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带轮加工的外圆磨具

一种用于带轮加工的外圆磨具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轮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带轮加工的外圆磨具,所述打磨台的上侧一端设置有打磨构件支撑板,所述打磨构件支撑板的上端内侧安装有打磨构件,所述带轮卡具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上侧两端对应位置处安装均安装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的上侧设置有内撑块,所述内撑块的上侧设置有上限位块,所述调节板的下侧设置有转杆,所述打磨构件包括下打磨头,所述下打磨头的上方设置有上打磨头,所述上打磨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杆。本实用新型能通过下打磨头与上打磨头同时对带轮的上下端进行打磨,能进行下打磨头与上打磨头间距的调节,通过带轮卡具对带轮主体进行固定,避免带轮打磨过程脱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94276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伊凡诺思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890576.6

  • 发明设计人 侯晓霞;

    申请日2022-07-20

  • 分类号B24B5/04(2006.01);B24B41/06(2012.01);B24B47/12(2006.01);B24B27/00(2006.01);B24B27/02(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德顺北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41: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轮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带轮加工的外圆磨具。

背景技术

带轮,属于盘毂类零件,带轮主要用于远距离传送动力的场合,例如小型柴油机动力的输出,农用车,拖拉机,汽车,矿山机械,机械加工设备,纺织机械,包装机械,车床,锻床,一些小马力摩托车动力的传动,农业机械动力的传送,空压机,减速器,减速机,发电机,轧花机等,带轮进行加工时,为了增强带轮的适用性,需要对带轮的外圆进行打磨,避免带轮传动过程中对皮带造成损伤。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轮加工用外圆磨具,(授权公告号CN213438652U),该专利技术当需要对磨具的位置进行调整时,拉动拉块,使拉块通过调整杆带动其中一个齿牙板与齿牙块分离,然后向左移动齿牙块再向下推动即可使齿牙块带动磨具向下移动,当需要对磨具向上移动时,直接推动齿牙块向上移动即可,通过底部的开口可以将磨具取出,对磨具进行更换,从而使带轮加工用外圆磨具可以对带轮的多个角度进行打磨,使磨具的适用性和便捷性增强,但是,上述打磨头只能对带轮的一端进行打磨,不能同时对带轮的上下端同时打磨,不利于工作效率,一般带轮卡具的卡合稳定性不好,工作过程带轮脱滑不利于打磨的精准度,一般装置不能进行打磨头的调节,不能适配不同厚度的带轮打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带轮加工的外圆磨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带轮加工的外圆磨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带轮加工的外圆磨具,包括打磨台、带轮卡具、带轮主体与打磨电机,所述带轮卡具位于打磨台的上侧位置处,所述打磨电机位于打磨台的内部上侧位置处,所述带轮主体安装于带轮卡具的外侧上端,所述打磨台的上侧一端设置有打磨构件支撑板,所述打磨构件支撑板的上端内侧安装有打磨构件,所述带轮卡具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上侧两端对应位置处安装均安装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的上侧设置有内撑块,所述内撑块的上侧设置有上限位块,所述调节板的下侧设置有转杆,所述打磨构件包括下打磨头,所述下打磨头的上方设置有上打磨头,所述上打磨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下打磨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杆,所述打磨构件支撑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一调节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板的上侧开设有第二调节槽,所述下限位块的下侧设置有滑块,所述调节板的上侧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调节杆支撑板,所述第二调节杆支撑板的上下端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二调节杆,所述上打磨头的上侧安装有第三调节杆,所述上打磨头的上侧位于第三调节杆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滑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撑块位于带轮主体的内侧位置处,所述上限位块卡合于带轮主体的上侧,所述下限位块卡合于带轮主体的下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杆转动于打磨台的上侧,所述转杆通过打磨电机转动于打磨台的上侧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滑杆的外端滑动于第一调节槽的内部位置处,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外端转动于打磨构件支撑板的内侧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滑动于第二调节槽的内部位置处,所述下限位块通过第二调节槽与滑块滑动于调节板的上侧,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内端贯穿第二调节杆支撑板转动于下限位块的外侧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滑杆的下端焊接于下打磨头的上侧,所述第二滑杆的上端滑动于上打磨头的内部位置处,所述第三调节杆的上端转动于上打磨头的内部,所述第三调节杆的下端转动于下打磨头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带轮加工的外圆磨具,能通过下打磨头与上打磨头同时对带轮的上下端进行打磨,提高工作效率,能进行下打磨头与上打磨头间距的调节,能适配不同厚度的带轮打磨,通过带轮卡具对带轮主体进行固定,固定的稳固性高,避免带轮打磨过程脱滑,有利于打磨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带轮加工的外圆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带轮加工的外圆磨具中带轮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用于带轮加工的外圆磨具中打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打磨台;2、带轮卡具;3、带轮主体;4、打磨电机;5、打磨构件支撑板;6、打磨构件;7、内撑块;8、上限位块;9、下限位块;10、调节板;11、转杆;12、下打磨头;13、上打磨头;14、第一调节杆;15、第一滑杆;16、第一调节槽;17、第二调节槽;18、滑块;19、第二调节杆支撑板;20、第二调节杆;21、第三调节杆;22、第二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带轮加工的外圆磨具,包括打磨台1、带轮卡具2、带轮主体3与打磨电机4,带轮卡具2位于打磨台1的上侧位置处,打磨电机4位于打磨台1的内部上侧位置处,带轮主体3安装于带轮卡具2的外侧上端,打磨台1的上侧一端设置有打磨构件支撑板5,打磨构件支撑板5的上端内侧安装有打磨构件6,带轮卡具2包括调节板10,调节板10的上侧两端对应位置处安装均安装有下限位块9,下限位块9的上侧设置有内撑块7,内撑块7的上侧设置有上限位块8,调节板10的下侧设置有转杆11,打磨构件6包括下打磨头12,下打磨头12的上方设置有上打磨头13,上打磨头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杆15,下打磨头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杆14,打磨构件支撑板5的上端开设有第一调节槽16,内撑块7位于带轮主体3的内侧位置处,上限位块8卡合于带轮主体3的上侧,下限位块9卡合于带轮主体3的下侧,转杆11转动于打磨台1的上侧,转杆11通过打磨电机4转动于打磨台1的上侧位置处,第一滑杆15的外端滑动于第一调节槽16的内部位置处,第一调节杆14的外端转动于打磨构件支撑板5的内侧位置处,首先,取出装置,把装置放置到使用位置处,然后,把需要打磨的带轮主体3,卡套到内撑块7的外侧,内撑块7的外侧挤压到带轮主体3的内侧,上限位块8卡到带轮主体3的上侧,下限位块9卡到带轮主体3的下侧,完成带轮主体3的固定,根据带轮主体3的厚度,调节下打磨头12与上打磨头13的打磨间距,打磨电机4带动带轮卡具2转动,第一调节杆14的外端在打磨构件支撑板5的上端转动,推动下打磨头12与上打磨头13移动到带轮主体3的外侧,第一滑杆15在第一调节槽16的内部滑动,下打磨头12与上打磨头13对带轮主体3进行打磨,最后,打磨完成,推动下限位块9收缩,取出内撑块7上的带轮主体3。

在图2、3中:调节板10的上侧开设有第二调节槽17,下限位块9的下侧设置有滑块18,调节板10的上侧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调节杆支撑板19,第二调节杆支撑板19的上下端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二调节杆20,上打磨头13的上侧安装有第三调节杆21,上打磨头13的上侧位于第三调节杆21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滑杆22,滑块18滑动于第二调节槽17的内部位置处,下限位块9通过第二调节槽17与滑块18滑动于调节板10的上侧,第二调节杆20的内端贯穿第二调节杆支撑板19转动于下限位块9的外侧位置处,第二滑杆22的下端焊接于下打磨头12的上侧,第二滑杆22的上端滑动于上打磨头13的内部位置处,第三调节杆21的上端转动于上打磨头13的内部,第三调节杆21的下端转动于下打磨头12的内部,把需要打磨的带轮主体3,卡套到内撑块7的外侧,第二调节杆20在第二调节杆支撑板19的上下端转动,下限位块9下侧的滑块18在第二调节槽17的内部滑动,内撑块7的外侧挤压到带轮主体3的内侧,上限位块8卡到带轮主体3的上侧,下限位块9卡到带轮主体3的下侧,完成带轮主体3的固定,根据带轮主体3的厚度,转动上打磨头13内部的第三调节杆21,第三调节杆21的下端在下打磨头12的内部转动,第二滑杆22在上打磨头13内滑动,第一滑杆15的外端在第一调节槽16的内部滑动,调节下打磨头12与上打磨头13的打磨间距,打磨电机4带动转杆11转动,转杆11带动带轮卡具2上的带轮主体3转动,第一调节杆14的外端在打磨构件支撑板5的上端转动,推动下打磨头12与上打磨头13移动到带轮主体3的外侧,第一滑杆15在第一调节槽16的内部滑动,下打磨头12与上打磨头13对带轮主体3进行打磨,最后,打磨完成,第二调节杆20在第二调节杆支撑板19的上转动,滑块18在第二调节槽17的内部滑动,推动下限位块9收缩,取出内撑块7上的带轮主体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取出装置,把装置放置到使用位置处,然后,把需要打磨的带轮主体3,卡套到内撑块7的外侧,第二调节杆20在第二调节杆支撑板19的上下端转动,下限位块9下侧的滑块18在第二调节槽17的内部滑动,内撑块7的外侧挤压到带轮主体3的内侧,上限位块8卡到带轮主体3的上侧,下限位块9卡到带轮主体3的下侧,完成带轮主体3的固定,根据带轮主体3的厚度,转动上打磨头13内部的第三调节杆21,第三调节杆21的下端在下打磨头12的内部转动,第二滑杆22在上打磨头13内滑动,第一滑杆15的外端在第一调节槽16的内部滑动,调节下打磨头12与上打磨头13的打磨间距,打磨电机4带动转杆11转动,转杆11带动带轮卡具2上的带轮主体3转动,第一调节杆14的外端在打磨构件支撑板5的上端转动,推动下打磨头12与上打磨头13移动到带轮主体3的外侧,第一滑杆15在第一调节槽16的内部滑动,下打磨头12与上打磨头13对带轮主体3进行打磨,最后,打磨完成,第二调节杆20在第二调节杆支撑板19的上转动,滑块18在第二调节槽17的内部滑动,推动下限位块9收缩,取出内撑块7上的带轮主体3。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