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提拉窗下边框及一种提拉窗下扇

一种提拉窗下边框及一种提拉窗下扇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拉窗下边框及一种提拉窗下扇,其中提拉窗下边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顶面由右至左依次设置有限位挡板、安装槽与第一胶条槽,所述框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胶条槽,所述限位挡板向上延伸,本实用新型可在两个窗扇之间形成多重密封,既可提高提拉窗内两个窗扇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又可增强整体的气密性、保温性与防水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9270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智品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998859.2

  • 发明设计人 龙庆元;

    申请日2022-07-29

  • 分类号E06B3/44(2006.01);E06B7/23(2006.01);E06B7/14(2006.01);E06B3/67(2006.01);

  • 代理机构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陈楚瑶

  •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新城大道28号坚美商务大厦2层214之一号单元

  • 入库时间 2023-01-09 22:03: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20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窗,尤其涉及一种提拉窗下边框及一种提拉窗下扇。

背景技术

提拉窗是窗扇在窗框内沿垂直方向移动开启和关闭的窗,而窗扇通常有至少两个,一个为固定的窗扇,一个为活动的窗扇,为了提高窗扇在关闭后,固定窗扇与活动窗扇之间具有紧密的连接结构,通常会在固定窗扇与活动窗扇上装有勾边,当窗扇关闭时,固定窗扇上的勾边与活动窗扇上的勾边相互勾合,从而提高窗扇的稳定性,增强抗风压能力。然而当窗扇关闭时,活动窗扇与固定窗扇之间仍然存在有较大空位,如此室内与室外的空气通过空位进行交换,难以提高提拉窗的气密性、保温性与防水性能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拉窗下边框及一种提拉窗下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提拉窗下边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顶面由右至左依次设置有限位挡板、安装槽与第一胶条槽,所述框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胶条槽,所述限位挡板向上延伸。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安装槽内可装入外设的板体,使得该板体与限位挡板之间形成对玻璃安装定位的槽结构,而第一胶条槽与第二胶条槽内均可装入胶条,当关闭提拉窗的窗扇时,第一胶条槽还可用于与外设的窗扇勾企配合,外设的窗扇勾企抵压于第一胶条槽内的胶条上,作为一重密封,第二胶条槽内的胶条可相抵于外设窗扇的侧壁上,作为另一重密封,如此可在两个窗扇之间形成多重密封,既可提高提拉窗内两个窗扇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又可增强整体的气密性、保温性与防水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体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内框与外框,所述内框的右侧与所述外框的左侧之间连接有隔热胶条,所述隔热胶条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有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胶条槽与所述第二胶条槽均位于所述内框上,所述限位挡板位于所述外框上。框体包括有位于室内一侧的内框与位于室外一侧的外框,内框与外框之间通过隔热胶条相互连接,利用不同材质之间导热速率不一致、上下两个隔热胶条之间形成的隔热腔,可提高框体的隔热保温性能,第一胶条槽与第二胶条槽位于内框上,与提拉窗内窗扇勾企相互配合,而用于装入外设板体的安装槽位于内框上,对玻璃外侧进行阻挡定位的限位挡板位于外框上,玻璃被定位于外框与内框之间,可更好地利用玻璃内的真空层减少热传导。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框的顶面沿左右方向间隔连接有安装凸条与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由下至上向左倾斜延伸,所述安装凸条、所述内框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围设形成所述安装槽。由于第一安装板倾斜设置,使得第一安装板与内框顶面之间形成的内角为锐角,外设的板体可先装入至呈锐角的内角内定位安装,实现快速定位,然后再扣紧于安装凸条上,安装方便、稳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框的顶面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右方,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右侧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左侧面均设置有螺纹槽。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内框的顶面之间形成连接槽,在连接槽内可打入螺栓进行配合连接,如此可将外设的结构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紧固于内框上,通过结构件将玻璃压紧,使得玻璃安装更加稳固,减少玻璃的晃动,尤其对面积较大的玻璃进行安装固定时亦同样适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框上设置有镂空通道,所述镂空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右方。镂空通道可对内框进行减重,并在螺栓打入连接槽内固定时提供变形避让的空间,方便安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框的顶面向右下方倾斜延伸。外框的顶面向窗外一侧倾斜向下,方便排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胶条槽的底面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槽口两侧均连接有卡接条。胶条的底部可装入卡接槽内进行定位,并在槽口两侧卡接条的限位下卡紧胶条,使得胶条不容易脱出,提高胶条安装时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框内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螺孔。加强筋可提高外框的抗变形能力,从而增强外框的抗风压性能,利用该下边框组装提拉窗的窗框时,可在加强筋的螺孔处打入连接件,如螺丝,实现快速装配,并增强连接结构稳定性。

一种提拉窗下扇,包括压紧件、盖板与上述的提拉窗下边框,所述压紧件上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压紧件的顶侧具有向上延伸的压紧段,所述盖板的底侧配合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压紧段与限位挡板之间可形成对玻璃安装定位的槽体,在装入玻璃时,可将玻璃的侧边插入压紧段与限位挡板之间,然后再将螺栓进一步锁紧,使得压紧件进一步紧固于内框上,对玻璃压紧定位,然后装入盖板对压紧件进行遮挡,盖板的底侧可通过与安装槽的配合实现快速装拆,如此既提高了窗扇之间的密封性,还可提高对玻璃的定位效果,减少玻璃晃动,增强整体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提拉窗下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提拉窗下扇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10-限位挡板、120-安装槽、130-第一胶条槽、131-卡接槽、140-第二胶条槽、210-内框、211-镂空通道、220-外框、221-加强筋、222-螺孔、230-隔热胶条、310-安装凸条、320-第一安装板、330-第二安装板、410-压紧件、411-压紧段、420-螺栓、43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一种提拉窗下边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内框210与外框220,所述内框210的右侧与所述外框220的左侧之间连接有隔热胶条230,所述隔热胶条230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有两个,其中,在内框210的顶侧由右至右依次设置有安装槽120与第一胶条槽130,在内框210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胶条槽140,在外框220的顶侧连接有限位挡板110,所述限位挡板110向上延伸。

由上述可知,在安装槽120内可装入外设的板体,使得该板体与限位挡板110之间形成对玻璃安装定位的槽结构,而第一胶条槽130与第二胶条槽140内均可装入胶条,当关闭提拉窗的窗扇时,第一胶条槽130还可用于与外设的窗扇勾企配合,外设的窗扇勾企抵压于第一胶条槽130内的胶条上,作为一重密封,第二胶条槽140内的胶条可相抵于外设窗扇的侧壁上,作为另一重密封,如此可在两个窗扇之间形成多重密封,既可提高提拉窗内两个窗扇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又可增强整体的气密性、保温性与防水性。

框体可为一体式的结构件,亦可为分体式的结构件,在本实施例中,框体包括有位于室内一侧的内框210与位于室外一侧的外框220,内框210与外框220之间通过隔热胶条230相互连接,利用不同材质之间导热速率不一致、上下两个隔热胶条230之间形成的隔热腔,可提高框体的隔热保温性能,第一胶条槽130与第二胶条槽140位于内框210上,与提拉窗内窗扇勾企相互配合,而用于装入外设板体的安装槽120位于内框210上,对玻璃外侧进行阻挡定位的限位挡板110位于外框220上,玻璃被定位于外框220与内框210之间,可更好地利用玻璃内的真空层减少热传导。

作为形成安装槽120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内框210的顶面沿左右方向间隔连接有安装凸条310与第一安装板320,所述第一安装板320由下至上向左倾斜延伸,所述安装凸条310、所述内框210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20之间围设形成所述安装槽120。由于第一安装板320倾斜设置,使得第一安装板320与内框210顶面之间形成的内角为锐角,外设的板体可先装入至呈锐角的内角内定位安装,实现快速定位,然后再扣紧于安装凸条310上,安装方便、稳固。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直接在安装槽120内装入外设的板体,利用板体与限位挡板110之间围设形成对玻璃安装定位的槽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提拉窗的玻璃面积较大,质量亦相对较重,为了提高对玻璃的锁紧定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框210的顶面连接有第二安装板330,所述第二安装板33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20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安装板330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20的右方,所述第一安装板320的右侧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30的左侧面均设置有螺纹槽,螺纹槽亦即在第一安装板320的左侧与第二安装板330右侧设置的条形凹槽,条形凹槽在第一安装板320与第二安装板330上均沿上下方向排列多个,如此第一安装板320既可与安装凸条310、内框210体顶面之间形成安装槽120,又可与第二安装板330之间形成可供外设连接件打入的槽体结构。

具体的,第一安装板320与第二安装板330、内框210的顶面之间形成连接槽,在连接槽内可打入螺栓420进行配合连接,如此可将外设的结构件通过螺栓420连接的方式紧固于内框210上,通过结构件将玻璃压紧,使得玻璃安装更加稳固,减少玻璃的晃动,尤其对面积较大的玻璃进行安装固定时亦同样适用。

在实际应用中,在限位挡板110的顶部左侧还设置有第三胶条槽,第三胶条槽内同样可装入胶条,用于抵压于玻璃上,提高对玻璃安装定位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框210上设置有镂空通道211,所述镂空通道211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30的右方。镂空通道211可对内框210进行减重,并在螺栓420打入连接槽内固定时提供变形避让的空间,方便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框220的顶面向右下方倾斜延伸。外框220的顶面向窗外一侧倾斜向下,方便排水。

作为形成第一胶条槽130的具体实施例,在内框210的左侧连接有向左延伸的过渡板,在过渡板的左侧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勾板,过渡板、勾板与内框210的左侧之间围设形成第一胶条槽130,胶条可直接装入第一胶条槽130内定位,而为了提高型材的通用性,当下边框作为上边框使用时,则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一胶条槽130内对胶条的定位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条槽130的底面设置有卡接槽131,所述卡接槽131的槽口两侧均连接有卡接条。胶条的底部可装入卡接槽131内进行定位,并在槽口两侧卡接条的限位下卡紧胶条,使得胶条不容易脱出,提高胶条安装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框220内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筋221,加强筋221连接于外框220的内顶壁与内底壁之间,所述加强筋221上设置有螺孔222。加强筋221可提高外框220的抗变形能力,从而增强外框220的抗风压性能,利用该下边框组装提拉窗的窗框时,可在加强筋221的螺孔222处打入连接件,如螺丝,实现快速装配,并增强连接结构稳定性。

如图2所示,一种提拉窗下扇,包括压紧件410、盖板430与上述的提拉窗下边框,所述压紧件410上连接有螺栓420,所述螺栓420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板320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30之间,所述压紧件410的顶侧具有向上延伸的压紧段411,所述盖板430的底侧配合连接于所述安装槽120内。

压紧段411与限位挡板110之间可形成对玻璃安装定位的槽体,在装入玻璃时,可将玻璃的侧边插入压紧段411与限位挡板110之间,然后再将螺栓420进一步锁紧,使得压紧件410进一步紧固于内框210上,对玻璃压紧定位,然后装入盖板430对压紧件410进行遮挡,盖板430的底侧可通过与安装槽120的配合实现快速装拆,如此既提高了窗扇之间的密封性,还可提高对玻璃的定位效果,减少玻璃晃动,增强整体综合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压紧件410可沿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亦即通过多个压紧件410对玻璃的侧边进行压紧,提高玻璃的安装受力稳定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