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

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护壁,所述第一护壁包括沿基坑外围间隔排列的第一混凝土管;第二护壁,所述第二护壁设于第一护臂的内侧,所述第二护壁包括间隔排列的第二混凝土管;第三护壁,所述第三护壁设于第一护臂和第二护壁之间,所述第三护壁包括间隔排列的木桩;基层,所述基层设于基坑底部;第四护壁,所述第四护壁设于基层上,所述第四护壁包括设于第二护臂内侧的砖砌体。环形分布的多层护壁有效防止基坑周围土体坍塌,减少基坑开挖方土量;通过将第三护壁设于第一护臂和第二护壁之间,能够显著加强边坡支护结构的刚度和韧性;垂直且间隔分布的木桩能够减少基坑护坡面积;木桩可重复利用,施工速度快。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3404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建工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459150.5

  • 发明设计人 陈忠;陈清洪;简锐;张诚;高正星;

    申请日2022-06-13

  • 分类号E02D17/04(2006.01);E02D19/10(2006.01);

  • 代理机构成都擎智秉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辜桂芳

  •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光荣路西路58号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7: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4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基坑边坡支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含流沙层的深基坑边坡支护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加快建筑工程的大力发展,造成土地资源愈发短缺,为了在有效的土地资源内尽可能的增加建筑使用面积,深基坑工程不断增多,施工难度亦不断增大。边坡支护工程作为防止深基坑常见质量通病及质量事故的重要一环,在不断的发展总结中,技术工艺日趋完善。但是,对于特殊地质如含流沙层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面临现场水量较大,流砂严重等问题,导致楼座基坑电梯井、集水坑开挖难度很大。目前,尚未有适宜的边坡支护结构能够适应易出现流砂现象的深基坑施工工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流砂现象且防护效果好的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护壁,所述第一护壁包括沿基坑外围间隔排列的第一混凝土管;第二护壁,所述第二护壁设于第一护臂的内侧,所述第二护壁包括间隔排列的第二混凝土管;第三护壁,所述第三护壁设于第一护臂和第二护壁之间,所述第三护壁包括间隔排列的木桩;基层,所述基层设于基坑底部;第四护壁,所述第四护壁设于基层上,所述第四护壁包括设于第二护臂内侧的砖砌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边坡支护结构中,通过环形分布的多层护壁,有效防止基坑周围土体坍塌,显著减少基坑开挖方土量;通过将第三护壁设于第一护臂和第二护壁之间,能够显著加强边坡支护结构的刚度和韧性,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垂直且间隔分布的木桩能够减少基坑护坡面积;采用打桩施工的木桩,可多次重复循环利用,施工速度远快于传统的支护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混凝土管和第二混凝土管错位排列。由此,防护效果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混凝土管的排列间距和第二混凝土管的排列间距为1.5~2.5m。由此,不仅防护效果后,而且后期作为建筑物基础支撑的支撑效果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木桩的排列间距为0.5~1.4m;所述木桩的直径为150~200mm。由此,所述木桩的排列间距小于第一混凝土管和第二混凝土管的排列间距,防护效果更好;上述直径的木桩的施工速度更快,防护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混凝土管、第二混凝土管和木桩伸入至基坑底部下方的距离为0.8~1.5m。由此,确保防护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护壁与第一护壁的间距以及第三护壁与第二护壁的间距为0.5~1.2m。由此,将第三护壁设于第一护臂和第二护壁的中间,能够发挥最佳的防护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于基坑底部的棕垫、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由此,结构简单,便于施工,且兼具流沙过滤和支撑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对第四护壁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组件;由此,提升第四护壁抵抗土体侧压力的能力;还包括对第三护壁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组件;由此,防止木桩变形过大而影响防护效果,可以在每个木桩上设置第二支撑组件,也可以仅在部分木桩上设置第二支撑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于砖砌体内侧的木板以及对撑于木板之间的钢管;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与木桩连接的斜撑。由此,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于第一护壁外侧的降水井;由此,有效降低土体含水量;还包括设于第二护壁和第四护壁之间的挡土沙袋;由此,挡土沙袋优选局部设置于易坍塌处,有效防止局部坍塌。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刚度和韧性高,能够有效减少基坑开挖方土量和护坡面积,保证边坡的稳定性,非常适合应用于含流沙层的深基坑进行边坡防护,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但不构成对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

100-第一护壁,200-第二护壁,300-第三护壁,400-第四护壁,500-基层,600-降水井,110-第一混凝土管,210-第二混凝土管,310-木桩,320-斜撑,410-砖砌体,420-木板,430-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在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的一分部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因此,基于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关于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中术语和单位: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此外,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中的其他相关术语和单位,均可基于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相关内容得到合理的解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如图1-2所示,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护壁100、第二护壁200、第三护壁300、基层500、第四护壁400和降水井600。所述第一护壁100包括沿基坑外围间隔排列的第一混凝土管110;所述第二护壁200设于第一护臂的内侧,所述第二护壁200包括间隔排列的第二混凝土管210;所述第三护壁300设于第一护臂和第二护壁200之间,所述第三护壁300包括间隔排列的木桩310;所述基层500设于基坑底部;所述第四护壁400设于基层500上,所述第四护壁400包括设于第二护臂内侧的砖砌体410;在第二护壁200和第四护壁400之间设有挡土沙袋;所述降水井600设于第一护壁100的外侧。

所述第一混凝土管110和第二混凝土管210错位排列,所述第一混凝土管110的排列间距和第二混凝土管210的排列间距为2m。所述木桩310的排列间距为1m;所述木桩310的直径为180mm。所述第一混凝土管110、第二混凝土管210和木桩310伸入至基坑底部下方的距离为1m。所述第三护壁300与第一护壁100的间距以及第三护壁300与第二护壁200的间距为0.9m。

所述基层500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于基坑底部的棕垫、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为300mm厚C15混凝土,第二混凝土层为300mm厚C30P8混凝土;其中,C15和C30P8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具有的区别是:如图3所示,还包括对第四护壁400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于砖砌体410内侧的木板420以及对撑于木板420之间的钢管4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含流沙层深基坑的边坡支护结构具有的区别是:如图4所示,还包括对第三护壁300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与木桩310连接的斜撑320。

以上对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的上述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提供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