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肝移植术中供肝快速固定灌注装置

一种肝移植术中供肝快速固定灌注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肝移植术中供肝快速固定灌注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插管,所述插管的外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插管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连通孔,所述插管上安装有第一导向部件、第二导向部件、第一限位部件、第二限位部件、第三限位部件、第四限位部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收缩囊,进入插管内的灌注液使收缩囊向外膨胀,进而完成插管与血管内壁的固定,简单快捷,且固定效果稳定,通过按压第四滑竿,使活动卡台与固定卡台分离,使得肝脏表面仅保留固定卡台,避免了移植过程中灌注管对医护人员造成的干扰,通过按压第五滑竿,使得医护人员在拆卸本装置时不会扩大对血管的损伤,进一步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30505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1491229.6

  • 发明设计人 王宪强;董冲;张复波;杨洋;覃虹;

    申请日2022-06-15

  • 分类号A61B17/34(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张仲波

  •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小街2号

  • 入库时间 2023-02-08 22:33: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7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肝移植术中供肝快速固定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肝移植术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今年来随着我国肝移植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改善,肝移植术后生存率不断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在逐年下降。在肝移植术中,供肝的获取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肝脏灌注。

例如公开号为CN104770361B中国专利公开的肝移植术中供肝快速固定灌注装置,包括穿刺引导装置和连接灌注管的连接环,所述穿刺引导装置为顶端带有可收缩环的穿刺钢丝,所述可收缩环带有磁性;所述连接环顶端为锥形,所述连接环底部与灌注管连接,连接环底部内部设有单向流动的活瓣,连接环顶部为含铁材料制备,连接环顶部与可收缩环相互适配,并通过磁性相互吸附。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可行,针对性强,主要用于肝移植术中完成供肝获取时快速灌注。本实用新型为快速、高效的进行肝脏灌注、获取高质量的供肝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现有的肝脏灌注大多将。

上述装置虽然可以完成灌注管的快速固定和灌注过程中的防逆流,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延伸至患者体外并与患者血管固定连接的灌注管在医护人员移植肝脏的操作过程中会增加对医护人员的干扰,肝脏在移动过程中需要始终与灌注管保持稳定连接,避免移动肝脏时,灌注管对肝脏造成拉扯,进而使肝脏损伤,不便于整个肝脏的移动,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手术效率,同时因磁性连接的不稳定性,使得采用该方式固定在血管内的灌注管在取出时极为困难,且在取出过程中因可收缩环在连接环的作用下一直处于扩张状态,进而加大了该装置取出的难度以及对患者血管的损伤,提高了手术的风险性,并进一步降低了手术效率,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肝移植术中供肝快速固定灌注装置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肝移植术中供肝快速固定灌注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延伸至患者体外并与患者血管固定连接的灌注管在医护人员移植肝脏的操作过程中会增加对医护人员的干扰,肝脏在移动过程中需要始终与灌注管保持稳定连接,避免移动肝脏时,灌注管对肝脏造成拉扯,进而使肝脏损伤,不便于整个肝脏的移动,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手术效率,同时因磁性连接的不稳定性,使得采用该方式固定在血管内的灌注管在取出时极为困难,且在取出过程中因可收缩环在连接环的作用下一直处于扩张状态,进而加大了该装置取出的难度以及对患者血管的损伤,提高了手术的风险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肝移植术中供肝快速固定灌注装置,包括插管,所述插管的外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插管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连通孔,所述插管内固定安装有挡板,若干所述连通孔均位于所述挡板的顶部,所述插管为硬质金属管,所述插管上安装有第一导向部件、第二导向部件、第一限位部件、第二限位部件、第三限位部件、第四限位部件;所述第一导向部件用于刺破血管,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件用于限制所述插管内的灌注液单向流动,所述第一限位部件用于将所述插管固定在血管内,所述第二限位部件用于限位所述第二导向部件,避免与血管固定前,处于真空状态下的第二导向部件移动,使插管内的真空环境得以保持,所述第三限位部件用于解除所述第二限位部件对所述第一限位部件的限位,解除插管内的真空环境并使得灌注液可进入插管内,所述第四限位部件用于对所述第二导向部件进行限位,以解除所述第二导向部件对所述插管内灌注液单向流动的限制;

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插管一端的针头,所述针头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出液口,所述针头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针头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放置有第一球体,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出液口相通,所述第一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直径;

所述第二导向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插管另一端的固定卡台,所述固定卡台内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侧呈环形阵列固定安装有若干限位杆,若干所述限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支撑环,所述固定卡台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空腔内放置有第二球体,所述第二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所述第二球体的外侧关于所述固定卡台的轴心对称开设有两个水平限位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的收缩囊,所述收缩囊的内侧呈环形阵列固定安装有若干固定环,若干所述固定环上均套设有连接环,所述插管的外侧呈环形阵列滑动套接有若干活动柱,所述若干活动柱均贯穿并延伸至所述插管内,若干所述活动柱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活动柱的外侧均固定套接有限位环,若干所述活动柱内均开设有出液腔。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固定卡台内的两个第三空腔,两个所述第三空腔关于所述插管的轴心对称,两个所述第三空腔内均滑动套接有第一滑环,所述第一滑环为腰型环,所述第一滑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三空腔滑动套接的第一滑竿,所述第一滑竿贯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滑竿与所述水平限位孔插接,所述第一滑环内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滑竿,所述第一滑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滑竿位于所述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三空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滑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卡台的顶部关于所述固定卡台的轴心对称开设有两个卡接孔,两个所述卡接孔贯穿并延伸至所述第三空腔,所述第二滑竿与所述卡接孔滑动套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限位部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固定卡台内的活动卡台,所述活动卡台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四空腔,两个所述第四空腔关于所述活动卡台的轴心对称,两个所述第四空腔内均滑动套接有第二滑环,所述第二滑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四空腔滑动套接的第三滑竿,所述第二滑环为腰型环,所述第二滑环内滑动套接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上固定套接有贯穿并延伸至所述活动卡台外的第四滑竿,所述第二滑环的外侧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四滑竿位于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第四空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滑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卡台上开设有关于所述固定卡台轴心中心对称的两个卡槽,所述第四滑竿位于所述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四限位部件包括与固定卡台一侧滑动套接的第五滑竿,所述第五滑竿贯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五滑竿,所述第五滑竿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盘。

优选地,所述活动卡台内开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内固定套接有灌注管,所述灌注管的一端与肝脏灌注机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收缩囊,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插入卡接孔内的第三滑竿会与第二滑竿抵触并挤压第二滑竿使其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第二滑竿带动第一固定轴运动,运动的第一固定轴在第四空腔的限制下通过第一滑环带动第一滑竿沿水平方向运动,此时两个第一滑竿相互远离,并解除与第二球体的插接关系,在插管内负压的作用下,第二球体向下运动并与限位杆抵触,再次启动肝脏灌注机,此时灌注管内的灌注液通过固定卡台内的第二空腔,经限位杆和第二球体之间的间隙进入插管内,进入插管内的灌注液通过连通孔进入插管和收缩囊之间的空腔内,并使收缩囊向外膨胀,进而完成插管与血管内壁的固定,简单快捷,无需人工操作,且固定效果稳定。

通过设置第四滑竿,当肝脏完成灌注需要移植时,停止灌注机的继续灌注,挤压两侧第四滑竿,第四滑竿通过第二固定轴、第二滑环使第三滑竿向上运动,并与卡接孔脱离插接,随后转动第四滑竿,直至第四滑竿与卡槽的一侧抵触后,滑动第四滑竿使第四滑竿与卡槽脱离,通过该操作可使第四滑竿带动活动卡台与固定卡台分离,使得肝脏表面仅保留固定卡台,且在插管内的灌注液的液压作用下第二球体与第二通孔抵触,避免插管内的灌注液外流,此时可对肝脏进行快速移植,避免了移植过程中灌注管对医护人员造成的干扰,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移植难度,并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通过设置第五滑竿,当完成对肝脏的灌注后,需要将插管移除至患者体外时,按压第五滑竿,第五滑竿带动限位盘移动并将第二球体抵触至第二空腔的内壁,此时通过肝脏灌注机抽取插管内的灌注液,在第一球体和针头的配合下,血管内的液体不会进入插管内,挡板底部的液体通过出液腔进入收缩囊内,进入收缩囊内的灌注液通过连通孔再次进入插管内,且因为第二球体受限位盘抵触,使得插管内的灌注液可通过第二通孔、注液孔、灌注管流回灌注机,因失去灌注液的液压支撑,收缩囊收缩并解除与血管的固定,此时即可通过捏住固定卡台取出插管和针头,通过上结构设计,提高了本装置的拆卸效率,并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手术效率,同时拆卸时不会扩大对血管的损伤,进一步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

通过设置第一球体使得进入插管内的灌注液只能单向流入血管内,当血管内的液体向针头内流动时,受液压影响的第一球体运动并与第一通孔抵触,进而使第一空腔的顶部封闭,从而使通过出液口进入针头内的液体被封堵在针头内,避免停止灌注时,肝脏内的液体回流,保障灌注效率和手术的安全性。

通过设置收缩囊,因插管内的灌注液未流失,在灌注液液压的作用下,收缩囊保持膨胀状态,并持续稳定的固定在血管内,以便于医护人员再次安装活动卡台并通过灌注管对肝脏进行灌注,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手术效率。

通过设置限位环,膨胀的收缩囊通过固定环、连接环带动活动柱向远离插管轴心的一侧运动,直至出液腔的一端位于收缩囊内,此时,收缩囊内的灌注液通过出液腔进入插管内,并对第一球体进行挤压,随后通过针头上的出液口进入血管内,并持续对肝脏内进行灌注,同时通过设置限位环可对运动的活动柱进行限位,避免出液腔的两端均进入收缩囊内,保持收缩囊的限位稳定性。

附图说明

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进一步用来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解释,并且使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公开。

图1为肝移植术中供肝快速固定灌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肝移植术中供肝快速固定灌注装置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插管和第一限位部件装配后剖视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固定卡台和第四限位部件装配后局部剖视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插管;2、针头;3、第一球体;4、连通孔;5、挡板;6、收缩囊;7、固定环;8、连接环;9、活动柱;10、限位环;11、出液腔;12、固定卡台;13、第一滑环;14、第一滑竿;15、第一固定轴;16、第二滑竿;17、第一弹簧;18、限位杆;19、第二球体;20、活动卡台;21、第二滑环;22、第二固定轴;23、第三滑竿;24、第四滑竿;25、第二弹簧;26、卡接孔;27、卡槽;28、第五滑竿;29、限位盘;30、灌注管。

如图所示,为了能明确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在图中标注了特定的结构和器件,但这仅为示意需要,并非意图将本实用新型限定在该特定结构、器件和环境中,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器件和环境进行调整或者修改,所进行的调整或者修改仍然包括在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肝移植术中供肝快速固定灌注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在这里做以说明的是,为了使实施例更加详尽,下面的实施例为最佳、优选实施例,对于一些公知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替代方式而进行实施;而且附图部分仅是为了更具体的描述实施例,而并不旨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指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另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其它实施例(无论是否明确描述)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应在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

通常,可以至少部分从上下文中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取决于上下文,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另外,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不一定旨在传达一组排他性的因素,而是可以替代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上下文,允许存在不一定明确描述的其他因素。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标称/标称地”是指在生产或制造过程的设计阶段期间设置的针对部件或过程操作的特性或参数的期望或目标值,以及高于和/或低于期望值的值的范围。值的范围可能是由于制造过程或容限中的轻微变化导致的。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大约”指示可以基于与主题半导体器件相关联的特定技术节点而变化的给定量的值。基于特定技术节点,术语“大约”可以指示给定量的值,其例如在值的5%-15%(例如,值的±5%、±10%或±15%)内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之上”和“在……上方”的含义应当以最宽方式被解读,以使得“在……上”不仅表示“直接在”某物“上”而且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之上”或“在……上方”不仅表示“在”某物“之上”或“上方”的含义,而且还可以包括其“在”某物“之上”或“上方”且其间没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

此外,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部”、“在…之上”、“上部”等空间相关术语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可以用于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如在附图中示出的。空间相关术语旨在涵盖除了在附图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的在设备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设备可以以另外的方式被定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可以类似地被相应解释。

如图2、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肝移植术中供肝快速固定灌注装置,包括插管1,插管1的外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插管1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连通孔4,插管1内固定安装有挡板5,若干连通孔4均位于挡板5的顶部,插管1为硬质金属管,插管1上安装有第一导向部件、第二导向部件、第一限位部件、第二限位部件、第三限位部件、第四限位部件;第一导向部件用于刺破血管,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用于限制插管1内的灌注液单向流动,第一限位部件用于将插管1固定在血管内,第二限位部件用于限位第二导向部件,避免与血管固定前,处于真空状态下的第二导向部件移动,使插管1内的真空环境得以保持,第三限位部件用于解除第二限位部件对第一限位部件的限位,解除插管1内的真空环境并使得灌注液可进入插管1内,第四限位部件用于对第二导向部件进行限位,以解除第二导向部件对插管1内灌注液单向流动的限制。

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插管1一端的针头2,针头2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出液口,针头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针头2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放置有第一球体3,第一空腔、第一通孔、出液口相通,第一球体3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内的直径,避免第一球体3从第一空腔内脱离;第二导向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插管1另一端的固定卡台12,固定卡台12内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内侧呈环形阵列固定安装有若干限位杆18,若干限位杆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支撑环,固定卡台1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空腔内放置有第二球体19,第二球体19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避免第二球体19从第二空腔内脱离,第二空腔与第二通孔相通,第二球体19的外侧关于固定卡台12的轴心对称开设有两个水平限位孔;第一限位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环形凹槽内的收缩囊6,收缩囊6的外侧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凸起,可增加收缩囊6的外表面摩擦力,进一步提高收缩囊6的固定稳定性,收缩囊6的内侧呈环形阵列固定安装有若干固定环7,若干固定环7上均套设有连接环8,插管1的外侧呈环形阵列滑动套接有若干活动柱9,若干活动柱9均贯穿并延伸至插管1内,所述插管1内为真空,若干活动柱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连接环8固定连接,若干活动柱9的外侧均固定套接有限位环10,若干活动柱9内均开设有出液腔11。

当需要将插管1固定至患者血管内时,医护人员可捏住固定卡台12,将针头2的针尖部位对准灌注点后插入血管内,当插管1上的收缩囊6完全没入血管时,将第三限位部件与第二限位部件相固定,通过插管1内的真空环境,使得灌注液经固定卡台12、插管1、收缩囊6、出液腔11、针头2进入患者血管内时不会形成气栓,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件包括开设在固定卡台12内的两个第三空腔,两个第三空腔关于插管1的轴心对称,两个第三空腔内均滑动套接有第一滑环13,第一滑环13为腰型环,第一滑环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三空腔滑动套接的第一滑竿14,第一滑竿14贯穿并延伸至第二空腔内,第一滑竿14与水平限位孔插接,第一滑环13内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轴15,第一固定轴15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滑竿16,第一滑环1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槽,第二滑竿16位于第一通槽内,第三空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17,第一弹簧17的顶端与第二滑竿16固定连接;固定卡台12的顶部关于固定卡台12的轴心对称开设有两个卡接孔26,两个卡接孔26贯穿并延伸至第三空腔,第二滑竿16与卡接孔26滑动套接;第三限位部件包括套设在固定卡台12内的活动卡台20,活动卡台20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四空腔,两个第四空腔关于活动卡台20的轴心对称,两个第四空腔内均滑动套接有第二滑环21,第二滑环2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第四空腔滑动套接的第三滑竿23,第二滑环21为腰型环,第二滑环21内滑动套接有第二固定轴22,第二固定轴22上固定套接有贯穿并延伸至活动卡台20外的第四滑竿24,第二滑环21的外侧开设有第二通槽,第四滑竿24位于第二通槽内,第四空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25,第二弹簧25的一端与第四滑竿24固定连接,活动卡台20内开设有注液孔,注液孔内固定套接有灌注管30,灌注管30的一端与肝脏灌注机固定连接,固定卡台12上开设有关于固定卡台12轴心中心对称的两个卡槽27,第四滑竿24位于卡槽27内。

当收缩囊6完全没入患者血管时,先启动肝脏灌注机将灌注液输入至灌注管30内,直至有液滴从灌注管30的出液口滴落,此时将第四滑竿24与卡槽27的缺口处对齐,并将活动卡台20套于固定卡台12内,当活动卡台20的底部与固定卡台12的顶部接触时,第三滑竿23受抵触向上运动并带动第二滑环21运动,第二滑环21通过第二固定轴22带动第四滑竿24在第三空腔的限制下水平运动,并挤压第二弹簧25,随后以第四滑竿24为着力点转动活动卡台20,直至两个第三滑竿23与卡接孔26同轴心,此时,在第二弹簧25的弹力作用下,两个第四滑竿24沿水平方向相互远离,并通过第二固定轴22带动第二滑环21在第三空腔的限制下竖直向下运动,直至第三滑竿23插入卡接孔26内并挤压第二滑竿16,此时完成活动卡台20的限位和固定,通过该结构设计,降低了活动卡台20与固定卡台12的安装难度,提高了活动卡台20与固定卡台12的固定效率,且安装稳定性高,易于操作,同时安装完成后,灌注管30内不会有留存空气,进一步保障了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在第二弹簧25的弹力作用下,插入卡接孔26内的第三滑竿23会与第二滑竿16抵触并挤压第二滑竿16使其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第二滑竿16带动第一固定轴15运动,运动的第一固定轴15在第四空腔的限制下通过第一滑环13带动第一滑竿14沿水平方向运动,此时两个第一滑竿14相互远离,并解除与第二球体19的插接关系,在插管1内负压的作用下,第二球体19向下运动并与限位杆18抵触,再次启动肝脏灌注机,此时灌注管30内的灌注液通过固定卡台12内的第二空腔,经限位杆18和第二球体19之间的间隙进入插管1内,进入插管1内的灌注液通过连通孔4进入插管1和收缩囊6之间的空腔内,并使收缩囊6向外膨胀,进而完成插管1与血管内壁的固定,简单快捷,无需人工操作,且固定效果稳定。

膨胀的收缩囊6通过固定环7、连接环8带动活动柱9向远离插管1轴心的一侧运动,直至出液腔11的一端位于收缩囊6内,此时,收缩囊6内的灌注液通过出液腔11进入插管1内,并对第一球体3进行挤压,随后通过针头2上的出液口进入血管内,并持续对肝脏内进行灌注,同时通过设置限位环10可对运动的活动柱9进行限位,避免出液腔11的两端均进入收缩囊6内,保持收缩囊6的限位稳定性。

通过设置第一球体3使得进入插管1内的灌注液只能单向流入血管内,当血管内的液体向针头2内流动时,受液压影响的第一球体3运动并与第一通孔抵触,进而使第一空腔的顶部封闭,从而使通过出液口进入针头2内的液体被封堵在针头2内,避免停止灌注时,肝脏内的液体回流,保障灌注效率和手术的安全性。

当肝脏完成灌注需要移植时,停止灌注机的继续灌注,挤压两侧第四滑竿24,第四滑竿24通过第二固定轴22、第二滑环21使第三滑竿23向上运动,并与卡接孔26脱离插接,随后转动第四滑竿24,直至第四滑竿24与卡槽27的一侧抵触后,滑动第四滑竿24使第四滑竿24与卡槽27脱离,通过该操作可使第四滑竿24带动活动卡台20与固定卡台12分离,使得肝脏表面仅保留固定卡台12,且在插管1内的灌注液的液压作用下第二球体19与第二通孔抵触,避免插管1内的灌注液外流,此时可对肝脏进行快速移植,避免了移植过程中灌注管30对医护人员造成的干扰,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移植难度,并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同时,因插管1内的灌注液未流失,在灌注液液压的作用下,收缩囊6保持膨胀状态,并持续稳定的固定在血管内,以便于医护人员再次安装活动卡台20并通过灌注管30对肝脏进行灌注,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手术效率。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限位部件包括与固定卡台12一侧滑动套接的第五滑竿28,第五滑竿28贯穿并延伸至第二空腔内的第五滑竿28,第五滑竿28位于第二空腔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盘29。

当完成对肝脏的灌注后,需要将插管1移除至患者体外时,按压第五滑竿28,第五滑竿28带动限位盘29移动并将第二球体19抵触至第二空腔的内壁,此时通过肝脏灌注机抽取插管1内的灌注液,在第一球体3和针头2的配合下,血管内的液体不会进入插管1内,挡板5底部的液体通过出液腔11进入收缩囊6内,进入收缩囊6内的灌注液通过连通孔4再次进入插管1内,且因为第二球体19受限位盘29抵触,使得插管1内的灌注液可通过第二通孔、注液孔、灌注管30流回灌注机,因失去灌注液的液压支撑,收缩囊6收缩并解除与血管的固定,此时即可通过捏住固定卡台12取出插管1和针头2,通过上结构设计,提高了本装置的拆卸效率,并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手术效率,同时拆卸时不会扩大对血管的损伤,进一步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针头,当需要将插管固定至患者血管内时,医护人员可捏住固定卡台,将针头的针尖部位对准灌注点后插入血管内,当插管上的收缩囊完全没入血管时,将第三限位部件与第二限位部件相固定,通过插管内的真空环境,使得灌注液经固定卡台、插管、针头进入患者血管内时不会形成气栓,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通过设置第三滑竿,当收缩囊完全没入患者血管时,先启动肝脏灌注机将灌注液输入至灌注管内,直至有液滴从灌注管的出液口滴落,此时将第四滑竿与卡槽的缺口处对齐,并将活动卡台套于固定卡台内,当活动卡台的底部与固定卡台的顶部接触时,第三滑竿受抵触向上运动并带动第二滑环运动,第二滑环通过第二固定轴带动第四滑竿在第三空腔的限制下水平运动,并挤压第二弹簧,随后以第四滑竿为着力点转动活动卡台,直至两个第三滑竿与卡接孔同轴心,此时,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两个第四滑竿沿水平方向相互远离,并通过第二固定轴带动第二滑环在第三空腔的限制下竖直向下运动,直至第三滑竿插入卡接孔内并挤压第二滑竿,此时完成活动卡台的限位和固定,通过该结构设计,降低了活动卡台与固定卡台的安装难度,提高了活动卡台与固定卡台的固定效率,且安装稳定性高,易于操作,同时安装完成后,灌注管内不会有留存空气,进一步保障了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通过设置收缩囊,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插入卡接孔内的第三滑竿会与第二滑竿抵触并挤压第二滑竿使其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第二滑竿带动第一固定轴运动,运动的第一固定轴在第四空腔的限制下通过第一滑环带动第一滑竿沿水平方向运动,此时两个第一滑竿相互远离,并解除与第二球体的插接关系,在插管内负压的作用下,第二球体向下运动并与限位杆抵触,再次启动肝脏灌注机,此时灌注管内的灌注液通过固定卡台内的第二空腔,经限位杆和第二球体之间的间隙进入插管内,进入插管内的灌注液通过连通孔进入插管和收缩囊之间的空腔内,并使收缩囊向外膨胀,进而完成插管与血管内壁的固定,简单快捷,无需人工操作,且固定效果稳定。

通过设置限位环,膨胀的收缩囊通过固定环、连接环带动活动柱向远离插管轴心的一侧运动,直至出液腔的一端位于收缩囊内,此时,收缩囊内的灌注液通过出液腔进入插管内,并对第一球体进行挤压,随后通过针头上的出液口进入血管内,并持续对肝脏内进行灌注,同时通过设置限位环可对运动的活动柱进行限位,避免出液腔的两端均进入收缩囊内,保持收缩囊的限位稳定性。

通过设置第一球体使得进入插管内的灌注液只能单向流入血管内,当血管内的液体向针头内流动时,受液压影响的第一球体运动并与第一通孔抵触,进而使第一空腔的顶部封闭,从而使通过出液口进入针头内的液体被封堵在针头内,避免停止灌注时,肝脏内的液体回流,保障灌注效率和手术的安全性。

通过设置第四滑竿,当肝脏完成灌注需要移植时,停止灌注机的继续灌注,挤压两侧第四滑竿,第四滑竿通过第二固定轴、第二滑环使第三滑竿向上运动,并与卡接孔脱离插接,随后转动第四滑竿,直至第四滑竿与卡槽的一侧抵触后,滑动第四滑竿使第四滑竿与卡槽脱离,通过该操作可使第四滑竿带动活动卡台与固定卡台分离,使得肝脏表面仅保留固定卡台,且在插管内的灌注液的液压作用下第二球体与第二通孔抵触,避免插管内的灌注液外流,此时可对肝脏进行快速移植,避免了移植过程中灌注管对医护人员造成的干扰,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移植难度,并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通过设置收缩囊,因插管内的灌注液未流失,在灌注液液压的作用下,收缩囊保持膨胀状态,并持续稳定的固定在血管内,以便于医护人员再次安装活动卡台并通过灌注管对肝脏进行灌注,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手术效率。

通过设置第五滑竿,当完成对肝脏的灌注后,需要将插管移除至患者体外时,按压第五滑竿,第五滑竿带动限位盘移动并将第二球体抵触至第二空腔的内壁,此时通过肝脏灌注机抽取插管内的灌注液,在第一球体和针头的配合下,血管内的液体不会进入插管内,挡板底部的液体通过出液腔进入收缩囊内,进入收缩囊内的灌注液通过连通孔再次进入插管内,且因为第二球体受限位盘抵触,使得插管内的灌注液可通过第二通孔、注液孔、灌注管流回灌注机,因失去灌注液的液压支撑,收缩囊收缩并解除与血管的固定,此时即可通过捏住固定卡台取出插管和针头,通过上结构设计,提高了本装置的拆卸效率,并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手术效率,同时拆卸时不会扩大对血管的损伤,进一步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