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

一种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其包括污泥输送单元、加药单元、搅拌单元、温控加热单元、曝气单元、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出单元、自动控制模块、培养驯化箱和系统收纳箱;培养驯化箱与系统收纳箱为一体式结构,搅拌单元和温控加热单元设置于培养驯化箱的上表面,并与培养驯化箱内部连通;污泥输送单元、除臭功能菌液输出单元和曝气单元容置于系统收纳箱内部,并与培养驯化箱相互连通;加药单元设置于系统收纳箱内部并与培养驯化箱连通;自动控制模块设置于系统收纳箱内部。上述装置结构设计紧凑合理,不仅可以节省占地面积,而且操作简单,可自动化运行,随时切换驯化菌种来源,有助于提高人工效率和除臭功能优势菌种驯化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3280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金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147557.0

  • 发明设计人 席婧茹;余瑞江;杨敏志;

    申请日2022-08-15

  • 分类号C02F3/34(2006.01);C02F7/00(2006.01);B01D53/84(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戴尧罡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学大道182号创新大厦C1区第七层702单元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6: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4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和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在管道输送中由于长期在厌氧及缺氧状态中,极易产生硫化氢等恶臭气体,而污水处理厂预处理设施的搅动,导致水中恶臭气体的挥发。臭气的主要成份为H

现有技术中,利用除臭菌种去除污水中的臭气,需要针对性筛选驯化并快速扩大培养出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接种至生物除臭设备中,使生物除臭设备能在较短时间对废气达到较高去除率,需要配套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通常使用项目附近的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接种至生物除臭设备作为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来源进行驯化,但是由于除臭设备容积较大该方法驯化时间长,污泥转移运输繁琐,污泥中杂质较多易导致管路、喷嘴堵塞,增加污泥添加操作难度。采用现有的菌种驯化装置存在加热不均匀、菌种来源接入不便、不能使用和项目现场废气完全一样的成分进行针对性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驯化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菌种驯化时间长、操作繁琐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其包括污泥输送单元、加药单元、搅拌单元、温控加热单元、曝气单元、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出单元、自动控制模块、培养驯化箱和系统收纳箱;

培养驯化箱与系统收纳箱为一体式结构,搅拌单元和温控加热单元设置于培养驯化箱的上表面,并与培养驯化箱内部连通;污泥输送单元、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出单元和曝气单元容置于系统收纳箱内部,并与培养驯化箱相互连通;加药单元设置于系统收纳箱内部并与培养驯化箱连通;自动控制模块设置于系统收纳箱内部;

自动控制模块分别与污泥输送单元、加药单元、曝气单元、搅拌单元、温控加热单元和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出单元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污泥输送单元包括污泥输送管道、污泥过滤筛筒;

培养驯化箱为内部中空,污泥过滤筛筒容置于培养驯化箱内部;污泥输送管道位于培养驯化箱的侧面,并与培养驯化箱内部的污泥过滤筛筒连通。

进一步地,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出单元包括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送管道,水泵和过滤器;

水泵设置于系统收纳箱的内部;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送管道设置于系统收纳箱的内部,并与培养驯化箱连通,用于将培养驯化箱中的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送至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外;过滤器设置于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送管道上,用于过滤杂质、保护水泵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加药单元包括除臭菌种母液桶、营养液桶和微型蠕动泵;收纳箱内部设有除臭菌种母液桶支撑架,除臭菌种母液桶和营养液桶分别放置于除臭菌种母液桶支撑架和收纳箱底座上;

微型蠕动泵固定于收纳箱内顶端,分别与培养驯化箱、营养液桶和除臭菌种母液桶连接,分别用于抽取营养液桶中的营养液和除臭菌种母液桶中的除臭菌种母液至培养驯化箱中。

进一步地,曝气单元包括空压泵、曝气盘和曝气管;

空压泵设置于收纳箱的内部;曝气盘设置于培养驯化箱的底部;曝气管连接空压泵的出气口与曝气盘。

进一步地,搅拌单元包括搅拌叶片和搅拌器;

搅拌器设置于培养驯化箱的上表面,搅拌叶片与搅拌器连接并延伸到培养驯化箱的内部,搅拌单元用于保证培养驯化箱内物质浓度均一分布并防止局部过热导致菌种死亡。

进一步地,温控加热单元包括温控电热管;温控电热管设置于培养驯化箱的顶端,并延伸到培养驯化箱的内部;温控电热管具有温度开关控制和加热的双重功能。

进一步地,自动控制模块设置于系统收纳箱内部,其包括控制箱和PLC控制单元,控制箱与培养驯化箱为一体式内嵌结构。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溢流管、排污管和给水管;

排污管和给水管均设置于培养驯化箱的侧面,并与培养驯化箱连通;所溢流管位于培养驯化箱內,排污管与溢流管交汇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集成搅拌、曝气、温控、加药、液体输送、自动控制为一体,结构设计紧凑合理,不仅可以节省占地面积,而且操作简单,可自动化运行,随时切换驯化菌种来源(菌种来源可以选择活性污泥或除臭菌种母液),有助于提高人工效率和功能菌种驯化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的B向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的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的剖面图。

图标:1-污泥过滤筛筒;2-污泥输送管;3-温控电热管;4-液位计;5-排污管;6-溢流管;7-给水管;8-曝气管;9-除臭菌种母液桶;10-营养液桶;11-第二蠕动泵;12-第一蠕动泵;13-检修门;14-搅拌器;15-控制箱;16-除臭菌种母液桶支撑架;17-水泵;18-过滤器;19-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送管道;20-系统收纳箱;21-空压泵;22-曝气盘;23-培养驯化箱;24-药剂输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其包括、污泥输送单元、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出单元、加药单元、曝气单元、搅拌单元、温控加热单元、自动控制模块、培养驯化箱23和系统收纳箱20;

如图1-3所示,培养驯化箱23与系统收纳箱20为一体式结构,搅拌单元和温控加热单元设置于培养驯化箱23的上表面,并与培养驯化箱23内部连通;污泥输送单元、除臭功能菌液输出单元和曝气单元容置于系统收纳箱20内部,并与培养驯化箱23相互连通;加药单元设置于系统收纳箱20内部并与培养驯化箱23连通;自动控制模块设置于系统收纳箱20内部。

自动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箱15和PLC控制单元。控制箱与培养驯化箱为一体式内嵌结构,PLC控制单元容置于控制箱内。

PLC控制单元分别与温控电热管3、搅拌器14、第一蠕动泵12、第二蠕动泵11、空压泵21和水泵17连接,作用是控制温控电热管3、搅拌器14、第一蠕动泵12、第二蠕动泵11、空压泵21和水泵17的开关,实现自动化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中,集成搅拌、曝气、温控、加药、液体输送、自动控制为一体,具有占地面积小、菌种来源可选、原废气就地导入、针对性驯化除臭功能菌种、自动化运行等优势。

具体地,培养驯化箱23为内部中空,其内部空腔中盛装有活性污泥或除臭功能菌液,是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的场所。

污泥输送单元包括污泥输送管2和污泥过滤筛筒1。

污泥过滤筛筒1设置于培养驯化箱23的内部空腔中,用于过滤污泥中的杂质,避免污泥中杂质进入培养驯化箱23对搅拌器14、温控电热管3、液位计4、水泵17造成损坏。

污泥输送管2设置于培养驯化箱23的侧面,并与污泥过滤筛筒1连通,其作用是将除臭菌种驯化过程中需要的活性污泥通入培养驯化箱23中,在经过污泥过滤筛筒1过滤后获得的物质作为除臭菌种来源进入到培养驯化箱23中,用于除臭功能菌种的驯化培养。

如图2-3所示: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出单元包括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送管道19、水泵17和过滤器18。

系统收纳箱20设置于培养驯化箱23的一侧,其内部空腔中容置有水泵17,水泵17通过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送管道19连通培养驯化箱23,并将培养驯化箱23中驯化培养完成的除臭功能菌液输送到装置外,提供给生物除臭设备接种使用;过滤器18设置于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送管道19上,并与水泵17连接,用于过滤杂质、保护水泵正常运行。

加药单元包括除臭菌种母液桶9、营养液桶10、微型蠕动泵和药剂输送管道24。

如图1所示:在系统收纳箱20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放置除臭菌种母液桶9的除臭菌种母液桶支撑架16,营养液桶10放置于系统收纳箱20的底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微型蠕动泵至少包括第一蠕动泵12和第二蠕动泵11;微型蠕动泵固定于系统收纳箱20内部顶端,通过药剂输送管道24将营养液桶10和除臭菌种母液桶9中的营养液和除臭菌种母液抽取至培养驯化箱23中。

曝气单元包括空压泵21、曝气盘22和曝气管8。

空压泵21设置于系统收纳箱20的内部空腔中,曝气盘22设置于培养驯化箱23的底部,其形状为环形;曝气管8连接空压泵21和曝气盘22,将压缩空气或待处理的部分废气通入培养驯化箱23中。

搅拌单元包括搅拌叶和搅拌器14。搅拌器14设置于培养驯化箱23的上表面,搅拌叶片与搅拌器14固定连接,并向下延伸至培养驯化箱23的内部空腔中,其作用是搅拌培养驯化箱23中的物料,使物料混合均匀,从而避免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温控加热单元包括温控电热管3。

温控电热管3设置于培养驯化箱23的上端,并向下延伸至培养驯化箱23的内部空腔中,温控电热管3用于调节培养驯化箱23内物料的温度,具有温度开关控制和加热的双重功能。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还包括液位计4、排污管5、溢流管6和给水管7。液位计4设置于培养驯化箱23的上端,并向下延伸至培养驯化箱23的内部空腔中;

溢流管6位于培养驯化箱23內,用于控制培养箱內最高水位;排污管5和给水管7均设置于培养驯化箱23的侧面,并与培养驯化箱23连通;排污管5与溢流管6交汇连接,用于接纳溢流管6排出的多余液体和培养驯化箱23的清洗污水;给水管7用于向培养驯化箱23提供自来水。

给水管7设有电磁阀,与PLC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向培养驯化箱23中自动供水。

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检修门13,便于本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的各组件检修。

空压泵21进气口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接入待处理的部分废气,向培养驯化箱23中通入待处理的部分废气进行定向驯化,培养出针对待处理废气特定组分的专性除臭菌种,输出的除臭功能菌液用于生物除臭设备接种,可以极大缩短生物除臭设备调试时间,短期内实现废气的快速降解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培养驯化箱23和系统收纳箱2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PLC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通过污泥输送管2和给水管7向培养驯化箱23中加入活性污泥和自来水(或者是通过第二蠕动泵11和给水管7向培养驯化箱23中加入除臭菌种母液和自来水),再通过第一蠕动泵12向培养驯化箱23中加入营养液,当活性污泥/除臭菌种母液浓度、COD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后,开启搅拌器14和空压泵21,对培养驯化箱23中物料进行搅拌和曝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性通入空气或待处理废气进行曝气,在驯化培养完成后,启动搅拌器14和水泵17,通过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送管道19将驯化培养后的除臭功能菌液排出,提供给生物除臭设备接种使用。

实施例1

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应用:以活性污泥为菌种来源

在PLC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通过污泥输送管2和给水管7向培养驯化箱23中加入活性污泥和自来水,再通过第一蠕动泵12向培养驯化箱23中加入营养液,当活性污泥浓度达到1000~2000mg/L、COD浓度达到400~500mg/L,开启搅拌器14和空压泵21,对培养驯化箱23中物料进行搅拌和曝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性通入空气或待处理废气进行曝气,曝气搅拌6小时后,停止搅拌机14和空压泵21保持2小时,曝气搅拌-停止的操作循环6个周期后,启动搅拌器14和水泵17,通过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输送管道19将培养驯化后的除臭优势微生物功能菌液排出,提供给生物除臭设备接种使用。

实施例2

除臭优势微生物菌群培养驯化一体化装置应用:以除臭菌种母液为菌种来源在PLC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通过第二蠕动泵11和给水管7向培养驯化箱23中加入除臭菌种母液和自来水,再通过第一蠕动泵12向培养驯化箱23中加入营养液,当除臭菌种活细胞数达到2.5x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