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抬升臂总成及便于运输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

一种抬升臂总成及便于运输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抬升臂总成及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抬升臂总成包括大臂体、小臂体和变幅连接装置,大臂体的抬升端和小臂体的支点端转动连接;变幅连接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推杆和第一传动杆,第一伸缩推杆后端转动连接在大臂体上而前端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后端,第一传动杆位于大臂体和小臂体之间且前端转动连接在小臂体的支点端上,第一伸缩推杆的伸缩运动能够通过带动第一传动杆整体的变向和位移来推动小臂体相对于大臂体摆动。第一传动杆整体变向和位移的幅度和范围很大,使得第一传动杆与小臂体转动连接的后端能够位移的范围很大,进而使小臂体能够摆动的角度范围较大,实现小臂体的宽变幅,减少工作盲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95082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243127.9

  • 发明设计人 许仲;许树根;

    申请日2022-08-25

  • 分类号B66F11/04(2006.01);B66F13/00(2006.01);B66C23/06(2006.01);B66C23/42(2006.01);B66C23/46(2006.01);B66C23/69(2006.01);B66C23/82(2006.01);

  • 代理机构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杨学强

  • 地址 313219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白云南路1255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4: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抬升臂总成及便于运输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平台是一种先进的高空作业机械,能够大大提高空中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并降低劳动强度,在发达国家早已广泛应用。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最初的一般性的市政路灯维修、园林树木修剪等,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工业安装、设备检修、厂房维护、造船、电力、市政、机场、通讯、园林、交通等对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通常包括大臂、小臂和工作平台,通过小臂相对于大臂的转动实现变幅,通过工作平台相对于小臂的转动实现调平。如申请号为CN202010061274.7的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车曲臂提升结构,包括安装于车辆底盘上方的旋转底座、第一曲臂、第一连杆、第一连接块、第二曲臂、第二连杆、第二连接块、第三曲臂、第三连接块、第四曲臂、第四连杆、第四连接块、升降平台,第一曲臂和第一连杆活动连接于旋转底座和第一连接块之间,第二曲臂和第二连杆活动连接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第三曲臂活动连接于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之间,第四曲臂和第四连杆活动连接于第三连接块和第四连接块之间。该专利采用连接杆交叉的双平行四边形曲臂结构,保证稳定性的同时使得曲臂收起状态下高度较低,并且在双平行四边形的曲臂上还连接有伸缩曲臂和单平行四边形曲臂,保证作业平台的提升高度。相比于传统的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小臂,该专利在小臂的变幅上有提高,但小臂的转动依靠调平油缸活塞杆对第三连接块的推动,且调平油缸活塞杆的指向固定,因此小臂的转动范围有限,导致小臂能够将工作平台送到的位置有限,无法满足部分工况的使用;而且小臂收回后也无法达到与大臂大致平行的程度,小臂相对于大臂仍整体处于外摆状态,导致整车体积较大,在将平台车开回厂区停放时需要占据的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抬升臂总成,包括大臂体、小臂体和变幅连接装置,所述大臂体的抬升端和所述小臂体的支点端转动连接;所述变幅连接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推杆和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伸缩推杆后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大臂体上而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后端,所述第一传动杆位于所述大臂体和所述小臂体之间且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小臂体的支点端上,所述第一伸缩推杆的伸缩运动能够通过带动所述第一传动杆整体的变向和位移来推动所述小臂体相对于所述大臂体摆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变幅连接装置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杆转动连接,并且能够限制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位移路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导向件为第一导向摆杆,所述第一导向摆杆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大臂体的抬升端而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导向摆杆与所述第一传动杆的转动连接点到所述第一传动杆后端的距离小于到所述第一传动杆前端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大臂体的抬升端内具有中空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伸缩推杆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能够伸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大臂体的抬升端具有供所述第一导向摆杆转动连接的大臂头组件,所述小臂体的支点端具有供所述第一传动杆前端转动连接的小臂头组件,所述大臂体和所述小臂体通过所述大臂头组件和所述小臂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大臂头组件内形成有中空的第二腔体,所述小臂头组件内形成有中空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为所述变幅连接装置提供活动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大臂体沿自身延伸方向指向所述大臂头组件,所述第一腔体沿所述大臂体的延伸方向指向并连通所述第二腔体;所述小臂头组件伸出在所述小臂体一侧且位于所述小臂体与所述大臂体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括工作平台、调平连接装置和平台头组件,所述工作平台安装在所述平台头组件上,所述平台头组件与所述小臂体的摆动端转动连接;所述调平连接装置包括第二伸缩推杆、第二传动杆和第二导向摆杆,所述第二伸缩推杆后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小臂体上而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后端,所述第二传动杆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平台头组件上,所述第二导向摆杆后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小臂体上而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中部,所述第二伸缩推杆能够通过带动所述第二传动杆整体的变向和位移来推动所述平台头组件相对于所述小臂体摆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小臂体的摆动端具有供所述平台头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摆杆转动连接的摆动头组件,所述小臂体的摆动端内形成有中空的第四腔体,所述第二伸缩推杆位于所述第四腔体内并能够伸出,所述摆动头组件内形成有第五腔体,所述平台头组件内形成有第六腔体,所述第四腔体、所述第五腔体和所述第六腔体为所述调平连接装置提供活动空间。

一种便于运输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所述抬升臂总成。

有益效果:

第一传动杆整体变向和位移的幅度和范围很大,这样就使得第一传动杆与小臂体转动连接的后端能够位移的范围很大,进而使得小臂体能够摆动的角度范围较大,实现小臂体相对于大臂体的宽变幅,使得所述抬升臂总成能够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减少工作盲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中间支撑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隔板将所述收纳槽分为上槽和下槽的示意图;

图5为所述收纳槽内零部件的示意图;

图6为所述后挡板的示意图;

图7为所述半桥结构、所述第一推杆和车轮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所述行驶底盘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所述半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所述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所述车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所述抬升臂总成用于高空作业领域的示意图;

图13为所述抬升臂总成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在小臂体完全收回时所述变幅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15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示意图;

图16为小臂体相对于大臂体从完全收回状态摆动到最大展开角度的示意图;

图17为小臂体展开到最大摆动角度时所述变幅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18为所述工作平台与小臂体连接处的示意图;

图19为所述第四腔体、第五腔体和第六腔体的示意图;

图20为所述第二伸缩推杆伸长到最大行程时所述调平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1为所述第二伸缩推杆完全收缩时所述调平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a、行驶底盘,b、抬升臂总成,c、转台,12、中间支撑框体,121、收纳槽,1211、下槽,1212、上槽,122、底板,1221、承载部,123、侧板,1231、尾翼部,124、隔板,1241、避让口,125、后挡板,126、加强筋板,1261、避让槽,13、侧安装框体,131、侧安装板,14、抬升推杆,151、第一转动支杆,152、第二转动支杆,1、主车架,2、车轮组件,21、轮架,22、轮胎,23、液压马达,3、车桥单元,4、半桥结构,41、支撑摆臂,42、安装支架,43、平行摆臂,421、内伸出部,422、中间连接部,423、外伸出部,424、抵靠面,51、第一推杆,52、第二推杆,6、大臂体,61、大臂体组件,7、小臂体,71、小臂体组件,72、摆动头组件,8、变幅连接装置,81、第一伸缩推杆,82、第一传动杆,83、第一导向摆杆,91、第一腔体,92、第二腔体,93、第三腔体,94、第四腔体,95、第五腔体,96、第六腔体,10、工作平台,101、平台头组件,11、调平连接装置,111、第二伸缩推杆,112、第二传动杆,113、第二导向摆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原地扩桥的行驶底盘,包括主车架1、车轮组件2以及前后两个车桥单元3,所述车桥单元3包括左右两个对称设置且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车架1上的半桥结构4,每个所述半桥结构4上远离所述主车架1的一端都转动连接有所述车轮组件2。为实现扩桥功能,需要前后两个车桥单元3能够分别进行扩桥,即一个车桥单元3中的左右两个半桥结构4能够相互远离、相互靠近。所以所述车桥单元3还包括第一推动装置和第二推动装置,所述第一推动装置能够推动所述半桥结构4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主车架1摆动,所述第二推动装置能够推动所述车轮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半桥结构4转动至所述车轮组件2的滚动方向与所述半桥结构4的摆动切向大体一致;在扩桥时,首先通过第二推动装置推动车轮组件2并使其转动至自身滚动方向与半桥结构4的摆动切向大体一致,然后启动第一推动装置推动半桥结构4相对于主车架1朝外摆动,即一个车桥单元3中的左右两个半桥结构4相背摆动,在摆动过程中车轮组件2同步滚动行进,从而实现所述行驶底盘的原地扩桥。在上述的扩桥过程中,车轮组件2的运动形式为滚动,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混动摩擦,相比于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更容易克服,所以在扩桥过程中对第一推动装置的推力要求较低,成本得到控制;而且车轮组件2的滚动还避免了自身的磨损以及噪音的产生。

所述行驶底盘主要用于高空作业平台车领域,在该领域中通常会选择四驱来保证高空作业平台车的通过性,因此本实施例优选所述车轮组件2包括轮架21以及安装在所述轮架21上的轮胎22和用于驱动所述轮胎22的马达,实现四轮驱动。而在扩桥时,一种实施方式是在第一推动装置推动半桥结构4摆动的过程中所述马达驱动轮胎22滚动行进,进一步减小扩桥运动对第一推动装置的推力的需求,减小第一推动装置的成本。但两种不同形式动力的组合会造成总的扩桥动力不好掌握,而且车轮组件2本身就是滚动行进,只要车轮组件2中的轮胎22在外力作用下转动的阻力较小,则仅仅依靠第一推力装置的推力进行扩桥也不会对其推力大小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本实施例优选所述马达为液压马达23,并且所述液压马达23通过管路连接旁通阀,所述旁通阀打开后能够旁通所述液压马达23的油路并使所述液压马达23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转动;在扩桥时,打开所述旁通阀使液压马达23中的A油口和B油口旁通,则在液压马达23自身不启动时,其主轴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这样在半桥结构4摆动的同时,就能够推动轮胎22滚动,无需借助液压马达23的动力,降低了成本,而且仅通过一个第一推动装置的推力进行半桥结构4的摆动,也更便于掌控整个扩桥过程。当然,通常液压马达23与轮胎22之间还设置有减速器,在扩桥时还需要将减速器的刹车解除。

通常情况下,所述车桥单元3的扩桥运动是左右两个半桥结构4同时相互背离摆动,所述第一推动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是同时推动左右两个半桥结构4摆动,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分别推动左右两个半桥结构4摆动。但本实施例中左右两个半桥结构4的独立性较高,相互之间在结构的关联上较少,因此优选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这样还可以满足所述半桥结构4的单独摆动。具体地,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半桥结构4包括支撑摆臂41,所述第一推动装置包括左右两个分别作用于同侧的所述半桥结构4的第一推杆51,所述第一推杆51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车架1上而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摆臂41的摆动端,所述摆动端即远离主车架1的一端,所述第一推杆51、所述支撑摆臂41和所述主车架1形成三角形结构,所以使第一推杆51进行伸缩,就可以推动所述支撑摆臂41进行摆动,当然在此过程中第一推杆51自身也跟随摆动。这样不仅使得支撑摆臂41的摆动角度范围较大,也使得结构稳定性较高,有助于提高扩桥稳定性,也有助于提高支撑摆臂41对所述行驶底盘整体的支撑强度。

在扩桥之前,需要先使用第二推动装置推动车轮组件2转动,直至车轮组件2的滚动方向与半桥结构4的摆动切向大体一致,车桥单元3中左侧的车轮组件2安装在左侧的半桥结构4上,右侧的车轮组件2安装在右侧的半桥结构4上。本实施例的所述行驶底盘在扩桥前后有两种使用状态,一种是扩桥前的正常行驶姿态,此时为保证通过性,使行驶底盘尽量窄,所以本实施例在这种状态下半桥结构4整体大致处于前后延伸状态,两个半桥结构4上远离主车架1的一端相互靠近,两个车轮组件2也相互靠近,行驶底盘整体处于最窄的状态下;另一种是扩桥后的停止状态,此时车桥单元3中左右两个半桥结构4相互背离摆动较大的角度,左右两个车轮组件2相互远离。若第二推动装置采用一套结构同时作用于左右两个车轮组件2,则在上述正常行驶姿态下进行扩桥时,由于左右两个半桥结构4太过接近,在两者转动至自身滚动方向与摆动切向大体一致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干涉,导致无法转动到位;而在上述扩桥后的姿态下,左右两个车轮组件2之间的间距较大,第二推动装置自身结构需要较大的行程,导致成本增高。因此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半桥结构4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摆臂41摆动端的安装支架42,所述车轮组件2通过所述轮架21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42上;所述第二推动装置包括左右两个分别作用于同侧的所述车轮组件2的第二推杆52,所述第二推杆52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42上而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轮架21,所述第二推杆52通过伸缩来推动所述车轮组件2的转动。所述安装支架42既供第二推杆52安装,使得左右两个第二推杆52分别独立运行,只需要保证其行程能够使得车轮组件2可转动角度范围满足需求即可,成本较低;又供车轮组件2安装,使得左右两个车轮组件2在相互靠近时仍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两者在转动时发生互相之间的干涉。

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安装支架42包括内伸出部421、外伸出部423和位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连接部422,所述支撑摆臂41的摆动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中间连接部422上,所述车轮组件2安装在所述外伸出部423上,所述第二推杆52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内伸出部421上,第二推杆52的另一端则与所述车轮组件2的轮架21转动连接。所以安装支架42不仅保证第二推杆52的稳定安装,而且第二推杆52横跨在安装支架42上,利用安装支架42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来使得第二推杆52的伸缩行程得到有效保证。而且在扩桥前左右两个车轮组件2相互靠近时,两者之间间隔有两个安装支架42,进一步保证两个车轮组件2在转动时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干涉。

在扩桥过程中需要保证车轮组件2中轮胎22的滚动方向与支撑摆臂41摆动端的摆动切向大体一致,这通过控制车轮组件2与支撑摆臂41之间的角度关系来实现,但安装支架42的存在会对车轮组件2与支撑摆臂41之间的角度关系产生影响;这里存在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是安装支架42与所述支撑摆臂41之间为固定连接,则在扩桥过程中安装支架42不会影响车轮组件2与支撑环摆臂之间的角度关系,但安装支架42仅固定在支撑摆臂41上,其稳固性较低;第二种是安装支架42与所述支撑摆臂41之间为转动连接,则在扩桥过程中安装支架42可能产生相对于支撑摆臂41的转动,导致车轮组件2与支撑摆臂41之间的角度关系受影响,当然,通过设置角度传感器、控制器等来控制车轮组件2的转动角度的方式,依然可以消除安装支架42的影响,但变量过多会导致算法复杂,成本提高,且实际角度匹配的精确度降低,对扩桥造成不良影响。综合考虑上述两种实施方式面临的问题,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半桥结构4还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车架1上而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42的所述内伸出部421上的平行摆臂43,所述平行摆臂43平行于所述支撑摆臂41,并且所述支撑摆臂41、所述平行摆臂43、所述安装支架42和所述主车架1围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安装支架42和所述支撑摆臂41的摆动端之间为转动连接。这样所述半桥结构4是一个由支撑摆臂41、平行摆臂43和安装支架42组成的整体,其中支撑摆臂41是主要功能结构,平行摆臂43与支撑摆臂41同步摆动,平行摆臂43的存在不仅能够分担支撑摆臂41对行使底盘整体的支撑作用,提高半桥结构4整体的强度和支承能力,而且提高了安装支架42在半桥结构4中的安装牢固程度,同时也使得安装支架42在半桥结构4运动过程中的平稳度,进而保证车轮组件2与支撑摆臂41之间位置关系的精准可测。由于上述半桥结构4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并且其上存在四个转动连接部,所以在扩桥过程中支撑摆臂41和平行摆臂43保持平行的同步摆动,安装支架42则始终与半桥结构4在主车架1上两个转动连接部之间的连线平行,这两个转动连接部即支撑摆臂41、平行摆臂43与主车架1的转动连接部位,总之这样使得安装支架42整体的位置指向是确定的,在扩桥过程中安装支架42是整体平移的,所以安装支架42不会对所述车轮组件2的位置精度造成影响。因此在扩桥过程中,只要控制支撑摆臂41的摆动角度以及车轮组件2的转动角度这两个变量就能够保证车轮组件2的滚动方向与半桥结构4的摆动切向大体一致,进而实现顺利扩桥。

对于支撑摆臂41的摆动角度和车轮组件2的转动角度的控制,需要实时精确监控和反馈,因此需要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具体地,本实施例优选所述车桥单元3还包括第一角度传感器、第二角度传感器和扩桥控制器,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出所述支撑摆臂41的摆动角度并传输给所述扩桥控制器,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出所述车轮组件2的转动角度并传输给所述扩桥控制器,所述扩桥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推杆51和所述第二推杆52电线连接,并且所述扩桥控制器中设置有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推杆51和所述第二推杆52来使得所述支撑摆臂41的摆动角度与所述车轮组件2的转动角度相匹配的第一模块。在实际实验中能够获知在始终保持车轮组件2的滚动方向与半桥结构4的摆动切向大体一致的情况下,支撑摆臂41的每一个摆动角度所对应的车轮组件2的转动角度,这一映射关系需要写入第一模块中,以此为基准,在实际扩桥过程中实现第一模块实时控制上述两个角度能够始终保持对应,进而实现顺利扩桥。

本实施例中行驶底盘在正常行驶姿态时尽量较窄以保证通过性,因此在正常行驶姿态时左右两个半桥结构4相互靠近,减小行驶底盘的宽度,而且这样也使得行驶底盘的宽度能够满足常用货运柜、平板车等运输载具对宽度尺寸的装柜要求,便于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当所述行驶底盘用在高空作业平台上形成整车时,两个半桥结构4相互靠近能够减小整车的宽度,使整车能够满足常用货运柜、平板车等运输载具的宽度尺寸要求,便于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两个半桥结构4相互靠近之后可以在两者之间留一点间距,也可以相互抵靠以尽量多地减小宽度,相互抵靠的情况下不仅使得行驶底盘的左右宽度较窄,还使得两个半桥结构4相互支撑,进而保证车桥单元3整体的稳定。而在行使底盘从扩桥姿态转变为正常行驶姿态时,左右两个半桥结构4相向摆动,直至相互抵靠,因此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安装支架42的所述内伸出部421具有背朝所述车轮组件2的抵靠面424,所述车桥单元3中的左右两个所述半桥结构4可以通过所述抵靠面424相抵靠,所述抵靠面424上设置有缓冲垫,减轻碰撞的损伤和噪音。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推动装置还包括摆动油缸,所述摆动油缸为所述第一推杆51提供动力;所述第二推动装置还包括转向油缸,所述转向油缸为所述第二推杆52提供动力。采用油缸的动力形式,保证为第一推杆51和第二推杆52提供足够大的推动力,保证扩桥运行的顺利实现。

所述行驶底盘可以用于现有的高空作业平台车中,也可以用在下文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高空作业平台车中。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空作业平台,包括所述行驶底盘。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一种抬升臂总成,包括大臂体6、小臂体7和变幅连接装置8,所述大臂体6自身也能够摆动,因此其摆动的一端为抬升端,小臂体7安装在大臂体6上的一端则为支点端,所述大臂体6的抬升端和所述小臂体7的支点端转动连接。所述变幅连接装置8包括第一伸缩推杆81和第一传动杆82,所述第一伸缩推杆81后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大臂体6上而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82后端,所述第一传动杆82位于所述大臂体6和所述小臂体7之间且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小臂体7的支点端上;所述变幅连接装置8带动小臂体7产生相对于大臂体6的转动,因此在运动分析时可将大臂体6视为静止的参照基准,所述第一传动杆82在被推动运动的过程中,其前端和后端相对于大臂体6都是活动的,所以第一传动杆82整体产生变向和位移,而小臂体7则跟随第一传动杆82前端的位移而产生摆动;具体地,所述第一伸缩推杆81进行伸缩运动,带动所述第一传动杆82后端产生同步同路径位移,同时第一传动杆82产生变向,拉动或推动小臂体7,使其产生相对于大臂体6的摆动,由于第一传动杆82整体没有受到其余限制,所以其整体变向和位移的幅度和范围很大,这样就使得第一传动杆82与小臂体7转动连接的后端能够位移的范围很大,进而使得小臂体7能够摆动的角度范围较大,实现小臂体7相对于大臂体6的宽变幅,使得所述抬升臂总成能够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减少工作盲区。而且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大臂体6和小臂体7完全拉回,达到小臂体7与大臂体6大致平行的状态,如图1示出的状态,提高紧凑性,减少所述抬升臂总成需要占用的空间,减少存放的空间成本,特别是在使用货运柜等常用运输载具进行运输时,抬升臂总成处于图1的收回状态时其总长度和高度都能够满足装柜要求,便于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所述抬升臂总成主要用于安装在高空作业车上进行使用,抬升臂总成整体收回的状态下紧凑性的提高也有利于保证高空作业车的通过性,而且降低了高空作业车的长度,使得高空作业车的总长度和总高度都能够满足货运柜等常用运输载具的装柜要求,便于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在第一传动杆82运动的过程中,第一伸缩推杆81的前端除了在自身伸缩路径的位移之外,还会跟随第一传动杆82后端在上下方向上产生位移,所以所述第一伸缩推杆81后端转动连接在大臂体6上,使得第一伸缩推杆81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相对于大臂体6的摆动。

由于所述第一传动杆82的运动轨迹难以确定,上述方案中部分情况能够顺利实现对小臂体7的推动,但也有部分情况下无法实现,导致可靠性不足。因此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变幅连接装置8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杆82转动连接,并且能够限制所述第一传动杆82的位移路径,在第一传动杆82被第一伸缩推杆81推动的过程中,第一传动杆82与导向件的转动连接部位的路径被导向件限制确定,使得第一传动杆82整体的运行轨迹得以确定,而第一传动杆82相对于导向件的转动仍然会发生,使得自身变向,依然使得第一传动杆82前端的位移叠加了第一传动杆82整体的位移和变向两种形式,依然能够实现小臂体7相对于大臂体6的宽变幅摆动。具体地,优选所述导向件为第一导向摆杆83,所述第一导向摆杆83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大臂体6的抬升端而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杆82的中部,第一导向摆杆83相对于大臂体6摆动,第一导向摆杆83下端为摆动端且轨迹确定,从而使得第一传动杆82上与第一导向摆杆83转动连接部位的运行轨迹确定,在不考虑第一传动杆82变向而产生的相对于第一导向摆杆83的转动的情况下,第一传动杆82整体的位移轨迹确定,保证在第一伸缩推杆81推动第一传动杆82的过程中,第一传动杆82始终能够带动小臂体7摆动。具体地,图4示出小臂体7完全收回在大臂体6下方的初始状态,小臂体7通过最末端转动连接在大臂体6上,第一传动杆82位于大臂体6和小臂体7所夹的空间中且斜撑在小臂体7与大臂体6之间,第一导向摆杆83则拉住第一传动杆82以限制其轨迹,只要第一伸缩推杆81往外伸出,则第一传动杆82后端只能往斜下方移动,第一传动杆82的前端则往斜上方翘起,第一传动杆82以与导向摆杆的转动连接部为支点发生变向,从而推动小臂体7背离大臂体6摆动;与此同时,第一传动杆82整体以与第一导向摆杆83的转动连接部的摆动轨迹为整体位移轨迹产生位移,配合上述自身的变向运动一起推动小臂体7背离大臂体6摆动。综合而言,在第一传动杆82被第一伸缩推杆81往外推动的过程中,第一传动杆82同时发生跟随第一导向摆杆83往外摆动的整体的位移以及相对于第一导向摆杆83转动而使得前端持续往上翘起的运动,这样两个运动形式叠加之后作用到小臂体7上,使得小臂体7能够产生相对于大臂体6的宽变幅摆动。图5示出所述小臂体7从完全收回的初始状态摆动到最大角度后的状态,与图4对比可知最大摆动角度可达230°-240°,大大提高了所述抬升臂总成的工作角度范围,适用于各种复杂工况,减小工作盲区;而且所述变幅连接装置8能够将小臂体7收回至与大臂体6大致平行的状态,在不使用时大大减小了抬升臂总成的总长度,减小空间成本,提高通过性。

图6示出小臂体7相对于大臂体6摆动到最大角度的状态,此时第一伸缩推杆81与第一导向摆杆83大致平行,第一导向摆杆83与大臂体6的转动连接部阻挡住第一伸缩推杆81,达到极限状态,无法继续推动,第一导向摆杆83达到最大摆动角度,即第一传动杆82跟随第一导向摆杆83的摆动所产生的整体位移达到最大程度;另一方面,此时第一传动杆82相对于第一导向摆杆83的转动也已达到最大角度,第一传动杆82的前端已往后上方翻转至接近第一导向摆杆83和大臂体6的转动连接部,小臂体7的支点端抵靠在大臂体6的抬升端上,达到极限状态。分析上述第一传动杆82的两种运动形式皆达到极限状态可知,决定第一导向摆杆83达到极限状态的条件确定,而决定第一传动杆82相对于第一导向摆杆83的转动到极限状态还与第一传动杆82上与第一导向摆杆83转动连接部位的选取有关;第一传动杆82形似杠杆,以其与第一导向摆杆83的转动连接部为界可将其划分为作用于小臂体7的传力臂部分和被第一伸缩推杆81推动的动力臂部分,其中传力臂部分的转动认为是作用于小臂体7的有效做功,第一导向摆杆83与第一传动杆82的转动连接点越接近第一传动杆82的前端,则上述传力臂部分的长度越短,上述动力臂部分的长度越长,则在使第一传动杆82相对于第一导向摆杆83转动到同样的极限状态时,需要第一伸缩推杆81能够伸出的最大行程越长,此时第一传动杆82中动力臂部分的长度占整体长度的比例也较大,这部分和第一伸缩推杆81一样伸出在外部,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和紧凑性,而且第一伸缩推杆81最大行程的增大也会导致其成本的升高。因此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第一导向摆杆83与所述第一传动杆82的转动连接点到所述第一传动杆82后端的距离小于到所述第一传动杆82前端的距离,降低对第一伸缩推杆81的最大行程的需求,而且提高了第一传动杆82中作用于小臂体7的传力臂部分的长度比例,更多地获得对小臂体7的有效做功,减小第一传动杆82中动力臂部分的长度比例,提高结构稳定性和紧凑性。

所述第一伸缩推杆81在伸缩过程中存在长度的变化,需要为其提供活动空间,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大臂体6的抬升端内具有中空的第一腔体91,所述第一伸缩推杆81位于所述第一腔体91内并能够伸出;在小臂体7收回状态下,小臂体7贴近大臂体6,此时第一伸缩推杆81整体缩回在第一腔体91中,实现对小臂体7的避让,不会影响小臂体7的完全收回,当需要将小臂体7推出时,则第一伸缩推杆81从第一腔体91中伸出,将第一传动杆82往外推动。

所述大臂体6本体和所述小臂体7本体皆为长条状支撑臂,为便于两者之间的转动连接以及变幅连接装置8的设置,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大臂体6的抬升端具有供所述第一导向摆杆83转动连接的大臂头组件61,所述小臂体7的支点端具有供所述第一传动杆82前端转动连接的小臂头组件71,所述大臂体6和所述小臂体7通过所述大臂头组件61和所述小臂头组件71转动连接;所述大臂头组件61内形成有中空的第二腔体92,所述小臂头组件71内形成有中空的第三腔体93,所述第二腔体92与所述第一腔体91相连通,所述第三腔体93与所述第二腔体92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91、所述第二腔体92和所述第三腔体93为所述变幅连接装置8提供活动空间。具体的,所述大臂头组件61包括左右两块第一支撑板,第二腔体92即两块第一支撑板之间所夹的空间,小臂头组件71包括左右两块第二支撑板,第三腔体93即两块第二支撑板之间所夹的空间,这样变幅连接装置8在第二腔体92和第三腔体93内可以实现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平面内的平面运动,从而推动小臂体7也这同一平面内产生相对于大臂体6的摆动。当然,在所述变幅连接装置8的实际运动过程中,其会有部分伸出在第一腔体91、第二腔体92和第三腔体93之外,第一腔体91、第二腔体92和第三腔体93的存在主要在于能够避让变幅连接装置8的运动。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大臂体6沿自身延伸方向指向所述大臂头组件61,所述第一腔体91沿所述大臂体6的延伸方向指向并连通所述第二腔体92;所述小臂头组件71伸出在所述小臂体7一侧且位于所述小臂体7与所述大臂体6之间。这样大臂头组件61与大臂体6本体连为一体,使得大臂体6整体仍为长条状的支撑臂结构,使得大臂头组件61成为能够代表大臂体6本体的静止的基准,作为变幅连接装置8、小臂体7运动分析的参照。而小臂头组件71伸出在小臂体7一侧则便于其与大臂头组件61转动连接,小臂体7本体也为长条状的支撑臂结构,小臂体7在完全收回情况下其本体与大臂体6大致平行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小臂头组件71必须从小臂体7本体的一侧伸出才能与大臂头组件61转动连接。

所述抬升臂总成主要同于高空作业平台领域,小臂体7的摆动端通常需要安装工作平台10,在工作过程中大臂体6和小臂体7共同实现对工作平台10的抬升,但工作平台10需要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通常需要配备对工作平台10进行调平的调平机构;在上述方案中,变幅连接装置8实现了小臂体7相对于大臂体6摆动的宽变幅,这就要求调平机构的调平角度范围也足够大,才能对应满足小臂体7的宽变幅,即需要实现调平机构与变幅连接机构的配套,显然现有的调平机构难以无法满足要求。本实施例的所述抬升臂总成还包括工作平台10、调平连接装置11和平台头组件101,所述工作平台10安装在所述平台头组件101上,所述平台头组件101与所述小臂体7的摆动端转动连接;所述调平连接装置11包括第二伸缩推杆111、第二传动杆112和第二导向摆杆113,所述第二伸缩推杆111后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小臂体7上而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112的后端,所述第二传动杆112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平台头组件101上,所述第二导向摆杆113后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小臂体7上而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杆112的中部,所述第二伸缩推杆111能够通过带动所述第二传动杆112整体的变向和位移来推动所述平台头组件101相对于所述小臂体7的摆动。图9示出上述具体结构,所述调平连接装置11的结构原理与所述变幅连接装置8一致,由第二导向摆杆113限制第二传动杆112整体的运动轨迹,第二传动杆112相对于第二导向摆杆113还能过产生转动,这两种运动形式的叠加使得第二传动杆112上与平台头组件101转动连接的前端能够产生宽变幅位移,从而使得平台头组件101相对于小臂体7的转动角度范围较大,对比第二伸缩推杆111完全伸出和完全缩回的两种极限状态下平台头组件101的位置,可知平台头组件101的转动角度范围也大致为230°-240°,从而实现平台头组件101的变幅范围与小臂体7变幅范围的匹配,不论小臂体7转动至任一角度,调平连接装置11都可以将平台头组件101转动至某一角度使得工作平台10保持水平状态。

为便于平台头组件101、调平连接装置11的安装,为调平连接装置11提供活动空间,进一步优选所述小臂体7的摆动端具有供所述平台头组件101和所述第二导向摆杆113转动连接的摆动头组件72,所述小臂体7的摆动端内形成有中空的第四腔体94,所述第二伸缩推杆111位于所述第四腔体94内并能够伸出,所述摆动头组件72内形成有第五腔体95,所述平台头组件101内形成有第六腔体96,所述第四腔体94、所述第五腔体95和所述第六腔体96为所述调平连接装置11提供活动空间。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第一伸缩推杆81和所述第二伸缩推杆111皆由油缸提供动力。

所述抬升臂总成可以用在现有的高空作业平台车中,也可以用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一、实施例三中的高空作业平台中。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运输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所述抬升臂总成。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运输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行驶底盘a、安装在所述行驶底盘a上的转台c以及安装在所述转台c上的抬升臂总成b,所述转台c能够绕一个竖直轴线产生相对于所述行驶底盘a的转动,所述抬升臂总成b则能够产生相对于所述转台c的摆动实现举升。其中所述抬升臂总成b包括大臂体6、小臂体7和变幅连接装置8,所述变幅连接装置8能够推动所述小臂体7相对于所述大臂体6做宽变幅摆动,抬升臂总成b整体重心的移动范围较大,对所述作业平台整车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所述行驶底盘a能够原地扩桥,提高其对转台c和抬升臂总成b的支撑能力,也提高了所述作业平台整车的稳定性。所述转台c包括中间支撑框体12和固定在所述中间支撑框体12左右两侧的侧安装框体13,所述中间支撑框体12供抬升臂总成b的安装,所述侧安装框体13供各种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的安装;所述中间支撑框体12内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上敞开的收纳槽121,所述大臂体6的转动端伸入在所述收纳槽121中并转动安装在所述中间支撑框体12后部,所述收纳槽121中设置有位于所述大臂体6下方的抬升推杆14,所述抬升推杆14前端转动连接在大臂体6下方而后端伸入在所述收纳槽121中并转动安装在所述中间支撑框体12上,所述抬升推杆14通过伸缩来推动所述大臂体6相对于所述中间支撑框体12的摆动。所述收纳槽121是由所述中间支撑框体12的实体结构所围成的,所述大臂体6的转动端和所述抬升推杆14的后端伸入在收纳槽121中并安装在中间支撑框体12的实体结构上,能够得到中间支撑框体12整体的稳定支撑,使其能够在小臂体7宽变幅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优选所述抬升推杆14由液压油缸驱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撑框体12包括底板122和左右两块侧板123,所述底板122和左右两块侧板123围成所述收纳槽121,所述收纳槽121中设置有供所述抬升推杆14转动安装的第一转动支杆151和供所述大臂体6转动安装的第二转动支杆152,所述第一转动支杆151和所述第二转动支杆152皆左右横向架设在左右两块所述侧板123之间。第一转动支杆151和第二转动支杆152固定在中间支撑框体12上,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较高,进而中间支撑框体12对大臂体6和抬升推杆14的支撑作用的强度和稳定性,第一转动支杆151穿设在大臂体6的转动端中,使大臂体6能够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支杆152穿设在所述抬升推杆14的后端中,使抬升推杆14能够转动。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中间支撑框体12还包括横向架设在左右两块所述侧板123之间的隔板124,所述隔板124将所述收纳槽121划分为上槽1212和下槽1211,所述第一转动支杆151位于所述下槽1211中,所述第二转动支杆152位于所述上槽1212中,所述隔板124上具有上下贯通的避让口1241,所述抬升推杆14能够经过所述避让口1241摆动到所述上槽1212中,保证抬升推杆14对大臂体6的举升作用。所述隔板124不仅加强了中间支撑框体12的结构强度,而且将第一转动支杆151和第二转动支杆152分隔在上槽1212和下槽1211中,使得中间支撑框体12受力均衡,减轻中间支撑框体12某一处应力集中的程度,提高使用寿命;而且在大臂体6整体横向放倒的状态下,隔板124能够对大臂体6起到一定的支承作用。

所述大臂体6在上槽1212及其上方的空间中活动,且上槽1212主要供大臂体6的转动端伸入,因此优选左右两个所述侧板123具有位于后部且朝上突出的尾翼部1231,所述尾翼部1231位于所述隔板124上方,所述上槽1212由左右两个所述尾翼部1231和所述隔板124围成。这样上槽1212仅用于容纳大臂体6的转动端,减少了侧板123的材料成本。这样所述上槽1212仅仅是位于中间支撑框体12后部的一小部分,而所述下槽1211仍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腔体,由侧板123上除尾翼部1231之外的主体部分所夹形成。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中间支撑框体12还包括后挡板125,所述后挡板125设置在左右两块所述侧板123之间并从后方封堵所述收纳槽121,所述后挡板125既提高了中间支撑框体12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又能够遮掩第一转动支杆151和第二转动支杆152部位,避免异物进入影响转动,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中间支撑框体1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槽1211中的加强筋板126,所述加强筋板126呈直立状且同时与所述侧板123和所述底板122固定连接,对中间支撑框体12起到支撑加强作用,所述加强筋板126上具有开口朝上的避让槽1261,避免抬升推杆14在摆动过程中与加强筋板126发生干涉。优选所述底板122具有延伸在所述侧安装框体13下方的承载部1221,所述侧安装框体13位于所述承载部1221上并与所述承载部1221固定连接,提高侧安装框体13与中间支撑框体12的紧凑性和整体性,也提高了侧安装框体13的安装稳定性。进一步地,优选所述侧安装框体13包括贴靠固定在所述中间支撑框体12的所述侧板123上的侧安装板131,这样侧安装框体13从左右两边夹紧中间支撑框体12,进一步提高中间支撑框体12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大臂体6和抬升推杆14在中间支撑框体12上的安装强度和稳定性。

所述行驶底盘a采用本说明书中实施例一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抬升臂总成b采用本说明书中实施例二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于运输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是大型的高空作业设备,抬升臂总成b中大臂体6的长度很长,再加上小臂体7的长度,就使得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整车的长度和高度很大,行驶底盘a扩桥之后其宽度很大,在使用常用的运输载具如货运柜、平板车等对其进行运送时,需要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在长度、宽度和高度上全都收回到最短的状态,使自身能够满足在运输载具,特别是货运柜中的装柜要求,便于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具体地,使抬升臂总成b整体收回到图1示出的状态,使行驶底盘a整体收回到图1示出的状态,从而使所述便于运输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的总长度、总宽度和总高度都能够满足货运柜的装柜要求。进一步地,在装柜时若经过上述调整之后所述便于运输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仍不能满足货运柜的装柜要求,就将行驶底盘a中的轮胎更换成仅供装柜运输时使用的特制轮胎,如铁制轮胎,其轴向厚度和径向宽度都小于原装轮胎,通过减小轮胎的尺寸来减小所述便于运输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宽度和高度,使其能够满足装柜要求。所述特制轮胎仅在装柜时使用,当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被运送到目的地之后,需要将特制轮胎更换为原装轮胎进行实际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