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

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基板,基板的上端面设有传动带,基板上端面一侧设有挂载框架,挂载框架上可拆安装有下肢训练组件和座板,下肢训练组件包括配合挂载框架挂载安装的挂装轨道以及两组滑动安装于挂装轨道上的滑块,且挂装轨道远离滑道开设位置的一侧对称构造有一组挂耳,滑块的侧面构造有凸缘,且凸缘上铰接有H型适配架,H型适配架的下方滑动安装有T型底架,T型底架的底端垂直构造有踏板。该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坐姿状态下便于进行符合患者康复初期训练强度的训练,防止患者摔倒,且可在坐姿康复一段时间后调整站姿训练,实现多样的训练需求。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30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

背景技术

在ICU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康复组会开始进行床旁康复初评,由专业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ICU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个体化康复诊疗计划,实施渐进性的早期康复锻炼。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病患初步恢复后,需进行下床的训练,而现有训练的设备无法就康复前期患者腿部力量的不足进行改进,即直接下床训练存在摔倒的安全隐患。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训练的设备无法就康复前期患者腿部力量的不足进行改进,即直接下床训练存在摔倒的安全隐患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设有传动带,且基板的上端面一侧设有握杆,所述基板上端面远离所述握杆安装位置的一侧设有挂载框架,所述挂载框架上可拆安装有下肢训练组件和座板,所述下肢训练组件包括配合所述挂载框架挂载安装的挂装轨道以及两组滑动安装于所述挂装轨道上的滑块,所述挂装轨道上开设有供滑块滑动装配的滑道,且挂装轨道远离所述滑道开设位置的一侧对称构造有一组挂耳,所述滑块的侧面构造有凸缘,且凸缘上铰接有H型适配架,所述H型适配架的下方滑动安装有T型底架,所述T型底架的底端垂直构造有踏板。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握杆的两端装配有垂直连接所述基板的支杆一,所述挂载框架的两端装配有垂直连接所述基板的支杆二。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滑道在挂装轨道的侧面对称开设有两组,且所述滑块上构造有嵌入所述滑道内的滑棱。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H型适配架内设有保持所述T型底架运动方向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在H型适配架上对称设置有两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T型底架的侧面对称构造有两组适配轴,所述H型适配架的两侧开设有适配适配轴的滑槽,所述适配轴与所述滑槽的底端旋转配合。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杆的底端高于所述滑槽的底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T型底架朝向踏板的一侧设有踝关节防护气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T型底架的底端以及所述踏板的底端均设有滚轮。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下肢训练组件整体挂载于挂载框架上,配合座板提供一个坐着的训练姿势,以适应患者恢复初期腿部小范围活动的需求。下肢训练组件整体可通过挂耳挂载于病床侧面,因此也可使患者坐在病床上进行使用。H型适配架和T型底架的滑动配合,适应退步训练时的长度要求,即坐姿状态下针对小腿的训练,以及站姿状态下H型适配架和T型底架之间距离改变后,T型底架可绕适配轴旋转,为患者提供步行的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下肢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基板;101、传动带;102、握杆;10201、支杆一;103、挂载框架;10301、支杆二;104、座板;2、下肢训练组件;3、挂装轨道;301、滑道;302、挂耳;4、滑块;401、凸缘;402、滑棱;5、H型适配架;501、导向杆;502、滑槽;6、T型底架;601、适配轴;602、踝关节防护气囊;7、踏板;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包括基板1,基板1的上端面设有传动带101,且基板1的上端面一侧设有握杆102,基板1上端面远离握杆102安装位置的一侧设有挂载框架103,握杆102的两端装配有垂直连接基板1的支杆一10201,挂载框架103的两端装配有垂直连接基板1的支杆二10301。

挂载框架103上可拆安装有下肢训练组件2和座板104,下肢训练组件2整体挂载于挂载框架103上,配合座板104提供一个坐着的训练姿势,以适应患者恢复初期腿部小范围活动的需求。

参照图2,下肢训练组件2包括配合挂载框架103挂载安装的挂装轨道3以及两组滑动安装于挂装轨道3上的滑块4,滑块4的侧面构造有凸缘401,且凸缘401上铰接有H型适配架5。

H型适配架5的下方滑动安装有T型底架6,H型适配架5内设有保持T型底架6运动方向的导向杆501,导向杆501在H型适配架5上对称设置有两组。T型底架6的侧面对称构造有两组适配轴601,H型适配架5的两侧开设有适配适配轴601的滑槽502,适配轴601与滑槽502的底端旋转配合。其中,导向杆501的底端高于滑槽502的底端。因此当T型底架6脱离导向杆501的导向时,可以绕适配轴601的轴心在滑槽502的底端实现角度的偏转。

T型底架6的底端垂直构造有踏板7,T型底架6的底端以及踏板7的底端均设有滚轮8。滚轮8的设置,在患者不行走于传动带101上时,也可以行走于地面等平整的位置,实现原地的模拟走路状态的训练。

为实现对患者脚部的限位,在踏板7上设置有魔术贴结构,且T型底架6朝向踏板7的一侧设有踝关节防护气囊602。

参照图3,挂装轨道3上开设有供滑块4滑动装配的滑道301,滑道301在挂装轨道3的侧面对称开设有两组,且滑块4上构造有嵌入滑道301内的滑棱402。挂装轨道3远离滑道301开设位置的一侧对称构造有一组挂耳302。通过挂耳302的设置,使得下肢训练组件2整体可通过挂耳302挂载于病床侧面,因此也可使患者坐在病床上进行使用。

工作原理:在患者康复前期,可采用坐姿进行训练,训练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坐在床上的训练方式,只需将挂装轨道3通过挂耳302挂载于床沿上即可。第二种则为如图1所示的坐在座板104上的训练方式。坐姿训练状态下,主要是训练患者小腿与大腿之间发力协作,患者坐姿状态下,腘窝位于凸缘401位置,可尝试施力抬起小腿,实现腿部带动H型适配架5和T型底架6绕凸缘401与H型适配架5铰接位置的旋转。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转为起立姿势的训练,下压踏板7可使得H型适配架5和T型底架6分离,而此时导向杆501不再导向T型底架6,使得T型底架6可绕适配轴601与滑槽502连接位置的底端旋转,从而适应步行状态下结构的偏转。起立姿势的训练,手部需搭在握杆102上,以保证上半身的稳定,而行走时踏板7与传动带101摩擦,实现行走。也可通过踏板7底部设置的滚轮8在地面上实现滑动,模拟走路的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