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

一种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其包括:管状本体,管状本体具有前端和后端,后端设有后端开口,前端开口与所述后端开口通过管状本体的管腔连通;其中,所述管状本体的前端部分具备弹性,所述前端与造口连接,所述后端与造口袋连接。其可以将造口处患儿的排泄物引流到造口袋,减少短肠综合症患儿粪水分离,减少排泄物对患儿皮肤的侵蚀。同时,为了适合不同年龄大小的患儿,设计三种不同尺寸的一次性肠造口管套,并且在造口管套末端标注有刻度,可以根据造口的大小进行剪裁,适合造口的大小安装,减少对造口袋渗漏,提高造口袋的贴合度,提高短肠综合症患儿的康复效果,减少短肠综合症患儿的康复时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902187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儿童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2572088.7

  • 发明设计人 王宾;

    申请日2022-09-27

  • 分类号A61F5/445(2006.01);A61M25/00(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曹祥波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益田路701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26 18:50: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1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肠造口套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短肠综合症患儿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

背景技术

短肠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小肠被大范围切除,残留的小肠比较短,吸收面积非常小,从而导致消化功能受到影响,会出现腹泻、体重减轻、严重的营养不良,还有可能会出现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如果其它部位都正常,小肠的长度不到50cm,就有可能会出现短肠综合征。如果手术是切除了回肠、盲肠,小肠的长度不足1m,也有可能会出现短肠综合征,临床上最多见的原因就是肠扭转、肠系膜血栓等等。短肠综合征的患者以高糖为主,要低蛋白、低脂肪、无渣饮食,不能达到营养需求的,需要借助肠外营养。

儿童短肠综合征的病因可以分为出生前及出生后病因。出生前主要原因为小肠闭锁,中肠旋转不良导致的小肠异位固定或异常扭转,可发生于子宫内或出生后任何时间;新生儿期坏死性小肠炎逐渐增加,已被认为是新生儿短肠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另外,出生后较少见的因素有先天性巨结肠病波及小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放射性肠炎或Crohn病也可导致此综合征,但主要存在于较大年龄组儿童中。

小肠广泛切除后,其消化道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机体产生以营养吸收不良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下列因素:切除肠管的范围及部位;是否保留回盲瓣;残留肠管及其他消化器官(如胰和肝)的功能状态;剩余小肠、大肠的代偿适应能力等。

切除的小肠范围越广,对营养物质、水、电解质的吸收面积也丢失越多(无论是主动吸收还是被动弥散吸收均减少)。小肠的长度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365~700cm),残留肠段的长度以及功能状态远较切除肠段的量更为重要,因此其决定了术后短肠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高低。有报道认为在没有肠外营养支持的情况下,残留的空肠长度不足30cm,就很难存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报道残留小肠20cm亦可获得长期生存;因此,即使切除小肠一半,也可维持生存所需的营养,切除75%或更多的小肠,几乎均有吸收不良,处理较困难。目前认为,具有正常肠黏膜的病人残留小肠肠管应有50~70cm并保留完整结肠,甚至有人认为需35cm空回肠,保留有回盲瓣及部分结肠,经代偿后可依赖肠道维持机体所需营养。结肠切除者则残留肠管应有110~150cm;而具有肠道黏膜病变的病人如Crohn病,则需要残留更多的肠管。

切除小肠的部位对术后代谢的影响也很重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吸收与小肠切除的部位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十二指肠及空肠。当切除近端小肠后,正常的回肠将代替全部吸收功能,由于近端小肠也是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合成的释放的场所,切除该段小肠会导致胆汁分泌和胰腺外分泌物减少,进一步加重肠内容运输、吸收障碍。

回肠是吸收结合型胆盐及内因子结合性维生素B12的特定场合,切除后造成的代谢紊乱明显重于空肠,切除100cm回肠将导致胆盐吸收减少,未吸收的胆盐进入结肠,导致胆盐性腹泻,胆盐的肠-肝循环减少,肝脏通过增加胆盐合成补偿胆盐的丢失,因此,脂肪吸收不良造成的脂肪泻可较缓和(脂肪<20g/d);但如更广泛地切除回肠(>100cm),将导致严重的胆盐代谢紊乱,而肝代偿性合成胆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可增加4~8倍),造成严重的脂肪泻(脂肪>20g/d)。切除较短回肠(<50cm),病人通常能够吸收内因子结合性维生素B12,不会产生吸收障碍,当切除段回肠>50cm将导致明显的吸收障碍。此维生素的缺乏将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外周神经炎,最终导致亚急性脊髓退行性改变

回肠造口术适用于短肠综合征手术,在修补结肠病变之后做暂时性回肠造口,可使结肠得到充分休息,保证结肠病变顺利恢复,减少结肠瘘的发生。小儿肠造口术是一种临时性的大便分流术。这种现象的易感因素是广泛的腹部感染和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与成人肠造口术相比,临时性是其独特之处。肠造口术后3-6个月可有效缓解或消除儿童的临床症状。结肠造口术关闭后,儿童的肠道功能可恢复正常,并且进行结肠造口术的儿童年龄更小,自我保健能力较差。他们的家人需要从造口术的第一阶段到手术的第二阶段照顾孩子。如果照顾不当,孩子会更加痛苦。造口术并发症的作用加重,这将对第二阶段手术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它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孩子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较薄、表皮与真皮的黏附性较低,皮肤易受损;再加上排泄物含消化酶较多、刺激性强。对绝大多数肠造口患儿来说,造口产品的选择非常重要,应尽量减少使用化学性强及含药性的皮肤用品,如含酒精附件产品、类固醇药膏等。同时,由于初生儿体积小,选择造口产品需要便于护理,需要根据造口大小、类型来决定。当前小儿造口手术,多采用的造口袋贴合在患儿造口处,而当患儿排泄物拉稀状时,患儿造口因为反复渗漏,容易造成患儿造口周围的皮肤皮炎溃烂,同时,由于患儿造口处反复渗漏,容易造成造口袋贴合不稳,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以解决现有肠造口手术中造口袋贴合造口导致贴合不稳,容易脱落,对造口造成发炎溃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其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前端设有前端开口,所述后端设有后端开口,所述前端开口与所述后端开口通过管状本体的管腔连通;其中,所述管状本体的前端部分具备弹性,所述前端与造口连接,所述后端与造口袋连接。

其中,所述管状本体呈圆锥形。

其中,所述管状本体的前端呈球面状,所述前端开口设置于球面上。

其中,所述管状本体的侧壁上还设有刻度线以及与所述刻度线对应的刻度值,所述刻度值用于显示当前刻度线位置管状本体的直径数值。

其中,所述管状本体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其中,所述后端开口为圆形。

其中,所述管状本体被制造成L码、M码和S码;所述L码的后端开口直径为40mm,所述M码的后端开口直径为30mm,所述S码的后端开口直径为20mm。

其中,所述管状本体可从所述刻度线处被剪切不同长度的造口套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可以将造口处患儿的排泄物引流到造口袋,减少短肠综合症患儿粪水分离,减少排泄物对患儿皮肤的侵蚀。同时,为了适合不同年龄大小的患儿,设计三种不同尺寸的一次性肠造口管套,并且在造口管套末端标注有刻度,可以根据造口的大小进行剪裁,适合造口的大小安装,减少对造口袋渗漏,提高造口袋的贴合度,提高短肠综合症患儿的康复效果,减少短肠综合症患儿的康复时间。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的S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的S码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的前端向后端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的后端向前端仰视图。

图5为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的M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的L码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其包括如图1至图4所示的S码,如图5所示的M码2以及如图6所示的L码3,上述L码3、M码2以及S码结构相同,仅仅在于尺寸的大小不同,因此,以下以S码进行结构描述。

该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包括:管状本体1,所述管状本体1具有前端101和后端102,所述前端101设有前端开口12,所述后端102设有后端开口11,所述前端开口12与所述后端开口11通过管状本体1的管腔连通。其中,所述管状本体1的前端部101分具备弹性,所述前端101与患者的手术造口连接,所述后端102与造口袋连接,造口袋用于收集排泄物。将管状本体1的肠管套前端101与患儿造口连接,以肠管套前端101的弹性对患儿造口进行夹紧,以达到患儿造口与肠管套前端101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管状本体1呈圆锥形。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近似圆锥形结构。

所述管状本体1的前端101呈球面状,所述前端开口12设置于球面上。前端101呈球面状便于与手术造口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管状本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刻度线13以及与所述刻度线13对应的刻度值14,所述刻度值14用于显示当前刻度线13位置管状本体1的直径数值。肠管套的侧壁标注了刻度值14,根据患儿造口的大小来进行裁剪肠管套,该肠管套侧壁标注有多段刻度,同时,肠管套有多种型号,可兼容不同年龄患儿造口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状本体1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具备抗菌功能和弹性。

其中,所述后端开口11为圆形,与造口袋袋口形状相同。

所述管状本体1被制造成L码、M码和S码;所述L码的后端开口直径为40mm,所述M码的后端开口直径为30mm,所述S码的后端开口直径为20mm。

具体的,所述管状本体可从所述刻度线处被剪切不同长度的造口套管。其中,S码肠管套的肠管套侧壁标注的刻度为20mm,表示肠管套末端的直径为20mm,每个刻度表示增加1mm,标注的刻度从20mm到30mm,表示可以裁剪的直径从20mm到30mm;M码肠管套的肠管套侧壁标注的刻度为30mm,表示肠管套末端的直径为30mm,每个刻度表示增加1mm,标注的刻度从30mm到40mm,表示可以裁剪的直径从30mm到40mm;L码肠管套的肠管套侧壁标注的刻度为40mm,表示肠管套末端的直径为40mm,每个刻度表示增加1mm,标注的刻度从40mm到50mm,表示可以裁剪的直径从40mm到50mm。

其中,S码用于新生儿短肠综合征患儿,M码用于两个月以上的短肠综合征患儿,L码用于一岁以上的短肠综合征患儿。

本实施例的肠管套前端101固定到患儿造口时,肠管套前端101的内侧具有弹性,肠管套前端101与患儿造口卡紧,使其无法轻易脱落;肠管套后端102通过造口袋底盘进入造口袋,由于肠管套具有一定长度,可以深入到造口袋内部,从而达到引流短肠综合征患儿排泄物到达造口袋且不飞溅不渗透的目的。

更换一次性肠造口肠管套时,先拆除造口袋与患儿造口贴合处,将肠管套后端102从造口袋中拔出,同时,轻按住患儿造口,旋转肠管套前端101,拔出肠管套;将所要更换的新肠管套替换原有的肠管套,再重复上述的组装步骤,即可完成一次性肠造口肠管套的更换。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短肠综合症的一次性肠造口套管,可以将造口处患儿的排泄物引流到造口袋,减少短肠综合症患儿粪水分离,减少排泄物对患儿皮肤的侵蚀。同时,为了适合不同年龄大小的患儿,设计三种不同尺寸的一次性肠造口管套,并且在造口管套末端标注有刻度,可以根据造口的大小进行剪裁,适合造口的大小安装,减少对造口袋渗漏,提高造口袋的贴合度,提高短肠综合症患儿的康复效果,减少短肠综合症患儿的康复时间。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