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

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包括测量杆和底板,所述测量杆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底面铰接设置有多个平衡板所述底盘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柱,所述一号连接柱上活动套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上端面有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伸缩杆靠下位置开设有三个一号凹槽;所述底板包括三个梯形板,三个所述梯形板底面靠后位置均开设有三号凹槽,所述三号凹槽内固定设置有二号连接柱所述二号连接柱上活动套设有地钉,三个所述梯形板两侧靠下位置均开设有二号凹槽;所述底板铰接设置在一号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中,在底盘加平衡板防止支架倒落摔坏设备,底板可适用于硬软地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97233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宁德市大地测绘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20124210.6

  • 发明设计人 吴成清;朱友龙;郑文伟;阮桂辉;

    申请日2023-01-11

  • 分类号F16M11/28(2006.01);G01S19/14(2010.01);G01S19/42(2010.01);F16M11/04(2006.01);F16M11/08(2006.01);

  • 代理机构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程勇

  • 地址 352199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东侨开发区兴宁路5号众森财富大厦一幢301、401

  • 入库时间 2023-06-01 21:58: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测量设备不仅包括测量仪器本身还有辅助设备,因为有关的辅助设备将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可靠件。主要指本身不能给出量值而没有它又不能进行测量的设备,也包括作为检验手段用的工具、工装、定位器、模具硬件或软件,在地质测绘作业中需要借助RTK进行测量,借助GPS对地点位置进行坐标定位。

现有的RTK测量设备,在遇到坚硬的岩石层或者水泥地,周围没有可以固定的地方,RTK测量杆尖端部无法插入地表面固定,而且接收器设置在顶端且对中杆比较长,这个时候流动站的接受电台就无法稳定,采集数据就会出现偏差,遇到突发情况测量杆跌倒很容易将RTK主机摔坏造成损失。

为此我们亟需提供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它解决了RTK设备不好固定在坚硬的岩石层或者都是水泥地的地方,底板支撑板和地钉的设计可以使流动站接受电台稳定的采集数据,减少数据采集偏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测量杆和底板,所述测量杆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底面铰接设置有多个平衡板所述底盘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柱,所述一号连接柱上活动套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上端面有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伸缩杆靠下位置开设有三个一号凹槽;

所述底板包括三个梯形板,三个所述梯形板底面靠后位置均开设有三号凹槽,所述三号凹槽内固定设置有二号连接柱所述二号连接柱上活动套设有地钉,三个所述梯形板两侧靠下位置均开设有二号凹槽;

所述底板铰接设置在一号凹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都可以架设设备,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遇到意外也最大程度地减小对RTK主机的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上等距开设有若干卡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后和卡扣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每个距离都相等,可以根据所需要的高度来调整伸缩杆的高度,从而进行测量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中间靠下位置一侧固定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内活动设置有卡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用户所需要的高度调整伸缩杆长短到了合适的高度,可以将卡扣卡到卡孔里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内活动设置有RTK主机,所述卡槽内远离RTK主机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卡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直接将RTK主机卡到卡槽上,卡槽的设置方便了RTK主机的拆卸,装好直接将卡销插进卡槽将RTK主机固定好。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靠上位置活动连接有螺丝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丝扣时活动套设在伸缩杆上,方便上下调整可以根据不同人不同需求来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螺丝扣一侧固定设置有设备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备盒可以将手机或者测绘仪放入进去,不用再用手亲自拿着方便了人们使用,设备盒四周采取高角度遮挡可以有效地抵挡太阳光,让人们清楚地观看仪器屏幕。

进一步地,所述二号凹槽内靠下位置固定设置有三号连接柱,所述三号连接柱上活动套设有支撑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地面平整的时候可以采取用支撑板来支撑整个设备,将每个支撑板打开,用来支撑底板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在底盘下面固定平衡板,当使用设备时将平衡板全部打开在空中可以起到平衡作用,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伸缩杆倒落平衡板又可以在落地的瞬间支撑一下,防止仪器损坏。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它的底板可以适应软硬两种路面,如果是硬的地面将所有支撑板分别从二号凹槽中打开,增加支撑板和大地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设备整体的稳定性,要是软的地面可以将所有三号凹槽的地钉取出嵌入地面使之牢牢抓紧地面,增强设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的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的底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的斜轴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GPS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的B处放大图。

图例说明:

1、测量杆;101、伸缩杆;102、底盘;103、一号连接柱;104、转盘;105、卡槽;106、卡销;107、平衡板;108、一号凹槽;109、法兰;110、卡扣;111、卡孔;112、螺丝扣;113、设备盒;2、底板;201、梯形板;202、三号凹槽;203、二号连接柱;204、二号凹槽;205、三号连接柱;206、支撑板;3、RTK主机;4、地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包括测量杆1和底板2,测量杆1包括伸缩杆101,伸缩杆10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底盘102,底盘102底面铰接设置有多个平衡板107,平衡板107可以在设备倒落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设备损坏,提高产品的适应寿命,底盘102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柱103,一号连接柱103上活动套设有转盘104,转盘104的设计更加方便地可以对RTK主机3进行偏移,转盘104上端面有一侧开设有卡槽105,伸缩杆101靠下位置开设有三个一号凹槽108;

底板2包括三个梯形板201,三个梯形板201底面靠后位置均开设有三号凹槽202,三号凹槽202内固定设置有二号连接柱203二号连接柱203上活动套设有地钉4,地钉4可以将设备固定在软质地面,增强设备的稳定性,三个梯形板201两侧靠下位置均开设有二号凹槽204;

底板2铰接设置在一号凹槽108内。

实施例2

参照图5-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伸缩杆101上等距开设有若干卡孔111,伸缩杆101中间靠下位置一侧固定设置有法兰109,法兰109内活动设置有卡扣110,卡槽105内活动设置有RTK主机3,卡槽105内远离RTK主机3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卡销106,伸缩杆101靠上位置活动连接有螺丝扣112,螺丝扣112一侧固定设置有设备盒113,设备盒113里可以存放一些收集或者测绘仪一类的东西,设备盒113的边缘是凸出来的,就算是在室外作业也可以看清屏幕,二号凹槽204内靠下位置固定设置有三号连接柱205,三号连接柱205上活动套设有支撑板206。

工作原理:首先观察架设设备附近的环境,根据地面软硬来调整底板2模式,如果是硬的地面将所有支撑板206分别从二号凹槽204中打开,增加支撑板206和大地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设备整体的稳定性,要是软的地面可以将所有三号凹槽202的地钉4取出嵌入地面使之牢牢抓紧地面,增强设备的稳定性,然后再根据所需要的高度调整伸缩杆101到合适的位置,将卡扣110卡到对应的卡孔111里,在将螺丝扣112找到合适的高度将设备盒113调整好,最后将RTK主机3卡到卡槽105中将卡销106卡好就可以,角度不对可以转动转盘10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