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同轴线线夹、同轴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同轴线线夹、同轴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组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同轴线安装定位方式存在影响同轴线端部位置,进而影响同轴线接线的问题,提供同轴线线夹、具有该同轴线线夹的同轴线组件及含有该同轴线组件的电子设备。其中,同轴线线夹,用于安装同轴线,同轴线线夹包括线夹本体;线夹本体开设有至少一个配合通孔,配合通孔沿第一方向贯通线夹本体,并用于容许同轴线配合于其内;配合通孔的孔径大于同轴线的外径,以使配合于其内的同轴线与其孔壁面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同轴线的位置,以灵活控制同轴线和其他结构的装配尺寸,方便同轴线端部的接线和连接。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15913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21608568.3

  • 发明设计人 彭高峰;

    申请日2021-07-14

  • 分类号H02G3/02(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饶智彬;赵文曲

  • 地址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东海社区红荔西路8089号深业中城6号楼A单元3401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33: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组装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同轴线线夹、具有该同轴线线夹的同轴线组件及含有该同轴线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同轴线是手机等电子设备在进行射频信号传输时传送信号的载体。

现有技术中,同轴线的组装主要采用粘接、卡接等的方式。然而,在采用这些安装方式的实践中,有出现同轴线的端部无法正常连接的现象,这将影响同轴线端部的组装接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同轴线线夹、同轴线组件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同轴线安装定位方式影响同轴线端部位置,进而影响同轴线接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同轴线线夹,用于安装同轴线。该同轴线线夹包括线夹本体。线夹本体开设有配合通孔,配合通孔沿第一方向贯通线夹本体,并用于容许同轴线配合于其内。配合通孔的孔径大于同轴线的外径,以使配合于其内的同轴线与其孔壁面之间留有间隙。

同轴线可以配合于配合通孔内,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线夹形成组件,然后通过组件进行整体装配。由于同轴线和配合通孔之间间隙的存在,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同轴线的位置,以灵活控制同轴线和其他结构的装配尺寸,方便同轴线端部的接线和连接。

此外,存在间隙使得同轴线线夹不会紧夹同轴线或粘连同轴线,不容易损坏同轴线的保护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线夹本体开设有入口槽,入口槽连通线夹本体的外轮廓面和配合通孔,以使同轴线能够通过入口槽进入配合通孔内。

该实施方式中,设置入口槽使得同轴线可以沿其径向卡入配合通孔,而不需要采用沿其轴向穿入的方式进入配合通孔,所需的配合时间较少,提高组装效率。

对于手机,其同轴线直径较小,入口槽的宽度可以设定为0.2mm,这样既能保证模具能开出来,又能控制线夹的尺寸最小,方便同轴线装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入口槽沿第一方向Y1贯通线夹本体,入口槽连接配合通孔处的槽宽小于配合通孔的直径。线夹本体为弹性结构,以使入口槽能够受挤扩大以容许同轴线通过进入配合通孔。该实施方式中,线夹本体可采用硅胶、橡胶、弹性塑料等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制成。线夹本体采用弹性材料可以避免对同轴线的的损伤,对同轴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在组装同轴线时,线夹本体可以受力变形使入口槽扩大,方便同轴线进入配合通孔。在同轴线配合在配合通孔内时,入口槽能够恢复到自然状态,可以一定限度限制同轴线的脱出;在需要从配合通孔中取下同轴线时,又可以施力使入口槽扩大,从而容许同轴线取出。

该实施方式中,线夹本体可采用的硬度为65-80度(邵氏硬度)的硅胶,优选为75度。线夹本体采用的材料太软则不容易保持其形状,太硬则不容易产生足够大变形以容许卡入同轴线或强行卡入同轴线时造成结构破裂。该处采用硬度为75度的硅胶,能够兼顾上述情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合通孔有多个,多个配合通孔沿第二方向依次排设。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垂直。入口槽从线夹本体的外轮廓面沿第二方向向内延伸至依次连通各个配合通孔。可选地,第二方向为直线路径、曲线路径、折线路径中的一种。

该实施方式中,直接采用入口槽沿第二方向延伸依次连通各个配合通孔的设置方式,能够方便多个同轴线的快速组装。

通信方式从3G到4G,4G再到5G,对射频信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子设备的同轴线的数量也由1根逐步增加到2根,甚至有可能增加到3根或更多。多根同轴线的组装难度也相应增加,采用现有装配技术进行装配的困难程度也越来越大。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在同轴线线夹上设置多个配合通孔及连通各个配合通孔的入口槽的方式,可以方便地适应多根同轴线装配的方式,且装配相对简单,各个同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较好地确定,避免彼此干涉或相互作用影响装配。

该实施方式采用一个整体的入口槽依次连通各个配合通孔的形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每个配合通孔分别设置连通至线夹本体的外轮廓面的入口槽。这种方式虽然可能对结构的加工工序和同轴线组装效率带来一些影响,但是同样是可行的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入口槽的开口处设置为外宽内窄的喇叭形的引导口。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引导口,可以方便地引导同轴线的装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间隙单边宽度为0.02-0.05mm。

该实施方式中,间隙设置为该宽度,在给与同轴线适当的调整空间的同时,对同轴线的位置进行了可接受范围的限定,兼顾同轴线端部的安装位置要求和中间部分的位置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线夹本体的外轮廓大致呈一长方体,其平行于配合通孔贯通方向的各边分别圆角处理。

该实施方式中,设置线夹本体为长方体,方便同轴线线夹本身的定位组装。设置圆角处理,有利于同轴线线夹的装入。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还提供另一种同轴线线夹,用于安装同轴线。该同轴线线夹包括基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基部具有沿第三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分别连接于基部的第二端,且彼此间隔相对。第一板部具有第一型面,第二板部具有第二型面;第一型面和第二型面间隔相对,并共同限定入口槽和至少一个贯通的配合通孔;配合通孔用于容许同轴线配合于其内;入口槽连通配合通孔,用于同轴线通过其进入配合通孔;配合通孔的孔径大于同轴线的外径,以使配合于其内的同轴线与其孔壁面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施例中,同轴线可以配合于配合通孔内,和同轴线线夹形成组件,然后通过组件进行整体装配。由于同轴线和配合通孔之间间隙的存在,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同轴线的位置,以灵活控制同轴线和其他结构的装配尺寸,方便同轴线端部的接线和连接。

此外,存在间隙使得同轴线线夹不会紧夹同轴线或粘连同轴线,不容易损坏同轴线的保护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同轴线组件,包括同轴线和前述的同轴线线夹;同轴线配合于同轴线线夹的配合通孔,且在配合状态下,同轴线和配合通孔之间存在间隙。

因采用上述同轴线线夹和同轴线组成组件的形式,可以方便整体供货,提高装配效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基础件和同轴线,基础件上设有用于容置同轴线的安装槽。电子设备还包括前述的同轴线线夹;同轴线线夹固定配合于安装槽内。同轴线配合于同轴线线夹的配合通孔内,且在配合状态下,同轴线和配合通孔之间存在间隙。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前述同轴线线夹作为同轴线的中间结构,能够方便同轴线装配时的位置调节。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基础件和同轴线,基础件上设有用于容置同轴线的安装槽。电子设备还包括前述设置有入口槽的同轴线线夹;同轴线线夹固定配合于安装槽内。同轴线配合于同轴线线夹的配合通孔内,且在配合状态下,同轴线和配合通孔之间存在间隙。在同轴线线夹配合于所安装槽状态下,安装槽的一侧槽面封闭入口槽。

通过装配后使安装槽槽面封闭入口槽,能够避免同轴线的脱出。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基础件和同轴线,基础件上设有用于容置同轴线的安装槽。电子设备还包括前述的同轴线线夹。同轴线线夹为弹性结构。同轴线线夹固定配合于安装槽内,且在配合状态下,同轴线线夹以其第三方向平行于安装槽的宽向的状态过盈地配合于安装槽内。同轴线支撑配合于同轴线线夹的配合通孔,且在配合状态下,同轴线和配合通孔之间存在间隙。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前述同轴线线夹作为同轴线的中间结构,能够方便同轴线装配时的位置调节。并且,通过同轴线线夹过盈配合于安装槽的设置,使得同轴线线夹安装更简便,无需螺钉连接或粘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配合状态下,安装槽的一侧槽面封闭入口槽。

在该实施方式下,入口槽被封闭能够避免装入配合通孔中的同轴线脱出。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基础件和同轴线,基础件上设有用于容置同轴线的安装槽,电子设备设置有端连接体。电子设备还包括前述的同轴线线夹。同轴线线夹固定配合于安装槽内。同轴线的端部定位连接于端连接体,同轴线的中间部分配合于同轴线线夹的配合通孔内。在同轴线的装配状态下,同轴线的端部位置固定、同轴线的中间部分和配合通孔之间存在间隙。

本实施方式中,同轴线中间位置由同轴线线夹支撑,端部连接在端连接体上以实现同轴线的结构定位安装和手机的电系统的接入,且采用前述同轴线线夹作为同轴线的中间结构,能够方便同轴线装配时的位置调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为手机,基础件为手机的中框;安装槽开设于中框的侧框面或背面。

本方案中的同轴线安装方法适用于安装槽开设在中框侧框面或背面的情形,适应性较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线夹本体开设有入口槽,入口槽连通线夹本体的外轮廓面和配合通孔,以使同轴线能够通过入口槽进入配合通孔内。在安装槽开设于中框的侧框面时,入口槽从线夹本体的外轮廓面贴合安装槽一侧面向安装槽的另一侧面延伸至连通所有的配合通孔。

该实施方式下,入口槽被安装槽侧面封闭,能够避免同轴线的脱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线夹本体开设有入口槽,入口槽连通线夹本体的外轮廓面和配合通孔,以使同轴线能够通过入口槽进入配合通孔内。在安装槽开设于中框的背面时,入口槽从线夹本体的外轮廓面远离安装槽的槽底一侧向槽底延伸至连通配合通孔。

该实施方式下提供另一种同轴线线夹的安装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线夹的立体视图;

图2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线夹的正向平面视图;

图3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线夹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中用虚线示出了同轴线);

图4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线夹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配合通孔数量为一个);

图5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线夹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配合通孔数量为三个);

图6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线夹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配合通孔数量为四个);

图7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线夹的还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配合通孔数量为两个、入口槽数量为两个);

图8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9为图8沿A-A线的截面图;

图10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外观视图;

图11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内部视图;

图12为图11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3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爆炸视图;

图14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同轴线端部部分和中间部分的支撑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中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安装槽设置在基础件的背面);

图16中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线夹的正向平面视图;

图17中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18中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剖视图。

主要元器件标号:

电子设备 001

电子设备 001a

同轴线组件 010

同轴线组件 010a

基础件 030

中框 030a

安装槽 031

电路板 040

端连接体 041

电连接接头 041a

同轴线线夹 100

线夹本体 110

凸起 111

圆角结构 112

圆弧面 113

同轴线 200

端部部分 210

中间部分 220

同轴线线夹 300

基部 310

第一板部 320

第二板部 330

入口槽 C1

第一端 D1

第二端 D2

间隙 f1

配合通孔 K1

引导口 K2

外轮廓面 P1

第一型面 P2

第二型面 P3

侧框面 P4

背面 P5

第一方向 Y1

第二方向 Y2

第三方向 Y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提出同轴线线夹,用于电子设备中同轴线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显示设备(例如,电视机、显示屏等)、摄像机、游戏机等,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存在需要安装同轴线的电子设备。该同轴线线夹包括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开设有至少一个配合通孔,所述配合通孔沿第一方向贯通所述线夹本体,并用于容许同轴线配合于其内;所述配合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同轴线的外径,以使配合于其内的同轴线与其孔壁面之间留有间隙。

本方案中,同轴线可以配合于配合通孔内,和本方案的同轴线线夹形成组件,然后通过组件进行整体装配。由于同轴线和配合通孔之间间隙的存在,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同轴线的位置,以灵活控制同轴线和其他结构的装配尺寸,方便同轴线端部的接线和连接。

下面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配合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同轴线线夹100。该同轴线线夹100用在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用于电子设备的同轴线200的组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线夹100也可和同轴线200组装成同轴线组件010(可参见图9),然后采用组件供应的方式整体安装。当然,同样可以先安装同轴线线夹100,再将同轴线200安装在同轴线线夹100上。

配合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中,同轴线线夹100包括线夹本体110。线夹本体110开设有配合通孔K1,配合通孔K1沿第一方向Y1贯通线夹本体110,并用于容许同轴线200配合于其内。配合通孔K1的孔径d1大于同轴线200的外径d2,以使配合于其内的同轴线200与其孔壁面之间留有间隙f1。该处所说的第一方向Y1即为配合通孔K1的轴向。对于同轴线线夹100用在手机的同轴线200安装的情形中,在同轴线线夹100装配于手机的中框030a的安装槽031的状态下(配合参见图12),第一方向Y1朝向基本平行于对应处安装槽031的延伸方向,以利于同轴线200的布置。

本方案中,同轴线200可以配合于配合通孔K1内,和本方案的同轴线线夹100形成组件,然后通过组件进行整体装配,装配在电子设备内(如装配在手机的中框030a的安装槽031内)。由于同轴线200和配合通孔K1之间间隙f1的存在,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同轴线200的位置,以灵活控制同轴线200和其他结构的装配尺寸,方便同轴线200两端的接线和连接。

此外,存在间隙f1使得同轴线线夹100不会紧夹同轴线200或粘连同轴线200,不容易损坏同轴线200的保护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间隙f1单边宽度可设置在0.02-0.05mm,例如选择设置单边间隙f1为0.03mm。间隙f1设置为该宽度,在使装入配合通孔K1的同轴线200具有适当的调整空间的同时,对同轴线200的位置进行了合适的限定,兼顾同轴线200两端的安装位置要求和同轴线200中段的位置限制要求。

配合通孔K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如根据单个手机的同轴线200的数量确定。图1-图3中示出了线夹本体110有两个配合通孔K1的情形,其适用于具有两个同轴线200的手机。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轴线线夹100的配合通孔K1还可以设置为一个(如图4)、三个(如图5)、四个(如图6)或者更多。需要说明的是,配合通孔K1的分布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图1-图6示出配合通孔K1的分布方式仅仅为示例。

再次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线夹本体110还开设有入口槽C1,入口槽C1连通线夹本体110的外轮廓面P1和配合通孔K1,以使同轴线200能够通过入口槽C1进入配合通孔K1内。本实施例中,入口槽C1可设置为沿第一方向Y1贯通线夹本体11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线夹本体110大致呈一长方体块状结构,对应的外轮廓面P1表面指大致平行于配合通孔K1轴向的四个表面的组合(不包括被配合通孔K1轴线通过的两个端面)。设置入口槽C1连通外轮廓面P1和配合通孔K1,使得同轴线200从外部通过入口槽C1进入配合通孔K1,而不需要采用沿其轴向穿入的方式进入配合通孔K1,所需的配合时间较少,提高组装效率。

当然,在未设置入口槽C1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能能够采用将同轴线200沿轴向穿入配合通孔K1的方式实现同轴线200和同轴线线夹100的组装,只是组装效率可能相对较低。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线夹本体110平行于配合通孔K1贯通方向的各棱边处分别圆角处理以形成圆角结构112。设置线夹本体110大致为长方体,方便同轴线线夹100本身的定位组装;设置圆角处理,有利于同轴线线夹100的装入。

需要说明的是,线夹本体110的形状可以根据所需装入的槽的形状、配合要求等因素设定,例如可以设置为截面为梯形、半圆柱形或其他非常规形状。例如,图5中,线夹本体110的两侧面设置为包含多个凸起111的非平面,这有利于线夹本体110装入和配合;再如,图4中线夹本体110的两侧面大致呈圆弧面113,方便线夹本体110的安装和配合。

对于用在手机中的同轴线线夹100,入口槽C1的宽度可以设定为0.2mm左右,这样,在采用模具开模的方式制作该同轴线线夹100时,既能保证模具能开出来,又能控制同轴线线夹100的尺寸较小,方便同轴线200装入。

本实施例的一些设计中,入口槽C1的槽宽d0小于配合通孔K1的直径d1。线夹本体110为弹性结构,以使入口槽C1能够受挤扩大以容许同轴线200通过进入配合通孔K1。可选地,入口槽C1的宽向中面经过配合通孔K1的轴线,即入口槽C1相对配合通孔K1居中设置。

如此设置,在组装同轴线200时,线夹本体110可以受力变形使入口槽C1扩大,方便同轴线200进入配合通孔K1;在同轴线200配合在配合通孔K1内时,入口槽C1能够恢复到自然状态,可以一定限度限制同轴线200的脱出;在需要从配合通孔K1中取下同轴线200时,又可以施力使入口槽C1扩大,从而容许同轴线200取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线夹本体110可采用硅胶、橡胶、弹性塑料等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制成。线夹本体110采用弹性材料可以避免对同轴线200的的损伤,对同轴线2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在组装同轴线200时,线夹本体110可以受力变形使入口槽C1扩大,方便同轴线200进入配合通孔K1。在同轴线200配合在配合通孔K1内时,入口槽C1能够恢复到自然状态,可以一定限度限制同轴线200的脱出;在需要从配合通孔K1中取下同轴线200时,又可以施力使入口槽C1扩大,从而容许同轴线200取出。

该实施方式中,线夹本体110可采用的硬度为65-80度(邵氏硬度)的硅胶,优选为75度。线夹本体110采用的材料太软则不容易保持其形状,太硬则不容易产生足够大变形以容许卡入同轴线200或强行卡入同轴线200时造成结构破裂。该处采用硬度为75度的硅胶,能够兼顾上述情形。

本实施例中,线夹本体110设置为弹性结构,还有助于同轴线线夹100自身的定位安装。例如,对于同轴线线夹100用在手机中时,可设置手机中框030a的安装槽031的宽度略小于线夹本体110的装配方向的尺寸,使得同轴线线夹100能够通过弹性形变过盈地配合入安装槽031内,即避免了螺钉安装、卡接等需要在安装槽031处的额外结构设置或是胶装等需要进行的施胶操作,节约了设计成本或工艺成本。

此外,对于线夹本体110设置为弹性结构的实施方式,由于线夹本体110本身可变形,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同轴线200的可调范围。例如,在同轴线200无法通过间隙f1允许的空间调整至合适其端部部分210安装的位置时,可以通过使同轴线200对线夹本体110施压的方式使配合通孔K1内壁内凹退让形成额外的容许同轴线200调整的空间。当然,一般该压力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同轴线200形状影响或使同轴线200内留存较高的内应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配合通孔K1为多个的同轴线线夹100,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多个配合通孔K1可设置为沿第二方向Y2依次排设,入口槽C1从线夹本体110的外轮廓面P1沿第二方向Y2向内延伸至依次连通各个配合通孔K1。该处所说的第二方向Y2可以是一直线的路径,也可以是一曲线或折线路径。通过设置依次贯通各配合通孔K1的入口槽C1,可以一次性顺序地从单一入口装入多根同轴线200,相比于多入口的方式,对节约同轴线200装入效率或实现自动化较为有利。第二方向Y2设置为直线路径还是曲线或折线路径,也可以根据配合通孔K1的布置方式灵活布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或图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第二方向Y2为一直线的情形下,第二方向Y2垂直于第一方向Y1。对于同轴线线夹100组装在手机的中框030a的安装槽031内的状态(配合参见图12),第二方向Y2可以沿安装槽031的宽度方向,即入口槽C1从线夹本体110外轮廓面P1贴合安装槽031一侧面向安装槽031的另一侧面延伸至连通所有配合通孔K1。该设置方式下,安装完成的同轴线线夹100的入口槽C1被安装槽031的一侧面封闭,使得安装于配合通孔K1内的同轴线200不会脱出。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Y2也可以设置为平行于安装槽031的深度方向,即入口槽C1从线夹本体110外轮廓面P1远离安装槽031槽底的一侧向槽底延伸至连通配合通孔K1,可参见图15。该设置方式下入口槽C1虽未被封闭,但是在入口槽C1的槽宽d0设置得比同轴线200窄时,同轴线200同样不容易脱出。

在一些情形下,还可以设置多于一个的入口槽C1来适配多个配合通孔K1。如图7示出的另一种同轴线线夹100具有两个配合通孔K1的情形,其分别设置两个入口槽C1来对应连通两个配合通孔K1。该设置方式可以减小入口槽C1的深度,但是会增加同轴线200进入的通道。

通信方式从3G到4G,4G再到5G,对射频信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同轴线200的数量也由一根逐步增加到两根,甚至有可能增加到三根、四根或更多。多根同轴线200的组装难度也相应增加,采用现有装配技术进行装配的困难程度也越来越大。而采用本方案在同轴线线夹100上设置多个配合通孔K1的方式,可以方便地适应多根同轴线200装配的方式,且装配相对简单,各个同轴线200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较好地确定,避免彼此干涉或相互作用影响装配。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入口槽C1的开口处扩大形成引导口K2。引导口K2可以设置为外大内小的喇叭口等。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引导口K2,可以方便地引导同轴线200的装入。

配合参见图8和图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同轴线组件010,包括同轴线200和前述的同轴线线夹100。同轴线200配合于同轴线线夹100的配合通孔K1,且在配合状态下,同轴线200和配合通孔K1之间存在间隙f1。

图8和图9示出的同轴线200为两根,对应的同轴线线夹100的配合通孔K1为两个。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推及至一根、三个、四根同轴线200的情形。

如图8所示,对于具有一定长度的同轴线200,同轴线200包括细长的中间部分220和两端的端部部分210。端部部分210可能相对中间部分220弯曲设置。对于该结构,布置的同轴线线夹100可以有多个(图示为四个)。多个同轴线线夹100可以对同轴线200进行多点支撑配合,并能够在长向各处均对同轴线200的位置进行有限的限定。各个同轴线线夹100的配合通孔K1的直径可以均相同,也可具有一定范围的不同,以使各自和同轴线200的间隙f1合适。例如,对于靠近同轴线200的端部部分210的同轴线线夹100,其和同轴线200的间隙f1值可以设定得相对较大,以方便同轴线200的端部的调节。

配合参见图10-图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001,该电子设备001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显示设备(例如,电视机、显示屏等)、摄像机、游戏机等,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存在需要安装同轴线200的电子设备001。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001包括基础件030和同轴线200,基础件030上设有用于容置同轴线200的安装槽031。电子设备001还包括前述的同轴线线夹100。同轴线线夹100固定配合于安装槽031内,同轴线200配合于同轴线线夹100的配合通孔K1内,且在配合状态下,同轴线200和配合通孔K1之间存在间隙f1。

以该电子设备001为手机为例,基础件030指手机的中框030a,其上设置安装槽031。一般情况下,安装槽031大致沿手机的竖向延伸,并位于中框030a的一侧之处。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001设置有端连接体041,同轴线200的端部部分210定位连接于端连接体041,同轴线200的中间部分220配合于同轴线线夹100的配合通孔K1内。在同轴线200的装配状态下,同轴线200的端部部分210位置固定、同轴线200的中间部分220和配合通孔K1之间存在间隙f1。

端连接体041可以是手机内部的电路板040上的一电连接接头041a,同轴线200的端部部分210通过连接于该电连接接头041a上,来实现接入手机的电系统。一般端连接体041对同轴线200的端部部分210位置具有较高的要求,而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同轴线线夹100使同轴线200在其配合通孔K1内具有一定的调节空间的方式,能够较好地满足该要求。需要说明的事,图中的电路板040、端连接体041、电连接接头041a的形状和设置位置仅为示意说明,并不代表其实际应用时的情况。图14中,其中一个同轴线200的一端仅示出部分。

图1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槽031开设于作为基础件030的中框030a的侧框面P4,同轴线线夹100也通过侧向装入的方式配合进入安装槽031内。该组装方式虽然可视性较差,但是因采用本方案中的同轴线线夹100而降低了组装难度和维修更换成本,且同轴线200的装配具有可调空间。

配合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同轴线线夹100在配合状态下,安装槽031的一侧槽面封闭入口槽C1,以确保同轴线200不通过入口槽C1脱出。

如图15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槽031还可开设于中框030a的背面P5。采用本方案的同轴线线夹100装配的方式替代已知的通过凸点卡接结构直接卡配同轴线200的方式,对同轴线200保护更到位,也降低了结构设计成本以及装配难度,以及使同轴线200具有可调节空间,也不存在因同轴线200固定不住而翘起影响周边配合部件组装质量的问题。

此外,采用本方案中的结构,还能够避免现有部分同轴线200组装方式中,同轴线200组装工位需要排在装电池之前的问题。

参见图16(配合参见图17和图18),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同轴线线夹300,用于安装同轴线200。例如,用于如手机等电子设备001a的同轴线200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线夹300包括基部310、第一板部320和第二板部330。

其中,基部310其具有沿第三方向Y3相对的第一端D1和第二端D2。第一板部320和第二板部330分别连接于基部310的第二端D2,且彼此间隔相对。第一板部320具有第一型面P2,第二板部330具有第二型面P3。第一型面P2和第二型面P3间隔相对,并共同限定入口槽C1和至少一个贯通的配合通孔K1。配合通孔K1用于容许同轴线200配合于其内;入口槽C1连通配合通孔K1,用于同轴线200通过其进入配合通孔K1。

本实施例中的基部310、第一板部320和第二板部330可以一体成型或分别加工后组装成型。

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由基部310、第一板部320和第二板部330构成的同轴线线夹300,并通过第一型面P2和第二型面P3间隔相对限定入口槽C1和配合通孔K1,用于同轴线200的进入和配合。并且,该方案也能够设置所需数量的配合通孔K1,以适配一根或多根同轴线200装配的情形。

配合参见图17,本实施例中的同轴线线夹300可以和同轴线200组成同轴线组件010a,以便整体供应和装配。

配合参见图18,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001a,其包括基础件030和同轴线200,基础件030上设有用于容置同轴线200的安装槽031。对于电子设备001a为手机的情形,基础件030可以为手机的中框030a,中框030a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同轴线010a的安装槽031。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001a的同轴线线夹300为弹性结构。同轴线线夹300固定配合于安装槽031内,且在配合状态下,同轴线线夹300以其第三方向Y3平行于安装槽031的宽向的状态过盈地配合于安装槽031内。同轴线200支撑配合于同轴线线夹300的配合通孔K1中,且在配合状态下,同轴线200和配合通孔K1之间存在间隙f1。通过该间隙f1的设定,同样能够为同轴线200提供间隙范围的调节空间。可选地,在配合状态下,安装槽031的一侧槽面封闭入口槽C1。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方向Y3可以是入口槽C1的深度方向。对于设置多个配合通孔K1的情形,配合通孔K1沿该第三方向Y3依次排列。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板部320和第二板部330分别通过基部310压合在安装槽031的两侧面之间,实现过盈定位,具有能够较好地定位和限定同轴线200的有益效果。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带有配合通孔K1的同轴线线夹100,且使配合状态下同轴线200和配合通孔K1之间留有间隙f1,使得同轴线200可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同轴线线夹100进行装配,装配方便;并且组装状态下同轴线线夹100和同轴线200之间存在的间隙f1使得同轴线线夹100不会紧夹同轴线200或粘连同轴线200,不容易损坏同轴线200的保护层。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