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刹车管耐久性测试用驱动机构

一种刹车管耐久性测试用驱动机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刹车管耐久性测试用驱动机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壳体,支撑壳体的顶面上设置有支撑立板;支撑壳体的顶板设置有通孔及固定套筒;升降旋转轴的一端穿入支撑壳体的内部设置,其上壁面上设置有外部纵向滑槽及外部螺旋滑槽;升降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壳体的顶面上位于固定套筒的一侧,用于驱动升降旋转轴上下升降移动;旋转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壳体的顶面上位于固定套筒远离升降驱动组件的一侧,用于驱动升降旋转轴旋转。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管耐久性测试用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升降旋转轴在上下升降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左右旋转,更加真实的模拟刹车过程中刹车管的受力后的形变状态及运动轨迹,使得测试试验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33162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骏峰鹏程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201276.2

  • 发明设计人 牟义超;王锋;韩明池;

    申请日2022-05-19

  • 分类号G01M17/007(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众辉津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08;

  • 代理人王文峰

  • 地址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京津科技谷福发路16号

  • 入库时间 2022-09-26 23:57: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30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刹车管耐久性测试用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刹车管也称作汽车制动软管,是使用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制动中传递制动介质,保证制动力传递到汽车制动蹄或制动钳产生制动力,从而使制动随时有效。在制动过程中,刹车管受力会发生弯曲或拧动,故在刹车管的耐久性测试中模拟刹车管在行驶制动状态下的旋拧及弯曲度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刹车管耐久性测试用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刹车管耐久性测试用驱动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升降旋转轴、升降驱动组件及旋转驱动组件;其中,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的顶面上的一侧固定的设置有支撑立板;所述支撑壳体的顶板上位于所述支撑立板的一侧设置有贯通内外部的通孔;所述支撑壳体的顶面上位于所述通孔的外侧通过螺栓设置有固定套筒;

所述升降旋转轴,其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套筒及通孔进入所述支撑壳体的内部设置,所述升降旋转轴上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外部纵向滑槽,所述外部纵向滑槽沿所述升降旋转轴的轴向设置;所述升降旋转轴上设置有外部螺旋滑槽;所述升降旋转轴通过上部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连接,通过下部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壳体的顶板连接;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的顶面上位于所述固定套筒的一侧,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旋转轴上下升降移动;

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的顶面上位于所述固定套筒远离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一侧,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旋转轴旋转。

优选的,所述上部连接组件包括通过螺栓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的顶端的上部T型安装管,所述上部T型安装管的内部可转动的设置有上部连接件;所述上部连接件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上部连接件的内侧环形壁面上对应所述外部螺旋滑槽设置有内部螺旋滑槽,所述上部连接件的壁面的内部设置有弧形通道,所述弧形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部螺旋滑槽的首尾两端连通设置;所述内部螺旋滑槽及弧形通道的内部可转动的设置有若干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可在所述内部螺旋滑槽及弧形通道的内部循环转动;所述第一滚珠可转动的嵌入进所述外部螺旋滑槽的内部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部连接组件包括对应所述通孔且通过螺栓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的顶板的底面上的下部T型安装管,所述下部T型安装管的内部可转动的设置有下部连接件,所述下部连接件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下部连接件的内侧壁面上沿其高度方向对应所述外部纵向滑槽设置有内部纵向滑槽,所述下部连接件的侧壁内部对应所述内部纵向滑槽设置有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部纵向滑槽的两端连通的设置;所述循环通道及内部纵向滑槽的内部可转动的设置有若干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可在循环通道及内部纵向滑槽的内部循环转动;所述第二滚珠可转动的嵌入进所述外部纵向滑槽的内部设置。

优选的,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顶面上位于所述固定套筒的一侧的旋转驱动电机,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传动轴杆竖直向下可转动的穿入所述支撑壳体的内部设置,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传动轴杆远离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的设置有第一主动皮带轮,所述下部连接件的外侧壁面上位于所述下部T型安装管的下方固定的设置有第一从动皮带轮,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与第二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顶面上位于所述固定套筒远离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一侧的升降驱动电机,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的传动轴杆竖直向上设置,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的传动轴杆远离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的设置有第二主动皮带轮,所述上部连接件的外侧壁面上位于所述上部T型安装管的上方固定的设置有第二从动皮带轮,所述第二主动皮带轮与第二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底部位移传感器组件、顶部位移传感器组件、蜂鸣器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底部位移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立板靠近所述升降旋转轴的一侧的壁面的下侧,包括固定的设置于所述支撑立板上的第一U型支架,所述第一U型支架的相对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第一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升降旋转轴的下降的最低高度;

所述顶部位移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立板靠近所述升降旋转轴的一侧的壁面的上侧,包括固定的设置于所述支撑立板上位于所述第一U型支架正上方的第二U型支架,所述第二U型支架的相对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第二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升降旋转轴的上升的最高的高度;所述升降旋转轴可上下穿过所述第一U型支架及第二U型支架的内部设置;

所述蜂鸣器,设置于所述支撑立板的壁面上,用于在所述升降旋转轴升降出设定的高度范围时发出声音预警;

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支撑立板的壁面上,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蜂鸣器、升降驱动电机及旋转驱动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管耐久性测试用驱动机构,通过设置的上部连接组件、下部连接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及旋转驱动组件,可以实现升降旋转轴在上下升降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左右旋转,将刹车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旋转轴的底端,可以更加真实的模拟刹车过程中刹车管的受力形变状态,测试试验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刹车管耐久性测试用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部连接件正视剖面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部连接件部分剖面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部连接件的剖面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支撑壳体;2、支撑立板;3、通孔;4、固定套筒;5、升降旋转轴;51、外部纵向滑槽;52、外部螺旋滑槽;6、上部T型安装管;7、上部连接件;71、内部螺旋滑槽;72、弧形通道;73、第一滚珠;8、下部T型安装管;9、下部连接件;91、内部纵向滑槽;92、循环通道;93、第二滚珠;10、旋转驱动电机;11、第一主动皮带轮;12、第一从动皮带轮;13、第一皮带;14、升降驱动电机;15、第二主动皮带轮;16、第二从动皮带轮;17、第二皮带;18、第一U型支架;19、第一位移传感器;20、第二U型支架;21、第二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刹车管耐久性测试用驱动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升降旋转轴5、升降驱动组件及旋转驱动组件;其中,

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壳体1,支撑壳体1的顶面上的一侧固定的设置有支撑立板2;支撑壳体1的顶板上位于支撑立板2的一侧设置有贯通内外部的通孔3;支撑壳体1的顶面上位于通孔3的外侧通过螺栓设置有固定套筒4;

升降旋转轴5,其一端穿过固定套筒4及通孔3进入支撑壳体1的内部设置,升降旋转轴5上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外部纵向滑槽51,外部纵向滑槽51沿升降旋转轴5的轴向设置;升降旋转轴5上设置有外部螺旋滑槽52;升降旋转轴5通过上部连接组件与固定套筒4的顶部连接,通过下部连接组件与支撑壳体1的顶板连接;

升降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壳体1的顶面上位于固定套筒4的一侧,用于驱动升降旋转轴5上下升降移动;

旋转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壳体1的顶面上位于固定套筒4远离升降驱动组件的一侧,用于驱动升降旋转轴5旋转。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上部连接组件包括通过螺栓设置于固定套筒4的顶端的上部T型安装管6,穿过上部T型安装管6可转动的设置有上部连接件7;上部连接件7的内部呈中空设置,上部连接件7的内侧环形壁面上对应外部螺旋滑槽52设置有内部螺旋滑槽71,上部连接件7的壁面的内部设置有弧形通道72,弧形通道72的两端分别与内部螺旋滑槽71的首尾两端连通设置,形成一个环形的通道;内部螺旋滑槽71及弧形通道72的内部可转动的设置有若干第一滚珠73,第一滚珠73可在内部螺旋滑槽71及弧形通道72的内部循环转动;第一滚珠73可转动的嵌入进外部螺旋滑槽52的内部设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下部连接组件包括对应通孔3且通过螺栓设置于支撑壳体1的顶板的底面上的下部T型安装管8,穿过下部T型安装管8及通孔3可转动的设置有下部连接件9,下部连接件9的内部呈中空设置;下部连接件9的内侧壁面上沿其高度方向对应外部纵向滑槽51设置有内部纵向滑槽91,下部连接件9的侧壁内部对应内部纵向滑槽91设置有循环通道92,循环通道92的两端分别与内部纵向滑槽91的两端连通的设置;循环通道92及内部纵向滑槽91的内部可转动的设置有若干第二滚珠93,第二滚珠93可在循环通道92及内部纵向滑槽91的内部循环转动;第二滚珠93可转动的嵌入进外部纵向滑槽51的内部设置。

升降旋转轴5依次穿过上部连接件7及下部连接件9的内部设置,其中的第一滚珠73嵌入进外部螺旋滑槽52及内部螺旋滑槽71的内部设置,且第一滚珠73可在弧形通道72与内部螺旋滑槽71形成的环形轨道的内部循环转动,在升降驱动电机14的作用下实现了升降旋转轴5的升降的功能外,还减小了升降旋转轴5与上部连接件7内侧壁面之间的摩擦,提高了使用寿命;

另外,第二滚珠93嵌入进外部纵向滑槽51及内部纵向滑槽91的内部设置,且第二滚珠93可在循环通道92及内部纵向滑槽91形成的环形轨道的内部循环转动,在旋转驱动电机10的作用下实现了升降旋转轴5的左右旋转的功能外,还避免了在升降旋转轴5升降过程中产生干涉。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壳体1顶面上位于固定套筒4的一侧的旋转驱动电机10,旋转驱动电机10的传动轴杆竖直向下可转动的穿入支撑壳体1的内部设置,旋转驱动电机10的传动轴杆远离旋转驱动电机10的一端固定的设置有第一主动皮带轮11,下部连接件9的外侧壁面上位于下部T型安装管8的下方固定的设置有第一从动皮带轮12,第一主动皮带轮11与第二从动皮带轮12之间通过第一皮带13连接。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升降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壳体1顶面上位于固定套筒4远离旋转驱动电机10的一侧的升降驱动电机14,升降驱动电机14的传动轴杆竖直向上设置,升降驱动电机14的传动轴杆远离升降驱动电机14的一端固定的设置有第二主动皮带轮15,上部连接件7的外侧壁面上位于上部T型安装管6的上方固定的设置有第二从动皮带轮16,第二主动皮带轮15与第二从动皮带轮16之间通过第二皮带17连接。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底部位移传感器组件、顶部位移传感器组件、蜂鸣器及控制器;其中,

底部位移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支撑立板2靠近升降旋转轴5的一侧的壁面的下侧,包括固定的设置于支撑立板2上的第一U型支架18,第一U型支架18的相对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第一位移传感器19,用于监测升降旋转轴5的下降的最低高度;

顶部位移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支撑立板2靠近升降旋转轴5的一侧的壁面的上侧,包括固定的设置于支撑立板2上位于第一U型支架18正上方的第二U型支架20,第二U型支架20的相对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第二位移传感器21,用于监测升降旋转轴5的上升的最高的高度;升降旋转轴5可上下穿过第一U型支架18及第二U型支架20的内部设置;

蜂鸣器,设置于支撑立板2的壁面上,用于在升降旋转轴5升降出设定的高度范围时发出声音预警;

控制器,设置于支撑立板2的壁面上,第一位移传感器19、第二位移传感器21、蜂鸣器、升降驱动电机14及旋转驱动电机1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工作时,将刹车管的一端固定好,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旋转轴5的底端,然后启动旋转驱动电机10及升降驱动电机14;其中,旋转驱动电机10通过第一皮带13驱动第一主动皮带轮11带动第一从动皮带轮12转动,由于第二滚珠93嵌入进外部纵向滑槽51及内部纵向滑槽91的内部,即下部连接件9通过第二滚珠93与升降旋转轴5可转动的连接,第一从动皮带轮12带动下部连接件9转动,从而实现升降旋转轴5旋转功能;升降驱动电机14通过第二皮带17驱动第二主动皮带轮15带动第二从动皮带轮16转动,由于第一滚珠73嵌入进外部螺旋滑槽52及内部螺旋滑槽71的内部设置,即上部连接件7通过第一滚珠73与升降旋转轴5可下上升降的连接,第二从动皮带轮16带动上部连接件7转动,从而实现升降旋转轴5在旋转的过程中同时上下升降,由于第一滚珠73的设置,避免了升降旋转轴5在上下升降时产生的干涉问题。另外,通过设置的第一位移传感器19监测升降旋转轴5下降的高度,若超出设定的最低高度,则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响起;通过设置的第二位移传感器21监测升降旋转轴5上升的高度,若超出设定的最高高度,则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响起;从而实现监测升降旋转轴5上下升降的高度,可以更加精确的模拟刹车管的受力后的运动轨迹,试验数更加精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