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

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为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所述处理罐上端紧贴有顶盖,所述顶盖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破碎装置,所述破碎装置的下部贯穿顶盖下端中部并位于处理罐内上部,所述顶盖上端等距离穿插连接有四个定位杆,且四个定位杆均贯穿顶盖下端并与处理罐穿插连接在一起,所述处理罐左端下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收集装置,所述处理罐右端上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右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处理罐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将污水与食物残渣进行分离,避免食物残渣在污水内腐烂发臭影响污水处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86168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俞梦杰;

    申请/专利号CN202222603900.8

  • 发明设计人 俞梦杰;

    申请日2022-09-27

  • 分类号E03C1/264(2006.01);E03C1/266(2006.01);

  • 代理机构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穆海萍

  • 地址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渔山乡人民政府

  • 入库时间 2023-06-01 21:48: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14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下水道是一种通道,排泄城市生活中的污水。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共同构成了下水。通过下水道,城市的生态循环得以建立,下水道也是一种边界,是地上对地下的安置,洁净、有秩序的城市生活与充满不堪想象的地下空间通过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隔离,家庭厨房下水道的污水处理不佳会导致异味产生,在现有的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中至少有以下弊端:1、家庭厨房下水道导出的污水伴随有厨房垃圾,污水内食物残渣多,容易腐败发臭,提高了污水的处理难度;2、现有的污水处理时,过滤垃圾无法进行处理,只能进行沉淀,故此,我们推出一种新的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所述处理罐上端紧贴有顶盖,所述顶盖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破碎装置,所述破碎装置的下部贯穿顶盖下端中部并位于处理罐内上部,所述顶盖上端等距离穿插连接有四个定位杆,且四个定位杆均贯穿顶盖下端并与处理罐穿插连接在一起,所述处理罐左端下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收集装置,所述处理罐右端上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右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处理罐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下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二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左端后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左端前部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收集箱内前槽壁与后槽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板,所述收集箱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导出管,所述收集箱与处理罐固定穿插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导出管远离收集箱的一端与处理罐固定穿插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处理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右端上部外表面开有穿插孔,所述罐体左端下部外表面开有穿插槽,所述罐体内上部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穿插孔与进水口固定穿插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板倾斜45度与罐体安装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破碎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电机下部外表面等距离固定穿插连接有三个转动块,且三个转动块外表面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破碎刀,所述电机与顶盖固定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污水通过进水口导入至罐体内,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带动破碎刀转动,使得破碎刀对导入的厨房垃圾进行破碎,而污水通过第二过滤板进行过滤,使得污水与厨房垃圾可及时进行分离,避免食物残渣在污水内腐败发酵发臭;

2、破碎后的厨房垃圾通过倾斜的第二过滤板导入至收集箱内的第一过滤板上,而与垃圾一起导入至收集箱内的污水通过第一过滤板进行过滤,并通过导出管将污水重新进行导入至处理罐内,拉动拉杆,使得箱门打开,从而就可对第一过滤板上的垃圾进行处理,避免食物残渣堆积在设备内影响污水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的收集装置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罐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的破碎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罐;2、顶盖;3、破碎装置;4、定位杆;5、收集装置;6、进水口;7、第一安装板;8、出水口;9、第二安装板;51、收集箱;52、箱门;53、拉杆;54、第一过滤板;55、导出管;11、罐体;12、穿插孔;13、穿插槽;14、第二过滤板;31、电机;32、转动柱;33、转动块;34、破碎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1,处理罐1上端紧贴有顶盖2,顶盖2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破碎装置3,破碎装置3的下部贯穿顶盖2下端中部并位于处理罐1内上部,顶盖2上端等距离穿插连接有四个定位杆4,且四个定位杆4均贯穿顶盖2下端并与处理罐1穿插连接在一起,处理罐1左端下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收集装置5,处理罐1右端上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进水口6,进水口6右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一安装板7,处理罐1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水口8,出水口8下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二安装板9。

本实施例中,收集装置5包括收集箱51,收集箱51左端后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箱门52,箱门52左端前部固定连接有拉杆53,收集箱51内前槽壁与后槽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板54,收集箱51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导出管55,收集箱51与处理罐1固定穿插连接在一起;导出管55远离收集箱51的一端与处理罐1固定穿插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收集装置5,从而可手机收集破碎后的垃圾,通过设置导出管55,从而可对第一过滤板54过滤下来的污水重新导入至处理罐1内,通过设置箱门52,方便将垃圾导出。

本实施例中,处理罐1包括罐体11,罐体11右端上部外表面开有穿插孔12,罐体11左端下部外表面开有穿插槽13,罐体11内上部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二过滤板14,穿插孔12与进水口6固定穿插连接在一起;第二过滤板14倾斜45度与罐体11安装在一起;通过设置处理罐1,从而可对厨房下水道污水进行处理,通过设置第二过滤板14,方便过滤污水。

本实施例中,破碎装置3包括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32,电机31下部外表面等距离固定穿插连接有三个转动块33,且三个转动块33外表面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破碎刀34,电机31与顶盖2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破碎装置3,从而可对垃圾进行破碎,通过设置若干个破碎刀34,从而可快速对垃圾进行破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污水通过进水口6导入至罐体11内,启动电机31,使得电机31的输出端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柱32转动,转动柱32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块33转动,转动块3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破碎刀34转动,使得破碎刀34对导入的厨房垃圾进行破碎,而污水通过第二过滤板14进行过滤,使得污水与厨房垃圾进行分离,破碎后的厨房垃圾通过倾斜的第二过滤板14导入至收集箱51内的第一过滤板54内,而与垃圾一起导入至收集箱51内的污水通过第一过滤板54导入至收集箱51的下端,并通过导出管55将污水重新进行导入至处理罐1内,处理罐1内的污水通过出水口8导出,从而将污水与垃圾进行分离,减少污水沉淀时间,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拉动拉杆53,使得箱门52打开,从而就可对第一过滤板54上的垃圾进行处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