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带有壶腹的胸腔引流装置

一种带有壶腹的胸腔引流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有壶腹的胸腔引流装置。它包括穿刺管、转接壶、引流管和收集袋,所述穿刺管包括连为一体的前部细管和后部粗管,所述前部细管的前端端部设有若干个引流孔,所述前部细管的外径为1.5mm~3.0mm;所述后部粗管上设有输液管夹;所述转接壶包括上端接口、壶腹部和下端接口,所述壶腹部包括筒状弹性侧壁,所述筒状弹性侧壁的上端与所述上端接口相连,所述筒状弹性侧壁的下端设有硬质环壁,所述硬质环壁与所述下端接口相连;所述后部粗管的末端与所述转接壶的上端接口可拆卸相连,所述下端接口与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可拆卸相连,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袋的引流口相连,所述收集袋的底部设有出液口。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特别是公开一种带有壶腹的胸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胸腔穿刺引流多采用不同型号的库伯管,俗称猪尾巴管进行穿刺引流,为了既保证穿刺顺利,猪尾巴管的管路直径如果太粗,会给患者造成二次损伤,但如果管路直径太细,又会发生管路堵塞的情况,为了减少堵塞,常用的猪尾巴管的管道直径通常在5-10mm之间,相对较粗。但对于长期带管的患者,即使是较粗的管路在实际使用时,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堵塞。为避免管腔堵塞,常需要医护人员定期为患者检查管道,必要时对管道进行挤压,以保持管道通畅,而传统的胸引管挤压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法达到挤压的效果,因此,遇到堵塞严重的情况,只能断开进行冲洗,或拔出管路重新置管,造成二次伤害。对于清醒患者来说,留置在体内的管路会造成神经的刺激而引起疼痛。同时,由于管道的直径较粗,对于患者来说创伤也会增加;在穿刺引流过程中,一旦管道不慎滑脱,应迅速捏住穿刺点,再用油纱布包扎。若没有及时发现管路滑脱,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管路滑脱后,皮肤形成的穿刺空也难以迅速形成生理性闭合,易造成气胸或感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引流管道的通畅,减少患者创伤的带有壶腹的胸腔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壶腹的胸腔引流装置,包括穿刺管、转接壶、引流管和收集袋,所述穿刺管包括连为一体的前部细管和后部粗管,所述前部细管的前端端部设有若干个引流孔,所述前部细管的外径为1.5mm~3.0mm;所述后部粗管上设有输液管夹;所述转接壶包括上端接口、壶腹部和下端接口,所述壶腹部包括筒状弹性侧壁,所述筒状弹性侧壁的上端与所述上端接口相连,所述筒状弹性侧壁的下端设有硬质环壁,所述硬质环壁与所述下端接口相连;所述后部粗管的末端与所述转接壶的上端接口可拆卸相连,所述下端接口与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可拆卸相连,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袋的引流口相连,所述收集袋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上设有出液阀。

所述转接壶的壶腹部为透明壶腹,所述壶腹部上设有容积刻度。

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引流口之间设有医用单向阀。

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有肝素帽,所述引流口上设有与所述肝素帽相配合的穿刺接头,所述穿刺接头包括连接螺纹管、保护管和针头,所述连接螺纹管与所述保护管相连,所述连接螺纹管与所述保护管之间设有针头固定座,所述针头固定在所述针头固定座上,所述针头位于所述保护管内,所述保护管套接在所述肝素帽外;所述连接螺纹管与所述引流口相连。

所述转接壶的容量为5~6ml。

所述引流孔的数量为2~4个。

所述后部粗管的末端通过第一螺纹接口与所述上端接口螺纹相连。

所述引流管的一端通过第二螺纹接口与所述下端接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穿刺管的前部细管进行穿刺,前部细管的直径为1.5mm~3.0mm,穿刺时创伤小,患者易耐受;通过所述引流孔,便于引流液体;通过挤压所述转接壶的筒状弹性侧壁,在气流作用下,可以使所述穿刺管保持通畅;所述医用单向阀、肝素帽可以阻止引流液体返流至患者胸腔内,避免造成逆行感染。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穿刺管;2、转接壶;3、引流管;4、收集袋;5、前部细管;6、后部粗管;7、引流孔;8、输液管夹;9、上端接口;10、筒状弹性侧壁;11、下端接口;12、硬质环壁;14、第一螺纹接口;15、第二螺纹接口;16、引流口;17、出液口;18、出液阀;19、容积刻度;20、肝素帽;21、穿刺接头;22、连接螺纹管;23、保护管;24、针头;25、针头固定座;26、第三螺纹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穿刺管1、转接壶2、引流管3和收集袋4,所述穿刺管1包括连为一体的前部细管5和后部粗管6,述前部细管5的前端端部设有若干个引流孔7,所述引流孔7的数量为2 ~4个,优选4个。所述前部细管5的外径为1.5mm~3.0mm ,优选2mm;所述后部粗管5的外经为3.0mm~5.0mm,所述后部粗管5上设有输液管夹8。所述前部细管5能够方便穿刺和减少患者痛苦,同时,后部粗管6相对与前部细管5较粗,便于输液管夹8对管路进行夹闭。

所述转接壶2包括上端接口9、壶腹部和下端接口11,所述壶腹部包括筒状弹性侧壁10,所述筒状弹性侧壁10的上端与所述上端接口9相连,所述筒状弹性侧壁10的下端设有硬质环壁12,所述硬质环壁12与所述下端接口11相连;所述转接壶2的壶腹部为透明壶腹,所述壶腹部上设有容积刻度19。所述转接壶的容量为5~6ml。所述转接壶2的作用是通过挤压筒状弹性侧壁10可以保证穿刺管1保持通畅,防止堵塞,同时,转接壶2可以容纳引流液体,方便观察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

所述后部粗管6的末端通过第一螺纹接口14与所述转接壶2的上端接口9螺纹相连,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管3的一端通过第二螺纹接口15与所述下端接口11螺纹相连,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袋4的引流口16相连,所述收集袋4的底部设有出液口17,所述出液口17上设有出液阀18。所述引流管3与所述引流口16之间设有医用单向阀。

在另一优选方式中,可以不采用医用单向阀,而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医用单向阀的作用:所述引流管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螺纹接口26连接有肝素帽20,所述引流口16上设有与所述肝素帽20相配合的穿刺接头21,所述穿刺接头21包括连接螺纹管22、保护管23和针头24,所述连接螺纹管22与所述保护管23相连,所述连接螺纹管22与所述保护管24之间设有针头固定座25,所述针头24固定在所述针头固定座25上,所述针头24位于所述保护管24内,所述保护管24套接在所述肝素帽20外;所述连接螺纹管22与所述引流口16螺纹相连。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穿刺管1的前部细管5对患者进行穿刺,通过输液管夹8夹闭后部粗管6;将引流管3通过医用单向阀与收集袋4连接,或将引流管3、肝素帽20、刺接头21与收集袋4依次连接保持无菌备用状态;然后将引流管3与转接壶2的下端接口11连接,转接壶2的上端接口9与穿刺管1的第一螺纹接口14连接,将收集袋4固定于最低位置,通过出液阀18关闭出液口17,打开输液管夹8开放引流。若引流不畅或检查引流管3是否通畅时,可折住引流管3,用两手指挤转接壶2的筒状弹性侧壁10,使气流单方向冲击,从而起到保持管道通畅的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