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置入式间歇充气内固定可拆卸肛门内大便收集器

置入式间歇充气内固定可拆卸肛门内大便收集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置入式间歇充气内固定可拆卸肛门内大便收集器,包括引流袋,引流袋的外形呈囊袋状,引流袋的底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侧壁中部开设有开槽,开槽的槽位中部内嵌有测量导管,测量导管的外形透明,测量导管的管体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刻度线,引流袋的两边侧设置有流线槽,流线槽的顶端中部开设有引流口,引流口的表面设置有U型连接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引流袋和连接板,用于收集患者失禁或腹泻的大便,解决以往外固定困难的情况,采用植入式、间歇的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在充气时,充气气囊行内固定的肛管进行肛门内大便收集,对于较黏稠,引流不畅的大便,可拆卸后连接墙氏负压进行吸引,以保持引流通畅,避免造成收集器的黏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2419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21305164.1

  • 发明设计人 朱丽萍;

    申请日2022-05-27

  • 分类号A61M1/00(2006.01);

  • 代理机构杭州品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59;

  • 代理人苗小伟

  • 地址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7: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4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置入式间歇充气内固定可拆卸肛门内大便收集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中因疾病或患者自身原因,易发生大便失禁或腹泻情况,该类患者若不及时清除大便,极易发生肛周失禁性皮炎,甚至增加尾底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每一次大便失禁或腹泻,均需要患者家属或临床护士进行肛周皮肤的清洁,在增加日常工作量的情况下,患者舒适度也大大下降。以往的大便收集器均为外部黏贴固定,因肛周肌肉延展性及特殊的生理弧度,导致肛周大便收集装置黏贴存在一定的困难,一般体积较大,患者舒适度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置入式间歇充气内固定可拆卸肛门内大便收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置入式间歇充气内固定可拆卸肛门内大便收集器,包括引流袋,所述引流袋的外形呈囊袋状,所述引流袋的底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中部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槽位中部内嵌有测量导管,所述测量导管的外形透明,所述测量导管的管体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刻度线,所述引流袋的两边侧设置有流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流线槽的顶端中部开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的表面设置有U型连接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型连接盖的顶端中部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两边侧设置有挂钩开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型连接盖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螺纹导管,所述螺纹导管的顶端设置有螺纹盖,所述螺纹盖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紧固旋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纹盖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引流机构,所述引流机构包括设置在U型连接盖顶端中部密封连通有弧形导管,所述弧形导管的内部中空,位于所述弧形导管的端头开设有若干个引流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导管区间为肛门内置区段,所述肛门内置区段的两端头依次设置有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的一端设置有球囊输送管,所述球囊输送管的一端密封连通有按压充气球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压充气球囊的末梢开设有换气门芯,所述换气门芯,所述充气球囊的一端密封连通有出气开孔,所述出气开孔的一端与球囊输送管的末端密封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的引流袋和连接板,用于收集患者失禁或腹泻的大便,解决以往外固定困难的情况,采用植入式、间歇的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在充气时,充气气囊行内固定的肛管进行肛门内大便收集,对于较粘稠,引流不畅的大便,可拆卸后连接墙氏负压进行吸引,以保持引流通畅,避免造成收集器的黏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袋;11、连接板;12、开槽;13、测量导管;14、流线槽;15、引流口;16、U型连接盖;17、开孔;18、挂钩开槽;19、螺纹盖;191、紧固旋钮;2、引流机构;21、弧形导管;22、引流孔;23、肛门内置区段;24、第一球囊;25、第二球囊;26、球囊输送管;27、按压充气球囊;28、换气门芯;29、出气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置入式间歇充气内固定可拆卸肛门内大便收集器,包括引流袋1,引流袋1的外形呈囊袋状,引流袋1的底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侧壁中部开设有开槽12,开槽12的槽位中部内嵌有测量导管13,测量导管13的外形透明,测量导管13的管体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刻度线,引流袋1的两边侧设置有流线槽14。

在本实施例中:流线槽14的顶端中部开设有引流口15,引流口15的表面设置有U型连接盖16。

设有的引流口15和U型连接盖16方便将实现流引流口15的导入。

在本实施例中:U型连接盖16的顶端中部开设有开孔17,开孔17的两边侧设置有挂钩开槽18。

设有的开孔17和挂钩开槽18,方便将挂钩开槽18直接连接上挂钩。

在本实施例中:U型连接盖16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螺纹导管,螺纹导管的顶端设置有螺纹盖19,螺纹盖19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紧固旋钮191。

设置的紧固旋钮191用于限定住螺纹导管。

在本实施例中:螺纹盖19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引流机构2,引流机构2包括设置在U型连接盖16顶端中部密封连通有弧形导管21,弧形导管21的内部中空,位于弧形导管21的端头开设有若干个引流孔22。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导管21区间为肛门内置区段23,肛门内置区段23的两端头依次设置有第一球囊24和第二球囊25。

通过设置的弧形导管21和肛门内置区段23即可直接接入进患者的肛门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球囊24和第二球囊25的一端设置有球囊输送管26,球囊输送管26的一端密封连通有按压充气球囊27。

设有的按压充气球囊27用于控制第一球囊24和第二球囊25的充气和放气。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充气球囊27的末梢开设有换气门芯28,换气门芯28,按压充气球囊27的一端密封连通有出气开孔29,出气开孔29的一端与球囊输送管26的末端密封连通。

设置的换气门芯28起到了气体的置换。

具体使用时,首先使用人员需要对着患者的肛门部位,将引流孔22直插进患者肛门内,此时插入完毕,人员即可手动操作按压充气球囊27的此时换气门芯28的一端直接开设有出气开孔29的一端接入到按压充气球囊27的一端直接输入到出气开孔29的内部直接吸入到按压充气球囊27内部直接换气后接入到出气开孔29的一端直接接入到球囊输送管26的一端直接输送到第一球囊24和第二球囊25的一端接入进球囊输送管26内部,然后从第一球囊24和第二球囊25直接由瘪状直接变鼓起,而由于两第一球囊24和第二球囊25直接用于堵住患者肛门口的第一球囊24和第二球囊25直接与肛门口的区间位置实现接入,从而后堵住患者的两肛门口,此后控制出气开孔29的一端进行卡死,防止放气变瘪;

当患者腹泻排出便稀时直接接入进U型连接盖16的接入进引流口15导入进流线槽14进入到引流袋1的内部实现盛装,人员直接观察到测量导管13刻度线位置,即可直观地观察到引流袋1岁盛装的稀便的含量;气囊内固定,解决固定困难问题;间歇充气装置交替使用,减少因气囊对直肠长时间压迫致肠黏膜损伤的可能。

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