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和灭火装置

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和灭火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和灭火装置,双向阀包括阀体和弹性片,阀体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一阀体内设第一通孔,第二阀体内设第二通孔,弹性片设于两通孔之间,弹性片内设连接的活动部和固定部;自由状态下,弹性片封闭第一通孔,自第一通孔向第二通孔方向流动的流体推开活动部,活动部朝第二通孔弹性形变,将两通孔连通,抵接结构抵接朝向第一通孔弹性形变的活动部,自第二通孔向第一通孔流动的流体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后,活动部弹性形变离开抵接结构,两通孔连通,通过自第二通孔向第一通孔流动的流体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后,活动部弹性形变,使两通孔连通,实现在自然状态下单向流通,压力达到预设值后可反向流通,且结构简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1510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1791591.5

  • 申请日2022-07-12

  • 分类号F16K7/12(2006.01);F16K27/02(2006.01);F16K31/126(2006.01);A62C31/28(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白晓菲

  • 地址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新兴产业园区卫星导航产业园8号楼2单元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4: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通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和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连通阀通常用于管路的连接,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上常见的连通阀有双向阀、单向阀、止回阀等。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连通阀,只能单向流通,反向关闭,且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和灭火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连通阀,只能单向流通,反向关闭,且结构复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包括阀体和弹性片,所述阀体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阀体内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弹性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所述弹性片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自由状态下,所述弹性片封闭所述第一通孔,自所述第一通孔向所述第二通孔方向流动的流体能推开所述活动部,所述活动部朝向所述第二通孔弹性形变,以将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阀体设有抵接结构,所述抵接结构用于抵接朝向所述第一通孔弹性形变的所述活动部,在自所述第二通孔向所述第一通孔流动的流体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后,所述活动部弹性形变以离开所述抵接结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为环形,所述活动部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径向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径向内壁具有间隙。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呈圆形,所述间隙呈圆弧状,所述间隙与所述活动部同心设置。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片为圆盘状橡胶片。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体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二阀体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连接槽,并用于将所述弹性片夹设于所述连接槽的底壁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槽的底壁形成所述抵接结构,所述连接槽的底壁呈环形,自由状态下,所述活动部贴合于所述连接槽的底壁,并封闭所述第一通孔。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槽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设置在10mm至50mm之间,所述第二通孔分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阀体靠近所述弹性片的一侧,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孔径设置在15mm至55mm之间,所述第二通道的孔径设置在8mm至48mm之间,且所述第一通道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孔径。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体设置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阀体连接,所述第二侧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第二阀体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阀体连接,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灭火装置,包括罐体、喷射管道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所述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设于所述罐体和所述喷射管道之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和灭火装置,在自由状态下,弹性片封闭第一通孔,自第一通孔向第二通孔方向流动的流体能推开活动部,使得活动部发生弹性形变,可以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通过在自第二通孔向第一通孔流动的流体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后,活动部弹性形变离开抵接结构,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从而实现在自然状态下可单向流通,流动的流体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后又可反向流通,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的剖示图。

图2为图1所示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中弹性片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0、阀体;110、第一阀体;111、第一通孔;112、抵接结构;120、第二阀体;121、第二通孔;122、连接部;200、弹性片;210、固定部;220、活动部;230、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的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包括阀体100和弹性片200,阀体100包括第一阀体110和第二阀体120,第一阀体110内设置有第一通孔111,第二阀体120内设置有第二通孔121,弹性片200设置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之间,弹性片200包括固定部210和活动部220,所述活动部220与所述固定部2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自由状态下,弹性片200封闭第一通孔111,自第一通孔111向第二通孔121方向流动的流体能推开活动部220,活动部220朝向第二通孔121弹性形变,以将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连通,第一阀体110设有抵接结构112,抵接结构112用于抵接朝向第一通孔111弹性形变的活动部220,在自第二通孔121向第一通孔111流动的流体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后,活动部220弹性形变以离开抵接结构112,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自由状态下,弹性片200封闭第一通孔111,自第一通孔111向第二通孔121方向流动的流体能推开活动部220,使得活动部220发生弹性形变,可以将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连通,通过在自第二通孔121向第一通孔111流动的流体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后,活动部220弹性形变离开抵接结构112,使得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连通,从而实现在自然状态下可单向流通,流动的流体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后又可反向流通,且结构简单。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固定部210为环形,活动部220一端与固定部210的径向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固定部210的径向内壁具有间隙230,上述固定部210固定于第一阀体110和第二阀体120之间,将弹性件紧固设置于阀体100,活动部220可绕抵接结构112转动,用于改变流体流通的方向。

具体的,活动端和固定端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加工,且减少零件的设置,可节省安装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活动部220呈圆形,间隙230呈圆弧状,间隙230与活动部220同心设置,间隙230圆弧形状的设计增加活动部220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的适配度,进一步的,通过间隙230的圆心与活动部220同心,使得活动部220与抵接结构112相连接的部分周围等距,便于设置流体自第二通孔121向第一通孔111流动的压力的预设值。

进一步的,活动部220的径向外壁和固定部210的径向内壁之间的距离可设置在1mm-10mm之间,具体的,活动部220的径向外壁和固定部210的径向内壁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或10mm,以适配不同的工作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弹性片200为圆盘状橡胶片,由于弹性片200设置为圆盘状橡胶片,在安装时,能够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相适配,节省安装时间,且橡胶可塑性好加工方便,材料的价格经济实惠,成本较低。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阀体110设有连接槽,第二阀体120设有连接部122,连接部122设于连接槽,并用于将弹性片200夹设于连接槽的底壁和连接部122之间,通过连接槽与连结部相配合,可将弹性片200牢牢的固定于第一阀体110和第二阀体120之间,且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当弹性片200为橡胶片时,橡胶片通过连接槽的底壁和连接部122夹设于第一阀体110和第二阀体120之间,可用于密封第一阀体110和第二阀体120之间因公差导致的缝隙。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连接槽的底壁形成抵接结构112,连接槽的底壁呈环形,自由状态下,活动部220贴合于连接槽的底壁,并封闭第一通孔111,使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处于隔断状态。

具体的,当第一通孔111内有流体流动时,活动部220发生形变,活动部220相对连接槽的底壁转动,以使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处于连通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连接槽设有内螺纹,连接部122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第一阀体110和第二阀体120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一阀体110和第二阀体12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性可靠,且螺纹的加工工艺成熟,方便批量成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通孔111的孔径设置在10mm至50mm之间,第二通孔121分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设置于第二阀体120靠近弹性片200的一侧,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一通道的孔径设置在15mm至55mm之间,第二通道的孔径设置在8mm至48mm之间,且第一通道的孔径大于第二通道的孔径。具体的,第一通孔111的孔径可以设置为10mm、20mm、30mm、40mm或50mm;第一通道的孔径可以设置为15mm、25mm、35mm、45mm或55mm;第二通道的孔径可以设置为8mm、18mm、28mm、38mm或48mm,以便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景中,与不同的机构相适配。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阀体110设置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通孔111连通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阀体120连接,第二侧设置有外螺纹,方便第一阀体110与所应用设备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体120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通孔121连通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阀体110连接,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方便第二阀体120与所应用的设备相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的灭火装置,包括罐体、喷射管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设于罐体和喷射管道之间,以连接罐体和喷射管道,在使用过程中,有手动触发和自动触发两种启动方式,罐体内置压力,自动触发时,高压气体通过喷射管道后,经过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进入到罐体中;手动触发时,手动触发的触发管路与罐体和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的第二通孔121相连通,高压气体通过触发管路进入罐体内,两种方式均可以驱动罐体内控制压力的开关开启,从而将罐体内的压力释放出来,推动灭火剂流出,带压流体冲开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反向流入到灭火管路,罐体内灭火剂通过喷射管道喷出。

具体的,由喷射管道或手动触发的触发管路进入的高压气体,达不到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内所设置流体可自第二通孔121向第一通孔111流动的预设值,因此,高压气体可作用于罐体内控制压力的开关,以将开关打开,释放罐体内压力,而罐体内置压力大于上述预设值,可使流体自第二通孔121向第一通孔111流动。

进一步的,正向自由流通反向压控的双向阀可人工复位重复用,减少一次性垃圾的产生,绿色环保。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