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上部开口具有调节室内空气功能的通风悬窗

一种上部开口具有调节室内空气功能的通风悬窗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部开口具有调节室内空气功能的通风悬窗,属于通风悬窗技术领域,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中板,所述窗框的内壁底部和中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上滑动连接有平开窗,所述中板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窗框内壁中部转动连接有位于弧形槽内部的转筒,所述转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窗。该上部开口具有调节室内空气功能的通风悬窗,通过设置转筒以及定位件,使用者除了使用平开窗进行通风外,使用者还可以通过转筒带动转窗进行转动,然后向下倾斜的转窗会将室内上升的热气排出窗外,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温度,同时设置定位件能够有效避免转筒进行转动,便于转窗保持固定角度进行通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10667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20862595.1

  • 申请日2022-04-15

  • 分类号E06B3/46(2006.01);E06B3/38(2006.01);E06B7/16(2006.01);E05C17/46(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郑万芳

  • 地址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22: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悬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部开口具有调节室内空气功能的通风悬窗。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安全与通气条件是首要考虑的几个要素,传统建筑的通气主要是使用窗户以及通风器等,尤其是在民居中,通风主要是通过门与窗户的设置来实现。

传统民居主要使用的是平开窗以及上悬支摘窗,但是平开窗以及上悬支摘窗虽然可以对室内进行通风,但是室内通风效率以及散热效率都不高。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上部开口具有调节室内空气功能的通风悬窗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窗户通风效率以及散热效率不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上部开口具有调节室内空气功能的通风悬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部开口具有调节室内空气功能的通风悬窗,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中板,所述窗框的内壁底部和中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上滑动连接有平开窗,所述中板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窗框内壁中部转动连接有位于弧形槽内部的转筒,所述转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窗,所述转窗正面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件,所述窗框的内壁顶部开设有与固定件配合的卡槽,所述转筒和中板之间设置有与转窗配合的定位件。

通过设置转筒以及定位件,使用者除了使用平开窗进行通风外,使用者还可以通过转筒带动转窗进行转动,然后向下倾斜的转窗会将室内上升的热气排出窗外,同时避免室内较低的冷空气流出,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温度,同时设置定位件能够有效避免转筒进行转动,以此保证转窗的角度不变,便于转窗保持固定角度进行通风。

优选的,所述窗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位于平开窗两侧的侧密封条,两个所述平开窗相对面固定连接有平开窗密封条,所述侧密封条和平开窗密封条的横截面均呈圆形设置。

通过设置测密封条和平开窗密封条,能够在平开窗关闭时,紧密的堵住平开窗与窗框之间的缝隙以及平开窗之间的缝隙,有效避免平开窗漏风。

优选的,所述窗框内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截面呈矩形设置的条形密封条。

通过在窗框的内部设置条形密封条,转动的转窗能够压缩条形密封条,能够有效保证转窗与窗框之间不会留有空隙而导致漏风。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转动连接在转窗正面顶部的转把和固定安装在转把一侧的卡块。

通过在转窗的顶部设置转把和卡块,使用者能够转动转把带动卡块进行转动然后卡在卡槽中,以此限制转窗进行转动,有效保证转窗关闭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设置在转筒内部的弧形板、与弧形板转动连接的螺纹杆和螺纹连接在螺纹杆外表面的滑筒,所述滑筒滑动连接在中板的一侧,所述滑筒延伸出中板的一端侧面转动连接有偏心转动板。

通过设置定位件,滑动的滑筒能够带动螺纹杆进行移动,然后螺纹杆能够带动弧形板向转筒移动,然后弧形板就会限制转筒进行转动,以此限制转窗进行转动,保证转窗维持在一定的倾斜角度进行通风。

优选的,所述转筒的内壁和弧形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卡条。

通过设置卡条,能够有效增加转筒和弧形板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弧形板卡住转筒,以便弧形板及时限制转筒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滑筒靠近弧形板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弧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滑槽内部的限位板。

通过在弧形板上固定安装限位板,限位板能够卡在滑槽内部,以此通过限位板限制弧形板与滑筒之间出现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上部开口具有调节室内空气功能的通风悬窗,设置转筒以及定位件,使用者除了使用平开窗进行通风外,使用者还可以通过转筒带动转窗进行转动,然后向下倾斜的转窗会将室内上升的热气排出窗外,同时避免室内较低的冷空气流出,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温度,同时设置定位件能够有效避免转筒进行转动,以此保证转窗的角度不变,便于转窗保持固定角度进行通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位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部位放大图。

图中:1、窗框;2、中板;3、滑板;4、平开窗;41、侧密封条;42、平开窗密封条;5、转筒;6、转窗;61、条形密封条;

7、固定件;71、转把;72、卡块;8、卡槽;

9、定位件;91、弧形板;911、卡条;912、限位板;92、螺纹杆;93、滑筒;931、滑槽;94、偏心转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上部开口具有调节室内空气功能的通风悬窗,包括窗框1,窗框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中板2,窗框1的内壁底部和中板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板3,滑板3上滑动连接有平开窗4,平开窗4能够在滑板3上进行滑动,中板2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窗框1内壁中部转动连接有位于弧形槽内部的转筒5,转筒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窗6,转窗6能够随着转筒5在弧形槽内部进行滑动,转窗6正面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件7,窗框1的内壁顶部开设有与固定件7配合的卡槽8,固定件7能够和卡槽8配合使得转窗6贴在窗框1表面不在转动,转筒5和中板2之间设置有与转窗6配合的定位件9,定位件9能够限制转筒5的转动,以此限制转窗6进行转动。

参照图1,窗框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位于平开窗4两侧的侧密封条41,两个平开窗4相对面固定连接有平开窗密封条42,侧密封条41和平开窗密封条42的横截面均呈圆形设置,在平开窗4关闭之后,平开窗4的侧面会与侧密封条41和平开窗密封条42紧密接触,以此弥合平开窗4与窗框1之间的缝隙,有效避免平开窗4漏风。

窗框1内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截面呈矩形设置的条形密封条61,条形密封条61能够有效减小转窗6漏风几率。

参照图1和图3,固定件7包括转动连接在转窗6正面顶部的转把71和固定安装在转把71一侧的卡块72,使用者可以通过转把71带动卡块72进行转动,然后卡块72就会转动到卡槽8内部,以此限制转窗6进行转动。

参照图2、图4和图5,定位件9包括设置在转筒5内部的弧形板91、与弧形板91转动连接的螺纹杆92和螺纹连接在螺纹杆92外表面的滑筒93,螺纹杆92的一端开设十字纹,便于外界使用人员通过十字纹带动螺纹杆92在滑筒93内部进行转动,然后螺纹杆92就能够在滑筒93内部进行轴向移动,以此改变弧形板91与转筒5内壁的距离,便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节,滑筒93滑动连接在中板2的一侧,滑筒93延伸出中板2的一端侧面转动连接有偏心转动板94,滑筒93在轴向滑动之后能够带动螺纹杆92进行轴向移动,然后螺纹杆92就会带着弧形板91向转筒5内壁移动。

转筒5的内壁和弧形板9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卡条911,卡条911之间能够相互卡接以便增加弧形板91与转筒5内壁的摩擦力,便于弧形板91及时阻止转筒5进行转动。

滑筒93靠近弧形板91的侧面开设有滑槽931,弧形板9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滑槽931内部的限位板912,限位板912卡在滑槽931内部能够有效阻止弧形板91与滑筒93之间出现转动。

工作原理:使用者在将窗框1、平开窗4和转窗6安装完毕之后,可以转动转窗6,在转窗6转动到合适的角度之后,使用者可以转动偏心转动板94,然后偏心转动板94带动滑筒5向外位移,然后滑筒5带动螺纹杆92进行位移,然后螺纹杆92带动弧形板91和卡条911靠近转筒5,然后转筒5表面的卡条和弧形板91上的卡条911相互卡住,以此限制转筒5进行转动,然后转窗6就维持在一定的角度进行通风,将室内的热气排到室外,以此降低室内的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