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杠杆、铰链四杆机构的助行车站立牵引装置

一种基于杠杆、铰链四杆机构的助行车站立牵引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杠杆、铰链四杆机构的助行车站立牵引装置,包括所述支撑梁中间固定横梁架,所述横梁架上固定推杆支架一,所述推杆支架一连接固定电动推杆尾部,所述电动推杆一又固定在推杆支架二上,所述推杆支架二固定在牵引臂横梁上,所述牵引臂横梁固定在牵引臂尾部,所述牵引臂两侧固定两个轴承座,所述两轴承座连接了一根10mm光轴,所述10mm光轴穿过两个10mm立式光轴支撑架,所述两10mm立式光轴支撑架与水平前小臂连接,所述水平前小臂与牵引护板固定,所述牵引护板与保护束带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为基于杠杆、铰链四杆机构的助行车站立牵引装置,有利于下肢障碍人群在助行车上站坐姿势的切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11877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协和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1065621.4

  • 申请日2022-05-06

  • 分类号A61G5/00(2006.01);A61G5/10(2006.01);A61G5/14(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汤镇宇

  • 地址 250107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山东协和学院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33: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生活辅具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基于杠杆、铰链四杆机构的辅助下肢障碍人在使用助行车时坐下与站立时对身体进行牵引与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下肢障碍人群渴望自主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目前我国常见的助行产品存在体积大、行动不灵活、无法同时满足此类人群对站立和平坐不同姿势的使用,因而没有护工和家人的协助下很难从轮椅挪到马桶上面,由于传统轮椅只能使其保持着平坐的姿势,身体与洗漱台保持着较远的距离且高度不够,洗漱过程也极为不便。下肢障碍人群下肢原本就存在问题,且又一直处于平坐姿势,下肢无法得到经常锻炼,对肌肉系统,骨关节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系统,和代谢内分泌系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目前,针对下肢障碍人群所使用的助行车结构设计功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无法满下肢障碍人群的站立与平坐的姿势切换。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杠杆、铰链四杆机构的助行车站立牵引装置,有利于实现助行车在使用时使用人的站立与平坐姿势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基于杠杆、铰链四杆机构的助行车站立牵引装置,包括对称的支撑梁,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支撑梁中间螺栓固定了横梁架两端,所述横梁架上螺栓固定了一个推杆支架一,所述推杆支架一另一面螺栓连接固定电动推杆的尾部固定端,所述电动推杆伸长推杆端连接固定在推杆支架二,所述推杆支架二螺栓固定在牵引臂尾部横梁上,所述牵引臂尾部横梁螺栓固定在牵引臂上,所述牵引臂前端两侧对称连接固定了两个轴承座,所述两对称轴承座两轴承孔转动连接了一根 10mm光轴,所述10mm光轴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对称10mm立式光轴支撑架的轴心孔并紧固连接,所述两个对称10mm立式光轴支撑架前端面与水平前小臂螺栓连接,所述水平前小臂与牵引护板后的通孔使用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牵引护板通过螺栓与保护束带滑动连接。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牵引臂与两对称17mm立式轴承座底面紧固连接,所述两对称17mm立式轴承座的轴承孔与17mm光轴转动连接,所述17mm光轴穿过支撑梁顶部两对称轴孔并连接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17mm光轴中间位置横穿固定两17mm立式光轴固定架,所述两个17mm立式光轴固定架夹持固定两根方铁拉杆的一端,所述两根方铁拉杆的另一端被两对称10mm菱形固定座夹持固定,所述两对称10mm菱形固定座轴承孔与10mm光轴固定连接,所述10mm光轴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在牵引臂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17mm光轴两端分别穿过两对17mm菱形轴承座的轴承孔,所述两对17mm菱形轴承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紧固垫板上,所述两对紧固垫板上端通过螺栓与扶手架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架顶端把手上固定对称连接两个调节握把,所述调节握把底部盲孔与调节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两侧调节杆可上下滑动与锁紧环固定盲孔配合,所述两侧锁紧环与17mm光轴紧固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调节握把其组成部分包括承压板与牵引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牵引块有左右对称盲孔与中间提拉杆盲孔,两侧对称盲孔分别与两受力杆一端连接,所述两受力杆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握把底座的两侧孔和受压弹簧与底部两阻挡块固定连接,所述牵引块中间盲孔与调节杆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穿过握把底座中间通孔可上下滑动与锁紧环固定盲孔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通过铰链四杆机构的固定与带动使牵引臂始终处于水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辅助使用者完成站立姿势,且在站立时起保护作用。

(2)本装置设置有基于杠杆原理的握把调节功能,使用者可通过调节握把在转换姿势的同时前置扶手架也可跟随转动,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杠杆、铰链四杆机构的助行车站立牵引装置,有利于实现助行车在使用时的站立与平坐姿势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图中:1、支撑梁,2、横梁架,3、推杆支架一,4、电动推杆, 5、推杆支架二,6、牵引臂尾部横梁,7、牵引臂,8、10mm立式光轴支撑架,9、轴承座,10、10mm菱形固定座,11、10mm光轴,12、水平前小臂,13、牵引护板14、保护束带,15、17mm光轴,16、17mm 菱形轴承座,17、扶手架,18、17mm立式轴承座,19、17mm立式光轴固定架,20、方铁拉杆,21、锁紧环,22、紧固垫板,23、调节杆, 24、调节握把,25、承压板,26、牵引块,27、受力杆,28、底座, 29、受压弹簧,30、阻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对称的支撑梁1,对称的所述支撑梁1中间螺栓固定了横梁架2两端,所述横梁架2上螺栓固定了一个推杆支架一3,所述推杆支架一3另一面螺栓连接固定电动推杆 4的尾部固定端,所述电动推杆4伸长推杆端连接固定在推杆支架二5,所述推杆支架二5螺栓固定在牵引臂尾部横梁6上,所述牵引臂尾部横梁6螺栓固定在牵引臂7上,所述牵引臂7前端两侧对称连接固定了两个轴承座9,所述两对称轴承座9两轴承孔转动连接了一根10mm光轴11,所述10mm光轴11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对称10mm立式光轴支撑架8的轴心孔并紧固连接,所述两个对称10mm立式光轴支撑架 8前端面与水平前小臂12螺栓连接,所述水平前小臂12与牵引护板 13后的通孔使用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牵引护板13通过螺栓与保护束带14滑动连接。

所述牵引臂7与两对称17mm立式轴承座18底面紧固连接,所述两对称17mm立式轴承座18的轴承孔与17mm光轴15转动连接,所述17mm光轴15穿过支撑梁1顶部两对称轴孔并连接固定。

17mm光轴15中间位置横穿固定两17mm立式光轴固定架19,所述两个17mm立式光轴固定架19夹持固定两根方铁拉杆20的一端,所述两根方铁拉杆20的另一端被两对称10mm菱形固定座10夹持固定,所述两对称10mm菱形固定座10轴承孔与10mm光轴11固定连接,所述10mm光轴11通过轴承座9固定连接在牵引臂7上。

所述17mm光轴15两端分别穿过两对17mm菱形轴承座16的轴承孔,所述两对17mm菱形轴承座16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紧固垫板22 上,所述两对紧固垫板22上端通过螺栓与扶手架17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架17顶端把手上固定对称连接两个调节握把24,所述调节握把24底部盲孔与调节杆2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两侧调节杆 23可上下滑动与锁紧环21固定盲孔配合,所述两侧锁紧环21与17mm 光轴15紧固连接。

所述调节握把24,其组成部分包括承压板25与牵引块2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牵引块26有左右对称盲孔与中间提拉杆盲孔,两侧对称盲孔分别与两受力杆27一端连接,所述两受力杆27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握把底座28的两侧孔和受压弹簧29与底部两阻挡块30固定连接,所述牵引块26中间盲孔与调节杆23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23穿过握把底座28中间通孔可上下滑动与锁紧环21固定盲孔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为:将本装置上由支撑梁1固定在助行车前端底座上,电动推杆4推杆伸缩时,推拉将带动固定在17mm光轴15 上的牵引臂7上下转动,牵引臂7内由17mm立式光轴固定架19夹持方铁拉杆20的一端固定在17mm光轴15上锁紧,另一端由10mm菱形固定座10固定在10mm光轴11上锁紧,17mm光轴15穿过轴承座9 转动,当牵引臂7上下转动时:方铁拉杆20前端拉紧10mm光轴11 使它跟随转动,这样固定在10mm光轴11上的水平前小臂12始终保持水平方向,固定在水平前小臂12上的保护束带14也会保持水平。

调整扶手架17位置时,按下承压板25,通过杠杆原理挤压受压弹簧29牵引块26将调节杆23提拉上来,调节杆23与锁紧环21的锁紧孔分离,固定在17mm菱形轴承座16上的扶手架17就可围绕17mm 光轴15转动,当调整到合适位置时,松开承压板25,受压弹簧29 回弹,调节杆23插进锁紧环21的锁紧孔,扶手架17再次固定。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