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

一种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该刀具包括切割组件和刀柄,刀柄上开设有刀槽,切割组件包括多组刀片,任一刀片的两端均连接有滑块,刀槽内还开设有滑槽,滑块设置于滑槽内,滑块与刀柄滑动连接,滑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滑块的固定组件;其能够解决现目前在切割竹类叶片容易导致手受伤、工序复杂且切割容易出错的技术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6136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宜宾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2063962.4

  • 发明设计人 朱玉敏;王宇;赵霞;

    申请日2022-08-05

  • 分类号B26B1/08(2006.01);B26B1/10(2006.01);B26B3/00(2006.01);

  • 代理机构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万雪松

  • 地址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1: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

背景技术

观察竹类植物显微结构的过程中,叶片是重点的观察对象。对于叶缘、叶表皮、叶肉、叶脉、叶柄的解剖结构观察通常采用显微观察法。竹类植物叶片因其表皮及叶肉角质化程度高,较其他植物叶片更硬,采用传统的徒手切片方法,切割不仅容易割伤手,还会导致切割不易获得理想的观察材料,而采用石蜡切片法,存在成本高、工序繁琐、得率低等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其能够解决现目前在切割竹类叶片容易导致手受伤、工序复杂且切割容易出错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包括切割组件和刀柄,刀柄上开设有刀槽,切割组件包括多组刀片,任一刀片的两端均连接有滑块,刀槽内开设有滑槽,滑块设置于滑槽内,滑块与刀柄滑动连接,滑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滑块的固定组件。

进一步地,上述固定组件包括可伸缩的卡爪,刀柄上设置有多个卡孔,卡爪与卡孔相匹配。

进一步地,上述刀片与滑块转动连接,刀槽与刀片相匹配。

进一步地,上述刀片与滑块间设置有螺母,刀片与滑块通过螺母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任一上述滑块上还设置有海绵,海绵与滑块可拆卸连接,任一刀片上均开设有导流槽,海绵与导流槽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刀柄上设置有防滑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其能够通过多组可通过滑块进行滑动的刀片来对竹类叶片进行切割,从而便于调节切割出的竹类叶片的大小和粗细等,不容易导致切割出错,且通过两片固定的刀片进行切割,不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捏住刀片,提高了安全系数,降低了操作难度,从而避免操作人员在切割的时候受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在刀片展开时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的仰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中刀柄的俯视图。

图标:1-刀片;2-刀柄;3-防滑纹;4-导流槽;5-刀槽;6-滑槽;7-滑块;8-螺母;9-海绵;10-卡爪;11-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5,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在刀片1展开时的侧视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的仰视图;图3所示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中滑块7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中刀柄2的俯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包括切割组件和刀柄2,刀柄2上开设有刀槽5,切割组件包括多组刀片1,任一刀片1的两端均连接有滑块7,刀槽5内开设有滑槽6,滑块7设置于滑槽6内,滑块7与刀柄2滑动连接,滑块7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滑块7的固定组件。其能够通过多组可通过滑块7进行滑动的刀片1来对竹类叶片进行切割,从而便于调节切割出的竹类叶片的大小和粗细等,不容易导致切割出错,且通过两片固定的刀片1进行切割,不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捏住刀片1,提高了安全系数,降低了操作难度,从而避免操作人员在切割的时候受伤。

在本实施例中,刀柄2和滑块7均为木质,以保证该刀具的重量较轻,切割起来比较方便,另外,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材质。

上述固定组件包括可伸缩的卡爪10,刀柄2上设置有多个卡孔11,卡爪10与卡孔11相匹配。当滑块7需要在滑槽6内滑动时,通过将卡爪10按下使卡爪10收缩,然后进行滑动,当卡爪10滑动到卡孔11处时,压缩的卡爪10自动弹出卡孔11,从而与卡孔11固定,使刀片1与刀柄2不会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保证刀具在切割时的稳定切割。

上述刀片1与滑块7转动连接,刀槽5与刀片1相匹配。当不使用该刀具时,通过转动刀片1,使刀片1收入刀槽5内,从而避免刀片1长时间大范围的与空气接触而造成刀片1发生锈蚀,从而影响刀片1的使用寿命。

上述刀片1与滑块7间设置有螺母8,刀片1与滑块7通过螺母8转动连接。当需要收起刀片1的时候将螺母8拧松,然后收纳刀片1,使刀片1进入刀槽5后再将螺母8拧紧;而当需要使用刀片1时,将螺母8拧松,将刀片1从刀槽5内转出后再拧紧螺母8,避免刀片1在切割的过程中发生移动。

任一上述滑块7上还设置有海绵9,海绵9与滑块7可拆卸连接,任一刀片1上均开设有导流槽4,海绵9与导流槽4连通。通过海绵9吸水后进行挤压,能够使海绵9中的水通过导流槽4流向刀刃,从而润湿刀刃,以提高切割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海绵9设置于刀片1与滑块7之间,当左右晃动刀片1时,刀片1能够挤压海绵9,从而使水通过导流槽4流向刀刃,另外,海绵9还可以设置于滑块7的两侧等其他位置。

上述刀柄2上设置有防滑纹3。通过设置防滑纹3以避免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刀柄2发生滑动,而造成切割受伤或切割出错。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竹类叶片的切割刀具,其能够通过多组可通过滑块7进行滑动的刀片1来对竹类叶片进行切割,从而便于调节切割出的竹类叶片的大小和粗细等,不容易导致切割出错,且通过两片固定的刀片1进行切割,不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捏住刀片1,提高了安全系数,降低了操作难度,从而避免操作人员在切割的时候受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