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编木拱桥创意教玩具产品

一种编木拱桥创意教玩具产品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木拱桥创意教玩具产品,包括底板、拱形积木、围板及顶板,底板上设置有多个配合凸起,拱形积木上设置有与配合凸起相适配的配合凹槽,配合凹槽与配合凸起构成底板对拱形积木的固定,多个围板插接于底板并首尾配合形成容纳腔,顶板设置于围板相对底板的另一侧并将容纳腔封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搭接形成对积木容纳空间的编木拱桥创意教玩具产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4647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1090529.3

  • 发明设计人 徐雨欣;邱丽伟;

    申请日2022-05-07

  • 分类号A63H33/08(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周建和

  •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及温州市蒋家桥81号

  • 入库时间 2023-01-09 22:02: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1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具体涉及一种编木拱桥创意教玩具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越开越重视对儿童兴趣的培养,儿童兴趣的培养离不开各种各样玩具的陪伴,积木玩具就是其中一种。

目前,儿童将积木搭建完后,为保证积木的干净整洁,往往需要家长对积木进行收集并放置到一个额外用于容纳积木的箱子中,不仅造成额外空间的占用,还不利于儿童责任感的培养,导致积木的丢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搭接形成对积木容纳空间的编木拱桥创意教玩具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板、拱形积木、围板及顶板,底板上设置有多个配合凸起,拱形积木上设置有与配合凸起相适配的配合凹槽,配合凹槽与配合凸起构成底板对拱形积木的固定,多个围板插接于底板并首尾配合形成容纳腔,顶板设置于围板相对底板的另一侧并将容纳腔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儿童可通过配合凸起与配合凹槽将不同的拱形积木搭建于底板上,而当搭建完毕后,儿童将围板插接于底板,再将顶板固定于围板之前,由顶板、围板及底板构成供拱形积木容纳的容纳腔,使得儿童在游戏间完成了对拱形积木的收纳,培养了儿童的责任感,同时拱形积木搭接于底板不会随意移动,有效的防止了拱形积木的丢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底板呈矩形,底板上设置有底板凹槽,配合凸起设置于底板凹槽内,底板周侧依次环绕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首尾相固定,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相平行,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平行,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及底板构成底板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围绕形成底板凹槽,而底板凹槽则提供配合凸起设置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围板包括第一围板与第二围板,第一围板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围板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设置有与第一凸起大小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设置有与第二凸起大小相适配的第二凹槽,第一围板分别设置于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构成第一围板对第一侧板或第三侧板的固定,第二围板分别设置于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构成第二围板对第二侧板或第四侧板的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一围板与两个第二围板间隔且收尾的设置,形成了对底板凹槽的环形围绕,且第一围板只需要插接入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第一凸起内并完成了固定,操作简单,对于儿童而言也易于操作,同理对于第二围板的固定也是如此,在完成所有的装配后,即完成了对拱形积木的封闭,此时可托着底板将整体放置于储存的地方,等待下次的使用,而第一围板与第二围板的设置则保证拱形积木不会被灰尘等污染,保证儿童使用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包括固定件,第一围板与第二围板上设置有与固定件大小相适配的固定通孔,顶板上设置有与固定通孔相对的固定孔槽,固定件穿过固定通孔至固定孔槽内并将第一围板或第二围板固定于顶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固定件将第一围板或第二围板固定在顶板上,同时防止第一围板或第二围板的摆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围板与第二围板上设置有位于顶板移动轨迹上的限位板,当顶板与限位板相抵时,固定通孔与固定孔槽相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围板与第二围板安装于底板后,在安装顶板时,直接将顶板对准底板凹槽放入,当顶板与限位板相抵时,即固定通孔与固定孔槽相对,此时便能将固定孔穿入,达到固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配合凸起包括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第一凸起部与第二突出部呈圆柱形,第一突出部设置于底板凹槽上,第二突出部设置于第一突出部上且第一突出部的直径大于第二突出部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的设置增加拱形积木对底部凹槽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配合凸起沿底板凹槽的横向及纵向均匀分布,所述的拱形积木包括竖向部与弧形部,两个竖向部分别设置于弧形部两端,配合凸起设置于竖向部相对弧形部的另一端,不同拱形积木的两个竖向部之间的距离可不同,且该距离为不同配合凸起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拱形积木可插接在不同的配合凸起上,增加儿童游戏的趣味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顶板顶部设置有供儿童把持的操作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省略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拱形积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编木拱桥创意教玩具产品,包括底板1、拱形积木2、围板3及顶板4,底板1上设置有多个配合凸起11,拱形积木2上设置有与配合凸起11相适配的配合凹槽12,配合凹槽12与配合凸起11构成底板1对拱形积木2的固定,多个围板3插接于底板1并首尾配合形成容纳腔9,顶板4设置于围板3相对底板1的另一侧并将容纳腔9封闭,儿童可通过配合凸起11与配合凹槽12将不同的拱形积木2搭建于底板1上,而当搭建完毕后,儿童将围板3插接于底板1,再将顶板4固定于围板3之前,由顶板4、围板3及底板1构成供拱形积木2容纳的容纳腔9,使得儿童在游戏间完成了对拱形积木2的收纳,培养了儿童的责任感,同时拱形积木2搭接于底板1不会随意移动,有效的防止了拱形积木2的丢失,其中拱形积木可由多个分积木组成,供儿童拼搭,为常规技术,故未在文中详细描述。

底板1呈矩形,底板1上设置有底板凹槽12,配合凸起11设置于底板凹槽12内,底板1周侧依次环绕有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第三侧板15及第四侧板16,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第三侧板15及第四侧板16首尾相固定,第一侧板13与第三侧板15相平行,第二侧板14与第四侧板16相平行,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第三侧板15及第四侧板16及底板1构成底板凹槽12,由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第三侧板15及第四侧板16围绕形成底板凹槽12,而底板凹槽12则提供配合凸起11设置的空间。

围板3包括第一围板31与第二围板32,第一围板31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311,第二围板32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一侧板13与第三侧板15设置有与第一凸起311大小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二侧板14与第四侧板16设置有与第二凸起大小相适配的第二凹槽,第一围板31分别设置于第一侧板13与第三侧板15,第一凸起311与第一凹槽构成第一围板31对第一侧板13或第三侧板15的固定,第二围板32分别设置于第二侧板14与第四侧板16,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构成第二围板32对第二侧板14或第四侧板16的固定,两个第一围板31与两个第二围板32间隔且收尾的设置,形成了对底板凹槽12的环形围绕,且第一围板31只需要插接入第一侧板13或第二侧板14的第一凸起311内并完成了固定,操作简单,对于儿童而言也易于操作,同理对于第二围板32的固定也是如此,在完成所有的装配后,即完成了对拱形积木2的封闭,此时可托着底板将整体放置于储存的地方,等待下次的使用,而第一围板31与第二围板32的设置则保证拱形积木不会被灰尘等污染,保证儿童使用的安全。

包括固定件5,第一围板31与第二围板32上设置有与固定件5大小相适配的固定通孔51,顶板4上设置有与固定通孔51相对的固定孔槽52,固定件5穿过固定通孔51至固定孔槽52内并将第一围板31或第二围板32固定于顶板4,由固定件5将第一围板31或第二围板32固定在顶板4上,同时防止第一围板31或第二围板32的摆动。

第一围板31与第二围板32上设置有位于顶板4移动轨迹上的限位板6,当顶板4与限位板6相抵时,固定通孔51与固定孔槽52相对,将第一围板31与第二围板32安装于底板1后,在安装顶板4时,直接将顶板4对准底板凹槽12放入,当顶板4与限位板6相抵时,即固定通孔51与固定孔槽52相对,此时便能将固定孔穿入,达到固定的效果。

配合凸起11包括第一突出部111与第二突出部112,第一凸起311部与第二突出部112呈圆柱形,第一突出部111设置于底板凹槽12上,第二突出部112设置于第一突出部111上且第一突出部111的直径大于第二突出部112的直径,第一突出部111与第二突出部112的设置增加拱形积木2对底部凹槽的固定效果。

配合凸起11沿底板凹槽12的横向及纵向均匀分布,拱形积木2包括竖向部22与弧形部23,两个竖向部22分别设置于弧形部23两端,配合凸起11设置于竖向部22相对弧形部23的另一端,不同拱形积木2的两个竖向部22之间的距离可不同,且该距离为不同配合凸起11之间的距离,多个拱形积木2可插接在不同的配合凸起11上,增加儿童游戏的趣味性。

顶板4顶部设置有供儿童把持的操作端4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