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雨水口截流装置及应用其的雨水口排水设施

一种雨水口截流装置及应用其的雨水口排水设施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口截流装置及应用其的雨水口排水设施,包括顶部敞口的挂篮本体,其特征在于:挂篮本体内具有相对隔离并连通市政雨水管的溢流室,该溢流室至少在其中一个侧壁上开有与挂篮本体相流体连通的溢流孔,而溢流室的顶壁设置有截污部,并在挂篮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连通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的出水部,出水部低于溢流孔设置,使得溢流室于溢流孔之下的部分与挂篮本体的周壁之间形成积蓄污物的积蓄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因溢流室的顶壁设置有的截污部,使得进入市政雨水管中的雨水总能被初期过滤而减轻了市政雨水管网中的雨水净化工序,且避免堵塞,可充分地保证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口截流装置,还涉及该雨水口截流装置的应用。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的雨水排放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治理水平,而雨水口是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中的一种雨水收集结构,是保证城市道路迅速有效地收集并排放地面雨水的重要途径。一般都是在交叉路口、路侧一定距离处以及设有平缘石、立缘石的低洼处设置,以防止雨水漫过道路或造成道路及低洼地区积水而妨碍交通,目前,国家在大力提倡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理念是要将排放的雨水收集、净化,再利用。因此目前的城市雨水的排放系统并不是很适合海绵城市的建设,尤其是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已建成片区路面雨水收集较为困难,道路路面雨水通过雨水口直排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将路面污染物直接通过市政雨水管网排入河道,间接污染河道水质,因此,对路面雨水的净化尤为重要,雨水口截污挂篮截流设施的应用尤为重要。

为解决该问题,现有的雨水口结构如一专利号为ZL202121572788.5(授权公告号为 CN21556319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具有初期雨水净化功能的雨水口结构》其公开了包括竖向设置的排水口,排水口下端和横向的排水管道相连,排水口四周围设有一圈初期雨水截留处理区域,初期雨水截留处理区域内设置有过滤材料且和四周土壤为透水性设置。该雨水口结构使得雨水从四周流入雨篦后,先截留进入间隔区域然后再向下浸透过滤,避免初期雨水浸透不及时直接流入排水口,保证对初期雨水的过滤处理效果,但雨量过大时,仍存在着雨水直接从竖向设置的排水口直接向横向的排水管道排放,而未经过截污的局限,为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提高雨水截污处理效果且易于后期养管的雨水口截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雨水口截流装置的雨水口排水设施。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雨水口截流装置,包括顶部敞口的挂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篮本体内具有相对隔离并连通市政雨水管的溢流室,该溢流室至少在其中一个侧壁上开有与所述的挂篮本体相流体连通的溢流孔,而所述溢流室的顶壁设置有截污部,并在所述挂篮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连通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的出水部,所述出水部低于所述溢流孔设置,使得所述溢流室于溢流孔之下的部分与所述挂篮本体的周壁之间形成积蓄污物的积蓄空间。

当降雨量过大时,现有海绵设施无法承接过量雨水,雨水通过溢流孔或者下凹绿地溢流井流入市政雨水管网中,保证原市政雨水的过水断面及排水能力,从而确保水安全,为了雨水流入市政雨水管网时更加顺畅,优选地,所述挂篮本体的底部对应所述溢流室的底壁部分为中空部。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部包括有出水口以及沿出水口的周缘延伸并呈管体状的出水管,或是由挂篮本体的底部直接沿出水口的底缘延伸出的板体。

由于溢流室顶壁设置的截污部,使得雨水进入挂篮本体时污物先被截污,起到初期过滤作用,当降雨量较小时,雨水不能流入溢流孔,全部通过出水部缓慢渗入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并进行净化,达到截留地面径流的目的,一般雨水被初期过滤后可通过暗沟引入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中去净化处理,为适应与暗沟连接可选择为出水管,其中,地面以下引导水流的沟(管),称之为暗沟;而若是直接与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连接,可选择为呈板体状的出水部形式。

为了实现雨水经过溢流室的截污部的初期过滤后还能作进一步的过滤,优选地,所述挂篮本体对应所述出水部的上游处设置有截污装置。该截污装置可以选择为现有技术中具有不同孔径大小的截污板,并可以和截污部的孔径大小区分开,即孔径小于截污部的孔径,形成粗、细两级截留,截污效果较好。

从结构简单的设置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截污装置为直接成型在所述挂篮本体对应出水部之侧壁上的截污孔。

同样为了实现污物进入溢流室的拦截,优选地,所述溢流室的顶壁的截污部由一组平行的栅条组成。相平行的栅条之间形成的口径较大,能实现雨水的排水能力更好,实现垃圾拦截。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雨水口排水设施,所述的雨水口排水设施包括有连通市政雨水管的集水井以及设于该集水井井口用于排水的平箅和/或立箅,所述的挂篮本体搁设于所述集水井井口处,所述平箅和/或立箅设于所述挂篮本体的上部开口处,所述的出水口连通的出水通道连通海绵城市所具有的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所述溢流室连通所述集水井。

为了使挂篮本体能更加牢固地搁设在雨水口具有的集水井口上,优选地,所述的挂篮本体顶部周侧沿水平方向延伸有能搁置在所述集水井上的安装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溢流室顶壁设置的截污部,使得雨水进入挂篮本体时污物先被截污,起到初期过滤作用,当降雨量较小时,雨水不能流入溢流孔,这样路面雨水通过地表径流流入雨水口的雨水能进行沉淀、截流并引流至道路外侧的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中去净化、滞蓄,从而解决初期雨水源污染的问题,而当降雨量较大时,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内储存的雨水会漫过溢流孔,由溢流孔进入溢流室而流至市政雨水管网中,保证原市政雨水的过水断面及排水能力,从而确保水安全,另外,因溢流室的顶壁设置的截污部,使得进入市政雨水管中的雨水总能被初期过滤而减轻了市政雨水管网中的雨水净化工序,且避免堵塞,可充分地保证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积蓄空间中积蓄的污物如沉沙、树叶及其他大块垃圾,能被定期清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安装在雨水口上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1的示意图,本实施例1的雨水口截流装置包括顶部敞口的挂篮本体1,挂篮本体1内具有相对隔离并连通市政雨水管的溢流室5,该溢流室5至少在其中一个侧壁上开有与挂篮本体1相流体连通的溢流孔51,而溢流室5的顶壁设置有截污部52,并在挂篮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连通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的出水部10,出水部10低于溢流孔51设置,使得溢流室5于溢流孔51之下的部分与挂篮本体1的周壁之间形成积蓄污物的积蓄空间53。由于溢流室5顶壁设置的截污部52,使得雨水进入挂篮本体1时污物先被截污,起到初期过滤作用,当降雨量较小时,雨水不能流入溢流孔51,这样路面雨水通过地表径流流入雨水口的雨水能进行沉淀、截流并引流至道路外侧的海绵设施中去净化处理,从而解决初期雨水源污染的问题,而当降雨量过大时,现有海绵设施无法承接过量雨水,雨水通过溢流孔51或者下凹绿地溢流井流入市政雨水管网中,保证原市政雨水的过水断面及排水能力,从而确保水安全,当降雨量较大时,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内储存的雨水会漫过溢流孔51,由溢流孔51进入溢流室5而流至市政雨水管网中,从而最大限度将雨水保留在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内,另外,因溢流室5的顶壁设置的截污部52,使得进入市政雨水管中的雨水总能被初期过滤而减轻了市政雨水管网中的雨水净化工序,且避免堵塞,可充分地保证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积蓄空间53中积蓄的污物如沉沙、树叶及其他大块垃圾,能被定期清掏。

为了实现雨水经溢液室而进入市政雨水管时更加顺畅,本实施例挂篮本体1的底部对应溢流室5的部分为中空部11。另外,由于溢流室5顶壁设置的截污部52,使得雨水进入挂篮本体1时污物先被截污,起到初期过滤作用,而为了方便直接与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连接,可选择为呈板体状的出水部10形式,该板体15底部直接沿出水口101的底缘延伸出。而为了实现雨水经过溢流室5的截污部52的初期过滤后还能作进一步的截污,挂篮本体1对应出水部10的上游处设置有截污装置,可以选择为现有技术中具有不同孔径大小的截污板,并可以和截污部的孔径大小区分开,即孔径小于截污部52的孔径,形成粗、细两级截留,截污效果较好。本实施例从结构简单的设置角度考虑为,截污板为直接成型在挂篮本体1对应出水部10之侧壁上的截污孔 162。

最后,为了实现污物进入溢流室5的拦截,溢流室5的顶壁的截污部52由一组平行的栅条521组成,相平行的栅条521之间形成的口径较大,能实现雨水的排水能力更好,实现垃圾拦截,并在污水过滤的同时,能够具有更好地避免雨水从溢流室5侧壁溢流孔51溢出的优点。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雨水口排水设施,如图6所示,该雨水口排水设施包括有连通市政雨水管3的集水井3以及设于该集水井3井口用于排水的平箅4和/或立箅,挂篮本体11搁设于集水井2的井口处,平箅4和/或立箅设于挂篮本体11的上部开口处,出水部10连通海绵城市所具有的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而溢流室5连通集水井。并且,为了使挂篮本体11能更加牢固地搁设在雨水口具有的集水井2的井口上,挂篮本体11顶部周侧还沿水平方向延伸有能搁置在集水井2上的安装板17。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一般雨水被初期过滤后可通过暗沟引入人行道外侧的海绵设施中去净化处理,为适应与暗沟连接可选择为出水管16,其中,地面以下引导水流的沟(管),称之为暗沟,如图3和4。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提供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溢流通道,如图5所示,该溢流孔不是不是设置在溢流室上,而是直接设置在挂篮本体壁部的三个溢水口18,三个溢水口18 分别设置在除具有出水口11的侧壁外的其他三个侧壁上,在溢水口18的上沿处水平朝内设置有截污板181,在截污板181的端部处朝上折弯设置有挡板182,截污板181 与挡板182大体呈垂直状,相互垂直连接在溢水口18上沿处的截污板181和挡板 182,能有效阻止树叶等杂物直接进入市政下水道,并且三个溢水口18的位置都要高于出水部11的位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