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演示装置

一种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演示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演示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收纳机构,所述连接收纳机构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铰链连接杆,所述连接收纳机构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安装块,所述固定安装块的内侧通过定位轴活动连接有活动安装块,所述活动安装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插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连接收纳机构,便于将铰链连接杆插入连接收纳机构的内侧,通过连接收纳机构能够快速地对铰链连接杆的位置进行限制固定,使得能够对铰链连接杆进行收纳存放,从而能够使得主体和铰链连接杆能够整体进行携带,操作方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3838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晓燕;

    申请/专利号CN202222113075.3

  • 发明设计人 刘晓燕;

    申请日2022-08-11

  • 分类号G09B25/02(2006.01);

  • 代理机构青海中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3104;

  • 代理人莫文新

  • 地址 5300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槎路8号广西工业技师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01-09 22:01: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13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教授机械原理的课程中,需要演示铰链四杆机构类型运动特点时需要通过演示装置对铰链四杆的原理进行演示,现有的演示装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演示装置在进行教学时才能够进行使用,所以需要演示装置能够便于进行携带,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演示装置能够方便进行携带时,并不能够对铰链四杆机构进行收纳存放,以便能够同时进行携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演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演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演示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收纳机构,所述连接收纳机构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铰链连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前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限位块,所述固定限位块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密封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把手,通过连接把手能够快速地带动装置整体进行移动,方便进行携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收纳机构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安装块,所述固定安装块的内侧通过定位轴活动连接有活动安装块,所述活动安装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插杆,便于铰链连接杆在插入连接收纳机构的内侧时,能够将活动安装块在固定安装块的内侧进行转动,带动连接插杆进行移动,使得连接插杆的端部能够插入铰链连接杆的内部,对铰链连接杆的位置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收纳机构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导槽,所述固定导槽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移动限位框架,所述移动限位框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安装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螺杆,所述活动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转盘,通过移动限位框架在固定导槽的内侧进行移动,使得移动限位框架能够对活动安装块进行限制,接着通过活动螺杆与连接收纳机构之间的连接能够对移动限位框架的位置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密封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安装板,所述第二连接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磁铁,通过连接磁铁与收纳箱之间相互吸合能够对第二连接安装板和活动密封机构的位置进行限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把手,通过对固定把手进行拉动,能够快速地对第二连接安装板、连接磁铁和活动密封机构整体造成拉动,从而对收纳箱进行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连接收纳机构,便于将铰链连接杆插入连接收纳机构的内侧,通过连接收纳机构能够快速地对铰链连接杆的位置进行限制固定,使得能够对铰链连接杆进行收纳存放,从而能够使得主体和铰链连接杆能够整体进行携带,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收纳箱、固定限位块和活动密封机构,便于将铰链连接杆所需连接的部件放置在收纳箱的内侧,通过固定限位块对活动密封机构的限制,使得活动密封机构能够对收纳箱的顶部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对铰链连接杆连接所需的部件进行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收纳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安装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限位框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主体;2、连接收纳机构;3、铰链连接杆;4、收纳箱;5、固定限位块;6、活动密封机构;7、连接把手;8、固定安装块;9、活动安装块;10、连接插杆;11、固定导槽;12、移动限位框架;13、第一连接安装板;14、活动螺杆;15、连接转盘;16、第二连接安装板;17、连接磁铁;18、固定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演示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收纳机构2,连接收纳机构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铰链连接杆3;

其中,主体1的前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箱4,收纳箱4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限位块5,固定限位块5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密封机构6。

其中,主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把手7,便于对连接把手7进行提拉,从而能够带动装置整体进行移动,使用方便。

其中,连接收纳机构2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安装块8,固定安装块8的内侧通过定位轴活动连接有活动安装块9,活动安装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插杆10,便于活动安装块9在固定安装块8的内侧进行偏转,带动连接插杆10进行移动,使得连接插杆10的端部能够插入铰链连接杆3的内部,对铰链连接杆3的位置进行限制固定。

其中,连接收纳机构2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导槽11,固定导槽11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移动限位框架12,移动限位框架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安装板13,第一连接安装板1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螺杆14,活动螺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转盘15,便于移动限位框架12能够在固定导槽11的内侧向上进行移动,带动第一连接安装板13、活动螺杆14和连接转盘15进行移动,使得移动限位框架12对活动安装块9的位置进行限制,同时通过转动连接转盘15带动活动螺杆14进行转动,与连接收纳机构2之间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对移动限位框架12的位置进行限制固定,操作方便。

其中,活动密封机构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安装板16,第二连接安装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磁铁17,便于连接磁铁17与收纳箱4之间相互吸合,能够对活动密封机构6的位置进行限制固定,对铰链连接杆3连接所需的部件进行收纳。

其中,第二连接安装板1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把手18,便于对固定把手18进行拉动能够带动第二连接安装板16、连接磁铁17和活动密封机构6整体进行移动,对铰链连接杆3连接所需部件进行拿取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将铰链连接杆3插入连接收纳机构2的内侧,将活动安装块9在固定安装块8的内侧进行偏转,带动连接插杆10进行移动,使得连接插杆10的端部能够插入铰链连接杆3的内部,对铰链连接杆3的位置进行限制固定,接着将移动限位框架12在固定导槽11的内侧向上进行移动,使得移动限位框架12能够对活动安装块9的位置进行限制,同时移动限位框架12能够带动第一连接安装板13、活动螺杆14和连接转盘15进行移动,转动连接转盘15带动活动螺杆14进行转动的同时能够使得活动螺杆14的端部向连接收纳机构2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对第一连接安装板13和移动限位框架12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移动限位框架12能够稳定的对活动安装块9的位置进行限制固定,然后将铰链连接杆3连接所需部件放置在收纳箱4的内侧,将活动密封机构6带动第二连接安装板16、连接磁铁17和固定把手18进行移动,使得活动密封机构6能够沿着固定限位块5的内侧进行移动,并且使得连接磁铁17与收纳箱4之间相互吸合,从而能够对收纳箱4的顶部进行密封,对铰链连接杆3连接所需部件进行收纳存放,然后能够对连接把手7进行提拉,从而能够带动装置整体进行移动,方便进行携带,操作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