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及梁柱连接构造

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及梁柱连接构造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及梁柱连接构造,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梁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连接盒,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水平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板;连接盒夹设于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连接盒与第一连接板相互接触的一面均为配合面,连接盒和第一连接板于配合面上均开设至少一个限位槽,且配合面上均凸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条,限位条插接于限位槽内;至少一个固定组件,第一连接板与连接盒通过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梁柱连接构造梁柱连接节点,还包括构造柱和横梁,构造柱固定连接于连接框内;连接盒与横梁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梁柱连接稳固度的效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及梁柱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基建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在梁柱连接中,会在加工厂将横梁和构造柱加工好,将加工好的横梁和预制柱输送至施工现场后,在梁柱连接节点处将横梁和构造柱固定即可,其具有施工方便的优点。

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梁柱的端部预留钢筋,装配时,在梁柱的连接节点处搭建模板,形成浇筑空腔,再向浇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便可将梁柱通过现浇的混凝土和预留的钢筋固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浇筑的混凝土与梁柱之间为刚性连接,在地震来临时,梁柱连接节点处容易产生裂缝,存在有梁柱连接节点稳固度较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梁柱连接节点处的稳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及梁柱连接构造。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梁柱连接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水平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板;

连接盒,所述连接盒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

所述连接盒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接触的一面均为配合面,所述连接盒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于所述配合面上均开设至少一个限位槽,且所述配合面上均凸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至少一个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连接盒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时,将第一连接板固定于构造柱上,将连接盒固定于横梁上,在现场安装时,将连接盒沿限位槽的长度方向滑动,直至将连接盒与第一连接板通过限位条和限位槽匹配安装,最后再用固定组件将第一连接板与连接盒固定;通过设置限位条和限位槽,使得连接盒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接触不止为面接触,而是可以通过限位条和限位槽的内侧壁相互受力的方式,减少地震来临时,横梁沿构造柱在垂直于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发生滑脱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梁柱连接节点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盒顶壁开设有容纳槽,所述连接杆一端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盒侧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

两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盒侧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夹设于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盒顶壁开设容纳槽,可以减少连接盒的自重,便于人员将连接盒运输;将连接盒与第一连接板固定时,将连接杆穿过连接盒与第一连接板,由两个固定件对连接盒与第一连接板进行限位,便可将连接盒与第一连接板固定,其具有操作便捷的优点。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

至少两个弹性件,所述连接盒侧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各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夹设于所述固定件和第一连接板或连接盒侧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平行于连接杆轴线方向的地震波时,弹性件做为缓冲的结构,可以对梁柱的连接节点进行缓冲,减少梁柱的连接节点处因地震波而断裂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限位条的宽度朝向远离所述配合面的一侧逐渐减小,所述限位槽的槽宽由所述容纳槽至所述连接盒外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条的宽度朝向远离配合面的一侧逐渐减小,在产生的地震波与多个限位条的分布方向一致时,其相较于宽度保持一致的限位条而言,可以减少限位条沿配合面发生断裂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抵抗更高强度的地震波。

可选的,所述连接盒侧壁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且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与所述连接杆之间留有活动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径,在地震波来临时,活动间隙可以为连接盒沿第一连接板活动提供余量,减少连接盒因无法活动而产生断裂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框,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框与构造柱固定连接,可以提高第一连接板与构造柱之间的稳固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梁柱连接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梁柱连接构造,包括梁柱连接节点,还包括:

构造柱,所述构造柱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框内;

横梁,所述连接盒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时,将横梁用吊车向下吊装,直至连接盒插入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便可将横梁和构造柱固定;通过将横梁和构造柱通过梁柱连接节点固定,可以起到抗震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横梁包括主梁和辅助梁,所述辅助梁凸设于所述主梁靠近所述构造柱的一端,所述主梁端部于所述辅助梁的上下两侧均形成有安装区,每一所述安装区内均设有一个所述连接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辅助梁的上下两侧均设置连接盒,可以通过连接盒和第一连接板将横梁和构造柱连接的更加牢固。

可选的,所述横梁还包括钢筋组件,所述钢筋组件包括:

多个主筋,所述主筋预埋于所述主梁内;

多个配筋,所述配筋一端预埋于所述辅助梁内,另一端弯折后预埋于所述主梁内,所述主筋和所述配筋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筋可以提高主梁的稳固度,将配筋从辅助梁延伸至主梁内,可以提高辅助梁与主梁之间的牢固度。

可选的,所述钢筋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箍筋和多个第二箍筋;多个主筋固接于所述第一箍筋内圈,多个所述配筋固接于所述第二箍筋内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可以进一步的提高主梁和辅助梁的稳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减少横梁沿构造柱滑动,以适应强度更大的地震波;

2.通过在固定组件内设置弹性件,可以进一步提高抗震能力;

3.通过在第一通孔内壁和连接杆外壁之间留有活动间隙,可以进一步增强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梁柱连接节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梁柱连接节点中的连接盒沿第一连接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梁柱连接节点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梁柱连接构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梁柱连接构造中横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梁柱连接构造中钢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连接组件;11、连接框;12、第一连接板;121、第二通孔;13、第一预埋筋;2、连接盒;21、容纳槽;22、第一通孔;3、配合面;31、限位槽;32、限位条;33、预留间隙;4、固定组件;41、连接杆;42、固定件;43、弹性件;5、构造柱;6、横梁;61、主梁;611、安装区;62、辅助梁;63、钢筋组件;631、主筋;632、第一箍筋;633、配筋;634、第二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参照图1、图2和图3,梁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连接盒2与至少一个固定组件4。

参照图1,第一连接组件1包括连接框11和两个第一连接板12,第一连接板12侧壁焊接有第一预埋筋13,第一预埋筋13穿过连接框11侧壁后延伸至连接框11内,第一预埋筋13与连接框11焊接,每一第一连接板12竖直设置,两个第一连接板12沿水平方向并排分布。

参照图1和图2,连接盒2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板12之间,连接盒2顶壁开设有容纳槽21,连接盒2两外侧壁各与一个第一连接板12接触,且连接盒2、第一连接板12互相接触的一面均为配合面3;连接盒2和第一连接板12在配合面3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槽31,连接盒2和第一连接板12在配合面3上均凸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条32,连接盒2上的限位槽31沿竖直方向贯穿连接盒2,第一连接板12上的限位槽31沿竖直方向贯穿第一连接板12,限位条32与限位槽31平行,每一配合面3上的限位槽31和限位条32交错分布。

参照图2和图3,将连接盒2安装于两个第一连接板12之间时,将限位条32置于限位槽31内,再将连接盒2向下滑动,从而便可对连接盒2与第一连接板12进行限位。每一限位条32于水平方向的宽度朝向远离配合面3的一侧逐渐减小,每一限位槽31于水平方向的宽度朝向靠近配合面3上的开口处逐渐增大,且在限位条32位于限位槽31内时,限位条32和限位槽31内壁于水平方向上留有预留间隙33。

参照图2,连接盒2侧壁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22,第一连接板12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121,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121均位于配合面3所在的侧壁上,且第一通孔22的内径大于第二通孔121的内径。

参照图2和图3,固定组件4包括连接杆41、两个固定件42和至少两个弹性件43,连接杆41与第一通孔22内壁之间的间隙大于连接杆41与第二通孔121之间的间隙,且第一通孔22内壁与连接杆之间留有活动间隙;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1为螺柱,其中一个固定件42为六角螺栓头,另外一个固定件42为六角螺母,六角螺栓头同轴焊接于连接杆41端部,六角螺母与螺柱螺纹连接,即为螺柱和六角螺栓头构成了螺栓,使用时,直接将六角螺母和螺柱螺纹连接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41也可以为光杆,固定件42均与光杆焊接;其中,六角螺栓头位于容纳槽21内,连接杆41一端位于容纳槽21内,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121后与六角螺母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3为碟簧,弹性件43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各有一个弹性件43,且弹性件43位于连接板和固定件42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梁柱连接节点的实施原理为:第一连接组件1安装于构造柱上,连接盒2安装于横梁上,将连接盒2与第一连接板12固定时,首先将一个弹性件43套接于连接杆41上,再将连接杆41依次穿过连接盒2与第一连接板12,之后,将另一个弹性件43套接于连接杆41上,最后将为六角螺母的固定件42与连接杆41螺纹连接,此时,一个弹性件43位于为六角螺栓头的固定件42与连接盒2内壁之间,另一弹性件43位于为六角螺母的固定件42与第一连接板12之间,从而便可由固定组件4将连接盒2与第一连接板12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梁柱连接构造。参照图4,梁柱连接构造包括梁柱连接节点、构造柱5和横梁6。

参照图4,在构造柱5与横梁6固定的状态下,构造柱5竖直设置,横梁6水平设置,连接框11套接于构造柱5外壁,连接框11与构造柱5的安装方式为:在连接框11内壁焊接有多个一端预埋于构造柱5内的钢筋,从而使得连接框11与构造柱5固定,本实施例中,每一构造柱5上设有两个连接框11。

参照图4,横梁6包括主梁61、辅助梁62和钢筋组件63,辅助梁62凸设于主梁61靠近构造柱5的一端,辅助梁62的高度小于主梁61的高度,主梁61端部于辅助梁62的上下两侧均形成有安装区611,每一安装区611内均设有一个连接盒2。

参照图4、图5和图6,钢筋组件63预埋于横梁6内,钢筋组件63包括四个主筋631、多个第一箍筋632、四个配筋633和多个第二箍筋634;主筋631的长度与横梁6的长度一致,四个主筋631以矩阵方式预埋于主梁61内,四个主筋631位于第一箍筋632内圈,且主筋631与第一箍筋632通过扎丝绑扎固定;其中,两个配筋633为一组,两组配筋633于水平方向分布,每组中的两个配筋633交叉形成类X结构,两个配筋633的交叉点位于主梁61和辅助梁62的衔接处,配筋633一端弯折至辅助梁62内,另一端依次穿过部分第一箍筋632内圈后弯折并延伸至部分第一箍筋632外,配筋633延伸至第一箍筋632外和辅助梁62内的部分均与横梁6平行,配筋633延伸至第一箍筋632外的一端越过部分第一箍筋632后弯折至第一箍筋632内圈;第二箍筋634位于辅助梁62内,且配筋633位于辅助梁62内的一段位于第二箍筋634内圈;为了进一步将钢筋组件63固定,配筋633与第一箍筋632、第二箍筋634均通过扎丝绑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梁柱连接构造的实施原理为:预制加工时,将连接框11与构造柱5固定,将连接盒2与横梁6固定;装配时,首先将构造柱5固定于所需位置,再用吊车将横梁6吊起后向下输送,在此过程中,人员配合移动连接盒2的位置,直至辅助梁62和上下两个连接盒2均穿过两个第一连接板12之间的间隙内,最后,将位于辅助梁62上方的连接盒2与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接组件1固定,再将位于辅助梁62下方的连接盒2与位于下方的第一连接组件1固定即可。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