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平台

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平台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平台,包括实验架体和平台本体,所述实验架体的顶端设置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杆套,且杆套的底端安装有送料腔,所述送料腔的底端设置有喷料头。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平台,设置进料管内,从而进入混凝土箱内,设置电机,使搅拌杆在轴承内进行搅拌,从而搅拌杆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设置泵体,将混凝土通过连接管传送到送料腔内,设置螺纹杆,从而使杆套在螺纹杆上平移,设置喷料头,从而检测仪本体对放置板上的混凝土进行实验,从而便于对实验平台进行上料检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25618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海盐沈荡南方混凝土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324250.0

  • 发明设计人 洪忠明;吕炬辉;

    申请日2022-02-17

  • 分类号B01L9/02(2006.01);F16F15/067(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优赛深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40;

  • 代理人王政伟

  • 地址 314311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横泾村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6: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4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平台。

背景技术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会使用到C15-C50商品混凝土,真正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应该是节能型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必须为绿色水泥,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使用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实验平台。

现在市场上的实验平台,结构简单,需要手动对实验平台进行加料,降低实验平台检测混凝土的工作效率,并且实验平台长时间发生震动,容易降低实验平台的使用寿命,因此实验平台不便于上料检测和缓冲减震,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实验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平台。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实验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平台,具备便于对实验平台进行上料检测和缓冲减震等特点,解决了便于对实验平台进行上料检测和缓冲减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平台,包括实验架体和平台本体,所述实验架体的顶端设置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杆套,且杆套的底端安装有送料腔,所述送料腔的底端设置有喷料头,且送料腔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侧设置有泵体,且泵体的外部设置有混凝土箱,所述混凝土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管,且混凝土箱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

所述平台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板,且平台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检测仪本体,所述检测仪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减震柱,且减震柱的底端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两侧均安装有滑槽,且滑板的底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外部安装有减震套。

进一步,所述螺纹杆通过第一轴承与实验架体构成转动结构,且螺纹杆与杆套之间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螺纹杆与送料腔的中轴线相重合,且送料腔与喷料头之间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箱与进料管之间为嵌套连接,且搅拌杆通过第二轴承与混凝土箱构成转动结构。

进一步,所述平台本体与放置板之间为紧密贴合,且平台本体与喷料头之间为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减震柱与滑板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滑板与滑槽之间为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滑板与弹簧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弹簧与减震套之间为嵌套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平台,设置进料管内,从而进入混凝土箱内,设置电机,使搅拌杆在轴承内进行搅拌,从而搅拌杆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设置泵体,将混凝土通过连接管传送到送料腔内,设置螺纹杆,从而使杆套在螺纹杆上平移,设置喷料头,从而检测仪本体对放置板上的混凝土进行实验,从而便于对实验平台进行上料检测。

2、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平台,设置减震柱,减震柱受压带动滑板在滑槽内进行滑动,使减震柱和滑板向下滑动对弹簧进行挤压,弹簧受压对减震柱和滑板进行回弹,减震柱和滑板回弹对实验架体进行稳定,便于对实验平台进行缓冲震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纹杆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箱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实验架体;2、螺纹杆;3、第一轴承;4、杆套;5、送料腔;6、喷料头;7、连接管;8、泵体;9、混凝土箱;10、进料管;11、电机;12、第二轴承;13、搅拌杆;14、平台本体;15、放置板;16、检测仪本体;17、减震柱;18、滑板;19、滑槽;20、弹簧;21、减震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平台,包括实验架体1和平台本体14,实验架体1的顶端设置有螺纹杆2,且螺纹杆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轴承3,螺纹杆2的外部设置有杆套4,且杆套4的底端安装有送料腔5,送料腔5的底端设置有喷料头6,且送料腔5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管7,连接管7的另一侧设置有泵体8,且泵体8的外部设置有混凝土箱9,混凝土箱9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管10,且混凝土箱9一侧设置有电机11,电机11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轴承12,且第二轴承12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13。

平台本体14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板15,且平台本体14的底端设置有检测仪本体16,检测仪本体16的两侧均设置有减震柱17,且减震柱17的底端设置有滑板18,滑板18的两侧均安装有滑槽19,且滑板18的底端设置有弹簧20,弹簧20的外部安装有减震套2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螺纹杆2通过第一轴承3与实验架体1构成转动结构,且螺纹杆2与杆套4之间为螺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转动螺纹杆2,使螺纹杆2在第一轴承3内进行转动,从而使杆套4在螺纹杆2上平移。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的,螺纹杆2与送料腔5的中轴线相重合,且送料腔5与喷料头6之间为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启动泵体8,将混凝土通过连接管7传送到送料腔5内,同时转动螺纹杆2。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箱9与进料管10之间为嵌套连接,且搅拌杆13通过第二轴承12与混凝土箱9构成转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者将混凝土投入进料管10内,从而进入混凝土箱9内,然后启动电机11,使搅拌杆13在第二轴承12内进行搅拌。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的,平台本体14与放置板15之间为紧密贴合,且平台本体14与喷料头6之间为相互平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喷料头6将混凝土喷水到放置板15上,通过检测仪本体16对放置板15上的混凝土进行实验,从而便于对实验平台进行上料检测。

请参阅图1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减震柱17与滑板18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滑板18与滑槽19之间为滑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减震柱17,减震柱17受压带动滑板18在滑槽19内进行滑动。

请参阅图1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滑板18与弹簧20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弹簧20与减震套21之间为嵌套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弹簧20受压对减震柱17和滑板18进行回弹,减震柱17和滑板18回弹对实验架体1进行稳定,便于对实验平台进行缓冲震动。

可以理解的是,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平台,设置进料管10内,从而进入混凝土箱9内,设置电机11,使搅拌杆13在第二轴承12内进行搅拌,从而搅拌杆13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设置泵体8,将混凝土通过连接管7传送到送料腔5内,设置螺纹杆2,从而使杆套4在螺纹杆2上平移,设置喷料头6,从而检测仪本体16对放置板15上的混凝土进行实验,从而便于对实验平台进行上料检测,设置减震柱17,减震柱17受压带动滑板18在滑槽19内进行滑动,使减震柱17和滑板18向下滑动对弹簧20进行挤压,弹簧20受压对减震柱17和滑板18进行回弹,减震柱17和滑板18回弹对实验架体1进行稳定,便于对实验平台进行缓冲震动。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当对实验平台进行使用时,使用者将混凝土投入进料管10内,从而进入混凝土箱9内,启动电机11,使搅拌杆13在第二轴承12内进行搅拌,从而搅拌杆13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搅拌均匀的混凝土落在混凝土箱9底板,然后启动泵体8,将混凝土通过连接管7传送到送料腔5内,同时转动螺纹杆2,使螺纹杆2在第一轴承3内进行转动,从而使杆套4在螺纹杆2上平移,杆套4带动送料腔5调节位置后,通过送料腔5连接喷料头6,从而喷料头6将混凝土喷水到放置板15上,然后通过检测仪本体16对放置板15上的混凝土进行实验,从而便于对实验平台进行上料检测;

然后,在实验平台产生晃动时,使实验架体1对减震柱17产生压力,减震柱17受压带动滑板18在滑槽19内进行滑动,使减震柱17和滑板18向下滑动对弹簧20进行挤压,弹簧20受压对减震柱17和滑板18进行回弹,减震柱17和滑板18回弹对实验架体1进行稳定,便于对实验平台进行缓冲震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