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建筑物多桩地基承台及浇筑该承台的模板

一种建筑物多桩地基承台及浇筑该承台的模板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多桩地基承台及浇筑该承台的模板,多桩地基承台包括管桩、基板、承台和主柱;所述基板与管桩顶部连接;所述承台设置于基板上,所述承台开设有与管桩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浇筑口;所述管桩内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穿过基板并延伸至第一浇筑口内;所述承台还开设有第二浇筑口,所述主柱底端的钢筋位于第二浇筑口内。本申请能够提高多桩地基承台的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基承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多桩地基承台及浇筑该承台的模板。

背景技术

桩承台是指当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时,在群桩基础上将桩顶用钢筋混凝士平台或者平板连成整体基础,以承受其上荷载的结构。

在桩承台结构施工中,一般先钻孔,在现场绑扎或焊接钢筋笼放入桩孔内,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形成基桩。再对基桩顶部用破桩机进行破除形成放射状钢筋,在基桩顶部编制承台钢筋笼,将放射状钢筋与承台钢筋笼绑扎或焊接,再在承台的顶部编制主柱所需的钢筋笼,随后再浇筑混凝土形成多桩地基承台。

但是,在编制承台钢筋笼时需要依据基桩的位置和高度来编制,并且还要将承台钢筋笼与基桩顶部的放射状钢筋进行绑扎或焊接,给施工带来不便;而且现场绑扎或焊接钢筋笼再浇筑混凝土导致施工效率不高,施工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多桩地基承台的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物多桩地基承台及浇筑该承台的模板。

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物多桩地基承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物多桩地基承台,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管桩、基板、承台和主柱;

所述基板与管桩顶部连接;所述承台设置于基板上,所述承台开设有与管桩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浇筑口;

所述管桩内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穿过基板并延伸至第一浇筑口内;

所述承台还开设有第二浇筑口,所述主柱底端的钢筋位于第二浇筑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指定位置插入管桩,向管桩内浇筑混凝土,并且混凝土在管桩顶部形成基板,位于管桩内部的钢筋笼从基板伸出;在基板上方吊装承台,使管桩顶部的钢筋笼位于第一浇筑口内,并将钢筋笼与第一浇筑口内的钢筋进行连接,再吊装主柱的钢筋笼,并将主柱底端的钢筋与第二浇筑口内的钢筋进行连接,随后再向第一浇筑口和第二浇筑口内浇筑混凝土;本申请的承台不用现场浇筑,能够提高多桩地基承台的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可选的,所述管桩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错列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在指定位置钻挖出基桩孔,再向基桩孔内插入管桩,向管桩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从通孔流入管桩与基桩孔之间,提高了管桩的稳定性;错列排布的通孔能够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可选的,所述基板穿设有锚杆,所述锚杆之间连接有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位于基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管桩后再插入锚杆,锚杆能够分担管桩受到的力,提升地基承台的稳定性;预应力钢筋能够传递锚杆之间的剪切力,提升锚杆的抗剪强度。

可选的,所述管桩顶端为承载头,且从管桩朝向基板的方向上,所述承载头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头呈扩口状,能够提升管桩的抗压承载力,减少管桩的沉降现象。

可选的,所述管桩的底端为尖锥头,且从基板朝向管桩的方向上,所述尖锥头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基桩孔内安装管桩时,尖锥头能够使管桩便于安装于基桩孔内。

可选的,所述基板穿设有立柱,所述立柱插接于主柱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插入主柱内并与主柱底端的钢筋连接,立柱能够分担主柱收到的力,同时也能提升主柱的抗震效果。

可选的,从基板到承台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浇筑口和第二浇筑口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浇筑口和第二浇筑口呈扩口状,便于施工人员将管桩的顶部的钢筋笼与第一浇筑口内的钢筋相连接,也便于将主柱底端的钢筋与第二浇筑口内的钢筋向连接;还便于在对第一浇筑口和第二浇筑口进行二次浇筑时的灌浆和振捣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浇筑上述承台的模板,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浇筑上述承台的模板,包括底模板、侧模板和顶模板;

所述侧模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相邻侧模板的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连接条和燕尾条,所述燕尾条与侧模板连接,所述连接条与燕尾条卡接;

相邻侧模板上的连接条分别设置有卡块和卡接槽,所述卡块与卡接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条与燕尾条卡接使得连接条固定于侧模板上,随后相邻侧模板上的连接条的卡块与卡接槽相卡接,使连接条之间相连接,从而固定相邻侧模板的位置,减少侧模板跑模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顶模板包括第一顶模板和第二顶模板,所述第一顶模板的两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顶模板的两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分别与连接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分别与连接条连接,从而将第一顶模和第二顶模固定于侧模板上,也能提升浇筑混凝土时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顶模板上设置有梯形台,所述梯形台包括第一梯形台和第二梯形台,所述第一梯形台与第一浇筑口相对应,所述第二梯形台与第二浇筑口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向模板围成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时,第一梯形台形成第一浇筑口,第二梯形台形成第二浇筑口,由于第一浇筑口和第二浇筑口呈扩口状,第一梯形台和第二梯形台也呈扩口状,有利于顶模的脱模操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在指定位置插入管桩,向管桩内浇筑混凝土,并使管桩与基板一体浇筑;在基板上方吊装承台,将管桩顶端的钢筋笼与第一浇筑口内的钢筋进行连接,再将主柱底端的钢筋与第二浇筑口内的钢筋进行连接,随后再向第一浇筑口和第二浇筑口内进行二次浇筑;本申请的承台不用现场浇筑,能够提高多桩地基承台的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2.在安装管桩后再插入锚杆,锚杆能够分担管桩受到的力,提升地基承台的稳定性;预应力钢筋能够传递锚杆之间的剪切力,提升锚杆的抗剪强度;

3.相邻侧模板上的连接条的卡块与卡接槽相卡接,同时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分别与连接条连接,能够提升侧模板的连接稳定性,减少侧模板跑模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地基承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地基承台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多组地基承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浇筑承台模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浇筑承台模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展示连接条与燕尾条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管桩;11、尖锥头;12、承载头;13、通孔;2、基板;3、承台;31、第一浇筑口;32、第二浇筑口;4、主柱;5、连接组件;51、锚杆;52、立柱;53、预应力钢筋;6、地梁;7、底模板;8、侧模板;9、顶模板;91、第一顶模板;92、第二顶模板;93、第一连接板;94、第二连接板;10、梯形台;101、第一梯形台;102、第二梯形台;20、卡接组件;201、连接条;2011、第一连接条;2012、第二连接条;202、卡接槽;203、卡块;204、燕尾槽;205、燕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物多桩地基承台。

参考图1,一种建筑物多桩地基承台包括管桩1、基板2和承台3。埋设管桩1后向管桩1内浇筑混凝土,并在管桩1的顶部形成基板2,承台3设置于基板2远离管桩1的一侧,承台3远离基板2的一侧设置有主柱4,管桩1能够为主柱4提供承载力。

参考图2,管桩1底端为尖锥头11,管桩1的顶端为承载头12,且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尖锥头11和承载头12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小。管桩1内放置有钢筋笼,管桩1沿轴向开设有多个通孔13,通孔13之间错列排布。管桩1之间插入有锚杆51,相邻锚杆51之间固定连接有预应力钢筋53,且预应力钢筋53埋设于基板2内。

当施工时,在指定位置钻挖基桩孔,将管桩1插入基桩孔内,将预制的钢筋笼放入管桩1内,再向管桩1内浇筑混凝土,错列排布的通孔13能够提升管桩1与基桩孔之间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再在管桩1的顶端浇筑形成基板2,并使预应力钢筋53位于基板2内,浇筑后管桩1顶端的钢筋笼穿出基板2。

参考图2,承台3为矩形体,承台3上预留有第一浇筑口31和第二浇筑口32,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第一浇筑口31和第二浇筑口32的截面面积均逐渐变小,且第一浇筑口31和第二浇筑口32均贯通承台3。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承台3对应四个管桩1,四个管桩1分别位于靠近承台3的四角位置,第一浇筑口31的位置与管桩1的位置一一对应,管桩1内的钢筋笼从基板2延伸至第一浇筑口31内。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承台3对应一个主柱4,第二浇筑口32位于承台3的中部位置,主柱4的位置与第二浇筑口32的位置相对应,主柱4底端伸出的钢筋位于第二浇筑口32内。

参考图2,基板2还穿设有立柱52,在本实施例中,立柱52可以为钢桩或钢柱,立柱52的直径小于主柱4的直径,立柱52顶端延伸至第二浇筑口32内,并且立柱52插入主柱4的底端,立柱52与主柱4底端的钢筋相连接。

待基板2浇筑成形后,再吊装承台3,并使第一浇筑口31与管桩1的位置相对应,再将管桩1顶端的钢筋与第一浇筑口31内壁的钢筋进行绑扎或焊接,并且将主柱4底端的钢筋与第二浇筑口32内壁的钢筋进行绑扎或焊接,再对第一浇筑口31和第二浇筑口32进行二次浇筑,由此形成了一组多桩地基承台3。

参考图3,多桩地基承台3可以设置有多组,在本实施例中多桩地基承台3设置有九组,相邻多桩地基承台3之间连接有地梁6,能够进一步提升承台3的受力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建筑物多桩地基承台的实施原理为:在指定位置钻挖出基桩孔,并将管桩1插入基桩孔内,在管桩1之间插入锚杆51,并将锚杆51与预应力钢筋53连接,随后再向管桩1内浇筑混凝土,在管桩1的顶端形成基板2,并把预应力钢筋53埋设基板2内;

待基板2成形后,再吊装承台3,将管桩1顶端的钢筋笼与第一浇筑口31内的钢筋连接,将主柱4底端的钢筋与第二浇筑口32内的钢筋连接,再向第一浇筑口31和第二浇筑口32进行二次浇筑,即形成了一组多桩地基承台3;当有多组多桩地基承台3时,相邻地基承台3之间通过地梁6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浇筑承台的模板。

参考图4,浇筑上述承台3的模板包括侧模板8、顶模板9和底模板7。侧模板8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相邻侧模板8的卡接组件20,侧模板8、顶模板9和底模板7合围形成空腔,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即可形成承台3。

参考图4,底模板7为矩形板,底模板7水平放置于地面上。侧模板8也为矩形板,侧模板8位于底模板7上方。侧模板8设置有四个,四个侧模板8均与底模板7垂直,相邻侧模板8也相互垂直。

参考图5和图6,卡接组件20包括连接条201、燕尾条205和卡块203。燕尾条205与侧模板8固定连接,且燕尾条205从靠近侧模板8到远离侧模板8的方向上,燕尾条205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连接条20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燕尾槽204,燕尾槽204与燕尾条205滑移配合,能够使连接条201固定于侧模板8表面。

参考图5和图6,连接条201包括第一连接条2011和第二连接条2012,第一连接条2011与第二连接条2012分别位于相邻侧模板8上。第一连接条2011两端设置有卡块203,卡块203与第一连接条2011一体成形,第二连接条2012的两端开设有卡接槽202。卡块203为T形,卡块203与卡接槽202卡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相邻侧模板8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每块侧模板8上的燕尾条205设置为两个,两个燕尾条205间隔设置且平行,每块侧模板8上的第一连接条2011或第二连接条2012也对应设置为两个。当卡块203与卡接槽202卡接配合后,在第二连接条2012两端穿设螺栓并且螺栓穿过卡块203,能够提升第一连接条2011与第二连接条2012的连接稳定性。

参考图5,顶模板9包括第一顶模板91,第一顶模板91为矩形板,第一顶模板91位于侧模板8的上方。第一顶模板9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顶模板91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顶模板9还包括第二顶模板92,第二顶模板92设置为一个,第二顶模板92位于第一顶模板91的上方。

参考图5,第一顶模板91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形有第一连接板93,且第一连接板93与第一顶模板91相垂直。第一连接板93向下延伸,并与第一连接条2011远离侧模板8的一侧相抵接,再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板93与第一连接条2011连接。

参考图5,第二顶模板92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形有第二连接板94,且第二连接板94与第二顶模板92相互垂直。第二连接板94向下延伸,并与第二连接条2012远离侧模板8的一侧相抵接,再通过螺栓将第二连接板94与第二连接条2012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改变第一顶模板91与第二顶模板92的位置,使第一连接板93与第二连接条2012用螺栓连接,并使第二连接板94与第一连接条2011连接。

参考图5,顶模板9上设置有梯形台10,梯形台10向下延伸至与底模板7相抵接,并且梯形台10从上到下的方向上,梯形台10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梯形台10包括四个第一梯形台101,每个第一顶模板91与两个第一梯形台101固定连接。梯形台10还包括第二梯形台102,第二梯形台102固定连接于第二顶模板92的中部位置。

当浇筑混凝土时,四个第一梯形台101形成了四个第一浇筑口31,第二梯形台102形成了第二浇筑口32,拆除顶模板9、侧模板8和底模板7即可得到上述的承台3。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