡体系,以解决现有边坡整治结构受力不合理、排水不畅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铁路路基边坡护坡桩顶拱形冠梁,所述拱形冠梁纵向设置在路基边坡的坡顶,并位于道床的外侧;

所述拱形冠梁为连拱梁,所述连拱梁的顶部为平面,所述连拱梁的底部为连续的冠梁拱底,相邻的所述冠梁拱底之间为支座;

所述支座处的所述拱形冠梁上设置有竖向贯通的预留桩孔。

另外,提供一种铁路路基边坡组合梁桩护坡体系,所述体系包括护坡方桩和所述的拱形冠梁;

所述护坡方桩位于所述拱形冠梁的下方,并位于路基边坡内;

所述护坡方桩的顶部支撑在所述拱形冠梁的所述支座处。

进一步地,所述预留桩孔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护坡方桩的横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护坡方桩的顶部预留有桩顶连接钢筋;

所述预留桩孔内预留有桩孔连接钢筋;

所述桩顶连接钢筋插入所述预留桩孔并与桩孔连接钢筋绑扎为一体,浇筑混凝土在所述预留桩孔处形成后浇桩顶。

进一步地,所述拱形冠梁的顶部外侧边缘设置有钢架式的护栏,所述护栏纵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冠梁拱底的下方填筑有碎石透水层,所述碎石透水层向内铺设到道床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首先通过增设桩和冠梁的组合结构使铁路路肩加宽,同时解决了人行便道、检修通道的使用问题,提高了铁路日常维护的效率,降低了铁路工人日常维护风险。其次采用拱形冠梁的结构解决了路基面排水问题,在保障路基边坡稳定安全的前提下,也达到了美观实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路基边坡护坡桩顶拱形冠梁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路基边坡组合梁桩护坡体系横向立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路基边坡组合梁桩护坡体系纵向立面图。

图中标识为:

1-拱形冠梁,2-预留桩孔,3-后浇桩顶,4-冠梁拱底,5-碎石透水层,6-护坡方桩,7-支座,8-护栏,9-路基边坡,10-道床,11-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向”、“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设置”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方式中,将铁路线路方向定义为纵向,将与铁路线路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横向,将靠近铁路线路中线定义为内侧,将远离铁路线路中线定义为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路基边坡组合梁桩护坡体系,施做于铁路线路外侧的路基边坡9坡顶,加宽路肩的同时,能作为人行便道、检修通道使用,并具有路基面排水功能。如图2和图3,体系包括护坡方桩6和拱形冠梁1,护坡方桩6竖向设置并支撑顶部的拱形冠梁1。

拱形冠梁1纵向设置在路基边坡9的坡顶,并位于道床10的外侧。拱形冠梁1为连拱梁,连拱梁的顶部为平面,连拱梁的底部为连续的冠梁拱底4,相邻的冠梁拱底4之间为支座7。支座7是拱形冠梁1的一部分,是其两侧的冠梁拱底4纵向衔接形成的下凸的平台,与拱形冠梁1一体施做。拱形冠梁1可为现场浇筑结构,也可为工厂预制结构,工厂预制时以冠梁拱底4中线为界分成多个单元节段预制,每个单元节段包含一个支座7并纵向左右对称。多节单元节段吊运至现场后,在护坡方桩6顶部拼接施工,在相邻的单元节段之间形成伸缩缝。拱形冠梁1的连拱梁结构包括连续的冠梁拱底4,不仅提高了拱形冠梁1的力学支撑能力,还在冠梁拱底4下方形成了上拱空间。在冠梁拱底4下方的上拱空间填筑碎石透水层5,并将碎石透水层5向内铺设到道床10的外侧,形成了路基面积水的导排结构,路基面的积水可通过碎石透水层5横向向外导排到路基边坡9外侧,也保障了路基边坡9的稳定安全。

护坡方桩6位于拱形冠梁1的下方,并位于路基边坡9内,护坡方桩6的顶部支撑在拱形冠梁1的支座7处。如图2,支座7处的拱形冠梁1上设置有竖向贯通的预留桩孔2,预留桩孔2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护坡方桩6的横截面面积,拱形冠梁1吊运至护坡方桩6的桩顶后,支座7支撑在护坡方桩6的桩顶。预留桩孔2内预留有桩孔连接钢筋,护坡方桩6的顶部预留有桩顶连接钢筋,桩顶连接钢筋插入预留桩孔2并与桩孔连接钢筋绑扎为一体,浇筑混凝土在预留桩孔2处形成后浇桩顶3,实现护坡方桩6和拱形冠梁1的有效连接。护坡方桩6的横截面和预留桩孔2的横截面均为方形,当然地,根据实际需求,二者横截面的形状还可设置为圆形,但预留桩孔2的横截面面积需始终小于护坡方桩6的横截面面积,使得拱形冠梁1的支座7可支撑在护坡方桩6桩顶。

拱形冠梁1加宽了路肩,在道床10外侧形成了纵向的平台,该平台可作为人行便道和检修通道。拱形冠梁1的顶部外侧边缘可设置钢架式的护栏8,护栏8纵向设置,为人行便道和检修通道提供防护,提高安全性。

施工时:

首先,对护坡方桩6桩基进行测量定位,桩间距采用3m一根,采用人工挖孔桩的方式施工桩基;

其次,待桩基钢筋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施工拱形冠梁1,采用支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式施工,冠梁每9m设置一道3厘米宽伸缩缝;

最后,待桩和冠梁施工完成后,检验路基面与拱形冠梁1之间间隙情况,铺设碎石层保证排水通畅。

当拱形冠梁为单元节段预制结构时,需要在拱形冠梁1上设置预留桩孔2并预留桩顶连接钢筋,在护坡方桩6的顶部预留桩顶连接钢筋,桩顶连接钢筋插入预留桩孔2并与桩孔连接钢筋绑扎为一体,浇筑混凝土在预留桩孔2处形成后浇桩顶3。

本实用新型的拱形冠梁1在形态上是顶平、底拱的特点,顶平保证人员通行顺利,底拱保证排水通畅,与护坡方桩6组成铁路路基边坡组合梁桩护坡体系,结构形式简单、受力合理、方便施工、安全可靠的效果。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