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高劲度抗拉提花混纺机织物

高劲度抗拉提花混纺机织物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劲度抗拉提花混纺机织物,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抗拉强度不够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表层,两个表层之间设有纵纬编层和横纬编层,纵纬编层通过若干第一复合纱线纬编而成,横纬编层通过若干第二复合纱线纬编而成,表层通过若干第三复合纱线经纬编织形成缎纹组织,设置纵纬编层和横纬编层,使得第一复合纱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复合纱线的延伸方向,保证了面料各个方向上的抗拉强度,且采用铜氨纤维,铜氨纤维具有很好的强度,保证了整体面料的强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145183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市熙和织造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415802.9

  • 发明设计人 高华;

    申请日2022-02-25

  • 分类号B32B23/02(2006.01);B32B23/08(2006.01);B32B23/10(2006.01);B32B27/02(2006.01);B32B27/08(2006.01);B32B27/12(2006.01);B32B27/34(2006.01);B32B27/36(2006.01);D04B1/14(2006.01);D04B1/16(2006.01);D04B1/18(2006.01);D03D15/47(2021.01);D03D15/40(2021.01);D03D15/283(2021.01);D03D15/225(202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南环路南侧(红洲村)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36: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劲度抗拉提花混纺机织物。

背景技术

提花布是一种有织纹图案的棉织物或化纤混纺织物。有白织和有色织之分。白织坯布和部分色织坯布须经练漂或染色。提花布根据品种特征可供不同用途。

现有的提花布面料强度不够,不能很好的抗拉,且没有很好的弹性,当面料持续拉伸时,会造成面料变形,不能恢复到拉伸之前的状态。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劲度抗拉提花混纺机织物,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抗拉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劲度抗拉提花混纺机织物,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表层,两个所述表层之间设有纵纬编层和横纬编层,所述纵纬编层通过若干第一复合纱线纬编而成,所述横纬编层通过若干第二复合纱线纬编而成,所述表层通过若干第三复合纱线经纬编织形成缎纹组织;

所述缎纹组织为6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缎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表层之间设置纵纬编层和横纬编层,其中纵纬编层通过若干第一复合纱线纬编而成,横纬编层通过若干第二复合纱线纬编而成,使得第一复合纱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复合纱线的延伸方向,使得整体面料在各个方向被拉伸时,都能被纵纬编层或横纬编层进行分力,从而使得面料在各个方向都能具有很好的抗拉效果,并且采用上述编织结构的缎纹组织编织形成表层,使得表层的表面更加光滑,且提高了表层的牢固度,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纱线包括芯层一以及围绕芯层一缠绕的若干锦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锦纶具有很好的弹性,且具有很好的耐磨效果,保证了第一复合纱线的强度,保证了纵纬编层的强度,能够使得其被拉伸后很好的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层一通过若干芯线一加捻而成,所述芯线一包括第一异型截面纤维以及围绕第一异型截面纤维缠绕的若干氨纶纤维,所述第一异型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叶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面为三叶型的第一异型截面纤维具有很好的蓬松感,且采用涤纶制成,加强了其弹性效果,氨纶纤维也具有很好的弹性回复率,保证了芯层以的强度,从而保证了第一复合纱线的抗拉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复合纱线包括芯层二以及围绕芯层二缠绕的若干外包纱,所述芯层二通过若干芯线二加捻而成,所述芯线二通过涤纶一和尼龙一加捻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线二通过涤纶一和尼龙一加捻而成,尼龙一和涤纶一均具有很好的弹性,且具有很好的弹性回复率,保证了芯层二的弹性,从而保证了第二复合纱线的抗拉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包纱包括第二异型截面纤维以及围绕第二异型截面纤维缠绕的冰丝纤维,所述第二异型截面纤维的截面为C字型,所述第二异型截面纤维采用丙纶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字型截面的第二异型截面纤维具有很好的蓬松感,且采用丙纶制成,保证了其弹性,冰丝纤维具有很好的保型性,在拉伸后能够很好的恢复到原来状态,保证了第二复合纱线的抗拉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复合纱线包括芯层三以及围绕芯层三缠绕的若干铜氨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氨纤维具有很好的强度,且手感柔软,具有真丝感,使得穿着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层三通过若干芯线三加捻而成,所述芯线三通过涤纶二和尼龙二加捻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线三通过涤纶二和尼龙二加捻而成,尼龙二和涤纶二均具有很好的弹性,且具有很好的弹性回复率,保证了芯层三的弹性,从而保证了第三复合纱线的抗拉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两个表层之间设置纵纬编层和横纬编层,其中纵纬编层通过若干第一复合纱线纬编而成,横纬编层通过若干第二复合纱线纬编而成,使得第一复合纱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复合纱线的延伸方向,使得整体面料在各个方向被拉伸时,都能被纵纬编层或横纬编层进行分力,从而使得面料在各个方向都能具有很好的抗拉效果,并且采用上述编织结构的缎纹组织编织形成表层,使得表层的表面更加光滑,且提高了表层的牢固度,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缎纹组织的组织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纵纬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纬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复合纱线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复合纱线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复合纱线的截面图。

图中:1、表层;2、纵纬编层;3、横纬编层;4、第一复合纱线;5、第一异型截面纤维;6、氨纶纤维;7、锦纶;8、第二复合纱线;9、涤纶一;10、尼龙一;11、第二异型截面纤维;12、冰丝纤维;13、第三复合纱线;14、涤纶二;15、尼龙二;16、铜氨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高劲度抗拉提花混纺机织物,如图1-图4所示,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表层1,两个表层1之间设有纵纬编层2和横纬编层3。

如图3和图5所示,取涤纶利用喷丝板喷丝形成三叶型的第一异型截面纤维5,取第一异型截面纤维5和若干氨纶纤维6放入走锭机内,使得若干氨纶纤维6以走锭的方式缠绕在第一异型截面纤维5外侧形成芯线一,取若干芯线一放入加捻机内加捻形成芯层一,取加工好的芯层一和若干锦纶7放入走锭机内,使得若干锦纶7以走锭的方式缠绕在芯层一外侧形成第一复合纱线4,将若干第一复合纱线4放入纬编机内纬编形成纵纬编层2。

如图4和图6所示,取涤纶一9和尼龙一10放入加捻机内加捻形成芯线二,将若干芯线二放入加捻机内加捻形成芯层二,取丙纶利用喷丝板喷丝形成截面为C字型的第二异型截面纤维11,取冰丝纤维12和第二异型截面纤维11放入走锭机内,使得冰丝纤维12以走锭的方式缠绕在第二异型截面纤维11外侧形成外包纱,取加工好的芯层二和若干外包纱放入走锭机内,使得若干外包纱以走锭的方式缠绕在芯层二外侧得到第二复合纱线8,将若干第二复合纱线8放入纬编机内纬编形成横纬编层3。

如图1-图5所示,取涤纶二14和尼龙二15放入加捻机内加捻形成芯线三,将若干芯线三放入加捻机内加捻形成芯层三,取加工好的芯层三和若干铜氨纤维16放入走锭机内,使得若干铜氨纤维16以走锭的方式缠绕在芯层三外侧得到第三复合纱线13,将若干第三复合纱线13放入喷水织机内以缎纹组织的方式经纬编织形成表层1,其缎纹组织为6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缎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沉,将纵纬编层2和横纬编层3贴合,使得第一复合纱线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复合纱线8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设置,将两个面层分别放置在纵纬编层2的一侧和横纬编层3的一侧,将三者缝合得到该面料。

该面料在两个表层1之间设置纵纬编层2和横纬编层3,其中纵纬编层2通过若干第一复合纱线4纬编而成,横纬编层3通过若干第二复合纱线8纬编而成,使得第一复合纱线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复合纱线8的延伸方向,使得整体面料在各个方向被拉伸时,都能被纵纬编层2或横纬编层3进行分力,从而使得面料在各个方向都能具有很好的抗拉效果,并且第一复合纱线4内的锦纶7,第二复合纱线8上的尼龙一10,第三复合纱线13上的尼龙二15均具有非常好的弹性,保证了整体面料的抗拉强度。并且采用上述编织结构的缎纹组织编织形成表层1,使得表层1的表面更加光滑,且提高了表层1的牢固度,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