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隧洞施工中突泥涌水处理装置

一种隧洞施工中突泥涌水处理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现场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洞施工中突泥涌水处理装置;包括车体、安装于车体上的过滤排水机构、水泵以及引水筒;引水筒的吸水口相对车体的高度可调,吸水口处安装有筛网板,贴合筛网板的迎水面设有刷板,刷板连接动力输出元件;引水筒的出水口、水泵、过滤排水机构的进水管之间经管路相连构成排水路线,并且水泵与引水筒之间的管路中包括一段伸缩管路和一段软管;车体下方布置有车轮;该突泥涌水处理装置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可避免水中的泥土和砂石颗粒堵塞筛网板,保证抽水持续有效进行;利用膨胀后的充气圈能够堵住涌水处与引水筒外壁之间的缝隙,减少突泥涌水直接溢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953368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3375769.0

  • 发明设计人 杨帅;程凯;陈萌;华树伟;王佳鹏;

    申请日2022-12-16

  • 分类号E21F16/02(2006.01);F04B17/03(2006.01);F04B53/20(2006.01);B60B33/00(2006.01);

  • 代理机构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王瑞玲;吕晋华

  • 地址 030032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人民南路1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01 21:56: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现场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洞施工中突泥涌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隧洞施工中,特别是对于中软级别的隧洞施工,掌子面下方的地底层容易发生涌水,伴随着突泥,对隧洞内部的人员和设备造成极大的损伤,因此在发现涌水的第一时间需要对涌水处进行抽水作业,避免涌水情况的加剧恶化,但是在抽水过程中普遍存在水中的泥土和砂石颗粒多,容易堵塞抽水管的问题,同时,抽水管与水涌处无法完全贴合,水涌处存在继续扩大的风险,而目前没有专门应对突泥涌水处理的抽水设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该种隧洞施工中突泥涌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隧洞内突泥涌水发生后进行排水过程中,由于水中含有地层内部的泥土和砂石,容易堵塞抽水管的进水口,影响排水效率,无法快速排除涌水带来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洞施工中突泥涌水处理装置,包括车体、安装于车体上的过滤排水机构、水泵以及引水筒;引水筒的吸水口相对车体的高度可调,吸水口处安装有筛网板,贴合筛网板的迎水面设有刷板,刷板连接动力输出元件;引水筒的出水口、水泵、过滤排水机构的进水管之间经管路相连构成排水路线,并且水泵与引水筒之间的管路中包括一段伸缩管路和一段软管;车体下方布置有车轮。

进一步地,引水筒的吸水口侧设有吸水密封构件,吸水密封构件包括充气圈、导气管、支管以及进气管;充气圈箍在引水筒外,导气管一端连接充气圈、另一端管穿过引水筒的单侧筒壁与支管连接,支管沿引水筒爬升后与进气管相连,进气管从引水筒内穿出后连接气源。

进一步地,过滤排水机构的进水管与出水管被水箱内的过滤框分隔。

进一步地,过滤框水平插装在水箱内,过滤框相对水箱的外漏端设有把手。

进一步地,引水筒的顶部安装有电机,与电机连接的转轴穿过引水筒和筛网板后与刷板连接。

进一步地,引水筒可滑动的插装在车体的导孔中,车体上开有从外端连通导孔的通孔,通孔中穿有紧固杆,并且紧固杆与通孔的螺纹段螺纹旋合,紧固杆的一端紧抵在引水筒上可锁止引水筒。

进一步地,支撑车轮的车架安装在车体底部的支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具有良好的机动性,从而能够将装置移动到对应的涌水位置,便于对地下涌水进行快速抽取排出,降低涌水处对地面的冲击压力,避免水涌面积扩大造成更大范围的水涌。

(2)在水泵工作抽水的同时,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使得转轴底端的刷板随之转动,对筛网板进行不断刷洗,避免水中的泥土和砂石颗粒堵塞筛网板,保证抽水持续有效进行。

(3)利用进气管、支管以及导气管,对充气圈进行鼓气,提高充气圈的体积,从而利用膨胀后的充气圈能够堵住涌水处与引水筒外壁之间的缝隙,减少突泥涌水直接溢出。

(4)松开紧固杆可以根据隧洞底层实际的涌水位置调节引水筒的竖直高度,调节完毕后拧紧紧固杆固定引水筒,进而保证引水筒配合伸缩管路和软管进行充分的抽水作业,提高抽水效果。

(5)水泵抽取的含有少量泥土以及杂质的水进入到过滤排水机构中,之后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泥土杂质等直接落在过滤框中,而过滤后的水再进行排出,避免进行隧洞掌面的二次清理,减少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4为过滤排水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引水筒、吸水密封构件示意图;

图中:1-车体;2-过滤排水机构;21-水箱;22-进水管;23-出水管;24-过滤框;3-引水筒;4-紧固杆;5-电机;6-筛网板;7-充气圈;8-转轴;9-刷板;10-进气管;11-导气管;12-支管;13-水泵;14-伸缩管路;15-软管;16-支柱;17-车架;18-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隧洞施工中突泥涌水处理装置,包括车体1、安装于车体1上的过滤排水机构2、水泵13以及引水筒3;引水筒3的吸水口相对车体1的高度可调,吸水口处安装有筛网板6,贴合筛网板6的迎水面设有刷板9,刷板9连接动力输出元件;引水筒3的出水口、水泵13、过滤排水机构2的进水管22之间经管路相连构成排水路线,并且水泵13与引水筒3之间的管路中包括一段伸缩管路14和一段软管15;车体1下方布置有车轮18。

如图5所示:引水筒3的吸水口侧设有吸水密封构件,吸水密封构件包括充气圈7、导气管11、支管12以及进气管10;充气圈7箍在引水筒3外,导气管11一端连接充气圈7、另一端管穿过引水筒3的单侧筒壁与支管12连接,支管12沿引水筒3爬升后与进气管10相连,进气管10从引水筒3内穿出后连接气源。充气圈7采用的是聚氨酯橡胶材质,提高充气圈7的耐磨损能力,避免充气圈7在使用中发生破裂。

根据水涌的位置,将涌水处理装置移动到对应地点,之后根据水涌的竖直位置,先松开紧固杆4,调节引水筒3的竖直高度,使得引水筒3的底部完全进入到水涌处的内部,再将紧固杆4拧紧,固定引水筒3,接着通过进气管10、支管12以及导气管11向充气圈7充气,这样充气圈7开始膨胀,填充引水筒3外壁和水涌处的缝隙,避免水涌处面积扩大;最后启动水泵13和电机5,水泵13配合伸缩管路14以及软管15将水涌处的水送入到过滤排水机构2中,此外电机5带动转轴8转动,刷板9随转轴8转动,刮除筛网板6处堆积的淤泥,避免水中的泥土和杂质堵塞筛网板6,保证抽水效果,抽水完成后,关闭电机5以及水泵13,打开进气管10的阀门,充气圈7泄气,充气圈7收缩。

如图4所示:过滤排水机构2的进水管22与出水管23被水箱21内的过滤框24分隔。过滤框24水平插装在水箱21内,过滤框24相对水箱21的外漏端设有把手。水箱21顶面开有观察窗。

水泵13抽取的水进入到过滤排水机构2中,水中少量的泥土和砂石小颗粒通过进水管22先到达到过滤框24中,进行固液分离,过滤后的水滴落到水箱21底部并从出水管23排出,而泥土砂石颗粒则落在过滤框24中,通过观察窗了解过滤框24内的颗粒物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清理。

引水筒3的顶部安装有电机5,与电机5连接的转轴8穿过引水筒3和筛网板6后与刷板连接,刷板9与转轴8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根据使用情况可以及时更换刷板9。

引水筒3可滑动的插装在车体1的导孔中,车体1上开有从外端连通导孔的通孔,通孔中穿有紧固杆4,并且紧固杆4与通孔的螺纹段螺纹旋合,紧固杆4的一端紧抵在引水筒3上可锁止引水筒3。

支撑车轮18的车架17安装在车体1底部的支柱16上,车轮18与车架17之间设有锁停机构,涌水处理装置移动到作为位置时将车轮18锁止。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