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康复助行器

一种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康复助行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康复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康复助行器,包括U型底座和扶手杆,所述U型底座底部四个顶角处安装有具有制动效果的万向轮,所述U型底座的上表面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撑杆,两组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焊接有两组横杆,所述支撑杆端部均设置有升降装置,两组所述扶手杆对应通过升降装置安装于支撑杆的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握住拧盘并转动螺纹杆,可啮合驱动啮合套块并带动限位滑动块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扶手杆上下移动,实现扶手杆的高度调节功能,以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使用,同时将支撑板转动至水平位置,且两组L型支撑架支撑于支撑板的底部表面,便于患者坐在支撑板的表面进行休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9374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1170247.4

  • 发明设计人 丁芳;

    申请日2022-05-16

  • 分类号A61H3/04(2006.01);

  • 代理机构珠海飞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50;

  • 代理人刘利芬

  • 地址 100000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西下庄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7: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康复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康复助行器。

背景技术

膝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甚至残废。在膝骨关节炎术后,患者的腿部不能发力,为了康复治疗,需要使用助行器进行自走行走训练,而传统的助行器的扶手高度一定,不能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进行调节,因而不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调节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康复助行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康复助行器,包括U型底座和扶手杆,U型底座底部四个顶角处安装有具有制动效果的万向轮,U型底座的上表面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撑杆,两组支撑杆之间固定焊接有两组横杆,支撑杆端部均设置有升降装置,两组扶手杆对应通过升降装置安装于支撑杆的外侧,两组支撑杆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患者坐下休息的支撑装置。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装置通过升降装置可对扶手杆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便于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本装置通过支撑装置便于患者坐下进行休息,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包括开设于支撑杆内部的内孔,内孔内底壁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贯穿延伸至支撑杆的上方,螺纹杆外端部固定安装有拧盘,内孔内部滑动安装有啮合套块,且啮合套块啮合套设于螺纹杆的外部,支撑杆侧表面开设有贯穿相通于内孔内部的侧通槽,侧通槽内部滑动安装有限位滑动块,且限位滑动块的内端部固定连接于啮合套块的外表面,扶手杆对应固定安装于限位滑动块的外端部处。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握住拧盘并转动螺纹杆,在螺纹杆与啮合套块啮合传动以及侧通槽对限位滑动块的滑动效果作用,可驱动啮合套块并带动限位滑动块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扶手杆上下移动,实现扶手杆的高度调节功能。

本实施例中,扶手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橡胶垫以及防滑纹增大了扶手杆外表面的摩擦力,可避免患者在手握扶手杆时出现打滑而发生危险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两组支撑杆之间的转轴,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支撑板,U型底座的上表面两侧固定安装有L型支撑架,且L型支撑架顶部对应与支撑板表面支撑配合,支撑板通过转轴竖直设置于两组支撑杆之间,支撑杆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插接孔,上方横杆的内部贯穿滑动插设有插销,且插销下端部对应与插接孔插接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向上拉动插销,插销下端部从插接孔内部脱出,此时通过转轴将支撑板转动至水平位置,且两组L型支撑架支撑于支撑板的底部表面,患者可坐在支撑板的表面进行休息。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表面粘接有保护垫,且保护垫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由上述方案可见,采用硅胶材质制成的保护垫防滑且质地较软,从而可提高患者坐下时的舒适感。

本实施例中,两组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置物篮,且置物篮通过螺丝紧固安装于两组支撑杆的外表面。

由上述方案可见,置物篮可便于放置患者随身携带的物品,且通过螺丝安装,可对置物篮进行单独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通过握住拧盘并转动螺纹杆,可啮合驱动啮合套块并带动限位滑动块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扶手杆上下移动,实现扶手杆的高度调节功能,以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使用;

2、本装置通过向上拉动插销,插销下端部从插接孔内部脱出,此时通过转轴将支撑板转动至水平位置,且两组L型支撑架支撑于支撑板的底部表面,患者可坐在支撑板的表面进行休息,从而提高装置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U型底座;101、万向轮;2、支撑杆;201、横杆;3、扶手杆;4、内孔;401、螺纹杆;402、拧盘;403、啮合套块;404、侧通槽;405、限位滑动块;5、转轴;501、支撑板;502、L型支撑架;503、插接孔;504、插销;505、保护垫;6、置物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康复助行器,包括U型底座1和扶手杆3,U型底座1底部四个顶角处安装有具有制动效果的万向轮101,U型底座1的上表面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撑杆2,两组支撑杆2之间固定焊接有两组横杆201,支撑杆2端部均设置有升降装置,两组扶手杆3对应通过升降装置安装于支撑杆2的外侧,两组支撑杆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患者坐下休息的支撑装置;

具体的,升降装置包括开设于支撑杆2内部的内孔4,内孔4内底壁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401,且螺纹杆401贯穿延伸至支撑杆2的上方,螺纹杆401外端部固定安装有拧盘402,内孔4内部滑动安装有啮合套块403,且啮合套块403啮合套设于螺纹杆401的外部,支撑杆2侧表面开设有贯穿相通于内孔4内部的侧通槽404,侧通槽404内部滑动安装有限位滑动块405,且限位滑动块405的内端部固定连接于啮合套块403的外表面,扶手杆3对应固定安装于限位滑动块405的外端部处,通过握住拧盘402并转动螺纹杆401,在螺纹杆401与啮合套块403啮合传动以及侧通槽404对限位滑动块405的滑动效果作用,可驱动啮合套块403并带动限位滑动块405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扶手杆3上下移动,实现扶手杆3的高度调节功能;

具体的,扶手杆3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通过橡胶垫以及防滑纹增大了扶手杆3外表面的摩擦力,可避免患者在手握扶手杆3时出现打滑而发生危险的情况;

具体的,支撑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两组支撑杆2之间的转轴5,转轴5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支撑板501,U型底座1的上表面两侧固定安装有L型支撑架502,且L型支撑架502顶部对应与支撑板501表面支撑配合,支撑板501通过转轴5竖直设置于两组支撑杆2之间,支撑杆2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插接孔503,上方横杆201的内部贯穿滑动插设有插销504,且插销504下端部对应与插接孔503插接配合,向上拉动插销504,插销504下端部从插接孔503内部脱出,此时通过转轴5将支撑板501转动至水平位置,且两组L型支撑架502支撑于支撑板501的底部表面,患者可坐在支撑板501的表面进行休息;

具体的,支撑板501表面粘接有保护垫505,且保护垫505采用硅胶材质制成,采用硅胶材质制成的保护垫505防滑且质地较软,从而可提高患者坐下时的舒适感;

具体的,两组支撑杆2的外侧设置有置物篮6,且置物篮6通过螺丝紧固安装于两组支撑杆2的外表面,置物篮6可便于放置患者随身携带的物品,且通过螺丝安装,可对置物篮6进行单独拆卸。

工作原理:本装置在使用时,患者通过手握扶手杆3,可在万向轮101的作用下,辅助制成前进,便于患者的康复训练,同时通过握住拧盘402并转动螺纹杆401,在螺纹杆401与啮合套块403啮合传动以及侧通槽404对限位滑动块405的滑动效果作用,可驱动啮合套块403并带动限位滑动块405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扶手杆3上下移动,可将扶手杆3的高度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处,同时向上拉动插销504,插销504下端部从插接孔503内部脱出,此时通过转轴5将支撑板501转动至水平位置,且两组L型支撑架502支撑于支撑板501的底部表面,患者可坐在支撑板501的表面进行休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