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主开关以及防水隔离开关

一种主开关以及防水隔离开关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开关以及防水隔离开关,其中,包括安装座、盖板、拨杆、静触组件、动触片以及复位件,安装座与盖板配合形成空腔,静触组件、动触片、复位件均位于空腔内,静触组件包括静触片、第一端子以及第一紧固件,静触片一端位于动触片的运动轨迹上,另一端伸入至第一端子内,第一紧固件带动第一端子朝向静触片运动;本实用新型降低生产成本、安装方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114193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乐清市天兴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057823.4

  • 发明设计人 叶聚一;

    申请日2022-04-29

  • 分类号H01H23/08(2006.01);H01H1/58(2006.01);H01H23/04(2006.01);H01H31/02(2006.01);H01H33/53(2006.01);H01H33/02(2006.01);

  • 代理机构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2;

  • 代理人童里千

  • 地址 325602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磐石镇珠城西路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22: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开关以及防水隔离开关,具体是一种主开关以及防水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防水隔离开关用于电路上的分合闸操作,实现电气连通与分断的效果,其具体的结构已经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5542547U中公开。

但是现有的防水隔离开关上的静触片均为压铸成型,导致原材料损耗增加,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开关以及防水隔离开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开关以及防水隔离开关,其中,包括安装座、盖板、拨杆、静触组件、动触片以及复位件,安装座与盖板配合形成空腔,静触组件、动触片、复位件均位于空腔内,静触组件包括静触片、第一端子以及第一紧固件,静触片一端位于动触片的运动轨迹上,另一端伸入至第一端子内,第一紧固件带动第一端子朝向静触片运动。

此种结构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此种结构,通过将第一端子与静触片分离设置,形成相互独立的结构,然后通过第一紧固件实现紧固效果,节省了材料,使得加工更为方便,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静触片通过冲压即可成型。

其中,静触片为Z字型,静触片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一垂直部以及第二水平部,第一水平部通过第一垂直部与第二水平部连接,安装座与盖板配合形成了与第一垂直部配合的固定槽。

采用Z字型设置,使得静触片更好的实现与动触片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使得静触片更好的实现安装固定,通过固定槽的限位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静触片发生移动。

其中,第一水平部朝向动触片一侧上设有第一触头部,动触片上设有第二触头部,第一触头部位于第二触头部的运动轨迹上。

第一触头部与第二触头部的设置,使得两者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更佳。

其中,第二水平部朝向第一端子底面一侧上设有若干个齿。

齿面的设置,使得导线在固定过程中,导线与静触片、端子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好的实现一个固定效果。

其中,盖板上设有凸台,凸台位于第一紧固件的运动轨迹上。

采用凸台的设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紧固件从盖板中穿出发生脱落,通过凸台实现限位固定的效果。

其中,还包括封板件,安装座上设有固定复位件的安装腔,安装腔贯穿安装座的顶面与底面,封板件与安装座的底面配合固定,复位件位于安装腔内,一端与动触片相抵,另一端与封板件相抵。

通过封板件的设置,实现了复位件的安装固定,通过下安装复位件,使得安装更为方便,相对于其他装配结构,此种结构装配效率更高。

其中,封板件上设有第一固定孔,安装座上设有第二固定孔,盖板上设有第三固定孔,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与第三固定孔连接固定。

通过螺栓将封板件、安装座、盖板三者一起固定,形成了主开关整体的固定效果。

一种防水隔离开关,包括上述的一种主开关、上盖以及底座,上盖与底座配合形成容纳腔,主开关位于容纳腔内,容纳腔内还设有接线组件,接线组件包括第二端子、连接片以及第二紧固件,连接片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对应的第二端子,第二紧固件带动第二端子朝向连接片运动。

防水隔离开关,采用此种结构设置,使得接线组件的原材料节省,进一步降低整体的加工成本。

其中,还包括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包括把手以及驱动件,驱动件与拨杆联动,把手带动驱动件转动。

操作机构的设置,使得驱动更为方便、稳定。

其中,上盖朝向底座一侧上设有两个凹槽,驱动件上设有凸点,两个凹槽位于凸点的运动轨迹上。

凸点在凹槽上滑动,形成了档位定位的效果,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过度旋转,影响到实际的电气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静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5所示,一种主开关,包括安装座10、盖板11、封板件12、拨杆13、静触组件14、动触片15以及复位件16。

主开关的P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可以为1P或2P或3P或4P等等,本实施例中主开关以3P为例进行描述。

安装座10与盖板11配合形成空腔,静触组件14、动触片15、复位件16均位于空腔内。安装座10与盖板11是通过螺栓穿过封板件12、安装座10与盖板11连接固定,从而实现整个主开关的连接固定效果。安装座10上设有固定复位件16的安装腔101,安装腔101贯穿安装座10的顶面与底面,复位件16、动触片15均位于安装腔101内,安装腔101的底面通过封板件12进行封闭。

盖板11则是位于安装座10的上方,盖板11上设有六个通孔111,每个通孔111对应一个第一紧固件143,螺丝刀等其他驱动工具穿过通孔111实现与第一紧固件143的配合效果。进一步,通孔111上设有凸台112,凸台112位于第一紧固件143的运动轨迹上。采用凸台112的设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紧固件143从盖板11中穿出发生脱落,通过凸台112实现限位固定的效果,防止第一紧固件143脱落。

封板件12用于封闭安装腔101,当动触片15、静触片141安装完成后,动触片15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效果,然后翻转主开关整体的方向,将复位件16装入至安装腔101内,最后通过封板件12实现密封效果。此处封板件12可以通过螺栓紧固等方式实现固定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螺栓紧固。其具体的结构为,封板件12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21,安装座10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02,盖板11上设有第三固定孔113,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121、第二固定孔102与第三固定孔113连接固定。通过螺栓将封板件12、安装座10、盖板11三者一起固定,形成了主开关整体的固定效果。

拨杆13下端位于安装座10内,且动触片15位于拨杆13的运动轨迹上,当拨杆13发生转动时,拨杆13下端推动动触片15与静触片141分离,当拨杆13反方向转动时,拨杆13与动触片15并未相抵,动触片15在复位件16的作用下复位,实现动触片15与静触片141的连接效果。拨杆13上端穿过盖板11伸出至盖板11外,通过外部的操作机构,实现拨杆13的转动效果。

动触片15为水平设置。一个动触片15对应两个静触组件14,即一个动触片15与两个静触组件14形成一路,此处一路即为1P。动触片15两端上分别设有第二触头部151,两个第二触头部151与静触片141配合,实现电气连接效果。

静触组件14包括静触片141、第一端子142以及第一紧固件143。本实施例中具有六组静触组件14,每组静触组件14的结构相同,故本实施例中,仅描述其中一种静触组件14的结构。

静触片141为Z字型,静触片141包括第一水平部1411、第一垂直部1412以及第二水平部1413,第一水平部1411通过第一垂直部1412与第二水平部1413连接,第一水平部1411朝向动触片15一侧上设有第一触头部1414,第一触头部1414位于第二触头部151的运动轨迹上。第一垂直部1412具体通过固定槽17形成固定效果,固定槽17具有上开口171以及下开口172,第一水平部1411通过上开口171水平伸出,第二水平部1413通过下开口172水平伸出至第一端子142内。此处固定槽17为安装与盖板11配合形成。进一步,第一垂直部1412上设有支脚1415,支脚1415横向向外延伸,进一步提高第一垂直部1412的固定效果。

第二水平部1413朝向第一端子142底面一侧上设有若干个齿1416。齿面的设置,使得导线在固定过程中,导线与静触片141、端子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好的实现一个固定效果。采用Z字型设置,使得静触片141更好的实现与动触片15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使得静触片141更好的实现安装固定,通过固定槽17的限位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静触片141发生移动。此处静触片141整体为冲压折弯成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压铸件,此种加工工艺更为简单、降低原材料损耗。

第一端子142与第一紧固件143配合,当第一紧固件143进行旋转时,第一端子142由于旋转力垂直向上运动,使得第一端子142底面朝向第二水平部1413运动,当导线位于两者之间时,即可以实现夹紧固定的效果,提高导线的固定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端子142在运动时,静触片141为静止不动。此处第一紧固件143优选为螺栓。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子142与静触片141为分离设置,两者为相互独立的结构,然后通过第一紧固件143实现紧固效果,节省了材料,使得加工更为方便,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2:

参照附图6-9所示,一种防水隔离开关,包括上盖20以及底座21。

上盖20与底座21配合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主开关、接线组件22以及操作机构23。主开关的具体结构已经在实施例1中详细描述,故本实施例中不展开描述。

接线组件22包括第二端子221、连接片222以及第二紧固件223,本实施例中第二端子221的数量为四个,两两一组,形成两组结构,即一个连接片222分别连接两个对应的第二端子221,本实施例中,连接片222为水平结构。两组结构,分别对应连接零线以及地线,即零线一组,地线一组。

第二端子221、第二紧固件223的结构与第一端子、第一紧固件的结构相同,故本实施例中不展开描述。采用此种结构设置,使得接线组件22的原材料节省,进一步降低整体的加工成本。

操作机构23包括把手231以及驱动件232,把手231位于上盖20上方,把手231一端穿过上盖20与驱动件232联动,从而实现把手231带动驱动件232转动的效果。驱动件232上设有驱动槽2321,拨杆13伸出至盖板的一端位于驱动槽2321内,当驱动件232发生转动时,带动拨杆13运动,从而实现主开关的分合闸效果。

进一步,为了提高操作机构23的限位效果,故上盖20朝向底座21一侧上设有两个凹槽201,驱动件232上设有凸点2322,两个凹槽201位于凸点2322的运动轨迹上。凸点2322在凹槽201上滑动,形成了档位定位的效果,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过度旋转,影响到实际的电气连接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