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检查站及检查系统

一种检查站及检查系统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查站及检查系统,该检查站中,通过车检棚对待检车道上的车辆进行检查,由车检棚内设置的数据采集模块对车辆及乘员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和甄别,执勤人员在隔离仓内就能对各个车辆在检车棚内的检测进度进行观察,并能对未完成检测的车辆进行调度,整个检查过程不需要执勤人员与车辆或者车内乘员直接接触就能完成,从而避免可能导致的伤害和病原传播,大大减少执勤人员的检查强度,同时阻车器的布置还能在车辆闯卡时对车辆及时进行处理,十分实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955168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诠航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075660.2

  • 发明设计人 程归兵;

    申请日2022-04-29

  • 分类号G07C9/32(2020.01);E04H1/12(2006.01);E01F13/04(2006.01);

  • 代理机构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张一平;亓雨生

  • 地址 315191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夏施村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40: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检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检查站及检查系统。

背景技术

检查站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牢筑平安城市的第一道防线。常规的检查站需要提前布防,搭设检查设备,并安排专门人员靠近待检车辆,在检查时,还需要车上乘员下车配合。如此检查形式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极大的增加检查的时长,使得通行效率大幅降低,而且往往难以真正发挥其“滤网”、“屏障”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疫情等不便于直接接触的检查场景而言,安检工作更加难以展开,一线工作人员往往承担着极大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

为此,专利号为CN202010159007.3的中国发明申请《一种智能检查站人车混合核验系统和方法》就公开了无需接触就能实现检查的检查站,通过车辆采集、人脸采集、识别比对,以及多设备协同等手段,在没有工作人员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文字、声音、信号灯等多种方式,智能引导司乘人员在车内自发完成人车核验,与特定比对库进行比对和预警。

虽然上述的检查站能够实现不接触检查,但是由于完全自动化,缺乏有效的人工监控和调度,不能确保待检车辆完全按照要求检测,且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缺乏有效的反馈和反应机制,因此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不必接触即可完成检查且能及时监测突发情况的检查站。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检查站的检查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检查站,包括:

车检棚,布置在待检车道的行车路径上,且该车检棚具有数据采集模块;

隔离仓,沿着车辆的行进方向布置在车检棚的下游且位于行车路径的旁侧,其内部具有能相互隔断的消杀区域和值守区域;以及

阻车器,布置在隔离仓的下游且位于行车路径的旁侧,该阻车器能横向移动至在待检车道的行车路径上。

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每个隔离仓的观察视角,每个隔离仓都对应有两个车检棚,两个车检棚分别设置在隔离仓两侧的待检车道上。

为了避免隔离仓内与外界接触,优选地,沿着行车方向,所述隔离仓内依次为值守区域和消杀区域,其中,所述消杀区间包括并排布置的喷淋室和风干室,且所述喷淋室与风干室之间、所述风干室与值守区域之间均设置有隔离门。

具体地,各所述隔离门均为卷帘门。

为了确保隔离仓能及时与外界进行气流交换,优选地,所述隔离仓还包括有换气系统,该换气系统包括泵体和风机,所述泵体布置在隔离仓的外围,所述风机设于值守区域内。

为了便于隔离仓与外界沟通,优选地,所述隔离仓内还设置有用于沟通外部的通讯装置。

车检棚可以是不同的搭建形式,为了实现快速拆装,优选地,各所述车检棚均包括有支撑骨架和盖设于支撑骨架上的盖板,并且,所述支撑骨架包括上支架和两个用于挂载采集设备的侧支架,两个所述侧支架分布在待检车道的两侧且二者之间留有供车辆停留的间隔,所述上支架布置在两个侧支架的上方且沿着待检车道的行车方向布置,所述上支架的两侧分别和对应的侧支架相连接,所述盖板盖设在上支架上。

具体地,所述上支架包括至少两个顶梁,且各所述顶梁沿着待检车道的行车方向间隔布置。

为了确保能够准确的采集车辆及内部人员状况,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用于采集车辆或者人脸信息的视觉采集装置、用于侦测乘员体温的测温装置以及热成像装置中的至少一种。当然,实际使用时还可以根据需要搭载其它适合使用场景的设备,例如必要时,可以加装指纹识别装置,身份证识别装置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检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分布在待检地区内的检查站,并且,各所述车检棚的数据采集模块与同一个信息处理系统通信连接。这样同一个待检地区内多个检查站共同信息处理的方式,使得采集信息能够在各个位置节点实现共通,不仅及时的应对闯卡等突发情况,还能在初次检查后被后续检查站识别出来,避免二次检查造成的资源浪费,大大提升检查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检查站中,通过车检棚对待检车道上的车辆进行检查,由车检棚内设置的数据采集模块对车辆及乘员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和甄别,执勤人员在隔离仓内就能对各个车辆在检车棚内的检测进度进行观察,并能对未完成检测的车辆进行调度,整个检查过程不需要执勤人员与车辆或者车内乘员直接接触就能完成,从而避免可能导致的伤害和病原传播,大大减少执勤人员的检查强度,同时阻车器的布置还能在车辆闯卡时对车辆及时进行处理,十分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查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离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车检棚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检查站包括车检棚1、隔离仓2和阻车器3。上述的车检棚1布置在待检车道的行车路径上,且该车检棚1具有数据采集模块,本实施例中以两个车检棚1为例具体说明。其中,各车检棚1均包括有支撑骨架11和盖设于支撑骨架11上的盖板12,并且,支撑骨架11包括上支架111和两个用于挂载采集设备的侧支架112,两个侧支架112分布在待检车道的两侧且二者之间留有供车辆停留的间隔,上支架111布置在两个侧支架112的上方且沿着待检车道的行车方向布置,上支架111的两侧分别和对应的侧支架112相连接,盖板12盖设在上支架111上。上述的上支架111包括至少两个顶梁113,且各顶梁113沿着待检车道的行车方向间隔布置。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用于采集车辆或者人脸信息的视觉采集装置、用于侦测乘员体温的测温装置以及热成像装置中的至少一种。当然,实际使用时还可以根据需要搭载其它适合使用场景的设备,例如必要时,可以加装指纹识别装置,身份证识别装置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隔离仓2用于对车检棚1内的车辆检测进行观察和监控,从而确保能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具体而言,上述的隔离仓2沿着车辆的行进方向布置在车检棚1的下游且位于行车路径的旁侧,其内部具有能相互隔断的消杀区域22和值守区域21,为了最大程度利用隔离仓2的观察视角,每个隔离仓2都对应有两个车检棚1,两个车检棚1分别设置在隔离仓2两侧的待检车道上。

在本实施例中,隔离仓2用于使执勤人员完全与外界隔离形成单独的空间,从而避免与车辆乘员的直接接触,以防止有可能的危险以及阻断乘员所携带病原的传播等。为了实现与外界隔离,沿着行车方向,隔离仓2内依次为值守区域21和消杀区域22,其中,消杀区域22包括并排布置的喷淋室221和风干室222,且喷淋室221与风干室222之间、风干室222与值守区域21之间均设置有隔离门223。上述的各隔离门223均为卷帘门。此外,隔离仓2还包括有换气系统,该换气系统包括泵体23和风机24,泵体23布置在隔离仓2的外围,风机24设于值守区域21内。为了方便内外沟通,在隔离仓2内还设置有用于沟通外部的通讯装置。

当然,一旦有突发情况,上述的阻车器3就能起到应急作用,上述的阻车器3具体是布置在隔离仓2的下游且位于行车路径的旁侧,该阻车器3能横向移动至在待检车道的行车路径上。

除此之外,整个检查系统通常包括至少两个检查站,各个检查站在整个待检查的地区内均布,各车检棚1的数据采集模块与同一个信息处理系统通信连接。这样同一个待检地区内多个检查站共同信息处理的方式,使得采集信息能够在各个位置节点实现共通,不仅及时的应对闯卡等突发情况,还能在初次检查后被后续检查站识别出来,避免二次检查造成的资源浪费,大大提升检查效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