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及擦窗机器人

一种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及擦窗机器人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及擦窗机器人,所述底座上设有挡墙,所述挡墙内设有限位底板,所述限位底板上设有导风口,所述底座、所述挡墙和所述限位底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不仅使擦窗机器人生产简单化,还节省了时间、劳力和材料,且顺应了我国现在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92795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壹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325268.9

  • 发明设计人 卢志;欧保全;高明;丁利国;

    申请日2022-05-27

  • 分类号A47L1/02(2006.01);F04D29/44(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辉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10;深圳市辉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10;

  • 代理人刘海军;孟强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上寮社区上南上寮工业路18号汇聚新桥107创智园A.B座B301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7: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及擦窗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家电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擦窗机器人在人们的需求下出现,它的智能性、安全性、高效性及价格能接受的特点,开始在很多方面投入应用,开始大大的解放劳动力。目前市面上的擦窗机器人结构简单,但是组合安装过程较为复杂,工序较多,特别是导风罩的安装,耗时耗力还耗材。目前导风罩在擦窗机器人的结构里为单独结构,擦窗机器人安装时,导风罩需要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需要开设一个通孔,导风罩对应通孔放置且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由于导风罩是与底座为单独个体,所以导风罩安装在底座上的时候,导风罩与底座之间会产生缝隙,所以生厂商会使用密封条将缝隙密封,使风从导风罩通过不会漏风。所以导风罩为擦窗机器人单独结构时,不仅使生产工序复杂化了,增加了时间的浪费,劳力的浪费,还浪费了材料,与我国现在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背道而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导风罩为擦窗机器人单独结构时,使擦窗机器人生产工序复杂化了,导致增加了生产成本的浪费、时间的浪费、劳力的浪费和材料的浪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其通过底座、挡墙、限位底板和导风口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封闭式挡墙,所述底座和所述封闭式挡墙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封闭式挡墙内设有限位底板,所述封闭式挡墙和所述限位底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限位底板上设有导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底板上方位于所述导风口处设有突起圆环。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底板与所述封闭式挡墙连接处设有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底板单侧横截面为突起圆弧,突起圆弧自所述封闭式挡墙内侧至所述导风口边缘向下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底板上在导风口处设有抽风口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擦窗机器人包括上述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

进一步地,擦窗机器人还包括外壳、行走机构和抽风组件,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两侧设有安置孔,所述行走机构置于所述安置孔内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抽风组件放置在所述封闭式挡墙内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下方设有清洁布。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下方设有与所述导风口对应且能盖住所述导风口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导风气口,所述导风气口从端盖中心处呈周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下方设有能够容放端盖的端盖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上的边缘四周设有固定钉,所述端盖凹槽上对应所述固定钉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钉插装在所述固定孔内;或所述端盖凹槽四周设有固定钉,所述端盖上对应固定钉设有固定孔,固定孔插装在固定钉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通过底座、挡墙、限位底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使擦窗机器人生产工序简单化,还节省了生产成本、时间和劳力和材料,且顺应了我国现在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窗机器人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窗机器人中抽风组件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挡墙,12-限位底板,121-导风口,122-凸台,123- 突起圆环,124-抽风口凹槽,13-固定柱,14-行走机构,15-抽风组件,152-抽风口,153-涡轮风扇,154-涡轮风扇扇叶,16-安置孔,17-清洁布,18-端盖, 181-导风气口,182-固定钉,19-端盖凹槽,20-固定孔,2-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封闭式挡墙11,底座1与封闭式挡墙11为一体成型结构,封闭式挡墙11内设有限位底板12,封闭式挡墙11与限位底板12为一体成型结构,限位底板12上设有导风口121,这样底座1、封闭式挡墙11、限位底板12为一体,底座1、封闭式挡墙11和限位底板12之间就没有缝隙,就不需要使用密封条,也就不用多增加一道工序了。擦窗机器人中的抽风组件15放置封闭式挡墙11内,抽风组件15的抽风口152对准限位底板 12上的导风口121,抽风组件15工作时,风从导风口121进入,封闭式挡墙11 和限位底板12防止风从其他地方漏出。使擦窗机器人生产工序简单化,还节省了生产成本、时间、劳力和材料,且顺应了我国现在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

本实施例中,限位底板12上方位于导风口121处设有突起圆环123,抽风口152对应导风口121放置,抽风口152与导风口121无法密封连接,所以抽风口152与导风口121连接处会存在有缝隙,抽风组件15运作时,风从缝隙中向外流出,会导致擦窗机器人压强不够,吸力不足,所以导风口121上设置突起圆环123可防止风输送至抽风口152内风向外流出。

本实施例中,限位底板12单侧横截面可以为突起圆弧,突起圆弧自封闭式挡墙11内侧至导风口121边缘向下倾斜设置,此设置为匹配涡轮风扇扇叶154 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在导风口121的边缘处可设置抽风口凹槽124,风从导风口 121进入抽风口152,抽风口152与导风口121之间存在缝隙,抽风口凹槽124 防止风向外流出。

本实施例中,限位底板12与封闭式挡墙11连接处设有凸台122,凸台122 内侧面与抽风组件15的涡轮风扇扇叶154外侧相对应,凸台122的设置防止抽风组件15运作时,风从涡轮风扇扇叶154外侧向外流出。

本实施例中,擦窗机器人可使用上述的任一项擦窗机器人的导风罩结构。

本实施例中,擦窗机器人还包括外壳2、行走机构14和抽风组件15,外壳 2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上两侧设有安置孔16,行走机构14置于安置孔16 内,行走机构14内包括了电机组件和可以使擦窗机器人在玻璃上行走的组件,行走的组件穿过安置孔16,电机组件设置在擦窗机器人的内部,行走机构14与底座1固定连接一起,抽风组件15放置在封闭式挡墙11内,抽风组件15可以与底座1固定连接,也可以在底座1上且在封闭式挡墙11周边设置固定柱13,抽风组件15可以与固定柱13固定连接,底座1下方设有清洁布17,清洁布17 的布料可以使用纤维的、纯棉的或者海绵等能擦拭玻璃上污渍的布即可。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下方设有与导风口121对应且能盖住导风口121的端盖18,端盖18的设置用于保护用户,防止用户在使用时受伤,且保护擦窗机器人,防止不明物体进入导风口,损坏擦窗机器人零部件,端盖18上设有导风气口181,导风气口181可以为平行四边形、鸟翼型或者其他的形状,导风气口 181从端盖18中心处呈周向分布,导风气口181的设置方向可与抽风组件15的上的涡轮风扇扇叶154旋转的方向相同,这样设置可以使气流更大,吸附力更强。端盖18横截面可以呈凹凸形设置。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下方设有能够容放端盖18的端盖凹槽19,使端盖18 与底座1更加贴合。

本实施例中,端盖18上的边缘四周设有固定钉182,端盖凹槽19上对应固定钉182设有固定孔20,固定钉182插装在固定孔20内,端盖18与底座1固定连接;端盖凹槽19四周设有固定钉182,端盖18上对应固定钉182设有固定孔20,固定孔20插装在固定钉182上,端盖18与底座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设有固定柱13,固定柱13设置在封闭式挡墙11四周,固定柱13顶端设有第一螺丝孔131,抽风组件15上对应第一螺丝孔131设有第二螺丝孔151,抽风组件15放置在封闭式挡墙11内且螺丝132通过第二螺丝孔151连接第一螺丝孔131,抽风组件15与固定柱13固定连接,由于抽风组件15直接放置在封闭式挡墙11内不稳定,抽风组件15不好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设置了固定柱13,方便抽风组件15的安装。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