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形成压铸件倒爪结构的模具及压铸件

形成压铸件倒爪结构的模具及压铸件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形成压铸件倒爪结构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包括注塑板、第一注塑块和第二注塑块,第二注塑块固定连接于注塑板,第一注塑块固定连接于第二注塑块,第二模具设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连通,第一注塑块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第一注塑块与第一容置腔的槽壁之间形成第一注塑腔,第一注塑腔注塑形成倒爪结构的弯折部,第二注塑块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第二注塑块与第二容置腔的槽壁之间形成第二注塑腔,第二注塑腔注塑形成倒爪结构的壳体部,弯折部固定连接于壳体部。该模具能够直接形成压铸件的倒爪结构,减少制作工艺,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压铸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5873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惠州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315580.6

  • 发明设计人 刘新华;曹俊威;刘子平;冯超;

    申请日2022-08-31

  • 分类号B22D17/22(2006.01);

  • 代理机构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周景

  • 地址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澳大道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华泰路南路2号科技创业中心AB栋第2层A2-01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2: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形成压铸件倒爪结构的模具及压铸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模组的下铁框通过模具浇铸形成,而下铁框在组装后需要依靠下铁框背部的倒爪结构与背光模组的之间进行连接,常规的倒爪结构是在压铸件形成后,通过CNC在压铸件的背部切割加工后形成的;或者通过特定的滑块模具在压铸件的背部进行浇铸形成倒爪结构,但此方式脱模不方便,导致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从而增加压铸件的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压铸件倒爪结构的模具,该模具能够直接形成压铸件的倒爪结构,减少制作工艺,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形成压铸件倒爪结构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包括注塑板、第一注塑块和第二注塑块,第二注塑块固定连接于注塑板,第一注塑块固定连接于第二注塑块,第二模具设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连通,第一注塑块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第一注塑块与第一容置腔的槽壁之间形成第一注塑腔,第一注塑腔注塑形成倒爪结构的弯折部,第二注塑块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第二注塑块与第二容置腔的槽壁之间形成第二注塑腔,第二注塑腔注塑形成倒爪结构的壳体部,弯折部固定连接于壳体部。

进一步地,第一注塑块包括顶面以及绕顶面周向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设置,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设置,第一容置腔包括槽底、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一侧面抵靠或接触设置,第二侧壁与第二侧面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注塑区,第三侧壁与第三侧面抵靠或接触设置,第四侧壁与第四侧面抵靠或接触设置,顶面与槽底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注塑区,第一注塑腔由第一注塑区和第二注塑区形成。

进一步地,顶面与第二侧面的连接处为弧形,槽底与第二侧壁的连接处为弧形。

进一步地,第二注塑块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第三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二容置腔包括第一腔壁、第二腔壁、第三腔壁和第四腔壁,第一表面与第一腔壁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注塑孔,第二表面与第二腔壁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注塑孔,第三表面与第三腔壁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三注塑孔,第四表面与第四腔壁间隔设置并形成第四注塑孔,第二注塑腔由第一注塑孔、第二注塑孔、第三注塑孔和第四注塑孔形成。

进一步地,第二注塑块包括第五表面,第二容置腔包括第五腔壁,第五表面与第五腔壁间隔设置并形成中间注塑区,中间注塑区与第一注塑腔、第二注塑腔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注塑块设有第一台阶,第一台阶由第五表面向着靠近注塑板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注塑块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台阶对应设置的第二台阶,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间隔设置形成的第二注塑孔。

进一步地,第二模具设有用于形成弯折部的加强筋的凹槽,凹槽从槽底延伸至第二侧壁。

进一步地,凹槽设有两个,两个凹槽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合模平面,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合模平面,第一合模平面设置于注塑板;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由第二合模平面向着远离第一合模平面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合模平面与第二合模平面之间形成第三注塑腔,第三注塑腔注塑形成压铸件的底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铸件,压铸件由上述的形成压铸件倒爪结构的模具制作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通过将第一注塑腔与第二注塑腔连通,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组合模进行浇铸并形成压铸件后,可直接形成压铸件的倒爪结构,脱模方便,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压铸件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压铸件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铸件的另一视角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模具沿X轴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模具沿X轴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后沿X轴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后沿X轴方向的加强筋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后沿Y轴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如图1至图5所示,形成压铸件倒爪结构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1和第二模具12,第一模具11包括注塑板111、第一注塑块112和第二注塑块113,第二注塑块113固定连接于注塑板111,第一注塑块112固定连接于第二注塑块113,第二模具12设有第一容置腔101和第二容置腔102,第一容置腔101与第二容置腔102连通,第一注塑块112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01内,第一注塑块112与第一容置腔101的槽壁之间形成第一注塑腔103,第一注塑腔103注塑形成倒爪结构的弯折部22,第二注塑块113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02内,第二注塑块113与第二容置腔102的槽壁之间形成第二注塑腔104,第二注塑腔104注塑形成倒爪结构的壳体部24,弯折部22固定连接于壳体部24,弯折部22呈“L”形。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通过将第一注塑腔103与第二注塑腔104连通,使第一模具11与第二模组合模进行浇铸并形成压铸件20后,可直接形成压铸件20的倒爪结构,脱模方便,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压铸件20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成本。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第一注塑块112包括顶面1121以及绕顶面1121周向设置的第一侧面1122、第二侧面1123、第三侧面1124和第四侧面1125,第一侧面1122与第二侧面1123相对设置,第三侧面1124与第四侧面1125相对设置,第一容置腔101包括槽底1211、第一侧壁1212、第二侧壁1213、第三侧壁1214和第四侧壁1215,第一侧壁1212与第一侧面1122抵靠或接触设置,第二侧壁1213与第二侧面1123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注塑区1031,第三侧壁1214与第三侧面1124抵靠或接触设置,第四侧壁1215与第四侧面1125抵靠或接触设置,顶面1121与槽底1211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注塑区1032,第一注塑腔103由第一注塑区1031和第二注塑区1032形成。

如图4所示,顶面1121与第二侧面1123的连接处为弧形,槽底1211与第二侧壁1213的连接处为弧形,因此,形成的倒爪结构的弯折部22为弧形,脱模时方便快捷。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第二注塑块113包括第一表面1131、第二表面图未示、第三表面1133和第四表面1134,第一表面1131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第三表面1133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第一表面1131、第二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三表面1133、第四表面1134,第二容置腔102包括第一腔壁1221、第二腔壁、第三腔壁1223和第四腔壁1224,第一表面1131与第一腔壁1221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注塑孔1041,第二表面与第二腔壁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注塑孔1042,第三表面1133与第三腔壁1223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三注塑孔1043,第四表面1134与第四腔壁1224间隔设置并形成第四注塑孔1044,第二注塑腔104由第一注塑孔1041、第二注塑孔1042、第三注塑孔1043和第四注塑孔1044形成。

进一步地,第二注塑块113包括第五表面1135,第二容置腔102包括第五腔壁1225,第五表面1135与第五腔壁1225间隔设置并形成中间注塑区105,中间注塑区105与第一注塑腔103、第二注塑腔104连通。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注塑块113设有第一台阶114,第一台阶114由第五表面1135向着靠近注塑板111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注塑块112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台阶114对应设置的第二台阶123,第一台阶114与第二台阶123间隔设置形成的第二注塑孔1042。

如图6所示,第一台阶114包括第一阶面11321、第二阶面11322和第三阶面11323,第二阶面11322固定连接于第一阶面11321与第三阶面11323之间,第二表面由第一阶面11321、第二阶面11322和第三阶面11323组成,第一阶面11321固定连接于第五表面1135,第二台阶123包括第四阶面12221、第五阶面12222和第六阶面12223,第二腔壁由第四阶面12221、第五阶面12222和第六阶面12223组成,第五阶面12222固定连接于第四阶面12221与第六阶面12223之间,第一阶面11321与第二侧壁1213固定连接,第一阶面11321与第四阶面12221之间形成第一注塑槽,第二阶面11322与第五阶面12222之间形成第二注塑槽,第三阶面11323与第六阶面12223之间形成第三注塑槽,第二注塑孔1042由第一注塑槽、第二注塑槽和第三注塑槽形成。

如图2和图7所示,第二模具12设有用于形成弯折部22的加强筋23的凹槽106,凹槽106从槽底1211延伸至第二侧壁1213,凹槽106与第一注塑腔103连通,在凹槽106通过浇铸形成的加强筋23与弯折部22固定连接;凹槽106设有两个,两个凹槽106之间间隔设置。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模具11包括第一合模平面11a,第二模具12包括第二合模平面12a,第一合模平面11a位于注塑板111上;第一容置腔101、第二容置腔102由第二合模平面12a向着远离第一合模平面11a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合模平面11a与第二合模平面12a之间形成第三注塑腔107,第三注塑腔107注塑形成压铸件20的底板21。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压铸件20,由上述的形成压铸件倒爪结构的模具制作形成。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